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杜).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杜).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杜).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杜).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电子备课表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主备:杜玲红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教学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2.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3.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教学难点1、.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2.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教学时间 10-12课时 1、观潮第 一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1. 观潮(教材第2至5页内容)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出来的。2. 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奇观、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教学 重点按一定顺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观。 教学 难点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教 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感悟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谈话引入1、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约五万千米,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板书课题)2、出示ppt让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 教师:重点检查(出示ppt ): 、读读下列各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能读准字音)。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人声鼎(dng)沸 颤(chn)动老师:校正“薄(b)雾”中“薄”读音。、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出示ppt )观潮、奇观、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风号浪吼、恢复老师:现在老师抽3位同学分别朗这些词语,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老师最后总的点评。老师:谁能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奇观若隐若现水天相接浩浩荡荡风号浪吼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答了老师的问题?生1:我在预习时查了工具书已经理解这些词语了。生2:我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生3:有一部分词语的意思我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的,有一部分是查工具书知道的。生4:我知道一部分词语的意思,有一部分是问别人知道的。老师:你们理解词语的办法还真不少,希望继续发扬。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老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好吗?生:好(同学们乐坏了)老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三个同学来朗读课文:第一个读(1-2)自然段;第二个读(3-4)自然段;第三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大家还要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不好?生: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老师:老师仔细听同学们朗读,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把字音读错的地方;朗读时是不是抑扬顿挫的。老师:他们都读完了,谁读得好?谁读得不够好?具体说说,读得不好的地方如何改建?生:评(略)老师:现在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仔细听,想想作者主要向我们呈现了哪些景物?生1:钱塘江周围的美景有:中山亭、镇海古塔、若隐若现的小山。生2:钱塘江大潮的初潮、高潮、尾潮。老师:你们能从课文中获取这些知识,真聪明。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出示ppt)四、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老师:同学们现在默读一下课文,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生1:总分结构,先总写然后分别潮来前,潮来时的情景。生2:先总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分别写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景,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老师:同学们说说谁说得比较恰当?生1:第一个同学没有理解老师的话。老师是叫我们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而他理解成了老师让我们说说文章的结构,这是错误的,第二个同学说得正确,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生2:第一个同学能说出这样的内容,说明他还是去努力了,我相信他下次会做得很好的。刚才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老师:同意你们的观点。现在大家再把你喜欢的段落读一遍。学生读老师巡视。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边读边划。老师:你们喜欢的是课文哪些段落?能把秘密告诉给老师吗?生1:第一自然段。生2:第二自然段。生3:第三、四自然段。生4:最后一个自然段。老师:为什么?生1:第一自然段作者总的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希望一口气把课文读完。生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介绍了到八月十五这天很多都来看钱塘江大潮,还描写了镇海古塔、中山亭、若隐若现的小山我仿佛身临其境。生3:第三、四自然段作者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面前,我读着读者好像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参观者了。生4:虽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高潮,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展现的是钱塘江大潮过去后的情景,但是它回味无穷。(出示ppt)老师:你们仿佛都是一个个小导游,说的都很精彩,有机会一定带大家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景观,好不好?生:(齐声)好。老师:现在老师提两个要求:1.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用“_”画出描写浪潮的形状的词语和句子。2.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出示ppt)生:动手去做。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并再次把相应的句子齐读一遍。老师:小结(出示ppt)板书设计1、观潮天下奇观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补充下列词语。若( )若( ) 人( )人( ) 风( )浪( )山( )地( ) ( )天( )地 闷雷( )( )( )( )东望 浩浩( )( ) ( )( )鼎沸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1、观潮(教材第2至5页内容)教学目标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2.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 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教学 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教 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结束语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2.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教学反思2、* 雅鲁藏布大峡谷第 一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第69页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 难点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教 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学 法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教学反思3、鸟的天堂第 一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3、鸟的天堂(教材第1013页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 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 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 法目标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充分研读自主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引题、创设情境。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2、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3、检查。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1、播放“小画眉”。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板书设计第一次榕树大鸟的天堂 第二次鸟 多作业设计“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3、鸟的天堂(教材第1013页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 重点着重理解12、13、14三个自然段,认真体会鸟的天堂里鸟的多、欢以及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 法讲读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复习导入。二、讲读第二段。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三、讲读第三段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讲读第四段。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第一次(傍晚)榕树 大 茂盛鸟的天堂 第二次(黄昏)群鸟 多 欢快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出来。教学反思4*火烧云第 一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4* 火烧云(教材第1416页内容)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学习课文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 难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教 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学 法朗读感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揭题,引起兴趣。.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课题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第课火烧云.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二、初读,感知内容。.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开火车读课文。(出示生字卡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三、精读,积累语言。(一)学习课文第小节.我们先来看第3小节美在什么地方?.读第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你们想看这么多的颜色吗?.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看像哪种颜色。.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吗?师出示幻灯片,课文填空。(二)我们再来看、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分组自学、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四、熟读,理清脉络。.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2.课外做火烧云的样子,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4* 火烧云(教材第1416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 难点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教 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学 法朗读感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二)学习第一段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霞光2.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三、学习第二段。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1)边看图,边画句。(“-”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2)投影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投影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板书:多快(4)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5)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2)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马是怎样的?马是怎样变化的?马是怎样消失的?(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4)指导背诵。(5)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6.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四、学习第三段:1.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3.导读,背诵。五、总结全文: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板书:大自然的美板书设计 8 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 颜色:多变化着: 快 大自然的壮美 形状:奇下去了: 恍恍惚惚作业设计一、分小组自读课文,研讨下面的问题。火烧云的变化很多,主要表现在那两方面?它们分别有哪些变化?二、按课文原句填空,想一想所填词语的作用,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说给同学听听。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 )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 )。2这地方的火烧云(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三、摘录课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多,而且变化快的句子,边抄边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描写得那样生动具体,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观察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四、在作者的眼里火烧云是那么好看,那么有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再简要地写下来。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主备: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教学目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 重点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 难点1. 写景作文的指导。2. 把景物写具体。教 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教具准备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 实物投影仪。教 学 过 程课前调整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