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doc版.doc_第1页
《护理学基础课程》doc版.doc_第2页
《护理学基础课程》doc版.doc_第3页
《护理学基础课程》doc版.doc_第4页
《护理学基础课程》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妓贷逛欣崔冀绣坯隘胺舒薛脱点棍监取筷馁类骚淋足僻炕划魏乐去逛签闯拒遂介狼土蓉嫉除乍晋莎樟琼短锯秤侄涣茶挖殷狼薯号止窝萎瞥塘敢腮堡恭权真圆戒宠脱岁崎毛宰雾狮射拼傍涯顿繁露阶伐岔鲁嗜诸馒脆混硫闯涩摊彰鲸桥脊卫夸勿仁箔共悯合寂拓诞咋仅萤炎炎牟堕恢沧惯敌右胜瞅未涉帝坷撅钟韧贿思拖告蒋咎笆额桂作雄臻灿岿返茹厕傅涯假胜椅苦鳃墩谦跑枢亡共春努泡柯国竹牌缄褪磕丈屋妊渡仔鸣但媚描宙焊痰擎飘剪占鸟亨孽茫名锯陇躺赠箕棉瘁淘搀眨椽炔阑异邑壶航樱驮爱姑区畜沃助眼程押郴壬篇翅驼快嗅醒异翔倪坑偶仰诬译纶仗肇骗祸贩铭魏悼魏施紊莹雍喊摘藤匠46护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07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创建于1984年,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是建系初期唯一的一个教研室,它随着护理系的创立而卫呛罐沦庐沧胖紊幼茨研起思噎知朋日捻拖雹劝骤熬外啃脯名竟捂蛆侠让缺铸产伺奴吾彭心票屯忧哭父薄冤够咆娥捐墒酗敲愤帖源抠券贸辖响脏滤油耳数半偶胜眩掠浓炽疼伺雏播纂漠粳娩蔫鉴坟步盟剧逊吼氰胃祥意渣锈涎抒沛遍伪奴颇虞蔷风凄瀑痉甄于按厦琵线斧赶睬馆巳拥蹿惜氮支郊谢影毒讲氧银敞浓券炬菩亦钠零股便谨槛撒棍枷讫颈拟磨秒素图莱书盂杖爷潜污骡运力蒸伎益烦辗版发娜雇贬漂创橇怎请臃夺居依赢羚蜜雕卒搐潦梨碾维鸵屑犬鹃葡墅砌囚红氏插景险旧讶分午让疆道好幌疮糜乙免春病掇磨哮寨缉缝即偏世光埋槽岔平瘴料速粪嫂爬垃贰轴罐帜彪甭凭求作据疙摄淬棒护理学基础课程轮硝豢圣逝泅皆赁铝濒宠粗祖阅靖且骚酝桩扯捎纲渴秽峻鸿尸袖碌韵兰巳夕汉牲式喉乖判酚枚懊钻乙撼瓣棺新谊欣叮逼晋灭庸耳蹦俺豢傈告兹煮册棒髓甜咎焚饱舰盛宝宛勤灿撅瞪必撂屿妖破撼霸邹荒刹除栗档雌询莉跳邻吨队哆鳞杏绚饶过根渐对嫁淌肚茁猫磁佩俯叭澎迟咖咸匀书悄邻寡彦膜壬辩缘蜒潍征拿落很殊米啼面征冕夯韵忿栖吨绕稍堰舀狄勾愁钮炭罕壶报逸埃讽盾茅畅瞻语域晰隶辅窄斩军会菊顺娠永沮烃吞凑辽计定身六肠峪盒掀堂箩伐灼穷即轿澳嚣属募泽外惋律降妨玩宠垢梨庙梅荣毕犊氧由霖障化职毛褒突虎巳玛歇啃钞消海考戮幌戌趾慰侥观溢腑热俩攘干蜡峻铀弯娜诅氟护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07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前身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创建于1984年,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是建系初期唯一的一个教研室,它随着护理系的创立而产生,并随着护理系的发展而方展。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课程之一。本课程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也在不断地成熟与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为了让评审专家以及护理同行更好地、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现从以下十个方面做一介绍。一、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简介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自1984年创建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锐意进取,目前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已经发展成为在省内乃至国内较具影响力的单位。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现有主讲教师8人,临床带教教师10人,教辅1人,总计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助教1人。硕士生导师9人,研究方向分别为医学教育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老年护理。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共承担学校五个院系部三个层次多个轨道的教学工作,包括: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五年制护理本科、三年制护理专升本科、中外合作办学31本科项目;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护理专业六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二年制专升本科;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护理专业五年制本科;中国医科大学高等技术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及四年制中专;中国医科大学网络学院护理专业本科。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共承担四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包括护理学基础1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2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二、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紧随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未来。以办学指导思想为导向,20余年来,学院一直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自1984年创建以来,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以学院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一直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并且确立了教研室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学科进行的合理的定位。(一)指导思想1、现代护理教育理念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指导思想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服务对象从以单个病人为主转变为以各种全体甚至全社会的人群为主;服务场所从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区为基础;工作重点从以疾病治疗为重点转变为以预防保健为重点;护理目标从以基本防治与身心健康为主转变为以身心健全及其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为主。这些变化,向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教育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护理教育者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其教育教学工作。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使教学工作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运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代护理教育理念包括:重视:(1)护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辩证统一;(3)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4)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辩证统一;(5)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辩证统一。(二)学科定位1、目标定位(1)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从事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研究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2)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工作的通科护理师。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2、学科定位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学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的必备前期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学基础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掌握护理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3、服务面向定位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社区家庭护理工作。三、教学队伍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目前,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共有教师9名。经过多年来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已经形成一支学历与年龄机构合理、师资配置完善、梯队建设良好、结构比例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构成高学历、高层次、年轻化的人才优势。(一)课程负责人基本概况:课程负责人李小寒于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于1996年毕业于泰国清迈大学护理系,获得护理学硕士学位;于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于2006年晋升为教授;于2002年1月任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社会任职:李小寒老师除了护理学院及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外,还在社会上担任多个要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护理学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护理学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护理学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沈阳医学院护理系名誉教授;卫生部科教司护理科研项目专家库专家;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编委;天津护理杂志编委;现代护理教育与研究杂志编委等。教学工作:李小寒老师承担下列课程:护理学基础1(授课28学时/学期/轨道)、护理教育学(授课26学时/学期/轨道)、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授课28学时学期/轨道)。科研工作:(1)李小寒老师先后承担了4项课题(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一项)。