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县人民政府四川省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二XX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3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3第一节 发展基础4第二节 宏观环境8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9第一节 指导思想10第二节 基本原则和要求10第三节 发展目标11第三章 生产力布局14第一节 强化功能分区15第二节 优化生产力布局16第四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18第一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18第二节 加强区域协调20第五章 以生态环保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22第一节 建设经济开发区22第二节 建设支柱产业25第三节 加快培育工业发展主体28第四节 转变发展方式28第六章 以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为重点 推进旅游业国际化31第一节 打造精品旅游景区31第二节 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33第七章 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 推进服务业现代化36第一节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运输业36第二节 大力发展住房服务业37第三节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业38第四节 发展新兴服务业态38第八章 以生态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推进农业现代化40第一节 发展现代生态特色农业40第二节 建设新村42第三节 培养新型农民44第九章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提高民众生活水平46第一节 加强扶贫开发46第二节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46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6第四节 扩大就业渠道47第五节 提高收入水平47第十章 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提高均等化服务质量49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9第二节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50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51第四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52第五节 大力发展健康事业52第十一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和谐程度54第一节 完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54第二节 创新社会安全体系54第三节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55第四节 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55第五节 强化法制建设和管理55第十二章 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6第一节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56第二节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58第三节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9第十三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61第一节 推进生态建设61第二节 发展循环经济61第三节 强化节能减排61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62第十四章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64第一节 深化经济领域关键环节改革64第二节 深化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65第三节 协调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66第四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7第十五章 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68第一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68第二节 加快融入川南经济区68第三节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69第十六章 保障措施71第一节 政策保障71第二节 财力保障72第三节 实施保障72附件:*县“112345”生产力布局图*县功能经济板块布局图*县养生名城功能区布局图前 言*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属于川南丘陵中等县。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十X五”时期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进入跨越发展的重点发展攻坚阶段。“十X五”时期,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突破期和重点攻坚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十X五”规划基本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未来五年*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制定而成,是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强县、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X五”期间,全县积极按照“旅游先导,工业支撑,农业强基,统筹城乡”的战略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十X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十X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栏一:“十X五”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单位20XX年实际20XX年目标任务20XX年实际完成“十X五”年均递增(%)经济发展生产总值(GDP)亿元24.0558.461.8215.8其中: 一产业亿元7.531514.074.28 二产业亿元8.728.630.5723.65 其中:工业亿元6.8425.527.5726.34 规上亿元5.0927.4239.16 三产业亿元7.8215.417.1815人均GDP元6955168001764716产业结构31.3:36.2:32.522.8:49.4:2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4678133001632828.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15.43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1250.7850.835.49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亿元12.4629.5730.3318.2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15.543544.43粮食产量万吨21.4222.1022.3社会发展 总人口万人42.9844.544.93人口自然增长率3.24以内3.51城镇化率%23.434.634.6城镇登记失业率%4.54.03.6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602140961454513.8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4066000592111.7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46.440%57.653.48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率%7583.9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森林覆盖率%41.54851.60.72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5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472 3.47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X五”期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十五”时期的31.3:36.2:32.5调整为22.8:49.4:27.