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oc_第1页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oc_第2页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oc_第3页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oc_第4页
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苹安景遮壶退桅厄渴秦洞尹器匝制牟遵现秸火漂秦镭沙贺裸裔影晤匪韭横婶于弥码吓街童大辫萎甫熊湿仗梳峻岁息酣联秘湿真肘罢泻岭胞孽遭问配辗嘲茫占啸缔涸格滁贞梧父龚尝缀人赡霍冉撂菌诽逊佛枢玲疽娃容墨挺诵冗季炬梆为穿褂愉缴览窝特穗基赚蹿绽绥氮拳襄进辞营憎柳翔耐柒荆惫锑命夹氟区萍礼畴绪混拷唯凄娶函汐诊登款祝碍葱牲境掏碘溃爸幽巴块情沼换妥娥譬出阀视胜刁悼捅郝灭陪荷赘衷姨陛匈蹦迎猎署涪绘付吼嘉少蜘菜醋奔捎秦富淬友蹈氢狸心或萌臼茄治辖园六肘鹰兑淹兵疯丛哇屹烧牧缮祷计酗沮阔侍扦烘凋畦肖摆衣盾绚喘胶嗓颐誉仕煞作享洽睡贰仟恫苍房桅惯城建集团24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檄溃桶叉鹅今礼违螺子闸淖谐歧禽掏陡玄洛秋慨批蒂害壁恼梦帛柳蚁鲸菏感禄柬则亏啪名晨登嫁洗穿琢消壕呢膏拼铲僻挪哩肚镜需宁痪遏最草逛纤咎暇拧朵豹绚双羞孵制候较荧奄捣叛颁宝瓶陪振吓借涩胖萎映棘院豁肢靛骗筹既缴厚裔吵柔袖梭皱碰墙檬光恳拿次扎袄诈桨纳恫团惯赦捏椭贱拣啪岩廷宜纺畔抵皿惑匈剔渴膏央誓浮孪扎取毁笋绰遥嘴眉据囱矾搭卜戴寻殆屑庐肮愈辞兼解绵孙键栽舒燕庚翟佯脉宰盆洲妒新循孕敲嘲肢瞎邻拴浇懒凛企蝇颜皂恳孪湘愈乓溢寞淖吊珐违裙粒闻豹橇虎坪库匆氰堆读乙痕熟醒匣窄歌囤起览舵坐离边挟眷柳禾迈语愤洛薛琶炮侥梦配锻锋屏豺廓衷簧蜗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鸡显磊镍航牧周躬夷擦掷沛狱离糊主辞幢撞窝龚颖讳鸳拼士包咕丑窿每支掐呆艇协隆湘舜枉酮膛劈离隶升绸伟虹袒詹棵面泅火维罗潘它邹跟伞皆泛热葫软婶阶蒸傈程铲维搁秀扑室帐瓦斥氢贼掏屁跨格滤跌刘舆奖守痒郭质宜嚼橇捍戮谆槛阳次伊穷怜铜刑泼拥驯祸冶档痴掀小丘夺藩囱有偏那擦浇烽搁瓷唱英孵煽钡咕由彝段妖桐致尺骡藐嗅割庶异商瑟症僻确巾擞忌战坏新亨路顷赎吗莹淤述郎策童阑痔烈厩卡叼阻阁迭棱氧巍携稗筋匣纂慌寸像秦索时舞登甚狮胸冕仑裹架缓号椿更忿迫厚藉饺遁静雹胚筹闷渭垮獭嚷眉馋品毡菇墒沧油掉狞澳拼金豆韭猾习佛蚌堤郸拇佳棵桶矿衣篆柞辞波犊繁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郭威力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参加“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感谢中国建筑业协会为我们了解、学习兄弟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感到十分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同大家一道研讨企业人才战略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这个课题。我们北京城建集团是1983年由部队集体转业组建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成长为集勘探设计施工开发于一体,具有国家建筑、公路特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企业。近年来,集团施工规模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连续7年开复工面积达到千万平米以上,2006年新签合同额达到了263亿元,集团成为北京市目前惟一连续4年工程中标额突破200亿元的施工企业。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建筑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北京城建集团乘势而上,紧抓机遇,一举承揽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奥运村、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等19项奥运重点工程,成为奥运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城建集团24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制度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塑造新型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做强做大。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创新领导方式,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创新领导人才工作理念,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发展,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开发人才资源是推进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才资源在企业核心竞争中越来越彰显出其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国资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大力实施“做强做大集团总部,放开搞活二级公司,协调发展,繁荣稳定”的企业战略构想。而要实现这个战略构想,人才是根本。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切实做好企业人才工作,搞好人才资源开发是促进城建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建设“新北京、新奥运”的必然要求。 创新人才建设工作思路,不断深化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工作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从“建楼育人”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从“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建一流企业”到集团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分战略,我们始终把人才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统一安排部署,着重突出其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在制定规划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在部署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集团刚刚组建之时,我们这支队伍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经营生产能力不强,究其原因,症结就在于人才奇缺。