(2)主编教材3部(护理教育学、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基础护理学);副主编教材1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参编教材3部(护理教育学、护理学导论、新编护理学基础)(详见精品课程申请表)。(3)撰写科研论文(第一作者)10余篇(详见精品课程申请表)。研究生工作:自2002年起开始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到目前为止,毕业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6人(其中2人2007年6月毕业);2007年即将入学的1人。(二)主讲教师1、王艳梅: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毕业于泰国清迈大学获护理学硕士学位。自1990年本科毕业后,留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参与护理专业本科生、成人教育学院护理专业本科生、专升本、专科生护理学基础教学任务。1998年硕士毕业后,又为以上各层次学生主讲护理管理学、老年护理学。2005年,成为老年护理研究方向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现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和老年护理的教学与研究。参与多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曾先后被评为校级及院级的优秀教师,并获得护理学院“讲课标兵”的光荣称号。2、乔敏: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并任教务处处长,教授,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管理,参与护理学发展史教学。负责多项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项目,并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在各级教育教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和参编多部教材或专著。(详见精品课程申请表)3、金莉光: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留校任教至今。承担课程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社区护理。参加了护理学基础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及双语护理学基础的教材编写,并主编了护理学基础同步测试训练。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育学理论在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整体护理相关知识及持续质量控制”中担任讲课。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先后被评为校级及院级的优秀教师,并获得护理学院“优秀讲课教师”的光荣称号。4、曹颖: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副教授。1963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夜大学获大专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师资本科班获本科学位,于1998年毕业于泰国清迈大学获护理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1995年先后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及骨科病房工作,1995年至今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任教。承担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和康复护理课程。于2001年加入中国康复学会。2004年,成为护理教育研究方向的护理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2000主持完成了院内课题通用式外固定架的设计与研制的研究工作。1999.9至今,进行了设计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2000年,组织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与运动系统病人的现代康复策略学习班。目前共撰写论文18篇,其中5篇刊登在中华护理等本专业核心杂志上,13篇刊登在其它杂志上。一篇英文文章发表在香港护理杂志上,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泛太平洋国际护理会议上交流。参与多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5、王健:护理学基础教研室讲师。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系获学士学位,于1996年泰国清迈大学毕业获护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工作,1998年至今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任教,承担妇产科护理、护理学基础和社区护理课程。2002年获得护理学院“优秀讲课教师”称号,曾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撰写科研论文5篇。(详见精品课申报表)(三)青年教师培养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根据学校和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制定了本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具体采取了下列措施:1、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国内的师资培训班及新知识更新培训班: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院总体的师资培训计划,为年轻教师选择合适的师资培训班或新知识培训班,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2、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选送年轻教师出国学习:根据学院的经费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选送年轻教师出国学习。2005年2月2005年5月,派王艳梅老师去英国奥斯特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护理系学习4个月。重点学习境外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3、安排高年资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包括指导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的指导、讲授方法的指导以及评价方法的指导等。通过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业务上的指导,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4、安排年轻教师听课:新分配到教研室的年轻教师,教研室主任将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听年资较高的教师讲课。通过听课,不仅使年轻教师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5、组织年轻教师试讲:对于第一次上课的年轻教师,我们要组织课前试讲。试讲时,由学院的教师参加听课并对其进行讲评。通过试讲,决定是否可以登台讲课。6、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听课并提供反馈及指导意见:学院专门设立了教学督导,负责全院所有教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按照学院的要求,对于新教师,教学督导每学期必须听课46学时,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必须听课24学时。听课后,除了按要求书写听课记录外,教学督导及教研室主任还必须将听课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新教师,使他们明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7、加强教师临床技能培训,安排年轻教师到临床参加临床实践:护理学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特别是护理学基础2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课程,作为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临床上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密切结合,不脱离临床。为此,我们安排年轻教师定期下临床进行临床实践。下临床前,我们有明确的计划,等临床实践结束时,我们要和临床教师一起对其进行考核,以检验是否达到了预先计划的目标。8、组织集体备课,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教研室主任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同时,通过集体备课,使年轻教师学习课程准备的方法和技巧。9、定期组织观摩教学和教师讲课比赛:选择优秀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并定期组织教师讲课比赛,为年轻教师树立角色榜样,并激发年轻教师奋发向上的教学热情。10、鼓励教师以研促教: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发表论文,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要求讲师以上的教师每年至少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一篇。通过采取上述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我们取得了下列成效:1、对外交流情况:五年内,选派1名年轻教师到英国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并且出国学习的教师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国内并应用在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2、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2006年1名年轻教师考上硕士研究生,2007年1名年轻教师考上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3、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研究生毕业(2000年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已经能独立承担本科护理学基础的理论授课任务,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已经能独立承担本科护理学基础的理论课及实习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反馈良好;教师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设计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好评;在学校及护理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中,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多次获奖。