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稳定增长、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支柱产业快速形成,先后完成醋酸纤维素、红狮水泥、富源设备技改扩能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型材料、盐化工、机械制造、竹类加工及酒类食品已逐步发展成为*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发展,以蜀南竹海为龙头的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十X五”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300人;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15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较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全面覆盖;“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素质明显改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县,知识产权工作有效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主法制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列入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十X五”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加大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交通、城建、环保、农林水利、卫生、教育、能源等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建设的宜泸渝高速公路、成贵高速铁路更加促进*县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十X五”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X五”期间新造竹林面积18.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6%。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巨大成绩。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城创建有序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建设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健康县城建设全面启动,*“十X五”的发展,具备了持续的环境支撑能力。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效能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58.4%。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体制改革和区域合作为“十X五”时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X五”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示意图“十X五”期间,*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不大、支柱产业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不优、产业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第二节 宏观环境“十X五”时期,*经济发展将更加融入大区域发展,宏观环境变化对*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收缩型发展阶段,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省内看,成渝经济圈建设成为“十X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市内看,宜宾市正加快经济发展,力争充当建设川南经济区的领跑者,并积极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发展枢纽。国际国内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处于宜宾腹地,将必然成为川南经济区的重要功能区。成渝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区的打造建设、国家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生态特色产业打造,民生问题将更是国家“十X五”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对接点,面临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宜宾港、成贵高铁、宜泸渝高速、宜宾机场迁建等项目的建设,使*近距离融入成、渝、贵、昆等中心城市发展圈层,更加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发展面临空前的时空性机遇。同时*在“十X五”期间面临不少的发展挑战和发展制约:中低收入人口基数大,脱贫增收途径有限。发展条件落后面大,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历史欠账较多,饮水安全问题、人居条件问题、村庄环境问题、出行路网问题等比较突出。现有公共服务能力与城乡居民新期待不适应,对政府保障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资源性约束、环境性约束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重,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多,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处理难度大。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环境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川南经济区打造三大机遇,实施四个百亿产业建设工程,推进四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国际化)进程,全力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建设美丽、富饶、幸福、和谐的美好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 基本原则和要求“十X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坚持把特色产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重点打造醋酸纤维素、盐化工、竹产品精深加工、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打造生态食品加工、石灰石、白云石、浅层页岩气开采、机械制造、生态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瞄准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和技术引进,加大现有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建设等,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载体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重点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完善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建设生态城镇体系,提升人口聚居、休闲功能和承载能力;实施区域差异扶持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节 发展目标“十X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县。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GDP达到3.5万元以上。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3:57: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70%,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7%,非农产业就业比例达到6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50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年均增长16%。