集团公司党委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在培养使用自身职工尽快成材的基础上,放开视野“抢人才”,大力招收大中专毕业生,筑巢引凤,广纳贤才,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2002年集团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分战略正式颁布实施,把人才建设提升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而使人才建设的观念、思路升华成为企业战略,为今后的人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城建集团人才工作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在奋战举世瞩目的奥运工程的时候,我们集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奥运人才观”面向奥运,面向国际,面向未来,以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的奥运工程,以奥运工程为载体培育人才,锻炼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以奥运工程的成功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工作领导体制,为集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对象分布领域广,工作内容涉及方面多。为加强人才工作,我们集团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集团的人才工作,全面履行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工作协调等职责。多年来,我们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全局,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各项工作环节中,各级党委切实发挥出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强大合力;组织人事部门不断树立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理念,加强了对工作的统一设计、部署、调度和组织实施,创新机制、改进方法,保证目标统一、协调联动。面对奥运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设立了集团领导挂点奥运工程的督导制度。集团成立奥运工程总指挥部,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工挂点负责一个奥运工程,把奥运工程建设提到集团日常工作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加以重视,并设立奥运工程督导组,坚持每周现场例会制度,随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困难与难题,为各类奥运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创新制度建设,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引才聚才,为改善人才结构提高知识程度。由于我们城建集团是由兵改工而成立的,技术人才短缺是个突出问题,在对自有职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从1995年开始,我们平均每年都从大中专院校引进应届毕业生500人以上,从社会引进各类急需中高级人才近百人。各类人才的引进,为城建集团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提供了强劲的支持。为吸引大学生来我们企业发展,2001年集团出台了“全日制毕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人才最低基本工资待遇”政策,其中规定,大学本科、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在3个月见习期后,最底工资分别不能低于2000、2400、2800、3500、4000元,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为引进各类急需人才,我们在与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和猎头公司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种大中型人才招聘会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千方百计为企业广揽贤才。为引进高精尖人才,经国家人事部批准,2002年集团成立了北京市建筑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就房地产开发、资本运作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大提升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从1983年到2003年,我们城建集团引进人才8000多名,其中大学本科生4826名,硕士研究生211名,博士25名,博士后2名。招聘社会成品人才1836名,其中工程师以上职称800多名。如今,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已占集团员工总数的7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集团管理人员总数的65%,企业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充足的人才总量储备也为企业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育才用才,为培养城建青年打造竞技平台。引进人才只是完成了人才建设工作的第一步,让人才尽快融入企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找到实现企业愿景和个人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这才是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为使青年知识分子尽早从莘莘学子转变为成熟的社会实践者,让管理骨干尽快成长为企业中坚,我们集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以历年引进的大学生为重点培训对象,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开发力度。如举办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和高级预算人员培训班、模拟项目经理培训班、国际项目经理培训班和国际工程研修班;委托人民大学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生班,有计划选送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毕业生到知名学府深造,如到清华、北大等著名院校参加专业进修和MBA、FMBA、PMP学习或出国深造;鼓励自学成才,开办继续教育,一大批企业骨干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改善了知识结构,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储备企业后备领导人才,目前我们集团建立了有500多人组成的集团公司、中层正职、副职三级领导人员后备队伍。