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docx_第1页
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docx_第2页
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摘要】蒙古包这一传统建筑作为草原的核心文化,常被用于旅游业,展览、景观等诸多领域。本文主要探?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对蒙古包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便于游牧生活、三个圈的内部布局、上中下组成形式三个方面探析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出了蒙古包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对蒙古包建筑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蒙古包;地域文化;特征 一、蒙古包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空间文化 蒙古包内的空间分配通常是男右、女左。据记载:“蒙古族建毡包时,门要朝南,上首就是主人的座位,妇女们的座位永远在左边,即主人的左手旁,男士的座位在右边,也就是说,在主人右手旁。”蒙古人之所以在蒙古包内采用男右女左的秩序是根据“西-阳,东-阴”的星相历法文化习俗。“蒙古人把天分为两边,男人在苍天范围之内,视打仗、打猎、制造兵器为好运,祭天要向西边。男人占据西边的习俗就源于此。 (二)传统计时文化 蒙古族人的传统计时文化在蒙古包内体现得最为突出。蒙古包太阳计时原理与其他民族的太阳计时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蒙古族人民把居住和计时相结合,通过太阳从陶脑照射进来的位置不同而较为准确的推断出时间。它又通常与传统的十二地支时辰表现法结合使用。蒙古包独具特色的计时功能,是蒙古包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三)色彩文化 色彩文化在蒙古包建筑中也有独特的体现。蓝色和白色是蒙古包的主要色彩,这两种色彩是蒙古人的吉祥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永恒安宁和善良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蒙古包的基本颜色为白色,这是蒙古族最崇尚的白色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白色在蒙古族文化代表着圣洁、光明和希望,所以蒙古人自古崇尚白色,以此来寓意草原光明的未来。在草原上,我们可以看到,白色的蒙古包与羊群、白云,点缀于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辽阔的天空之中,让人仿佛置身画卷之中。 二、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便于游牧生活 游牧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自然的适应性。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有依存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并协同发展。畜牧业是自然、家畜、人三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生活方式。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是草场,畜牧的进食量是固定的,但是草场的出草量也是固定的,当草场畜草量满足不了牲畜的需要的时候,就必然会迁徙。由于我国草原干旱少雨,其供养的牲畜是有限的。而草场的出草量更多的受自然因素影响,如雨水的大小,风力的强弱等等。适应这一变化的最佳方式就是迁徙。“从亚洲干旱草原的生态系统看,不是游牧民族选择了迁徙一适应行为,而是环境促使游牧民族做出迁徙一适应的举动。”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以致于工艺器皿,文化教育必须与其奔波迁徙的生活相适应。与定居的农耕民族不同的是,游牧民族总是要不断地迁徙,寻找新的牧场。游牧人适应干早大漠的自然条件所创造的游牧文化养育了生活于此的居民。 为了适应迁徙的特点,蒙古包应运而生,可以说蒙古包是对“迁徙”的最佳适应居所。游牧业,它所采取的经济方式,是整年分散地游牧,且大部分或绝大多数是携家带口地随畜群移动。蒙古包是游牧人与草场、牲畜的长期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中找到的最佳民居选择。蒙古包的发展过程,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如何更好地适应游牧生产的过程。蒙古包为游牧提供了后勤和保障。蒙古包作为游牧生活的产物,它的搭建与搬迁又是游牧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多把蒙古包称作“行屋”、“行账”,也是这个道理,蒙古包是游牧民族在对牲畜、草场的利用中不断探索,找到的最佳生活驿站。 (二)三个圈的内部布局 在蒙古包内香火圈主要用于摆放烧火做饭的工具。