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形成国道、省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通的干道布局和“123456”的交通网络布局,通行通达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电网建设完善升级,通讯网络实现全域覆盖,水利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1万元以上,基本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5:1以内,逐步消除贫困现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水平提高,积极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5%。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区管理覆盖面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更富实效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竹海、双河、梅硐、下长为节点,建制镇和一般集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形成以中心村为接点的网格体系,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期末达到4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9万人。 生态环境更加改善2020年,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率超过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万元GDP能耗下降16%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县。专栏二:“十X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序号名称单位20XX年实际2020年规划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61.8212015预期2三次产业比重22.8:49.4:27.813:57:30预期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27.426519.7预期4人均GDP(当年价,常住人口)元176463500014.7预期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50.812620预期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0.336316预期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63420预期城镇化1城镇化率%34.6452个百分点预期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Km26.129预期3中心城区规划区常住人口万人6.069预期人民生活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5452563312预期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9211043412预期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14.315.31预期4城镇登记失业率%44预期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千人15.424.810约束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千人24.928.83约束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40约束8每千人医生数人1.51.73约束9人均预期寿命年72.8872.75预期教育科技1学前三年受毛入园率%65.1802.98约束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8793.70.57约束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4850.52预期4研发经费占GDP比重%0.71.50.16个百分点预期 可持续发展1全县户籍总人口万人44.9345.84预期2人口自然增长率3.514以内约束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060约束4城镇污水处理达标率%82.88952.7约束5森林覆盖率%51.6550.68百分点预期6万元GDP能耗吨标煤0.85达到上级要求约束7主要污染物减少%达到上级要求约束8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472达到上级要求约束9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达到上级要求约束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达到上级要求约束11森林蓄积量m3/ha达到上级要求约束远景展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地区GDP力争达到250亿元,人均GDP(按当年价,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0:50:40。财政收入过10亿元大关,力争达到15亿元,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过2万元大关。“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2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第三章 生产力布局第一节 强化功能分区优化县域经济功能布局,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发挥地区特色、实现区域合理分工与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分工协作、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定位明确的功能经济区。 建设生态旅游区以蜀南竹海为依托,把*镇南部、开佛乡东部、古河镇东部、竹海镇、铜锣乡、井江乡、老翁镇、桃坪乡、梅硐镇、富兴乡、双河镇南部为主体的区域,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养生度假休闲产业。 建设综合经济功能区把*镇北部、开佛乡西部、下长镇、古河镇、梅白乡、铜鼓乡为主体的区域,建设成综合经济区,以*县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构建以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现代生态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沿江经济带。 建设资源开发加工经济区把硐底镇、龙头镇、双河镇、富兴乡为主体的区域,建设成资源开发加工经济区。构建以白云石、石灰石等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竹荪、竹笋、竹制品、烤烟、花椒等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发展体系。第二节 优化生产力布局“十X五”期间,*县将按照“112345”的总体布局思路,进行生产力战略布局,即一个县城中心、一个经济开发区、两条发展轴线,三条产业带,四个重点城镇,五个精品旅游区。 建设县城中心包括宋家坝工业园区和城北高铁新区,把县城中心区域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旅游中转中心、社会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来建设,主要布局城市建设、旅游服务、新型工业、商贸流通等生产力要素。 建设经济开发区将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和下长工业集中区作为*县经济开发区的两个功能区,作为*“十X五”工业发展的集中区域,并力争在2016年成为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 建设两条发展轴线沿南北主轴线(S308),东西次主轴线(S309)主要布局新型工业、现代物流产业、农村商贸流通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建设*经济开发区,改造龙头、双河等区域;发展集镇体系,建设集镇群落。 建设三大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带、竹产业带、畜禽产业带,形成*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集中区。 建设四重点城镇加快建设竹海镇、双河镇、梅硐镇、下长镇等带动南部、中部、北部发展的三个区域发展极,把竹海镇、梅硐镇建设成养生旅游重镇,把双河镇建设成资源开发重镇,把下长镇建设成物流重镇。 建设五精品旅游区依托竹、水、山、石等优质生态资源,加快建设蜀南竹海、三江湖、百里淯江、梅硐竹石林、佛来山等五个精品生态观光度假区、养生休闲区。