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铋含量的测定.doc_第1页
铁铋含量的测定.doc_第2页
铁铋含量的测定.doc_第3页
铁铋含量的测定.doc_第4页
铁铋含量的测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性实验报告题 目:Bi3+Fe3+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姓 名: 何婧芳学 号: 2010121128系 别: 化学系专 业: 化学班 级: 101班指导教师: 董金龙实验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 第 一 学期Bi3+Fe3+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何婧芳化学系, 化学,101班,学号2010121128摘要 通过用EDTA溶液测定铋离子和铁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掌握配制EDTA标准溶液的方法,学会用氧化还原掩蔽法进行掩蔽某种离子的办法,掌握连续滴定、分=分步滴定的原理与条件。Bi3+和Fe3+均能与EDTA形成稳定络合物,它们的k分别为27.94,25.1.由于两者k相差不大,故不能直接利用EDTA的酸效应来滴定,而Fe3+的k=14.33.故可考虑使用还原剂来还原Fe3+,从而可以滴定Bi3+的含量和Fe2+的含量。第一步可滴定Bi3,加入抗坏血酸掩蔽Fe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然后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再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通过两次滴定可分别求出Bi3+与Fe3+的浓度。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准确度高,基本符合实验要求。关键词 Bi3+Fe3+混合溶液,氧化还原掩蔽法,络合滴定法,指示剂1引言Bi3+Fe3+混合溶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1:方案一:在Bi3+Fe3+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3+和Fe3+的总含量。然后重新移取混合溶液,加入Vc片,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的体积,即为溶液中Bi3+的含量。方案二: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滴加二甲酚橙指示剂,此时Fe3+被完全还原为Fe2+,然后直接用EDTA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即为Bi3+的滴定终点。再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变为稳定的紫红色时,继续用EDTA滴定,当溶液再次变为黄色时,即为Fe2+的滴定终点。方案三:在Bi3+Fe3+混合溶液中加入几滴二甲酚橙,用EDTA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时,记下消耗EDTA 的体积,此时测得即为Bi3+和Fe3+的总含量。然后重新移取混合溶液,加入盐酸羟胺,将Fe3+还原为Fe2+,加入邻苯二酚紫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时,即为Bi3+的滴定终点。本实验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铋铁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二、实验原理:Bi3+和Fe3+均能与EDTA形成稳定络合物,它们的k分别为27.94、25.1。由于两者k相差不大,PK=2.846。因此,不可以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在一份饰演连续滴定Fe3+和Bi3+,可以加抗坏血酸掩蔽Fe3+,先准确滴定Bi3+,再加入H2O2准确滴定Fe3+。2.1.滴定Bi3+:Bi3+被滴定时: 最高酸度:lgaY(H)= lgKBiY-8=27.94-8=19.94 即pH低=0.7最低酸度:OH-=10-10pH=14-pOH=14-9.47=4.53 pH=0.74.53 先用HCl调节溶液PH=1.0,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紫红色突变为亮黄色,即为滴定Bi3+的终点,其中用二甲酚橙做指示剂。2.2.滴定Fe3+:Fe3+被滴定时:最高酸度:lgaY(H)= lgKFeY-8=25.1-8=17.1 即pH低=1.2最低酸度:OH-=pH=14-pOH=14-11.80=2.2 pH=1.22.2加入六亚甲基四胺,使溶液的PH=1.5-2.5左右,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灰褐色突变到亮黄色,即为滴定Fe3+的终点。2.3. EDTA的标定:因为EDTA溶液不稳定,常含有少量水分和少量杂质,故不能作基准物质,用标定法配制其标准溶液,先粗配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另一种基准物质硫酸锌(含7个结晶水)配制的标准溶液来标定其准确浓。用ZnSO4.7H20标定EDTA时,选用二钾酚橙作指示剂,以盐酸-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PH为5-6,其终点反应式为:Zn-XO(紫红色)+Y=Zn+XO(黄色)滴定完毕后各组分的含量为 3实验用品3.1 仪器: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50ml,电子秤,移液管(25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3个),烧杯500 ml,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洗耳球3.2 药品:EDTA二钠盐固体,Znso47H2o固体,Bi3+Fe3+混合溶液,盐酸溶液,抗坏血酸溶液(5%),六亚甲基四胺溶液,二甲酚橙指示剂(2gL)4实验步骤4.1 0.01mol/L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2.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定量转移到5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到500ml,转移到聚乙烯瓶中,摇匀。4.2.