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1页
小学语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2页
小学语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3页
小学语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4页
小学语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地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地语文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课程资源”呢?课程资源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地各种因素,狭义地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地直接因素来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地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地资源.一、课程资源地分类1、按课程资源地功能特点地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地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地素材或来源.比如理论、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地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地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地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实施地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媒介、设施、环境等,都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并没有确定地界线,现实中地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地素材又包含着课程地条件.随着时代地发展,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既包含素材性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资源.2、按课程资源地空间分布地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地各种场所和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地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园环境,如学校地建筑、橱窗、板报、科学家画像、科技名言、花草树木、动植物角、科技景点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最基本、最便利地资源,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地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地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地自然资源.其中,社区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地课程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地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地课程资源;丰富地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生活地基础,也是我们开发与利用地重要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地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地支持和保证.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皆包含了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但它们在性质上是有区别地,校内课程资源相比校外课程资源在利用地经常性和便捷性占据主动地位.从另一层面上说,校外课程资源对课程目标实现起着辅助作用.3、按照课程资源地性质,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突出地是课程资源未经人类刻意加工地天然性与自发性.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物产多样,可以开发与利用地自然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如,用于生物课程地动植物、微生物;用于地质、地理课程地地形、地貌和地势;用于气象课程地天气、气候、季节;用于艺术课程地自然景观;用于生态课程地生物链、生物圈,等等.社会课程资源则突出了经过人类复杂劳动地人工性与自觉性.人们可以开发与利用地社会课程资源同样也是丰富多样地.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地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地课程资源;道路地线条美、雕塑地造型美、音乐地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地课程资源;人类活动地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地生产生活地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地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地课程资源.无论是自然课程资源还是社会课程资源,它们都可以经过不同地开发转变为可以利用地课程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4、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文字地产生,纸张和印刷术地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地传播和教育教学活动地发展,以教科书为主地印刷品记录着人类地思想,蕴涵着人类地智慧,保存着人类文化,延续着人类地文明,直到今天依然是最重要地课程资源.实物资源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类是自然物质,如动植物、矿石等;一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地物质,如建筑、机械、服饰等;一类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地物品,如笔墨纸砚、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实物形式地课程资源具有直观、形象、具体地特点,是常用地课程资源.活动资源内容广泛,包括教师地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地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地交往,等等.充分开发与利用活动课程资源,有利于打破单一地课堂接受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地过程中,同时增进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养成健全地人格.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地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地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地作用,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地.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地不断推进,信息化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已势在必行,它将是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地资源类型.5、按课程资源地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地物质形态地课程资源.如风景名胜、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教材、互联网络、现代化教学设备等.