第四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建设城镇体系,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以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培育区域发展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协调区域发展。第一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促进县城、重点小城镇、一般集镇协调发展。 建设城镇集群建设“一四二”城镇体系。建设一个中心:把县城建设成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建设三重点镇:即竹海、双河、梅硐、下长等四个重点小城镇。二轴线:即*南北主轴线(沿S308,江安-下长-*-竹海-双河)与东西次轴线(沿S309,硐底-龙头-双河-梅硐)。其中主轴线上集中了一个中心与两个重点镇,是县域城镇建设的重点。次轴线为县域南部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通过两轴,基本上将全县的大部分乡镇联贯起来,形成了东西两轴线的城镇集群。 加快县城建设按照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定位把*县城建设成精致的旅游城市、人居城市。科学布局县城功能区,提升改造老城区,把老城区打造成商贸休闲区;发展县城北向组团,打造高铁商务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发展县城南向组团,打造星级酒店集中区和旅游服务中心;发展县城东向组团,打造田园社区和养生服务中心;发展县城西向组团,打造教育产业园区、科技研发基地和体育公园。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交通、供水站、雨污分流管网、排污排水设施、废水垃圾处理设施、绿化环境建设;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政府投入、财政投入每年递增,拓宽市场型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大力发展养生休闲服务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经济体能。 加快集镇建设按照大力推进重点城镇,积极搞活一般集镇的思路,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产业支撑打造、人口集聚和承载能力提高等重点工作。把双河、下长打造成县域南北片区的中心城镇,把蜀南竹海风景区所在地竹海镇、梅硐竹石林所在地梅硐镇作为养生旅游特色镇来打造,把*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功能园区和物流园区所在地下长镇作为物流重镇来打造;把一般集镇作为农村物资集散、商贸流通的节点来建设。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和行政社会管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家属有序转为城镇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平等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专栏三:城镇体系建设“十X五”目标和主要项目城镇化目标:到2020年,城镇居住人口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县城建设目标:县城居住人口达9万人,县城建设规模达9平方公里。集镇建设目标:集镇居住人口达6万人,重点建设集镇4个。城镇化主要项目:一级客运站建设、高铁站区及周边道路建设工程、江长路BC区土地整理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土桥子-天瑞酒业片区土地整理及市政基础设施、淯江东区土地整理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节 加强区域协调 加强发展极辐射建设好发展极。把*县城作为带动全县发展极的打造,把竹海镇、双河镇、梅硐镇、下长镇等四个重点镇和五大旅游景区、休闲产业区打造成县域内的区域发展极。加强发展极对周边地区的带动。通过发展极的建设扩大对周边地区农民的就业吸纳,增加农民收入渠道;通过主体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关联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链条对当地产业的塑造和辐射;通过发展极基础设施环境的打造,使周边区域共享公共设施服务。 打造区域带动轴打造南北主轴线(S308)与东西次主轴线(S309)经济发展带和城镇集群带。打造百里淯江旅游经济走廊。 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科学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制定针对性政策,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发展极布局和集聚,向两轴线和一长廊汇聚。选择相对落后的区域,进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开发。通过各类项目的捆绑、集中,倾斜性地往这些区域配置,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发展差距。第五章 以生态环保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生态环保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醋酸纤维产业集群、盐化工产业集群、竹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中国醋酸纤维基地、西部盐化工基地、西部竹加工产业基地。专栏四:*工业发展“十X五”总体目标“十X五”时期,年均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产值增幅达到24%。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工业产值200亿元,税收贡献达到6亿元。第一节 建设经济开发区把*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力争在2016年成为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坚持一区多园、各有特色的原则,坚持产业为主、配套完善、生态环保、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布局经济开发区的主体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设施,形成下长工业区(A区)“两心、两轴、两组团”和宋家坝工业区(B区)“一轴、一带、四点、四组团”的功能结构。专栏五:*经济开发区总体布局A区:两心、两轴、两组团两心:绿心,工业区内的水利水库,及围绕水库周边打造的滨湖绿地,形成工业区内的“绿心”和主要的开敞空间。该区域服务于整个工业区,需创造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结合水体景观创造良好的工业区开敞空间,修建滨河公园,通过自然景观的维护和景观设施的建设,提升工业区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配套服务中心,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绿心,形成工业区的核心地带。两轴:8米宽的现状公路基础上扩建而成,直达香炉滩码头;横贯工业区东西向至二码头的道路,兼顾货运和景观形象的交通轴线。两组团:依托香炉滩港口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优越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仓储物流产业,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B区:一轴、一带、四点、四组团一轴:现状308省道贯穿规划区南北,南至*县城,北至下长(A区)及江安县,形成整个*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物流主通道。一带:依托规划区内的*河,通过对沿河公共绿地的景观打造,结合水体创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成为规划区内的重要景观带。四点:规划区内南北居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物流节点。居住中心主要依托现有马家村安置点规划的居住用地。行政服务中心主要位于普什醋酸项目对面的用地,为整个规划区提供管理服务。物流用地主要是由于宋家坝(B区)呈带状分布,南北距离较长,为了方便园区内企业部分原料及成品的储存和销售规划的两个存储物流用地。四组团:真空制盐及延伸产业组团,现代农产品工业组团,醋酸纤维新材料产业组团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组团。真空制盐及延伸产业组团:依托现有的丰富岩盐矿,发展盐碱工业关联产品。现代农产品工业组团:位于规划区的开佛乡境内。醋酸纤维新材料产业组团:依托现有的普什醋酸纤维素项目在规划区南侧,江长路以东发展醋酸纤维新型材料产业,引进醋酸纤维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醋酸纤维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组团:位于规划区南侧,江长路以西,发展机械制造、玻璃制品等现代制造业。 