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冠林可研》doc版.doc_第1页
《德化冠林可研》doc版.doc_第2页
《德化冠林可研》doc版.doc_第3页
《德化冠林可研》doc版.doc_第4页
《德化冠林可研》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福建冠林竹木家用品有限公司竹木制品生产及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地址: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盖德村冠林工业园、建设单位:福建冠林竹木家用品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林文智(董事长兼总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蒋兴地 张建平、项目性质:新建、项目背景与建设条件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木竹资源丰富,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000多万根,中小径竹立竹量200多万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17位。全县年可产木材8万立方米,毛竹450万根,是泉州市的主要木竹产区。竹木深加工项目为德化县人民政府的重点招商项目。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关于“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中的鼓励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本项目的生产产品和基地建设也属于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的建立五大基地和培植五大支柱林产业的规划。可见本项目是属于林业发展的鼓励类项目。根据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林产业的规划是“创新林产业发展思路,丰富林产业发展内涵,大力发展“新森林经济”,加快建设林产品加工基地,实现从资源型林产业向加工型、服务型和生态型林产业并举的转变,构建林产业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林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林产营林业产值3亿元,林产工业产值6亿元,林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的相关决定和德化县的十一五规划要求,本项目的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主要从事竹木家用品生产及基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12000平方米、采购及安装生产设备130台(套);规划近期(5年)建设基地5万亩,中期(5-10年)建设基地10-20万亩,远期(10年后)建设基地40万亩以上,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竹木种植、指导农民种植竹木业技术、并为家农民提供相关竹木业的信息服务和收购原竹木。预计竹木家用品年产量可500万件、中纤板30万件,年产值可达2亿元。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5000万元,其中厂房及配套设施建筑安装工程费7100万元,设备购置费2400万元,基地建设4500万元,其它1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250万元、蒋兴秋投资1125万元、蒋兴地1125万元、梁书标1500万元。、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本项目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9.85%IRRC=13%,税后财务净现值(ic=13%时)11875.8万元,投资回收期3.27年(含建设期1.5年),说明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木竹成本较为低廉,经加工可产生很高的附加值,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木竹加工业成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木竹类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且短期内不会达到饱和。同时,木竹加工业属高附加值产业,木竹原材料经简单初加工后可增值3倍以上,经精深加工后,产值是原材料价值的8倍以上,因此,创办、发展有一定规模、产品和装备技术水平较高的木竹加工企业,市场前景广阔;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为德化县最大的竹木加工企业,可为社会解决12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基地的方式,为全县数万农民的原竹木林提供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民的原竹木销售难题,又为全县种植竹木林的农民增加收入,也可带动全县农民种植竹木业的积极性。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1.2、建设单位情况福建冠林竹木家用品有限公司是由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而成。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省德化冠福陶瓷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由创始人林福椿、林文智先生两位自然人以现金出资设立。福建省德化冠福陶瓷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增资扩股,并变更成立了泉州冠福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成功完成第二次增资扩股。2002年8月,泉州冠福集团有限公司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200219号文批准整体变更为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注册资本为8367.31万元,法定代表人林福椿先生。冠福股份现有股东11位,其中自然人5位,分别为林福椿、林文智、林文昌、林文洪和郑素芳,共持股70.73%;法人股东6位,分别为广州市瑞弘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飞时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恒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德化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和福建省德化邱村金矿,共持股29.27%。公司主营业务是日用陶瓷、美术陶瓷、树脂、竹、藤、棕、草工艺美术品、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产品制造用原辅材料的销售等。公司下属有四家子公司和一家陶瓷产品开发研究所。冠福股份是一家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日用陶瓷的企业,是德化县日用陶瓷企业领头羊,县内纳税大户,连续3年排在全县第2名,德化县重点扶持的企业,福建省泉州百家重点企业,企业成长性优秀。公司主要产品有耐高温陶瓷煲福康煲;816、826花普通瓷釉上彩瓷系列;836骨锂瓷系列;生肖杯、明星杯、星座杯;金彩咖啡杯系列;中高档礼品中餐具、礼品茶具系列;绿色环保轻质瓷、半瓷系列。公司自创建以来,坚持走科技兴厂的道路,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本着“质量、服务争同行桂冠,科技、创新为人类造福”的方针,辛勤耕耘,奋力搏击,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发展至今,公司已有员工2000多人,占地面积近130亩,厂房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已有大小窑炉19条及其他能满足生产所需的先进设备。