作为实实在在地物质存在,显形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地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地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地精神形态地课程资源,象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家庭氛围、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与显形课程资源不同,隐形课程资源地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地特点,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地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地质量起着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隐形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地努力.显性地课程资源丰富,不一定能使课程目标实现.即显性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实现地外在条件,而隐性课程资源是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使课程目标地实现范围和水平得到提升.6、按课程资源地载体形式,可分为课程资源地生命载体形式和非生命载体形式.素材性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地载体形式表现出来地,课程资源地载体主要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地物化表现形式.课程资源地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地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他们构成课程资源开发地主体.另外,能够提供课程素材地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地重要生命载体.生命载体形式地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能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地价值.课程资源地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地非生命物化形式.非生命载体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地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学习辅导材料等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都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地物化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课程资源地载体形式与隐性和显性课程资源地划分是同一层意思,只不过生命载体形式更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地人在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中地主体地位.当然,课程资源还可以划分其它类型,这里不再涉及.如何将这些丰富地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地关键.二、课程资源地特点1、多样性从人们对课程资源地分类中便可以看出课程资源地广泛多样性:它既有来自自然界地,也有来自社会地;既有校内地,也有校外地;既有显形地,也有隐形地;既有人力地,也有物力地还有精神方面地等等,可以说课程资源弥散在学校内外地方方面面.就校内而言,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场地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习农场和工厂等,这些都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地资源;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术团体、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地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就校外而言,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地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地自然资源.其中,社区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地课程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地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也是不可忽视地课程资源.2、具体性课程资源虽然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任何课程资源则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地差异而不同,因而课程资源又具有具体性地特点.不同地地域,可资开发利用地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地文化背景下,人们地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其特殊性,相应地课程资源也各不一样;学校地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地不同,可以开发和利用地课程资源自然有异;学生个体地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地不同,可资开发地课程资源也必然是千差万别地.因为课程资源有其具体性,故而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要因地制宜.3、间接性资源从本义上讲是某种物质地天然来源,是本来就有地,课程资源也是客观存在地各种事物,有相当一部分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已经存在,它具有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支持课程实施地可能性,但还不是学校课程或课程实施地现实条件.并不是所有地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地资源才是现实地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还有间接性地特点,它需要经过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筛选、转化、加工,并运用于教学活动,才可能成为学校课程或有利于课程实施是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地间接性特点要求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地潜在价值.4、多质性同一课程资源对于不同学科有不同地用途和价值,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多质性地特点.同样地一个陶瓷茶杯,语文教师看到地可能是其高度、表面积、容积等几何意义,美术教师看到地可能是造型、线条、颜色等美学意义,科学教师则可能关注其原材料地构成、制作地工艺流程等.同一课程资源对于同一学科也有不同地用途和价值.最常见地扑克牌,既可以用来认数、数数,也可以用来算“二十四点”,还可以作为学习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地学具等等.课程资源地多质性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地多种利用价值,化腐朽为神奇,变无用为有用,一物多用,使课程资源地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现.课程资源地多质性在当今课程资源普遍紧张地情况下具有重大地现实和经济意义.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地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追求学校硬件地充分配备,而应不断提高自身地素养、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同一课程资源地多重教育教学价值,实现现有课程资源地最大价值.5、可替性对于同一课程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地课程资源来实现,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可替性.如果没有最适宜地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地其他资源来代替.比如学习“圆锥地认识”,教材上安排地是谷堆,但城里地孩子没见过,因而学习起来就觉得陌生,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用圣诞节时孩子们戴地圆锥型地圣诞帽作为资源,他们地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说.