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强霞,马献中,保晓美 (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系,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单亲大学生由于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容易出现对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某高校80名单亲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单亲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校;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43-02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2年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作者简介:郑强霞(1978-),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增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孩子在校期间成了单亲大学生,单亲大学生的形成因素不一,但是单亲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轻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本人对入校后到毕业这段时间的某高校80名单亲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交流了解,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总结如下,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一、单亲家庭的概念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各种观念的改变,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分居两地,甚至因第三者插足,导致父母双方婚姻名存实亡,还有一些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关心子女教育的家庭等。单亲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认知障碍。单亲学生内心非常脆弱,父母的不和谐给他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有的离异后,为了弥补孩子在情感上受到的伤害,过分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让孩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的家长离异后对孩子疏于关心,让孩子感到像被抛弃了一样,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一方死亡,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思想压力大,自信心不足,社会交往不足,极容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学习心理方面。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孩子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孩子,学习成绩也显著地差于完整家庭。因为学习过程中,需要人的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若出现心理障碍,必然导致学习障碍,产生学习不良的后果。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干扰学习过程正常进行的各种心理问题,这种障碍在单亲大学生中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如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情绪失控等,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这类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 3.情感方面。单亲的孩子小时候由于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关爱和引导,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和关爱,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长时间积累下来就会形成一种孤僻和敏感的性格,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之路。大多数单亲大学生因家庭变故,受其家庭的心理创伤,易产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对单亲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4.性格方面。由于单亲家庭带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经历,对其性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同学王某,在高考之前父亲病故,家庭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王某感到心理上非常痛苦,仿佛天塌下来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一方面怀念逝去的父亲,一方面担心家庭经济来源,因此变得性格不合群,常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面胡思乱想,不敢面对困难,不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为方面。人的行为方式与其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小时候的家庭环境,父母从小的教育和引导,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单亲大学生由于在家庭不平衡的气氛中不能感受到足够的幸福感,而导致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落、性格孤僻,甚至心理变态、性格扭曲,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易产生情绪低落,自卑、行为退缩等问题。他们远离集体,自我封闭、孤僻、冷漠,甚至视身边的同学、老师为敌,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 三、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的残缺。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的心理、性格、思想品质的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单亲大学生因得不到完整的正常的家庭教育,心理不平衡,思想易偏激,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2.社会教育的偏颇。受传统思维的局限,单亲家庭仍然被社会价值观念和态度视为另类。作为弱势转化机率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困境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关注和同情,并且常被归结为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而遭到歧视。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和自我教育能力不够,这两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课题组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单亲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经过几年的悉心指导,大多数单亲大学生都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经过不断地探索,针对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一些对策。 1.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多给单亲大学生一点关爱,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放矢,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技巧,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 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其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活动中,单亲大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活动逐渐融入了集体,建立了愉快的同学关系。教师应多关注这个群体,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很重视他们,积极融入班集体,消除忧郁心情。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友爱相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3.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成长中的大学生面对家庭结构裂变,往往感到无助,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他们亲情欠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障碍问题较为突出,在高校中属于弱势群体。为此,学校要从单亲大学生入学开始,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不断地追踪随访。大学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保障。 4.建立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沟通,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不同因素造成了单亲家庭,学校采用不同的对策,比如某同学父母离异后父亲不让母子见面,该生非常痛苦,学习积极性下降,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其父亲联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对其父亲进行多次沟通与劝导,最终母子得以正常见面,降低了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对于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现实,努力调整心理结构和心理压力。 5.建立针对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针对在校单亲大学生,可以设立单亲特困大学生救助基金,协助他们完成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针对面临毕业的单亲大学生,社会各阶层可考虑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他们实现顺利就业;街道、社区、妇联、共青团等基层组织做好单亲家庭的思想工作,定期上门了解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单亲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还通过经济上的帮助、政策上的倾斜、法律上的保障,使他们过上比较健全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舒敏.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J.怀化学院学报,2007,6(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