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doc_第1页
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doc_第2页
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doc_第3页
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doc_第4页
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面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第一章 我国老龄化状况的分析1.1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即一个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65岁)人口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高。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老年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毋庸置疑,人类寿命的延长是20世纪的最好消息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人口预期寿命增加,出生率持续下降,社会趋于老龄化。上世纪50年代,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有2亿,70年代有3.07亿,而到200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8亿。老年人群体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的速度高出许多。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的社会:在生育高峰出生的人们正在进入老龄期。1950年时,每个老人都由有12个15至64岁的人负担。现今,世界范围的平均值将为9。然而,劳动力短缺、赡养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医疗保障面临挑战、缺乏照护、生活质量下降、伦理问题突出老龄化带来了所有政府都必须承受的一系列负担,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准备好面对人口衰老带来的大量问题。我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却面临发达国家后现代化时期才出现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所以面临的挑战更甚。1.2 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50年代,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生育人数显著增加,死亡率大幅下降,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人口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无计划发展阶段。然而由于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婴儿的增长幅度,所以在这一时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长期维持在4.1%。60年代,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出现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人口死亡率猛增,出生率大大下降。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老年人口的数量急剧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比解放初期明显下降,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3.54%,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年轻型国家。这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口出生率又有了明显回升,出现了一次新的生育高峰,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上升。但由于出生率的高速增长,低年龄段的人口膨胀,使得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没有明显提高。70年代,长期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控制人口迫在眉睫,不断完善的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了人口高速发展的势头,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同时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快速上升。1996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已达到6.94%,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7%只有一步之遥了!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除了世界各国的共性外,还有自身的特点。有专家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基数大、速度快,而又底子薄、负担重,是“未富先老”,被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目前法、德、意、日、英五国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从1982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从6.97%增加到11.8%,净增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上升到14%所需时间作比较,中国为28年,法国115年,瑞典85年,英国和德国45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预计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三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目前,我国人均GNP不足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根据资料,世界上已有70个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度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窄路相逢,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四是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老龄化也同样存在东西、城乡、民族、贫富的差异,对此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区别对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它地处城乡结合部,兼有市区和乡镇、农业和非农业两种地区特征。据统计,市区60岁以上老人比重高达15%,乡镇相对较低,为10.8 %。按户口性质来分,非农业人口老年人比重高达17.2%,农业只有6.5%。按户口所在地分,本市户口人口的老年人比重高达17.3%, 而外来仅为1.7 %。第二章 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2.1 劳动力短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必要的人口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得以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丰富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然而一个社会的老龄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来源,造成劳动力不足。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严格推定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我国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这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该项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被人们所察觉,那就是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剧。