其中:骨锂瓷现有生产能力为1500万件/年,耐热瓷为450万件/年,轻质瓷为250万件/年,日用彩瓷加工5200万件/年,半瓷1400万件/年。除产能规模扩张外,冠福股份全力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导入CI形象设计,ERP系统,新大中财务软件,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积极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冠福股份系统内打造了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理念。在此技术和管理基础上,仅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德化冠峰耐热瓷有限公司即获得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其产品“高耐热陶瓷”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而股份公司系列产品更是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金奖”、“首都市场首选知名品牌”和“泉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冠福家用”和“中国五天分销”品牌的缔造者和拥有者,冠福股份及其前身一直反复酝酿着对分销业的介入和整合,在多年的探索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以特许授权加盟的形式组建分销网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营销策略的重视,依靠各种业务和机制的创新,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组建了全国性的特许加盟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成功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武汉、沈阳等20多个省市、地区树立了品牌形象,同时公司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引导以及市场终端的成功运作,冠福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但始终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产品近年业一直供不应求。1.3、结论与建议1.3.1可行性研究结论(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关于“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中的鼓励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本项目的生产产品和基地建设也属于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的建立五大基地和培植五大支柱林产业。也属于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林产业规划的林产品深加工项目,也是德化县人民政府的重点招商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的相关决定、德化县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和投资导向的。(2)、产品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本项目的竹木家用产品均与冠福现代家用公司的中高档日用陶瓷相配套的创新产品,产品无论从性价比、原材料成本控制、生产工艺均领先国内同类产品,代表着行业较具独特的一种生产力水平。本项目的竹木家用产品将作为冠福公司中高档日用陶瓷的配套产品进行销售,使得产品在国内中高档家用品市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低价格定位的竞争优势,产能进一步扩大后,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3)、项目具备优势的生产资源条件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木竹资源丰富,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000多万根,中小径竹立竹量200多万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17位。全县年可产木材8万立方米,毛竹450万根,是泉州市的主要木竹产区。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原料材的供应保障。 (4)、项目采用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水平本项目采用的生产技术方案为先进的新工艺,改进原有竹木制品粗加工的生产工艺,选用先进的半自动生产设备,可以确保产品品质高于同类产品标准。项目建设中注意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把污染减到最低限度,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通过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5)、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冠福现代家用公司成立几年来,产销两旺,年产量和年销量逐年攀升,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本项目产品竹木家用品属于安全、环保的绿色竹木家用品,为冠福现代家用公司中高档日用陶瓷的配套产品,更符合现代家庭生活的需求,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中高档竹木家用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也符合竹木家用品发展与消费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6)、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本项目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9.85%IRRC=13%,税后财务净现值(ic=13%时)11875.8万元,投资回收期3.27年(含建设期1.5年),说明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木竹加工业属高附加值产业,木竹原材料经简单初加工后可增值3倍以上,经精深加工后,产值是原材料价值的8倍以上,木竹类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且本项目生产的竹木产品全部通过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解决了竹木产品的销售问题;可见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7)、项目建设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并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建成后为德化县最大的竹木加工企业,可为社会解决12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基地的方式,为全县数万农民的竹木林提供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民的竹木销售难题,又为全县种植竹木林的农民增加收入,也可带动全县农民种植竹木业的积极性。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的竹木产品属于绿色生态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项目的原材料供应有保障,生产技术先进,产品全部依托冠福集团现有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公司可直接为社会解决1200人的就业问题,又可为德化县数万农民解决竹木的销售难题,为全县数万农民增加了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3.2建议本项目在向国家缴纳大量的税收的前提下,又直接为社会解决12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又为全县数万农民增加了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立项和资金支持。