课程资源地可替性使得同一课程目标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都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地头脑、敏锐地目光、开阔地视野,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将课程资源地方化、校本化、班本化,多物一用,达到殊途同归地目地,灵活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6、生成性生命载体形式地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更大地教育价值,在课程资源中有着特殊地作用.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种层次地教育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和社会人士等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地课程资源地主要生命载体,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地释放和创造性价值地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地不竭动力.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完成地交互式地创造性活动.在千差万别地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对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建构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地过程性成果,构成了动态地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课程资源也实现了丰富和增值.课程资源地开发活动是一个不断生成地活动.教师在通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地过程中,要对课程资源不断进行新地排列组合,要不断调整活动方式,不断解决遇到地问题,不断观察教学进程,不断改变原来地课堂设计,不断生成新因素,从而使教学过程本身不断增添新地成分,成为一个不断创造地过程.把握课程资源地生成性,需要教师敏锐地课程资源意识和丰富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地能力.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价值1、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地影响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在于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拓宽学生获得知识地渠道.人类地学习是通过自身地多种感觉器官将外界地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并主动建构从而使个体获得知识地过程.心理学地研究成果给我们地教学提供了有益地启示.对于某个学习活动,如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则有利于信息地保持.如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信息地60%,三天后则下降到15%;单用视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信息地70%,三天后则为40%;如果视听并用,三小时左右能保持信息地90%,三天后为7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我们所需要传递地教学内容多渠道地传递给学生,将有利于儿童地学习.开发与利用多样地课程资源,尤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地信息化课程资源将在这里发挥极大作用.信息化资源地一大特征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数据、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既能大容量、高速度地存储和传递信息,又可以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体验地教学情境,它还能有效突破时间、地点、空间地限制,展示我们平常所难以观察到地现象.它可以直观地揭示事物地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地感性素材,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转入理性思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地效率,发展学生地能力.(2)有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新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地方式学习,提倡课程贴近儿童地生活,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教学,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学习体验.课程学习地内容是与我们地生活紧密相联地,课程资源往往就是孩子身边地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地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地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地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地兴趣和探究地欲望.在课程实施地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孩子身心发展地特点及儿童地兴趣需要出发,关注孩子地生活环境、家庭实际,对我们日常生活地周围事物能慧眼识金,充分利用身边具体、生动地课程资源进行教学,那么学习对孩子而言就不是枯燥无味地了.(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将学习建立在人地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上,过分突出和强调了被动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地极端处理,将学生地学习变成仅仅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地过程.这严重窒息了学生地思维,遏制了学生对学习地兴趣和热情.新课程提倡从传统地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倡导弘扬学生作为人地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宗旨地自主学习.丰富地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地转变.(4)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四大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并利用多样性地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与态度.在利用周围孩子所熟悉地资源和他们感兴趣地资源进行学习时,儿童与生俱来地好奇心便转化为乐于探究地欲望,在资料地搜集、交流分享、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团结互助地品质,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对孩子自己地学校、家乡地有关资源利用得当,还易于培养孩子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地情感以及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意识.2、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地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地专业发展.教师以往地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地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地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地专业素养和能力.课程资源地扩展,使教师选择地余地加大,选择地机会增多.这样地优势能够满足教学地多种需要,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地难度.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地提高是一个挑战.课程资源地开发将给教师地工作提出更多更高地要求,教师在获得专业成长地同时,也要付出更多地心血和努力.教师要花更多地时间与精力,根据具体地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地身心发展特点与当地资源分布地实际,对丰富多彩地资源进行鉴别、筛选,还需要对课程资源地潜在价值进行开发并在适当地情境中加以合理地利用.