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人口金字塔形的倒置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现在还难以预料。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结果是,30多年来少生的3亿多人可以成为现实的劳动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3亿多人中至少1.5亿人力资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一方面是人口出生数量的急速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们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导致中国老龄化提前到来。以上海市为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2004年已经达到80.29岁,远高于全国71.4岁的水平。然而与此同时,上海也远远领先于全国率先跨入老龄化社会。据2004年统计,全国老龄人口系数为7%,上海则是19.28%。据测算,到2020年,上海的老龄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32%,即每3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届时,上海的劳动力将严重短缺。专家们估计,由于老龄化的到来,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失去18%35%的劳动力大军,现代化的进程将受到影响。2.2 赡养负担加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人均GDP刚刚迈过1000美元的时候,老龄化提前到来,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这种状况应引起关注。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必须引起充分重视。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缺乏经济收入以及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往往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老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上述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2.3 抑制消费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师左学金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已经在为退休生活大笔储蓄的中国人很可能会继续增加储蓄并减少支出,而这正是导致日本最近一次经济低潮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会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支出不足。总体来说,四分之三的中国工人根本没有正式退休金。长期研究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美国詹姆斯多恩就认为,中国养老金匮乏的问题会一直持续到2050年以后。他在一篇论文中说:“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如果不改革,估计到200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会增加到总人口的11%,到2030年65岁的人口会增加到总人口的25%,2050年为29%。2005年,中国养老金赤字会有500亿元人民币,2030年可能达到6300亿。”与这种情况相对应,我们国家的储蓄比率高居不下。北京市自1998年来的城镇居民储蓄率(人均年储蓄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年为4.8%,随后年年上升,1998年为17.7%,1999年为18.3%,2002年为22.9%。反观美国,同期人均储蓄率在3%左右,跟北京的储蓄率相比,其消费倾向之高,“胆子”之大值得思考。实际上,美国并非历来如此,二战之前美国的人均储蓄率也曾停留在20%左右,到70年代以后还在10%以上。这些消费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1934年开始的一系列金融创新、社保创新与退休项目的产物。美国联邦政府1935年通过了社会安全法,之后逐步形成了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组成的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解除了美国人的后顾之忧,才有利于他们“大胆”消费。可以想象,当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灾难保险这些保险不存在时,也就是当居民们无法事前“购买”这类保险时,老百姓只能通过“最大限度的储蓄”来自保,必然使他们在为了生存所必须的消费之外不敢有任何其它的消费欲望,这无疑会阻挠经济的增长。2.4 医疗保障面临挑战众所周知,人的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往往成反比,即年龄越大,体质越差。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1993年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拿60岁以上老龄人组和2029岁年龄组相比较,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比年轻人要高131倍,高血压的患病率要高115倍,糖尿病的患病率要高100倍,脑血管的患病率要高135倍。60岁以上人口的现残率为27.4%,为全人口现残率总和的5.6倍。因此,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居民的平均医疗费用。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老年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据北京市调查,占公费医疗对象18.39的离退休人员,占用了医疗费45.2,为在职人员的3倍。据1993年两周患病率指标的调查,老年人消耗卫生资源是全人口的1.9倍。随着老年人增多,各项费用将进一步上升,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以上海市为例,在医疗保险覆盖老年人门诊之前,上海市医疗保险资金是大大结余的;而一旦老年人门诊纳入医疗保险以后,医疗保险资金就入不敷出了。与此相对照的,虽然上海市的医疗保险资金入不敷出,但2003年,仍有85%的在职职工个人帐户上的医疗保险资金没有用完,有50的在职职工个人帐户上的资金一分钱也没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是老年人占用了大部分的社会医疗保险资金。2.5 缺乏照护目前我国老人在身体不适或生病时,73.7%的人是由子女或孙子女来照顾;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等方面,16.7%的人或多或少需要他人帮助,5.1%需要完全依赖他人。非常明显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递进,这些数字将进一步增长。假如以上海2020年每3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为例,必然带来的问题是:将由谁来照料那3人中的一个老年人?3人中的另一个也许是本身需要照料的孩子,那个中年的要工作,要抚养老的和小的,带来的身心疲惫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的事实是,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口大国,我国没有一所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1998年我国医护人员比为1:1.1,远低于1952年的1:2.26,也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2,2000年我国护理人员与实际需求相比尚缺336万人。全科家庭医生奇缺,康复医学发展缓慢,衰老机理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可以说,我们还没有切实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准备。2.6 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同样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相关的心理、膳食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大脑功能减弱,心智功能需要改善,膳食结构也亟需调整。研究表明,有13左右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能量摄入偏高,是标准的121,脂肪摄入量占能量的34,而微量营养素则摄入不足。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则存在营养不良。