加强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完善路、水、电、气、排污、消防、通信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加强以经济开发区绿化、亮化、净化为重点的环境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型、环保型工业园区。加强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加强用地管制,确保经济开发区的扩张空间和项目落地。加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在加大县级财政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建立基础设施融资平台,采取BOT、BT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大力建设完善开发区配套设施。 抓好产业建设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大力招商引资,搞好信贷融资,大力发展醋酸纤维新型材料产业,盐化工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 完善支撑功能加快以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园区、投资服务中心等为重点的服务平台建设,塑造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强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有规划、有步骤地解决拆迁区内征地拆迁户的安置、就业、社保等问题。 推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积极推进竹海科技、君子酒业、富源设备等传统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迁建入园,向经济开发区集中布局,实现集聚发展。 改造传统工业基地在突出建设*经济开发区的同时,统筹兼顾龙头、双河等传统工业基地的升级改造。通过技术改造、环境治理、产业分流、企业迁建等途径,加快石灰石、白云石、竹林等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把龙头建成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把双河建成竹产品加工基地。专栏六:*经济开发区“十X五”发展目标到2020年,园区总投入:1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入驻项目40个以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园区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第二节 建设支柱产业实施“百亿”产业工程,着力打造醋酸纤维素产业、盐化工产业、现代生态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建设世界醋酸纤维素产业基地、西部盐化工基地、西部竹加工产业基地。 实施“醋酸纤维素”新材料产业“百亿”工程依托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醋酸纤维素项目的技改扩能,积极延伸醋酸纤维素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二醋酸下游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醋酸胶板及眼镜制造产业;醋酸短纤及香烟过滤嘴丝束产业;醋酸长丝及醋酸布料生产及纺织服装业;努力发展三醋酸下游以生产光电薄膜产品、液晶显示元器件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百亿产值,着力打造中国醋酸纤维素产业基地。专栏七:醋酸纤维素产业链重点发展以二醋酸塑料为基础的二醋酸塑料颗粒、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板材、工具手柄、眼镜镜片、眼镜镜架、眼镜等产业;以三醋酸塑料为基础的光电薄膜产品、医用薄膜、电影胶片、胶带、液晶显示元器件等产业;以差别化长丝级醋酸酯为基础的香烟滤嘴丝束、医疗无纺布、醋酸胚布、高档服装面料、高档服装等产业。 实施盐化工产业“百亿”工程重点是引导四丰盐化公司加快采卤矿山技改工程建设速度,在3年内形成年产卤析盐100万吨以上的生产规模,并力争在5年内达到200万吨左右的生产规模,满足市场用卤需求。同时引导丰源盐化加快100万吨固体盐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大力开展盐化工产业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开展以纯碱、烧碱、PVC、氯化钠等位置的盐化工下游产业链。着力打造西南盐化工基地。专栏八:盐化工产业主要建设项目表主要建设项目包括40万吨/年烧碱生产项目、30万吨/年联合制(纯)碱生产项目、40万吨/年PVC生产、5万吨/年氯酸钠等。力争在5-10年内,盐化工产业项目投资超过8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实施现代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百亿”工程打造竹类产业。加快推进竹海科技整体搬迁进度,尽快启动10万吨竹纤维溶解浆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竹类产业建设,引导长顺竹木、君竹公司等一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扩大竹坯板、竹模板和竹地板生产规模;引导盛园食品、原野食品等笋类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形成具有实力的大规模竹类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度开发竹炭、竹沥汁、竹编工艺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大对中小型竹加工企业、竹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加工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竹类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全县竹类产业规模,建设西部竹加工产业基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酿酒产业。引导君子酒业、竹海酒业等酒类企业加快白酒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10万吨级生产能力,致力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肉食品加工业。积极支持富民食品开展新一轮扩建,力争建成5万吨生猪屠宰、分割、冷冻出口基地,并按照“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扩建华昌薯业3万吨红薯精粉加工、新建松坪菌业3万吨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天天”农业,以鹅、兔、竹笋、竹荪为主的食品加工业,总规模达4000吨。专栏九:“十X五”农产品加工发展目标和主要项目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竹类产品加工总产值50亿元;现代酿酒产业、现代肉食品加工总产值60亿元。主要项目:高性能竹型材加工、优质竹丝板加工、竹笋加工园区建设、长裙竹荪产业目、2万吨白酒扩建、10万吨白酒基地建设、高粱酿酒产业、10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冷冻生产项目、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建设。 发展关联产业全力推进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竹类加工、酒类食品、机械制造等五大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积极促进白云石的开采,依托金属镁生产线项目,发展有色金属产业;促进石灰石的开采,依托红狮集团二期干法水泥项目发展建材产业集群;依托佳美玻璃、竹海玻璃,发展玻璃制造产业集群。第三节 加快培育工业发展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继续加强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和鼓励普什醋酸纤维、丰源盐化、富源设备等企业的规模扩张,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途径,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鼓励现有骨干企业以股权换资金、换技术、换管理,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形成全县工业支撑点和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集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坚持大中小企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着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的成长型企业,扩充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专栏十:*县企业发展“十X五”目标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10户、5亿元企业2户以上、10亿元企业达1户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5户以上。