火撑子是蒙古包内主要的烧火做饭的工具。火撑子位于蒙古包平面布局的中心位置。火撑子定位的依据是蒙古包包顶上的坠绳。让包顶上的坠绳自然下垂,它正对的地方,就是火撑子的中心点。火撑子摆在中心点上以后,再放好火撑子框,框的各边要跟火撑子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火撑子框相对蒙古包的平面布局来说,也是居中的。锅灶要端正的安放在火撑子的上面。火撑子的附属物,牛粪箱子,放在火撑子的东南方向。火钳和吹火管在牛粪箱子里。火撑子的东北方向,天冷时方酸奶桶,因为离火近的地方酸奶发酵的快。 铺垫圈位于香火圈的外围,家具圈的内围。铺垫圈属于蒙古包内部的活动区域。香火圈摆好后,?允计痰嫒钠躺琛娴钠痰嫒饕?由四块毡垫构成。毡垫全部铺好以后,在火撑子框的北面,留一个放碗桌的位置,靠北再铺一条面毡,东西向放置,面毡的上面,还要铺上成对的栽绒坐垫。在火撑子框的西面,也要留一个放碗桌的位置,不过面毡是南北向放置的。面毡的上面,也要铺上成对的栽绒坐垫。 家具圈位于铺垫圈的外围,家具圈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关于家具的摆放,一般以正北为中心,往西的西北、西、西南半边,放置男人的生活用品。相反,往东的东北、东、东南半边,放置女人的生活用品。蒙古包的门位于蒙古包的正南面。紧挨门背后的位置不放东西。门背后空出一小部分空间后,按顺对针依次摆放酸奶桶,马鞍具,男主人的箱柜。男主人的箱柜里面,主要放置征战之具,有时古?、笛子、马头琴也放在之中。套马杆上的套索也盘起来,夹在主梁西端北面的乌尼里。家具圈的西北为神位,主要摆放供桌与佛食。佛龛放在供桌的上面。家具圈的北面,摆放着被桌,被桌的上面叠放着这家主人、主妇的行李被褥。家具圈的北面,也有的人家,在这里放一对板箱,大小与彩绘完全相同。里面放的东西却不同,一个放女主人的物品,另一个放贵重的东西。 (三)上中下组成形式 蒙古包上部包括套脑、檬毡、系在套脑正下方的坠绳这三部分,套脑位于蒙古包木结构的最上部。套脑的作用是使得蒙古包内的空气能够容易流通,光线可以充足的照进来。檬毡是苫盖在套脑上的部件,通过调节它的开合及大小,可以起到调温、调光和交换空气的作用。坠绳系在套脑正下方,是从套脑最高的中心点上拴下来的长绳。当刮起大风的时候,就可以把它马上抽出来,固定在地上拴牢。春秋季节刮大风的时候,用力把坠绳拉紧,或者把它固定在外面北墙跟的桩子上,就可以防止蒙古包被风刮走。蒙古人认为坠绳是保障蒙古包内居民拥有的五畜的福分的吉祥之物,没有坠绳的毡包不存在,没有坠绳就不能算毡包。 蒙古包的中部包括乌尼、顶棚、系在?棚上的外压绳。乌尼上端插在套脑里,下端挂在哈纳头上,呈伞骨般辐射状,是蒙古包木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部分。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件。乌尼、顶棚、系在顶棚上的外压绳三者有机的接合在一起,使蒙古包中部成为一个可以满足功能的整体。 蒙古包下部包括哈纳与木门、内围绳、围毡、毡门、外围绳这几部分基本构件。哈纳是两层柳条叠合而成的长方形扇片,这些柳条交叉以后互相钉在一起,形成许多正方形或菱形网眼,可以开合收缩。蒙古人四季游牧,流动频繁,正是由于哈纳片的伸缩性非常大,可以折叠,所以给装卸、运载、搭盖带来许多方便。搭建蒙古包的时候,哈纳的高低是向门看齐的。把哈纳立起来展开,调节网眼大小,使哈纳的高度与门框的高度大体在一条线上。由于哈纳高度的限制,蒙古包的门框一般都在1.3米与1.45米之间,比较低矮。 三、蒙古包建筑的传承和发展 蒙古包作为草原民族特有的建筑,在草原文化遗产的发展中,有着十分紧迫的保护需求性和继承发展的必要性。近年来,各种材料和构造方法出现在蒙古包的建造中,但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是目前传承蒙古包文化的弊病。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和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对蒙古包建筑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必须进行文化层次的寻求和思考,从地域视角入手找出建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逻辑,从传统的建造观念及工艺的生态性中吸取精华。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模仿与符号借用,而是用适当的手法将传统民族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作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对于蒙古包建筑艺术的传承,应该在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简单的复制走向有机的和谐发展。创造有根的建筑形式、有活力的民族特色、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使传统的蒙古包建筑融入时代精神风貌之中。 参考文献: 乌日娜.蒙古包的创造性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白丽燕,梅洪元.原真性思想下蒙古包住居文化的现代转译J.建筑学报,2017(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