不合理的膳食还导致了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忽视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和社会参与率低,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庞大的老年人群,漫长的老年期,单调的闲散生活,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存在问题。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就更为突出。我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2.7 伦理问题突出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口绝对量增加和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老年人口增加,资源在社会和家庭不同代际之间分配和转移,需要在观念上认同,使各代人都不受到伤害和都能得到公正对待,以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不分年龄,人人共享”和“代际和谐”。在观念上没有得到认同的情况下,基本伦理原则便不能得到有效遵循。例如,法律规定老年人有获得支持的权利,这里的“支持”包括赡养。法律并规定了国家和家庭子女的责任。但是近年来涉老案件增多。江苏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受理涉老案件4752起。其中赡养案件1821件,占38.3%;继承、房屋等案件1094件,占23.0%。这些案件既同法律有关,也同社会伦理有关,它们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问题。第三章 老龄化带来的市场机遇3.1 对老年人状态的分析3.1.1 发展老年市场的理由统计数据表明,今后20年里,40岁以上的中国人还将增长2.7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今天的38%上升到2024年的58%。到那时,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的“空巢人”将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子女都已成家,不再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这些人本身也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不再从事低收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中很多人从中国腾飞的经济中赚到了钱,希望享受生活。他们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保健、旅游和外出就餐等。“灰发人群”正愈受关注。影响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借助于“老吾老”的儒家价值观。就像一些企业已经做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也开始注意到这一方式。雀巢公司正在通过广告促进其强化奶粉的销售,该广告的主题就是鼓励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关心父母的健康。典型事例是在一则龟鳖丸的电视广告里,一位父亲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吃早餐的儿子,“我小的时候,每天都像是在过生日,但是父亲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特别的日子,”画外音说道,“每位父亲都记得儿子的生日,但又有多少儿子会记得父亲的生日?用龟鳖丸表达你对父亲的尊重。”事实上,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无疑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企业应该顺应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把开发老年人市场作为他们的长期规划。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态及其消费特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功课。3.1.2 老年人心态分析及其消费特征(1)心态分析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一个重要差别是智力。这一点人们都接受,并往往认为老人不如年轻人。借助心理学上的“固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和“动态智力”(fluid intelligence)的概念区分,法学家波斯纳指出,上面的判断实际上是人们选择性抽样和概括的结果。根据大量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特别是美国的一些著名法官,他建构了一个人的能力随年龄增减和工作需求变化的关系。他指出,一般说来,年轻人的动态智力较强,固态智力较弱,换言之,他们学习创造的能力较强,知识更新快,但这些知识都未能身体化,经验累积少;而老人则相反。一般说来,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某些能力加强,有些能力则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 社会对人的能力需求并不是单一的,并且社会的具体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并不相同,有时甚至很不相同(想象社会对艺术家和工程师的不同要求吧)。因此,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并不必定构成一种对立,过分夸大智力或趣味上的代沟是一种过度概括的结果。他们之间的智力差别实际上可以构成某种互补,从而为社会深入细致的分工创造前提条件。事实上,这种分工在任何社会中都一直存在。在狩猎社会中,外出狩猎或冲锋陷阵的往往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老人却更多担任决策作用;农业社会中,年轻人外出务农,老人在家照看孩子,就是这样的例子。波斯纳系统分析了不同行业里的一些历史名人的年龄与创造力的关系,指出在今天,在诗歌、艺术、数学等学科中,真正做出贡献的往往是青年人;但在有些领域,则往往倚重德高望重者。老人比年轻人更加稳健(或保守),因此当一个社会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时,当其他变量稳定时,这个社会就会相对稳定。这一点,也许对理解60年代西方社会的动荡无疑是有一定启示的,这时正是西方国家二战后“婴儿爆炸”一代人进入社会的年代;甚至对理解中国60年代到80年代的动荡,以及中国今后的发展趋势,也不无启发。许多人口学家都指出,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与青年人的消费习惯不同,由于收入的前景相对固定,一般比较节约,因此当其他变量稳定时,老龄化可能带来经济的衰落。但波斯纳认为,这并不是必然的。由于老年人的消费与青年人的消费不同,老人往往是“纯”消费,可能更多用于旅游、保健、医疗,因此这种需求也可能增加社会的消费需求,甚至会带来社会产业的变迁。世界各国的人口预期寿命都是女比男高,并且这种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人们通常认为这理所当然因为这是“自然的”。因此,社会也许应把医疗保健的投入从妇女转向男子,以提高男子的预期寿命,缩小男女预期寿命的差别。从总体看来,这对社会福利是有好处的。一个人在老年时,由于身心与年轻时相比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可以说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衰老”经常不只是一个生理变化过程,而是包含着心理和智力的变化。这一点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一个年轻时的激进者到了晚年就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个保守派。甚至有的老人希望并有意表现得还像年轻人那么激进,那么敢说话,那么无所畏惧,但他的话题和处理话题的方式可能还是老派的,例如什么问题都往政治上拉,或往他关心的问题上拉,他还是会让年轻人敬而远之;因此,这种做作出来的激进其实在另一方面反映了其保守。(2)消费特征综合上述分析, 老年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征如下:同其它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自身的特征。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开发老年市场,研究制订营销策略的关键。下面将尝试从整体上对老年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征进行分析。消费行为的习惯性。人们购买和消费具有一定的习惯性,这是消费行为的普遍的规律。