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docx_第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docx_第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docx_第3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docx_第4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案例研究项 目 研 究 表上课地点多媒体2上课时间2011.12.08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六年级 上册设计及执教人蒋爱萍页码:P8990【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基本数学思想的策略选择】本节课渗透了比较、类比、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教 学 设 计】一、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学好数学就能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我们已掌握了哪些策略?师:还真不少,古时候有位小朋友就用一种策略解决了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师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故事中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质量的吗?(石头代替大象)师:数学上把这种策略叫做替换。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替换的策略。【设计意图: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意在唤醒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6个小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学生口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可以用7206来计算? 学生回答:因为这720毫升是6个小杯中果汁的总重量,而每个小杯中果汁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当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一种量)2、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演示倒饮料的动画】师提问:你从刚才的动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整理信息【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题目】教师问: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也就是用720(6+1)来计算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720毫升中,既有1个大杯的容量也有6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是产生困难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两种量。3、 师:你们还想让老师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也就是要知道这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对吗?然后你们想怎么办?生5:把大杯换成小杯,就可以用除法计算了。 生6:我也可以用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 教师接着呈现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4、师:我们金坛有位著名的数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师:对,华罗庚爷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提示,自己试着画一画,算一算。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演示一下。师提问:通过这样替换,题目发生了哪些变化?生:杯子变了,全变成了 ? 杯。总量没有变。师:可以怎样计算呢?师追问:求出的80毫升是谁的容量?为什么? 大杯的容量如何求?师提问:要知道刚才的计算是否正确,可以怎样检验呢?生:谈谈看法。7、师小结:要看我们求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两个条件。师提问:关于这道题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说说另一种思路。【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师:请你按照这种思路,在作业纸上先填一填,再列式算一算。8、师生比较: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替换)追问: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生:果汁总量没有变)【设计意图: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三、深入探索,完善替换策略1、师:如果把题目这样改一改,指名来把题目读一读。【课件出示新题目】师提问:这样改了以后你还能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它吗?师追问:那你打算怎样替换。替换的依据是什么?替换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请同桌先交流一下。【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体验作为策略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替换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替换?替换之后数量关系有什么变化?替换的依据是什么?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替换的思考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了替换的真正价值在于使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2、师提问:大家请看他这样替换,把1大杯替换成1小杯,杯中果汁的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少了160毫升)那么现在这些杯中的果汁总量是多少呢?生:(720160)毫升师生分析:怎样列式计算?思考:还有其他替换方法吗?这样替换怎么计算?3、师小结:无论是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将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在替换时,关键要考虑总量是变多了还是变少呢,多了或少了多少。4、过渡:前面我们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两个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目。师提问:从题目上看这两题有哪些不同之处。生:发现第一题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第二题两个量是相差关系。【课件显示关系】师提问:下面我们再结合它们的计算过程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化;相差关系,替换后总量变化,杯子的数量不变。【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是动态的,知识间的联系是有序的。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倍数关系的替换策略之后,教师抓住替换的依据进行变式,由“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改变为“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让学生分别进行替换策略的巩固。这样的设计与教学,意在抓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灵活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知识间的迁移,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比较中内化已有知识的结构,明确了倍比、差比两种不同类型的替换特征,在变与不变中让学生探寻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四、拓展运用,巩固策略1、师:同学们,替换的策略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下面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广告。师提问:从刚才的广告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查:【课件出示题目】师提问: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师提问:为什么你们都不把牛奶替换成饼干来考虑呢?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般要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来解答。师:同学们,接着看屏幕,这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填一填。师提问:这里为什么会比原来少16个(或多40个)呢?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课堂作业:练习十七 第一题设计意图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五、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策略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自己整理今天所学的知识,知道用“替换”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点是找关键句,并要注意到有时替换后总数是发生变化的;而有时替换后总数是不发生变化的。还要让学生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