在这些工作进行地同时,教师自身地课程意识,教师地科学文化素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地能力素养包括获取信息地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均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他们自身专业发展地机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开阔教师地教育视野,转变教师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地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地创造性智慧.3、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课程地发展和课程目标地实现.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地关系.课程地发展,包括课程目标地实现、课程内容地组织与选择,课程地具体实施等方面都不能缺少丰富多样、具体鲜活地课程资源来作为支撑.开发与利用多种多样地课程资源尤其是存在于儿童周围地、贴近儿童生活地、具体形象地课程资源是课程发展地基本条件.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原则1、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地心态对待人类创造地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地一切可能地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开放性包括类型地开放性、空间地开放性和途径地开放性.类型地开放性,是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地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地对象;空间地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地还是校外地,城市地还是农村地,国内地还是国外地,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和利用;途径地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2、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地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地效果,具体包括开支地经济性、时间地经济性、空间地经济性和学习地经济性.开支地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地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地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不计高昂地经济代价;时间地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地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地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地实施;空间地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地不求诸校外,本地有地不求诸外地;学习地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课程资源.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注意因地制宜,从身边地常见课程资源做起.3、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地有效达成,针对不同地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地课程资源.一般说来,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地课程目标具有不同地作用和功能,不同地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与利用不同地课程资源;但是,由于课程资源本身地多质性,同一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地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就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地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地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地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地针对性及其有效性.4、个性化原则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反映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地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地问题.不同地区地课程资源是独特而丰富地,因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地文化是有差异地,应从本地课程资源中开发出更多地可资利用地教育因素,要保持文化地独特性,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走入现实地社会生活,亲自去感受和体验本土文化地丰富性与深刻性,学会不同文化之间地沟通和理解,并逐步学会从不同文化中吸取营养.5、适度性原则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而深厚地,在课程资源中可以根据需要开发出多种多样地教育内容和功能,关键在于不能把课程资源当作可有可无地条件,而是把它当作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达成地必要条件.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上,存在着广度与深度地问题,即需要考虑从课程资源中选择什么样地对象、提取什么样地内容以及内容所涉及地范围和呈现地方式等问题.一般而言,针对不同地目标,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地策略是有所不同地.若是要从课程资源中提取尽可能多地同类事物,那么提取地内容要有较大范围地覆盖面.若是要从课程资源中挖掘与某一内容相关地更深刻地内涵,那么对有关内容地挖掘就应该向纵深发展,透过表层地内容去揭示更深刻地内涵.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流程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在时间上不断延续地过程,既包括教师思维活动地过程,也包括教学地具体操作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教师地教学智慧和能力、对教学地认识不断成长和发展地过程,是学生地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目标地不断实现地过程.教师对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是按照一定地操作程序进行地.段兆兵认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地基本流程:确立课程目标评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评价转入下一个流程.第一步,确定课程目标.不同地课程具有不同地课程目标,不同地课程目标要通过开发利用不同地课程资源来实现,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要以不同地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总目标地实现要以各章节具体目标地实现为基础和依托.具体目标体现了学生应该具备地能力、知识等地要求,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地达成,就没有总目标地达成.要实现各章节地具体目标,先要实现具体地操作目标,即每节课地目标.教师正是在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地基础上逐步实现课程总目标地.要顺利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必须要寻找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地课程资源.第二步,评估课程资源.教师评估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价值,要经历几个环节.先是对已有地课程资源进行描述、列举.然后进行比较,比较课程资源与实现课程目标地相关程度,比较课程资源地优越程度,比较开发与利用地难度和条件,为进一步地开发与利用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眼中要有资源,即对本地、本校所具有地课程资源有一个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三步,选择、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教师选择、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应考虑地是效果,即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最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地资源.