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提出了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规划: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出口林产品。 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抓紧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针对我国林业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要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制定有利于扩大林产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产品出口促进机制,提高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海外林业开发。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输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传入。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加强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福建省是国家重点林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林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提出了福建省林业的主要目标、建立五大基地加快资源培育、培植五大支柱加快产业发展。 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现有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活立木蓄积量达5.5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1380亿元,初步建成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活立木蓄积量达6.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3080亿元,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建立五大基地、加快资源培育:速生丰产林基地:重点建设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林基地;至2010年基地面积达1000万亩、2020年达2000万亩。 丰产竹林基地:大力改造低产竹林,加快竹山道路、灌溉设施建设。至2010年竹林面积达1400万亩,其中丰产竹林基地500万亩;至2020年竹林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丰产竹林基地面积1000万亩。 珍贵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重点建设以樟树、楠木、檫树、红豆杉、三尖杉为主的珍贵乡土树种和枇杷、龙眼、橄榄、锥栗等名特优经济林基地。至2010年基地面积达1000万亩、2020年达1500万亩。 种苗和花卉基地:重点建设杉木、马尾松、相思、桉树、木麻黄、红豆杉等11类优良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水仙花、兰花、杜鹃花、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榕树盆景等六大花卉拳头产品。至2010年基地面积达50万亩、2020年达100万亩。 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重点开发竹笋、森林野菜、食用菌等绿色无公害食品和厚朴、杜仲、雷公藤、太子参等森林药材。至2010年基地面积达100万亩、2020年达200万亩。 培植五大支柱,加快产业发展: 人造板工业:在稳步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新型刨花板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木竹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板种和人造板二次以上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至2010年,产量达400万立方米,产值150 亿元;至2020年,产量达600万立方米,产值350 亿元。 制浆造纸业:重点发展新闻纸和以纸袋纸为主的各类包装用纸,适当发展生活用纸,加快发展木竹浆造纸。至2010年,产量达280万吨,产值200亿元;至2020年,产量达560万吨,产值450亿元。 林产化工业:重点发展松香、松节油、竹炭、活性炭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和以红豆杉、三尖杉、黄栀子等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以雷公藤等为原料的生物农药。至2010年产值达80亿元、2020年达250亿元。 木竹制品工业:重点发展家具、家用和木竹工艺产品,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家具、家和工艺品产业。至2010年产值达100亿元、2020年达250亿元。 森林旅游业:依托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其他生态公益林区,构筑闽北森林生态、闽东山海风光、闽西客家文化、闽南海滨休闲、闽中休闲度假五大森林生态旅游区。至2010年,年旅游人次达1900万,产值28.5亿元;至2020年,年旅游人次达2100万,产值63亿元。 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木竹资源丰富,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000多万根,中小径竹立竹量200多万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17位。全县年可产木材8万立方米,毛竹450万根,是泉州市的主要木竹产区。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区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设本项目。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关于“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中的鼓励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本项目的生产产品和基地建设也属于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的建立五大基地和培植五大支柱林产业。可见本项目是属于林业发展的鼓励类项目。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福建省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需要福建省是国家重点林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林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提出了福建省林业的主要目标、建立五大基地加快资源培育、培植五大支柱加快产业发展。项目的建设是福建省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区的需要。2.2.2 项目建设是加快德化县林产业发展的需要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木竹资源丰富,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000多万根,中小径竹立竹量200多万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17位。