以ZnSO4.7H2O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4.2.1配制0.01mol/LZn2+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ZnSO4.7H2O0.6-0.8g于小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其溶解,定量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4.2.2 EDTA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移取20.00mLZn2+标准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mL1:5Hcl及10mL200g/L六亚甲基四胺,加两滴二甲酚橙,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份,计算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2%。4.3 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20.00Bi3+、Fe3+混合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0.1mol/L抗坏血酸,2滴二甲酚橙,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记取V1。然后加入20m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使溶液恰变为紫红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记取V2。平行滴定3次,计算混合液中Bi3+、Fe3+的含量及V1 /V2。4.4 实验完毕后,将仪器洗涤干净,废液回收收到废液桶中,整理好实验台,并登记数据5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5.1 Zn+浓度的计算Znso47H2o 称量质量为 0.6381g 287.57 mol/L 0.008876 mol/L5.2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项目123mZnSO47H2O/g0.6381VEDTA初读数/mL0.000.000.00VEDTA终读数/mL18.1018.1518.10VEDTA/mL18.1018.1518.10CEDTA/ mol/L0.0097540.0097800.009807平均CEDTA/ mol/L0.009780di 0.0000260.0000000.000027相对平均偏差/%0.185.3 混合液中铁、铋含量的测定(=208.98 :=55.845)项目123V混合液/mL20.00CEDTA/ mol/L0.009780VEDTA初读数/mL0.000.000.00VEDTA第一终读数/mL20.1020.2020.15VEDTA第二终读数/mL40.1540.2540.15VEDTA1/mL20.1020.2020.15VEDTA2/mL20.0520.0520.00mBi3+/g /L2.0542.0642.059平均CBi3+/ mol/L2.059di 0.0050.0050.000相对平均偏差/%0.16mFe3+/ g/L0.54740.54740.5461平均CFe3+/ mol/L0.5470di 0.00040.00040.0009相对平均偏差/%0.10V1/V21.0021.0071.007V1/V2平均值1.005di 0.00300020.002相对平均偏差/%023 6实验结果与讨论6.1 测定结果本实验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其中所标定EDTA溶液的标准浓度 0.009780 ;滴定得Bi3+的含量为 2.059 g/L ;Fe3+的含量为 0.5470 g/L 。6.2 误差分析6.2.1 分析天平仪器老化,灵敏度不高,有系统误差;6.2.2 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滞留在锥形瓶内壁,未用蒸馏水完全冲入溶液中,导致误差;6.2.3 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有误,读数时有人为误差;6.2.4 试剂纯度可能不够和蒸馏水中可能含有微量杂质从而引起6.2.5 配制ZnSO4标准溶液后,在使用移液管转移溶液时,不慎将液体洒出,造成误差。6.2.6 滴定时,摇晃不充分使反应未充分完成,造成滴定时体积偏大,造成误差。6.2.7 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后,未等反应充分完成,就加入二甲酚橙,造成误差。6.2.8 在混合溶液中滴定完Bi3+后,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的量不足,造成误差。6.3注意事项6.3.1.滴定过程中勿用水冲洗多次,以免体积太大,影响终点变色。6.3.2. 在混合溶液中滴定Bi3+时,加入抗坏血酸溶液后,应放置12分钟,使其充分反应,且抗坏血酸的颜色不影响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为止。6.3.3.在混合溶液中滴定Fe3+前,加入六亚甲基四胺溶液时应该逐滴加入,直至溶液变为紫红色。6.3.4.在滴定混合溶液时是平行滴定。6.3.5.注意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及滴定终点颜色的正确判断;6.3.6.注意滴定时的正确操作:滴定成线,逐滴滴入,半滴滴入;6.3.7.确定滴定终点时,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不退色再读数;6.3.8.处理数据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6.4收获体会分析化学是一门严密的课程,需要我们认真操作好每一步,认真读取数据并准确计算。我们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然而滴定分析又是分析化学的基础,需要我们好好掌握滴定方法,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指示剂的使用等。通过实验我懂得了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了甲醛法测定铵盐中铵根离子的含量,学会测定混合液中相关含量的方法。我相信通过做此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熟练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的使用,还能锻炼我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第二自然化学信息港 链接地址/2011/11/2901.htmlBi3+Fe3+ mix solution each Component content determination (Chemistry department, Chemistry,class101, Learning numbers 2010121128)Master acidit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elective EDTA and EDTA titration method for continuous; Fe3 +-+ Bi3 mixed solu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