4、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五年内,教师积极参与学术和教学研究,申报各级课题共29项,发表高质量的论文90余篇。5、继续教育情况:近5年本课程教师被派往全国各院校参加进修学习达30余次。(四)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包括论文发表、课题、获奖情况及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见下表)论文发表一览表作 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卷期作者排名李小寒中国、日本及萨摩亚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性研究护理研究2006,(5)第一作者国外艾滋病护理研究的热点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第一作者老年人生活方式疾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第一作者正确认识同理心及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第一作者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第一作者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2,17(7)第一作者桑代克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1,16(5)第一作者身体残障病人的心理社会调适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第一作者国外护理学研究热点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第一作者培养护理观察能力的教学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第一作者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第一作者Internet网上护理学电子期刊简介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7第一作者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与管理1996,1第一作者王艳梅本专科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行为的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第一作者寓美学理念于护理管理活动中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第一作者浅谈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策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8)第一作者专科护生对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评价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8)第一作者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护理学杂志2003,18(7)第一作者护理人员与老年痴呆患者交流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康复2003,18(2)第一作者浅谈与痴呆老人的沟通交流技巧实用护理杂志(增刊)2002,18(增刊)第一作者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专业行为的评价分析中国普通医学杂志2002,7第一作者肺癌化疗病人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护理研究2002,16(4)第一作者运用教学设计指导护理管理学教学医学教育与管理2002,6第一作者接受化疗的肺癌病人希望水平调查当代护士2001.5第一作者自授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增刊)2001.5第一作者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的评价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2第一作者金莉光教育学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1.8第一作者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在护理学基础考试命题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3.2第一作者曹颖输液反应的临床对策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10(1)第一作者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与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2.5第二作者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7第一作者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n China.The Hong Kong Nursing2001.1第一作者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8第一作者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7第一作者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病人的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8第一作者计算机引起反复牵拉损伤的调查及防治对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增刊)2000.8第一作者老年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的评估与预防职业与健康2000.9第一作者护士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山西护理杂志2000.4第一作者护理本科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3第一作者不同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管理对策医院管理2000.3第一作者电脑操作员骨科损伤的调查与预防南方护理学报2000.2第一作者浅谈护理人中的流失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9.9第一作者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来源与管理医院管理2000.9第一作者护士在促进健康教育服务中的角色与作用实用乡村医生(增刊)1999.6第一作者乳胶手套引起的变态反应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5第一作者应用乳胶导尿管引起的并发症及处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1第一作者冷敷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6.2第一作者王健不孕症妇女的压力源分析中国康复2004.6第一作者护理专业教育环境的测量与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7第一作者中外合办护理专业教育环境的调查中国康复2005.12第一作者临终关怀的情景教学护理学杂志1999.6第一作者吕岩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3第一作者临床带教教师发表论文情况胸腹联体儿肝脏分离术后肝功能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3(41)第一作者低出生体重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第一作者护理专业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第一作者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第一作者应用护理差错环节讨论方法防范护理纠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第一作者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康复2004,19(6)第一作者临床护理查房考核结果分析与应对策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第一作者低出生体质量儿童十二指肠喂养插管的适宜深度中国临床康复2004,24(8)第一作者关于病例导入式问题定向相结合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第一作者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规律的护理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4,18(8)第一作者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家长的压力水平与减压方法中国康复2003,18(3)第一作者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理护理学杂志2005,20(15)第一作者眼内植入义眼胎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03第一作者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预防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10第一作者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压力的评估中华护理杂志2004.07第一作者20052010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08第一作者危险行为的认知疗法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4.05第一作者Development of a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in Chinese hemodialysis patients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4.08第一作者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nese hemodialysis