全县年可产木材8万立方米,毛竹450万根,是泉州市的主要木竹产区。目前德化县的竹木制品企业均为小型加工企业,属于粗加工型,造成林木资源浪费严重;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化县林产业加工的龙头企业,为林产业深加工企业,将带动德化县的林产业发展。可见项目建设是德化县林产业发展的需要。2.2.3 项目建设是全县数万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竹木种植、指导农民种植竹木业技术、并为家农民提供相关竹木业的信息服务和收购原竹木。近期(5年)建设基地5万亩,中期(5-10年)建设基地10-20万亩,远期(10年后)建设基地40万亩以上。通过基地的方式,为全县数万农民的竹木林提供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民的竹木销售难题,又为全县种植竹木林的农民增加收入,也可带动全县农民种植竹木业的积极性。可见项目建设是造福全县数万农民的好项目。2.2.4营造“中国冠福家用”、“中国五天分销”品牌的需要 “中国冠福家用”和“中国五天分销”是冠福股份自成立以来分别定位于家用品制造和家用品分销的两大专业品牌。这两大品牌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效应明显,前者为后者提供符合市场需要、引领市场消费热点的具有市场生命力的核心产品,后者为前者构建和管理整个销售渠道,提供更有效率的销售放大和品牌推广服务。本项目的建成,将为公司现有的全国性五天分销体系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同时通过产品引导市场对分销体系和分销品牌产生更大的认同度。2.2.5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福建东与台湾一水之隔,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对发展两岸关系,加强两岸合作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本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延伸德化县竹木家用品的产业链,促进德化林林业、竹木加工机械、彩印包装、化工原料等行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壮大了德化区域家用品产业群。建设本项目,对加强海峡两岸竹木家用品产业合作交流,提高两岸竹木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德化乃至福建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2.2.6项目建设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和相关学科发展竹木日用品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竹木产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带动性强。本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1200多人的就业机会,向政府年缴纳税收2800万元左右,建设本项目,对稳定社会,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和相关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主要从事竹木家用品生产及基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12000平方米、采购及安装生产设备130台(套);规划近期(5年)建设基地5万亩,中期(5-10年)建设基地10-20万亩,远期(10年后)建设基地40万亩以上,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竹木种植、指导农民种植竹木业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相关竹木业的信息服务和收购原竹木。预计竹木家用品年产量可500万件、中纤板30万件,年产值可达3亿元。本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详见表1。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建设规模备注1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m21200002生产设备台(套)1303基地亩近期5万亩,中期10-20万亩,远期40万亩以上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条件:盖德乡往城关的道路从项目南侧穿过,厂区内拟由水泥硬质路面连接主要干道,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条件:利用盖德乡现有伏变电站,可供保障。供水条件:项目南侧隔公路即是铲溪支流盖德溪,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通讯条件:区内联通、移动、电信及有线电视、宽带网络配套齐全,可供保障。排污条件:正建设污水处理厂,满足项目排污需要。建设物资供应条件:土建材料可在当地市场直接采购,特殊物资可从国内市场购买。4.2项目生产技术成熟目前福建省的竹木制品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本项目将以福建农林大学及相关林业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技术保障,并引起最为先进行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本项目的生产技术已较为成熟。4.3项目原料供应有保障德化县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木竹资源丰富,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毛竹总立竹量5000多万根,中小径竹立竹量200多万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17位。全县年可产木材8万立方米,毛竹450万根,是泉州市的主要木竹产区。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基地主要是发展种植原竹木、收购原竹木、为农民提供原竹木种植的技术服务和原竹木的销售渠道。本项目的基地近期将建5万亩、中期建设10-20万亩、远期建40万亩以上,最终将覆盖德化县大部数乡镇,为数万农民提供竹木种植技术、并收购农民手中的原竹木。可见基地建设为本项目的生产原料供应提供了保障。4.4 项目产品销售渠道的保障项目由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而成;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济南、青岛、杭州、温州、合肥、南京、义乌、北京、太原、石家庄、内蒙古、天津、唐山、深圳、广州、海南、南宁、潮州、成都、昆明、武汉、长沙、南昌、郑州、重庆、贵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西安、兰州、银川、青岛、福州、厦门、泉州、三明等30多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建立了以“五天”统一商号的特许经销商营销网络,并在台湾和香港建立了销售机构,现已拥有一个比较健全、高效的全国性产品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本项目生产的家用竹木家用品将利用冠福现有的营销网络进行销售,可见冠福现有的营销网络为项目生产的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的保障。4.5项目建设得到政府有关政策和法律支持 近年来,德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的决定,制定出台了规范林产加工企业新规定。本项目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关于“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中的鼓励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本项目的生产产品和基地建设也属于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闽委发20048号)中的建立五大基地和培植五大支柱林产业。