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 初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二、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正在形成、四、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布鲁纳在1994美国教育研究会上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表现成果。一、 主动性研究、二、 反思性研究、三、 合作性研究、四、 社会文化研究、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二、 定向性与顺序性、三、 不平衡性、四、 差异性、少年期:指11到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初期:指14到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呼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2、 前运算阶段(2-7岁)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的发展阶段: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 其它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家庭教养模式:1、 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2、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积极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3、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包括:1、 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评价。2、 自我体验,个体对自我的情感体验。3、 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想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发展。学习的一般分类: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l 信号学习。l 刺激反应学习。l 连锁学习。l 语言联结学习。l 辨别学习。l 概念学习。l 规则和原理学习。l 解决问题学习。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l 智慧技能l 认知策略l 言语信息l 动作技能l 态度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这中已有的适当官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表达的言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学习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之间的迁移。第四章 学习动机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 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内部动机: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能力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情境。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得知识。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的活动过程。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操作的模仿:指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或行为方式。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运动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概括性: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第八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随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记忆术:l 位置记忆法。l 缩减和编歌诀。l 谐音联想法。l 关键词法。l 视觉想象。l 语义联想。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内型。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有效的监控: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应用过程。个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从众: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剧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高效率。焦虑症:是以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性偏差: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 同感: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受,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替代强化:指当事人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性格化: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行为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促进功能: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维持功能: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持久的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松散集体: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态度。人际吸引: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合作: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