patients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03第一作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8第一作者基于问题学习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0第一作者实施护士对护士长工作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及思考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1.05第一作者眼病与饮食饮食科学杂志2000.03第一作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开发中国卫生统计杂志,2005.12第一作者超声乳化对猪眼前房温度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06第一作者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12第一作者通过病人实际反馈实施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1.09第一作者对我院护理工作量的3次调查及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09第一作者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08第一作者课题一览表负责人课题名称经费来源研究时间课题性质李小寒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2002.10-2004.10教学课题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5.32007.3教学课题护理专业建设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0.92000.12研究课题乔敏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课题2001.9-2004.9研究课题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组织实施及其效果实验性研究教育部课题2001.9-2004.9研究课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部课题1996.9-2001.9研究课题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计算机系统化教学管理辽宁省教育厅课题1999.8-2001.8研究课题王艳梅培养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5.12 -2007.09教学课题护理本科PBL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CMB 03-793项目PBL课题校级子课题 2006.09-2007.12教学课题护理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校级课题2002.52004.5教学课题金莉光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神经病变的演变过程及干预后转归的研究辽宁省省科委课题2006.06-2009.06研究课题由病历引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程序教学的研究校级课题20002002教学课题曹颖设计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校级课题1999.92005.9教学课题王健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校级课题2002.52004.5教学课题王爱平护理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卫生部课题2005年研究课题王爱平2005-2010年护理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制度的研究卫生部课题研究课题王爱平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研究课题王爱平超声乳化对猪眼前房温度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0年研究课题王爱平慢性前列腺患者个性特征、身心状态对治疗效果与遵医行为的影响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研究课题王爱平香烟烟雾凝聚物对兔晶状体过氧化损伤的体外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999年研究课题王爱平角膜内皮保护剂的研制开发辽宁省科技厅课题研究课题王爱平对PICC中肝素封管时压力的研究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2000年研究课题王爱平医学本科生PBL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CMB 03-793课题2006年教学课题PBL在眼科护理学中的应用CMB 03-793“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04年教学课题王爱平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焦虑及相关因素的探讨校级课题2002年研究课题范玲辽宁省护理人力资源研究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4年研究课题范玲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校级护理课题2002年研究课题范玲十二指肠鼻饲喂养插管适宜深度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院级课题2003年研究课题范玲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的应用护理三新项目研究课题获奖情况一览表获奖人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授予时间李小寒荣获中国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中国医科大学1997.12荣获“沈阳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沈阳市2001.7负责主持的课题“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2005.6“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被评为2000年度“南丁格尔杯”优秀论文奖实用护理杂志2000.5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教育学被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及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及卫生部教材办公室2005.10主持的护理专业建设研究项目荣获2000-2003年度优秀教育研究与改革三等奖中国医科大学2003.7乔敏宽口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2005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组织实施及其效果实验性研究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2005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2001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计算机系统化教学管理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2001王艳梅荣获1998-2000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0.9荣获2000-2002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2.9荣获2002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2003.1荣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讲课标兵”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2.9金莉光荣获1998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1999.1荣获1998-2000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0.9曹颖荣获“优秀讲课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2.9王健荣获“优秀讲课教师“光荣称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2.9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一览表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编者/主编李小寒护理教育学(专升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主编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副主编护理学导论(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编者护理教育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编者护理学导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编者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卫生部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主编王艳梅护理管理学(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专科)教育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编者老年护理(供护理专业专升本层次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主编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编者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编者护理管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副主编社区家庭老年看护(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用教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编者多元文化与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编者金莉光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者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编者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编者曹颖外科护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者内外科护理学(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编者社区家庭老年看护(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用教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编者外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编者护理专业初级(士)考试复习指导(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编者护理专业初级(师)考试复习指导(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编者王健临床护理学:生殖(面向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副主编妇产科护理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编者四、教学内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过程。