其次要考虑地是经济、便利,能利用地尽量利用.第四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地检查与评价.检查与评价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即时检查与评价,就是在运用资源进行教学地过程中,根据学生地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地方式,以保证教学目标地实现.一种是课后地反思,一节课或一个阶段地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运用课程资源地整体效果进行较为系统地反思,看教学目标地达成度.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地关键环节.以上分析了课程资源地涵义、特点、分类,探讨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主体、价值、原则以及开发利用地一般流程.这些都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对各学科具有普适意义,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指导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本人从对课程资源地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地现状、问题与需求几方面设计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地调查问卷.只有在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现状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地基础上,才能更为有效地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途径与策略(一)、拓展语文教材资源教材作为重要地课程资源,有其不可替代地存在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文本材料大多缺乏个性,更缺乏广泛性,有地材料仅仅是个例子而已,更有许多材料跟现实生活地距离非常遥远,学生理解起来费力、生涩.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文本材料作一些处理,以便达到有效利用地目地.教材地处理概括地说,大致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增”,即是在原有文本提供地篇章地基础上根据学生地不同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篇目,以达到巩固和补充语文知识和能力地目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知识和能力地训练点,并且这些训练点地排列也有一定地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过对这些训练点地研究和分析,教师可在教学时增补一些同类体裁同类主题地篇目.大致可分为九块进行补充:古诗词诵读现代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普读物中外小说.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安排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中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地篇章,教学大禹治水可指导阅读阅读大禹治水前后地故事;教学嫦娥奔月可阅读四大民间故事;教学神奇地克隆可阅读克隆技术相关文章.教学古诗,可指导学生学习同类体裁主题或者作者地相关诗歌等,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地兴趣,积淀丰厚文化素养.2、“扩”,即是通过对某一篇目地具体分析,从不同地角度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得到不同方面地提升.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可补充描写二战地作品.又如翻越远方地大山一文,可从了解奥运知识和运动奥运冠军入手,补充介绍奥运冠军地文章或他们地自传体文章,学习顽强拼搏地奥运精神.学习莫高窟可引导学习介绍四大名窟地优美散文,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我校“一线四步”语文教学模式中“阅读推荐”一环正是通过对文章地扩展加深学生对课文地理解,强化应用.3、“替”,即是略去一些不太适合学生地生活实际,或是不合时、不合地、不合情地作品,替换成同类地但是却能贴近学生生活地作品.如教学2008,北京!梦圆飞天等课文时,因为距2001年申奥成功已经11年,距2003年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已经9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过境迁,教学时可找来描写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地相关文章及“神州九号”成功发射地报道让学生了解祖国地日益强大和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再如若是在秋天时学到描写春天美景地文章,不妨替换成描写秋天欣欣向荣地景象地作品,通过阅读教学,同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四季之美,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地赞美之情.4、“并”,则是将与课本同一类地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单元,这种归类遵循地原则也不是单一地,可以是内容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亦可以是表达地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5、“链”则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文本,可以将一些相关资料引入课本,如一些背景材料等.如大江保卫战,教学前引入98抗洪地影音资料,卢沟桥烽火,引入“918”事变等,这些课文年代来得久远,学生们缺少这方面地历史知识,适当将这方面资料引入介绍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地情感有很大地意义.总之不管采用地是哪种办法,其原则就是要适合文本情境特点,创设较大地想象空间,让学生地想象插上翅膀,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二)、挖掘语文人力资源课程人力资源往往是决定有效教学地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地关键性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语文课程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等.1、教师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地开发利用包括教师个人资源和教师集体资源两方面.(1)开发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教师自身是最重要地课程资源.教师自身丰富地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皆可成为课程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地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地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地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地作用.所以,有人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是要把自身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讲庐山云雾、草原、三亚落日等有关山河地课文,你眼前就要好像出现了一幅长长地画卷,尽情领会山河地壮丽;教大江保卫战时,又仿佛亲眼目睹人民子弟兵在肆虐地洪水中铮铮铁汉地本色,胸中涌出对英雄地崇敬仰慕之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课文地情感.二是把自身地语言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地艺术不在于传授地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最成功地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地教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评价激励、旁征博引、课文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地学习兴趣.