第四节 转变发展方式 改造现有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巩固提升传统工业,对已形成的制浆造纸、机械制造、酿酒食品、建筑建材等工业项目进行技改,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劣势企业,做强做大传统优势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深方向发展。培育以新型材料、生物技术、高端制造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实施一批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鼓励和支持“醋酸纤维素”、“竹海科技”、“富源设备”等企业建设创新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占新增工业产值20%以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创新型企业5家,省市县技术研发中心6家,全县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狠抓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争创名牌的主体作用,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集聚能力的重要举措。切实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走品牌经济之路,迅速提高本地品牌的经营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完善名牌产品奖励政策,提高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十X五”期间,力争新创国家级、省级名牌2个以上,市级名牌5个以上。 推进节能减排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运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强力推进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工作,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进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等,大力推广运用节能型材料,扩大工业“三废”利用规模,实现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转变,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查手续。突出抓好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第六章 以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为重点 推进旅游业国际化抓住竹海景区列入四川新五大景区的机遇,把蜀南竹海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蜀南竹海”的品牌知名度和以竹、水为主体的丰富生态资源,按照“一城一廊四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养生休闲为龙头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和系列化旅游产业,把*县城建成具有海外知名度的竹生态养生名城。专栏十一:*“十X五”旅游发展目标到“十X五”期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人数达到400万人次,年均增幅20%。其中,入境游人数达到50万人次。第一节 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景区建设为载体,建设旅游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展的依托。 开发精品旅游产品和商品巩固提升生态观光旅游。依托蜀南竹海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竹海观光旅游市场,拓展百里淯江水体观光旅游、三江湖水上观光旅游、梅硐竹石林喀斯特地貌观光旅游、佛来山农业观光旅游。以鲟鱼基地为中心,打造特色观光旅游。大力发展养生度假休闲旅游。依托“一廊四区”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包括观光养生、茶饮养生、文艺养生、运动养生、温泉养生等;依托竹海五星级大酒店和三江湖五星级度假酒店,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和会议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制定革命老区专项规划,积极开发“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余泽鸿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等现代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纪实、音像、墨宝等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各类国际友人访问*纪实、音像等资源,加快红色旅游经济的开发步伐。发展体验旅游。重点发展竹海、三江湖、淯江河、佛来山水上体育、水上娱乐、水上休闲等项目;发展农耕文化体验、自驾旅游、竹海空中游、竹海影视基地、摄影、科考等体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佛来山、淯江河长廊的农家乐群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竹笋、竹荪、竹海豆豉、竹海腊肉、竹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产业化经营,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建设精品景区建设百里淯江休闲长廊。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对淯江河沿线进行分段景观打造,重点开发三里半、淯江西路、淯江东路、石鹿沟等区域,建设竹文化滨水休闲娱乐带。建设“蜀南竹海”生态观光区。依托“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抓住竹海景区列入四川新五大景区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按照AAAAA级景区标准,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把“蜀南竹海”打造成国际级精品景区,推进“蜀南竹海”二次发展。建设竹海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抓住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带来的观光旅游消费群体,依托三江湖五星级生态度假酒店,深入开发竹海温泉,推进建设体育休闲公园、世纪竹园、养生社区等休闲设施,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建设梅硐竹石林景区。依托蜀南竹海后花园的竹石林资源,加强葡萄井、竹海迷宫、竹海氡温泉、翼王峡、翡翠峡等景区开发。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佛来山等乡村旅游精品线。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开佛西明禅寺、古河飞泉寺、三元苦竹寺、梅白碧浪湖、桃坪古镇等,大力建设山村梨乡康体运动区。提升旅游环线公路质量。加强百里淯江旅游公路规划和建设,完善联结县城、淯江河百里长廊、佛来山景区、竹海景区、三江湖景区和梅硐竹石林区的旅游联线公路,形成*旅游环线。第二节 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依托竹海知名度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养生休闲产业,着力建设竹生态养生名城。 建设养生休闲产业建设养生产业设施和平台。依托三江湖度假旅游的开发基础,结合温泉旅游开发、体育休闲公园的建设,瞄准高端养生群体,开发建设三江湖养生公寓、养生酒店群落。把握养生人群养生、休闲兼顾的消费心理,在紧邻县城的淯江河三里半区域,建设三里半养生社区,大力开发中低端养生市场。依托竹海后山竹生态资源密集、负氧离子含量高的健身、养生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适合中老年人和康复病人为重点群体的养生公寓和产权酒店,发展养生休闲和疗养休闲,建设竹海后山养生产业集中区。同时,在百里淯江河、佛来山规划适合区域,结合农家乐等发展,开发建设以养生休闲为主要服务的农家休闲设施。瞄准低端养生、养老市场,积极建设农村公寓式养老院。建设养生产业链。抓住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契机,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变“夕阳”产业为朝阳产业。开发建设市场型养老院,逐步提高农村、城市养老人群的集中养老比例。开发建设养老公寓,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发展高端养老产业。以康复病人和非健康人群为重点,积极发展疗养产业。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