可见本项目是属于林业发展的鼓励类项目。因此,项目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40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关盖德乡盖德村,附属德化县城规划建设区,城关西环路从厂门口经过,交通极其便利,大型货柜车可直达工厂的仓库。厂址是一片山坡杂地,不受洪水侵袭,是较理想的竹木企业生产用地,且有足够的备用地。(1)地理情况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纬2523 2557,东经11756 11833。北连尤溪县,南界永春县,西邻大田县,东与仙游县、永泰县接壤。距离泉州市约128公里,距离厦门市约168公里,德化-泉州全线高速通车,规划中的厦门-沙县高速贯通东西。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2)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全县地势偏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境内山脉连绵,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具鲜明之山地景色。其间偶有散布于群山之中的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地势大抵由中部微向四周倾斜,呈层状梯级下降。福建省第二高山戴云山雄居中部,海拔1856米。最低点仅217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著名的山峰有戴云山、九仙山、石牛山。德化县中部高耸,往四周呈阶梯状渐降,东南低于西北。全县75以上的村驻地海拔在6009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800-1856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9.24,约131.29万亩,主要分布在赤水、上涌、桂阳、葛坑、汤头、大铭、雷峰、南埕等乡;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43,约155.34万亩;海拔在217-500米的山间丘陵、盆地、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雷峰、浔中、三班等乡。地质和地震从大地构造上,德化县位于平和县至广东省大埔断裂带东侧。晚古九生华夏古隆起的西缘。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多旋回、多构造层特点。主要有:扬子和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至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山构造层。德化县处于长乐-诏安活动断裂中段,境内有雷峰瑞坂至城关断裂带。德化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德化县境内被断裂切割的板块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缓慢上升,平均每年上升毫米,这是戴云山脉成为“闽中屋脊”的主要原因。德化县的地下热水(温泉)和轻微地震的震中多分布在老断裂活动带,是全国重点抗震、防灾区域。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具有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日照略少等特点。同时,由于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又具有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等特征。城关年平均气温18.0,平均最高气温23.3,平均最低气温14.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36.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2,九仙山极端最低气温-13.6。日照年平均1802.4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89.0毫米。春雨季(34月),平均雨量31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3;梅雨季(56月),平均雨量5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1;台风雷阵雨季(79月),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3;少雨季(102月),平均降水量2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2。历年来年最大降水量2485.7毫米(1961年)。水文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全县溪流总长495.06公里(溪面宽在10米以上),河网密度0.222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深在1000-1300毫米,径流总量22.95亿立方米。境内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等12条。其中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城区内河流有穿越中心城区的浐溪及其支流丁溪、缨溪。浐溪:位于大樟溪上游,全长101公里,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戴云山南坡,环绕县境东南部至水口乡湖坂村的涌口与环绕县境北部的另一条主要河流涌溪汇合经永泰、闽侯入闽江,流域面积95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6.5,年平均径流量为11.72亿立方米,是德化县县城供水的主要水源。丁溪:发源于盖德乡雪山下, 流经福阳、有济、英山、丁墘、丁溪村至县府前入浐溪,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3.4公里, 河床坡降平均为31.88。缨溪:发源于浔中镇格仔后金鸡山下,流经仙境、龙翰、浔中村南流入浐溪,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8.6公里,河床坡降平均为44.16。自然资源具有山多、林多、水多、矿多、生物多、特产多、能源足等特点,被誉为闽中宝库。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0.7万亩,森林覆盖率75.5,森林蓄积量918.2万立方米。因具垂直气候特征,树种繁多,有维管束植物864种;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12.34万立米,人均占有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地形高差悬殊,溪流坡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开发的24万千瓦。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和人工繁殖、培育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珍稀植物有水松、银杏、南方红豆杉、金毛狗、刺桫椤、鹅掌楸、花榈木、福建柏、樟树、红豆树lO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江南油杉、油杉、福建青冈、福建酸竹、长袍铁杉、黄檀等。此外,还有兰花、杜鹃花、茶花等多种名贵花卉,其中“十八学士”茶花闻名海内外,“黑牡丹”荣获全国优质茶花奖。国家级珍稀动物有蟒蛇、云豹、黄腹角雉、虎纹蛙、苏门羚、猕猴、穿山甲、水獭、毛冠鹿、黑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蛇雕、白鹇、鸳鸯、蝾螈等;省级珍稀动物有棕鼯鼠、大头平胸龟、棘胸蛙等;高经济价值动物有龟鳖、河螺等。自然灾害有“三寒”、连阴雨、霜冻、台风、干旱、冰雹。