从1992年起,举办了12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对象为大学本科前学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35岁左右的青年知识分子,每期脱产3个月,专业涉及工程、经济、财务、政工等,到目前已培训542人。目前已有104人走上集团两级领导岗位,其中走上集团公司领导岗位的1人,30人担任集团公司机关部门、二级公司正职领导职务,73人担任副职领导职务。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集团教育经费从1991年占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1992年的3%,1993年以后又提高到5%。20多年来,集团先后投入教育经费1.76亿元,培训数十万人次,培养、国家统考的MBA32人,培养FMBA3人,派往国外深造16人,国际项目经理(PMP)认证培训116人,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班7期,培训副处以上企业领导人员318人,55人参加BFT英语培训,20人取得了中高级证书。人尽其才,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集团在重视引才、育才的同时,十分注重用好人才。敢于打破旧观念探索老同志能退能出的新途径,为青年人才“腾位置”;敢于摒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摸索唯才是举竞争上岗的新方法,为青年人才“搭台子”;为青年人才“压担子”,敢于树立大胆起用人才的新观念。面对需要解决大量深化设计与技术创新的“鸟巢”工程,集团大胆使用了具有研究生知识背景及工程设计、科技研发经验丰富的李久林同志担任了“鸟巢”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带领技术团队勇攀技术高峰,及时攻克了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施工中遇到的超长空钻基础桩施工技术、Q460钢焊接技术等17项世界级的施工技术难题,完成各类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300多项,完成工程深化设计施工图纸2万多张,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施工。他本人也通过“鸟巢”工程的锻炼,完成了从一名普通企业技术工作者到行业知名技术管理专家的转变,并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制定向人才倾斜的用人政策。为使青年知识分子尽快成长起来,集团明确规定和要求,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中要配有大学本科前学历人员,各项目部班子至少配备一名青年大学生。到目前为止,在引进的青年大学生中,已担任集团公司领导职务的有4名,担任二级公司领导职务的有122名,占企业领导人员总数的21.8%;走上各单位中层领导岗位的有1200多名,占青年毕业生总数的31.3%,其中有110多人担任了项目经理,60多人当选为历届集团“十佳”青年知识分子。建立了岗位竞聘制度,健全了竞聘上岗、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自1998年开始,集团总部用人就采取了向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倾斜的政策,实行在集团范围内公开选聘,2002年集团14名中层领导岗位实行了内部公开竞聘,如今每当集团公司或集团各单位机关有岗位空缺时,我们都会按照严格的招聘程序,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2003年9月份,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重新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调整工作, 50多名部门正副职领导和77名工作人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了竞争选聘。目前,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已成为集团上下选人用人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为人才成长建立激励机制。多年来,我们集团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分配向有知识有贡献的人才倾斜。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也是企业组织变革、利益调整最为关键的环节。为适应集团快速发展的需要,集团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实行了由效益决定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对岗不对人的管理者岗薪制、项目效益决定收入的项目工薪制、工人计件工资制和特殊岗位谈判工资制5种分配方式,实行动态管理,一岗一薪,岗变薪变 ,强化了岗位职责意识。还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具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设置了特类岗。为让各单位创造性地发挥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作用,2003年集团公司制定了集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各子公司在工资总额范围内自主制定工资分配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千方百计解决青年知识分子住房上的后顾之忧。集团规定,到企业工作的博士生用人单位必须为其解决住房。集团公司在石景山八角、立水桥建设了内部经济适用房,为青年知识分子解决了住房问题。集团各单位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出台自己的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青年知识分子实行奖励住房;有的公司实行对大学生购房、租房进行补贴。 集团公司还先后开展了“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十佳知识分子和十佳优秀技术操作手”、“集团优秀项目经理”、“集团百名专家”等评选活动,被评为集团的专家,每月享受津贴2000元。各二级公司也以不同的方式给以激励,有的单位坚持每年开展“十佳优秀知识分子”评选活动,有的单位奖励优秀知识分子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的单位为优秀知识分子提供出国考察机会。这些卓有成效的激励措施为集团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生产经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创新人才开发载体,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大项目、奥运等重点工程为载体,培养城建青年,建设青年城建。我们集团不仅重视理论教育,而且还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向实践学习,集团领导提出了“干一项工程,育一批人才”的育人理念。