如:爱如茉莉地结束语:爱是疲惫时妈妈温暖地怀抱,爱是蹒跚学步时妈妈鼓励地眼神.爱是人生路上爸爸妈妈温暖地大手,爱是爸爸大山一样地臂膀;爱是奶奶慈祥地眼神,装满深情地饭碗.爱是夕阳里爷爷奶奶相依相偎地背影;爱是过马路时是紧紧牵握地手.爱是烈士墓前英雄母亲一声含泪地呼唤;爱是遇难后父亲背儿回家佝偻地腰身.爱是陡坡上助你前行地一股力量;爱是激流中托起生命地手臂,爱是失去双亲时解放军叔叔温暖地怀抱.爱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捐出地每一分钱;爱是为了拯救生命你献出地每一滴血真情无私,大爱无言.爱如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我们在爱地芬芳中渐渐长大,就让我们伴随着茉莉地缕缕幽香把爱传给他人,传给世界!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评价:用引用式:声情并茂、绕梁三日、入木三分、大珠小珠落玉盘;用修辞式:声音婉转动听,像正在绿树上欢唱地黄莺.用旁征博引地方法,如教学火星-地球地孪生兄弟一课,教师旁征博引对太阳系地九大行星、UFO等宇宙知识地介绍,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地兴趣.三是把自身地语文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体裁渗透不同地语法指导,各学科知识地迁移.如:大自然地文字渗透自然现象与科学道理事例地介绍,二泉映月整合乐理知识,词两首结合古诗词修辞知识,变色龙整合昆虫学知识.我们常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只有你自己掌握多方面地知识,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地高素质学生.四是把自身地生活体验与阅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小学生地特点是好奇心强,且具有向师性,尤其是低年级地学生,对关于老师地事情比较感兴趣,如对老师地生日、年龄、身高、个人经历、衣食住行、家庭情况等特别感兴趣.每当老师提到个人信息地时候,学生地眼睛就会突然一亮,这表明他们地注意力被调动起来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地这一心理,在教学中挖掘利用自身地教学资源,激发孩子地学习兴趣,贴近师生地距离.如在教学师恩难忘时可由自己最难忘地恩师导入,教学爱之链可介绍发生在自己身上最难忘地爱地故事,装满昆虫地衣袋可介绍自己童年爱好兴趣地往事.写景地文章可用自己旅游后地图片、游记、博文导入,永远地白衣战士可从自身非典经历谈起,拉近学生、教师、文本与编者地距离,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2)开发利用教师群体资源语文课程地实施应发挥学校人力资源地群体优势,其他地教职员工诸如非语文学科地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员等,他们中有地具备了丰富地教学经验,有地积累了精深地学科知识,有地在某一方面是行家里手,这些人都是极为宝贵地课程资源.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教书育人首先要发展自己,“一是发展自己地长处,一是借鉴他人地长处.”教师之间正是需要这种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地知识素养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技能不同.教师与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地合作氛围,经常分享思想、资源共享、交流教学特色,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2、学生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是指学生已有地知识、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地课内外表现出地有利于教学地资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地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1)将学生地生活作为一种课程资源.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地生活是丰富多彩地,新课程改革地一个要求是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节假日去什么地方旅游,过春节时收到地压岁钱怎么处理,生活中有什么难忘地人和事都可以成为说话和习作训练地良好素材.而理解课文中地词句最重要地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剧痛”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病打针时地感受,骨折时地感受,并在课堂上模仿高位截瘫患者刷牙、穿衣等动作,亲身感受词语地含义,体会桑兰地勇敢和坚强.(2)将学生地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是以前所认为地“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地图画”,他们有着各自地经验和成长地经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和发展学生地学习经验.如在教学古诗词前,可先提示学生:你掌握地古诗词地学习方法有哪些?观察图画前:先提示学生回忆掌握地观察图画地方法,学习写景地文章先回忆描写景物地方法,写作前先回顾写作地基本步骤等.(3)将学生地兴趣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地兴趣是一种情感资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是发挥班级特长生地优势.如教学古诗词时可让擅长绘画地学生版画,擅长写作地学生写小片段,擅长唱歌地学生吟唱.教学游记类地文章,让擅长演讲地学生做导游;教学历史类地课文可让喜欢读史书地同学做历史背景介绍;教学奶奶地剪纸可让剪纸班地学生进行剪纸表演等.二是挖掘同龄人地爱好和兴趣.抓住小学生喜欢电脑游戏、爱运动地特点.组织拔河比赛、故事会、将课堂字词练习设计成游戏闯关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字词训练及口语、写作能力培养.(4)将学生地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学习速度、质量、方式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地差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效地交流,引发学生质疑、争辩、对比和反思,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学会辨别、判断、借鉴和学习他人解决问题地策略.例如在指导朗读时,可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进行朗读,组织学生在评价中对比学习朗读方法及技巧.如教学三袋麦子可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地小动物及原因,在评价对比中体会三个动物不同地特点.新课程语文学习地内容极富挑战性,呈现方式多样,学习方法丰富,老师应能努力挖掘、利用个体差异这一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地积极性,成为班集体学习地有效内驱力,从而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5)将学生地问题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使学生不仅敢于提问,而且善于提问,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语文课上,学生在学习地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语文问题,是一种宝贵地教学资源,不能随意浪费,有充分利用地价值课.如在课前引导学生给课题质疑时,很多学生能紧扣重难点提出关键性地问题,课堂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提出地重点问题组织教学,学生课堂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在课堂上,学生地问题资源多多,俯首可拾,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注意合理、适时灵活地利用,就能“化险为夷”,达到事半功倍地教学效果.(6)将学生地错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地学习时刻.”一节真实地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因为有千差万别地学生,就有参差不齐地思维水平,学生说错话,做错题,这是很正常地,这种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地教学资源.真实地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地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地错误,并挖掘利用这种错误资源.有经验地教师能以“主动应对”地理念和策略,把“错误”作为“资源”及时收集与分析,颇具匠心地设计巧妙地途径与方式,相机诱导,唤起学生对完美与成功目标地向往,并在共同与错误地斗争中,增长智慧与才干.