老年消费者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消费者有着几十年的购买消费实践,在长期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老年消费者也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对哪些商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因而老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购买消费习惯,对某些品牌更是产生了一定的偏好,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这类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变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决策的理智性。人们进行消费的决策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理智型和冲动型。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老年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往往不像青少年消费者那样冲动,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业已成为的标准,再三思量,然后再进行购买消费。这一过程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情感冲动的影响是较少的,因而大量的广告轰炸对于其购买商品难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自己是家庭中的长辈,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因此虽然购买消费是个人的行为,老年消费者也会较多地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综合这种因素,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是趋于理智型的,特别是高值消费品的购买,决策的过程都会较长。消费目标的便利性不同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会有不同的心理追求,有的为了显示其地位,有的讲究价格便宜,有的出于从众心理,有的注重方便应用。对于老年消费者来说,其消费的目标首先定位于方便实用上。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步退化,对商品消费的需求着重于其易学易用、方便操作,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同时有益于健康。老年消费者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还体现在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上。质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品能够使老年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舒服,不必为其保养和维修消耗太多的精力。值得一提的是价格便宜也是老年消费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由于理性消费的原因,老年消费总的来说属于节俭型消费。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薪中年人加入老年行列,价格因素在老年消费中发挥的决定作用逐渐趋弱。消费地点的就近性就近消费也是老年消费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日渐不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在消费时会尽量避免过多的交通劳累,因此通常会选择在居住地附近的商铺购买商品。据对武汉市老年人消费行为所作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39.5%和31.8%的老年消费者选择在大商场和附近商店购买商品,同时,老年消费者购物时由老伴或同龄人陪同的情况和独自一人的情况分别为43%和37%。可见,老年消费者也会像年轻消费者那样结伴逛商场,但在其消费活动中,方便、就近购买仍是主要原则。了解认识老年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特征,企业就可以抓住商机,有的放矢,针对这些特征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开发“银发市场”,发展老年产业。以下列举的三个产业就是和老年市场相关度较高的。3.2 旅游业“抓住老年人等于抓住了市场”,有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我国老年人的出游人数将达到全国出游总人数的25。虽然老年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商机,但是许多旅行社却并未开发出具有老年人特色的线路。今年寒假,我深入上海假日航空旅行公司进行实习,并就旅游业中的老年市场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3.2.1 老年旅游业的市场空间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选择旅游便成为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了。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自1998年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人年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再看消费水平来,在旅游人群中,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并不低,而且消费潜力大,特别是发达国家。据预测,1990-2000年美国总人口将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日常开销和投资行为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许多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作为出游方式,从而给旅游业带来高额利润。从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来看,据对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办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此外,我国许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也可出国旅游。相对日益扩大的老年旅游队伍,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老年旅游的旅行社和旅游服务组织。更有甚之,许多旅行社推出热点路线时,还对年龄作了限制,使广大老年人望“景”兴叹。可见,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专门的服务,是旅游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机遇。3.2.2 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很大,志士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 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介,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2) 以纯旅游活动为主,区别于青少年组的休闲旅游活动,更不同于中年组的带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此相对应,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组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 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4)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两类旅游产品。 (5) 旅行距离受局限,通常是旅程长的目的地参游的老年人趋少。3.2.3当前开发国际国内老年客源市场的几个基本策略 (1) 由于老年旅游市场有别于其他市场,因此我们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时,要以这些特点为依据,有的放矢。老年人对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针对老年人作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老年人旅游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旅游线路时本着“短而精”的原则,行程路线要短,旅游景点精炼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鉴于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意义情有独钟,应在这方面多花费些精力。