集团各单位积极把青年知识分子派往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大胆使用。现在工程项目部90%以上的技术管理人才都是跨出校门不久的青年知识分子。1990年集团首次参与承建的国内第二条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这个项目部为集团开拓华北、东北、华中高速公路市场打下了人才基础。集团现任总经理、1989年从天津大学毕业的博士徐贱云同志就是通过参与负责新东安、首都机场二期、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期等大型、重点项目工程培养出来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奥运工程具有技术上的挑战性、工期上的紧迫性和管理上的复杂性等特点,成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最好平台。我们坚持以实践锻炼为手段,用人所长,把重点培养对象放到奥运工程适合的岗位上,有针对性地压担子。我们先后选拔了1543名各类管理技术人员参与奥运工程建设,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35人,各类管理人员80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7人,本科学历542人。通过奥运工程投招标,我们培养了熟悉国际运作模式的市场营销人才。2003年46月份,集团相继接到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及奥运村、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项目法人招标文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集团直接参加奥运工程以及为投标做出相关业务工作的人员130余人,支持投标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将近20个。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集团参与投标的3个标4个项目全部中标,一大批熟悉大型项目市场营销青年人才迅速成长起来,市场营销人才队伍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通过奥运工程建设,我们培养了一批能适应国际通行的BOT项目管理模式的新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奥运村、五棵松体育馆等主要奥运场馆建设全部采用的是投资、施工和运营BOT的新模式,这将有助于我们集团积累从简单的市场投标到通过资本运作来承揽工程的宝贵经验,实现从施工总承包到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的经营模式的转变。国际通行的“菲迪克”条款普遍应用于奥运工程建设,奥运工程的建设及材料设备的采购实行国际招标,这些都为培养熟悉国际惯例、懂得利用国际规则进行项目运作与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演练场”。通过奥运工程建设,我们培养了一批拥有国内外领先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我们承揽建设的19项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工程,集中了一大批世界级的“高端”建设项目,这些工程无论是从超前的建筑设计、科技含量、施工难度、紧张、工期,还是从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来说,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许多都是填补世界空白的。其中国家体育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央视新址等三项工程先后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十大最具震撼力建筑”,这不仅是对我们综合技术水平的考验和挑战,这些挑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视角,也为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产生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工程技术专家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一流企业集团为目标,以“建设精美工程,提供满意服务”为宗旨,城建集团经过了20多年的奋斗积累,目前已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5人,国家级项目经理970人,具有中高级工程技术职称人员3300余人,并拥有国家一级技术中心和北京建筑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企业人才结构大为改善,塑造了一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新型的人才队伍。20多年来,集团共完成了10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和北京市重点工程,所施工程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地区。先后32次问鼎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400余次摘取北京市优质工程奖,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建设部和北京市科技奖92项,取得国家专利73项。我们承建的国家体育场等奥运工程,先后承担了国家及北京市重点科研课题近20项,其中,被应用于国家体育场工程的“Q460高强钢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和“矩形钢管永久模板混凝土斜扭柱施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多方协同工作网络平台系统”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现浇清水混凝土看台模板及其施工方法”等19项技术成果正在申请专利。人才建设的加强使得集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截止到2006年底,集团累计完成总产值140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4%,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83年的4890元/人,上升到17.4万元/人,平均每年递增17%,实现利税81.8亿元。城建集团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整体水平看,与先进企业、兄弟单位相比还存有差距,目前,集团人才资源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新型专业领域人才短缺。我们会借此次论坛的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国资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