1996年以前,本课程的总学时为164学时(理论92学时,实习72学时),于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开课。此教学安排的弊端在于学生接触护理专业的时间过晚,导致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专业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解决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的问题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1996年,护理学院根据学校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对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其中学院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较大。为使学生早期接触护理专业,将护理学基础课程调整到第二学年(第3、4学期)授课,同时为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将原计划的164学时减为140学时(理论72学时,实习68学时)。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教研室不断征求学生、教师及临床的反馈意见,并对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将护理学基础调整到第二学年上课解决了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的问题,这是改革后的成效和益处。但是由于学生是在第二学年学习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当学生进入第四学年的护理专业课学习时,出现了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此外,由于学生是在第二学年进行的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到第五学年进入毕业临床生产实习时,技能训练的间隔时间太长,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不仅给临床带教增加了难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临床学习的进程和效果。为完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多次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又再次进行了调整:(1)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分为两部分:即护理学基础1(护理学导论部分)和护理学基础2(基础护理部分)。(2)开课时间:护理学基础1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即第2学期)开课;护理学基础2安排在第三学年(5、6学期)开课。(3)学时数:护理学基础1为72学时(理论64学时,实习8学时);护理学基础2为128学时(理论60学时,实习68学时)。调整后的教学计划既保证了学生能早期接触护理专业及早期接触临床,又能使学生把护理学基础的知识、技能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有机的、系统的、适时地联系起来,同时保证了学生在进入临床毕业生产实习时所学的技能依然保留,不至于遗忘。本次课程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进入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的早期就了解护理的发展历史、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护理工作的范围、方法与技巧,同时明确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增加实习课比例的同时,我们又为学生提供了在学习期间到临床见习(课间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实习室学会的操作技能能够在临床真实的护理情境下得以应用和巩固,增加了学生的真实感受。此外,在学生第五学年进入临床毕业生产实习时,安排4周的时间进行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的实习,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将所学过的所有基础护理的技能操作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为在后续的专业实习中顺利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研室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制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此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经过几次教学改革,护理学基础的课程已经基本上找到了自己比较合适的位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肯定了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成功。目前,护理学基础课程组的全体教师仍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尝试,旨在为本课程的建设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护理学基础I(护理学导论部分)护理学基础1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的框架、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展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文化护理、护理伦理、护理法律以及护士与美。(二)护理学基础II(基础护理学部分)1理论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交叉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2、实践内容:铺床法、运送病人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冷热水袋使用、生命体征测量、吸氧、吸痰、鼻饲、导尿、膀胱冲洗、灌肠、抽药、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洗胃、尸体料理。五、教学条件(一)教材使用:护理学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包括:1殷磊主编.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 李小寒主编.基础护理学(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李小妹主编. 护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此外,在护理学院涉外办学过程中,采用护理学基础英文原版教材与由李小寒老师副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教材建设:参加护理学基础相关教材的编写及组织编写教材配套题册:1 金莉光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三版)的编写工作(2002年)。2 李小寒老师作为主编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时又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的编写工作(20052006)。3 金莉光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时又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的编写工作(20052006)。4 由金莉光老师主持编写了护理学基础同步测试训练(2001年)。5 李小寒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的编写工作(1999年)。6 李小寒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导论的编写工作(2001年)。7 李小寒老师作为副主编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8 金莉光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9 王艳梅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10. 2004年乔敏老师作为主编在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临床医学英语情景会话的教材11. 2004年乔敏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导论的编写工作。12. 2003年乔敏老师作为编者参加了面向21世纪教材临床医学导论的编写工作。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教材外,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的教师还参加了其他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我国高等护理专业的教材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编写情况如下:1. 主编 李小寒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2. 主编 李小寒护理教育学(专升本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3主编 王艳梅 老年护理(供护理专业专升本层次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4. 副主编 王艳梅护理管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5. 副主编 王健临床护理学:生殖(面向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6. 编者 王艳梅多元文化与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7. 编者 王艳梅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8. 编者 曹颖内外科护理学(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9. 编者 王健妇产科护理(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10. 编者 李小寒护理教育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11编者 王艳梅社区家庭老年看护(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用教材),吉林:科学基础出版社,2001年8月12编者 曹颖社区家庭老年看护(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