老年旅行团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对我们旅游服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配随团医护人员,及时与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医院挂钩。对导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在老年心理、老年保健等方面有所了解。如安排老年人用餐时,尽量安排香、脆、软和含糖少、营养高、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安排活动时本着稳健的原则,强度要适当。 (2) 从国际市场看,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老年人的出游比例不同,在开发老年市场时应采取“全面出击,重点突破”的策略。从国际范围来看,继续巩固我国在西欧和北美的市场,大力开拓周边和大洋洲的老年旅游市场,适当发展非洲和东欧的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高,内陆和西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比较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较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较低。所以我们在开拓国内老年市场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一方面重点开发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市场,积极为这部分老年人的出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适当开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鼓励经济不发达地区老年人出游,并对这部分老年人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3) 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老年人采取旅游的形式也有明显差异,在对不同地区老年人旅游促销时也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特别是国际旅游者,应注重宣传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情。如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滇西北泸沽湖的摩梭人的母系生活,尽管交通不便,但每年还是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特别是欧洲游客。针对日本的崇佛情怀,苏州的“寒山撞钟”引来日本游客如织。对于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在促销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那就是“花费少点,看的地方多点”。尽量多安排景点,可以是一系列优美的自然风光游,也可以是一连串名胜古迹游,也可以互相交织穿叉。总而言之,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这既是对旅游从业者的一次机遇,又是一项考验。3.2.4 老年旅游业的创新需求如今,发展老年旅游业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就欧洲旅游市场来看,老年旅游者占整个市场的33%,每年出游的人数达3亿人次,用于旅游的消费达135亿欧元。近几年,我国老年人的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市场需求旺盛。然而,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专为老人们打造的旅游产品并不多。创新老年专项旅游产品已是当今旅游市场发展之需要。(1) 品种创新重新组合,改进原有产品,打造新产品,使旅游产品在品种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以医疗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适合老年人的游览娱乐型旅游形式;旅行社与社区联合的社区旅游产品;全新养老理念的老年生态旅游产品以及适应老年人兴趣与爱好的知识型旅游产品。(2) 品牌创新旅游品牌是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最重要的指标,良好的品牌标志着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也必然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旅行社在设计、经营老年旅游产品时应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线路合理、劳逸适度,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整体旅游服务过程中,既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两者结合,体现出具有浓郁人情味的人性化特点。打响品牌知名度,要在服务质量上、管理水平上和产品特点上下功夫,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特色。(3)服务创新老年旅游群体是旅游需求旺盛、接待要求更高、更复杂的群体,需要在传统服务上不断创新。老年旅游消费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突出特点,旅游企业要在不断提升传统项目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成立专门的老年人旅游服务站,开办热线服务,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订购、网上订购等方式。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使老年消费者满意。3.3健康产业是否能把健康人群带进人口老年型社会,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负担,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形象。延长健康期,缩短带病期和伤残期,并尽可能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奋斗的目标。为此,要把促进人群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开展重点人群预防和疾病的监测,对40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重视老年病的预防和康复,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减少伤残和依赖。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调整预防和医疗投入比例,重视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开展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救助工作,加大老年医学基础研究投入。要加强对老年期健康生活的指导,推进各项有益老年期健康的文体活动,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帮助老年人确立合理的心理期望值,增强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倡老年人自强、自立。要重视对老年人膳食结构的指导,发展老年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在本世纪前50年将愈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口问题,伴随着老龄化过程必然带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的迅速增加,这意味着对老年长期护理总时间的增加。当前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相当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提供的,换言之,还主要通过一种非社会化和非市场化的形式得到满足。而家庭在城市现代化化过程中缩能够提供的护理服务越来越少,给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带来巨大需求。这一方面要求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大力建设护理服务设施和相关的护理服务筹资体系和培训体系,同时也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不长的时间内,长期护理服务必将扩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产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为了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在社区大力推行“劳动储蓄”和“时间储蓄”的“自助助老”制度。在德国早就实施了这种制度。凡年满18 岁的公民,利用工休日义务看护老人,可把助老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