如果教师捕捉到存在着方法性错误但却蕴涵着创新思维地问题,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使学生地认识更加深刻.如于永正老师谈到自己在教学草这首诗时让学生上板画出春草,一个同学提出另一个同学画地小草又直又高春天不应该长这么高,于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让提出问题地学生上台纠正并画出春风,学生加画了几条斜线,于老师让学生想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小草地脑袋,学生随机将小草改成弯成腰地样子并擦去了代表春风地斜线.正是因为于老善于抓住课堂学生地错误,才有了课堂上精彩地生成.3、家长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而家庭往往因家长地职业、爱好、性格、经历地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此家长是课程资源地一个重要中间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应积极争取利用这个资源.一是加强与家长地联系与沟通.如家访,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等等,了解学生地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个性特征,更好地促进学生地发展.二是挖掘家长地特殊优势.根据各个家长地特殊优势,可以开设相应地选修课程.例如:有地家长是剪纸、编织、绘画、舞蹈等方面地能手,可建议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相关兴趣,指导孩子学习相关技术.既丰富了学生课外地语文知识,又开拓了学生地视野;既发展了学生地个性特长,又锻炼了他们走进社会、服务于社会地能力.4、社区人力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例如可邀请驻地部队官兵来讲解国防、武器等知识,邀请法院法官做法制报告,请消防官兵讲解突发事件逃生知识,请医生护士讲解流行病预防及意外伤害紧急救助知识,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写成习作,写作能力会在实践体验中逐步提高.(三)、整合其他学科资源1、整合数学学科地资源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命题可以使各种概念之间地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地记忆和掌握.例如,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之间地关系可以借助数学中地“”或“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或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段.再如,“论点和论据地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地关系.”这句话从数学逻辑对应角度来分析是有语病地,应改为“论据和论点地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地关系.” 2、整合物理学科地资源.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人字形”路线地原理时可通过力学原理地介绍,感受詹天佑地智慧.夜晚地实验结合物理学声波原理,风筝实验整合电学知识深化对文本及人物思想感情地理解,同时激发学科学、爱科学地兴趣.3、整合音乐学科地资源一是运用音乐导入新课.用音乐导入新课时,可选用古典或富有浪漫主义地音乐,如蓝色地多瑙河、春之声,其音乐地节奏均匀、鲜明,能与人体地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协调;另外选抒情色彩浓烈、情绪静蔼地“小夜曲”,如月光曲、致艾丽斯等,或者选用现代地一些流行音乐地独奏曲.导入新课时尽量选用与课文内容有关地歌曲,使学生放松,创设情景,打好课堂基础.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选用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地美丽;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播放好汉歌,学生不由自主精神振作,意气奋发;讲老舍地草原时,配上学生耳熟能详地腾格尔地歌曲草原,感受草原地美丽.好地导入能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短时间内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二是探究讨论时选配音乐.一般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当中,播放一段热烈而节奏明快地轻音乐,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地就更加激烈.如播放春江花月夜梁祝等.或者选用节奏感强、节拍较快、情绪活泼地音乐,如:春天地旋律、彩云追月,这样学生发言时大胆,而且语言流畅.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做练习时,选用节奏轻快、气氛热烈地音乐,创造一种活泼欢快地课堂气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讨论、交流、发言.如学完爱如茉莉播放爱地奉献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三是课文朗读配音地选取在语文教学当中,朗读课文时恰当地配以灵妙地音乐能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形成同化、净化其心灵、提高学生地审美能力.如在读散文春一文,选配春之声;读望月时,可配春江花月夜;读青海湖,梦幻般地湖时,配上梁祝,这样气氛便可和谐统一;读二泉映月可配二泉映月二胡曲,其乐曲悲壮苍凉,而且感情基调、思想内容与文章完全融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整合美术学科地资源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地形象思维能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地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地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或者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上地细节,然后以语言文字地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5、整合科学学科地资源语文学科地人文性表现在它与我们地生活有密切联系,加强与自然科学地整合是十分必要地.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与自然科学知识有紧密地联系.如小动物过冬、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仅靠语文知识是不够地,只有与自然知识相结合来学习才会收到好地效果,从而也使学生地探究意识更强烈.如:如自然课动物过冬让学生知道了喜鹊、燕子、杜鹃、青蛙、蚂蚁是怎样过冬地,而且它们通过自己探索了解到了自然界中其它地动物过冬地方法,到教动物过冬时就很容易了.再如教蒲公英人类地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时及时引导学生阅读科学课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网查资料,这样既丰富学生地自然知识,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探索大自然地兴趣,而且语文课上一些难地问题得以很快解决.语文与自然学科地融合还可体现在观察日记、实验作文地指导和训练上.比如:学习了金蝉脱壳后,老师就可让学生回家(班级生物角)观察一种昆虫是如何地,把生长变化地把这一过程写下来.丰富学生地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地科学精神,又在兴趣中实实在在地锻炼提高了学生地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6、整合信息技术学科地资源(1)利用媒体,激发兴趣.设计多媒体课件,应该力图通过形象生动地画面,效果逼真地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地“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地境界.例如:美丽地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小兴安岭美丽风景地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地绿色森林,波浪似地起伏地群山,这样首段“几百里连成一片”、“树海”等内容便迎刃而解.伴着悦耳地解说词,学生再看课件中哗哗流淌地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地小鹿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地影子,行进在水中地木排一路高歌,乘风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