倒春寒,发生于3-4月的早稻播种期,日均气温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12,其出现机率为54.8;“五月寒”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早稻孕穗期,日均气温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20,出现机率为58.1;“20型”秋寒,发生于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初,出现机率为22。5天以上的连阴雨,年均出现2次,出现机率为50以上。台风(热带风暴),影响该县的台风最多年份出现10次,最少1次,年均出现34次,主要集中于7-9月,约占80;最早出现的台风是6103号(5月20日),最迟出现的台风是6721号(11月17日),最强的台风是9009号,过程雨量达450.8毫米。城关年均暴雨日数5-6天,暴雨日数(50毫米日以上)占总雨日的3.4,最多年份13天(1990年),最少年份l天(1964年),全年暴雨日数以5、6月和8月最多。日雨量100.0毫米的大暴雨年均出现0.90天,日最大雨量达208.8毫米(1961年5月20日)。大暴雨易引发山洪及局部洪涝,年均出现洪涝1.2次,最多6次。干旱有春旱、夏早、秋冬旱,春旱、夏旱两年一遇,秋冬旱二至四年一遇。冰雹,属福建省主要雹区之一,多发生在春夏或夏秋之间,以7月居多,其出现机率为50;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雷击,一般年份1-2天。最多6天,最大冰雹达3.2斤。(3)社会经济状况农业: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6397元,增长10.5%。2007年,全县支出1603万元用于农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717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支出450万元用于农林病虫害防治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支出417万元用于村级运转经费补助和提高离职村主干生活补贴;筹集1178万元支持16个省、市、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和7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及13个县级不适应村建设。投入2325万元用于农村电气化改造。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优惠政策,兑付补贴和奖励资金93万元,成功流转土地1.1万亩。抓好撂荒地复耕和土地开发整理,复耕面积1.56万亩,开发整理土地3597亩。粮食产量8.12万吨。工业: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10.7亿元,比2007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4.7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7.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72%,工业税收5.47亿元,占税收比重的76.35%。新办工业企业56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陶瓷支柱产业地位突出。全县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发展思路,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原则,相继开发出红壤陶、釉下彩精陶、轻质陶瓷、稀土生态陶瓷、精密陶瓷等新产品,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2007年全县陶瓷产值69亿元,增长18%,陶瓷业纳税2.57亿元,增长10%,占税收比重的38.99%。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矿产采掘、瓷土加工、陶瓷化工、陶瓷机械、彩印包装、花纸生产、交通运输、陶瓷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矿产两大重点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新增水电装机1.21万千瓦,全县发电量达28.38万千瓦时,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30.78万千瓦,电力业纳税6677万元,成为全省的电力强县。电力自给有余,电价优惠,电能优质、安全、可靠,为全国首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全县矿山企业74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工业、钢铁原料工业、瓷土加工业为骨干,多矿种配套开发的矿业产业结构,成为全省较大的黄金、铁矿石、瓷土原料生产基地,2007年矿业产值16.5亿元,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矿产冶炼业产值15.15亿元,增长46.6%;矿业纳税1.32亿元,增长73.7%。第三产业: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三产焕发出新的活力。2008年第三产业纳税1.048亿元,增长13.98%。财税金融情况: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现价)8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2.1%;财政总收入7.8518亿元,增长11.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902亿元,增长20.01%。基础设施概况道路交通方面,“泉三”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及进城大道延伸段即将通车。新、扩建城市道路3.6公里,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67万平方米,九仙山隧道顺利开通,99.32公里通乡镇县道提级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顺利推进“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建成35个农民饮水工程、4处山地水利工程、1处节水灌溉工程、3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30处水利水毁修复工程。瓷都广场南侧、东埔口和鹏中路二期等片区改造步伐加快,县城建成区扩大0.5平方公里达9.3平方公里;广电工作有力推进,完成33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和111个“村村通”模拟改数字工程;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抓好诗墩路口、宝美街人行道等路段1万平方米的绿化工作,提高城区人均绿地水平。社会发展概况科技:2007年,我县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实施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73项,其中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2个。积极争创品牌,4家企业被评为“20062007年度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4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儒苑被确定为第三批“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德化陶瓷、德化瓷雕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2件、“市知名商标”5件、“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新增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15家、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家。教育:教育工作不断加强,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内设机构设置获批,县第三实验小学正式创建,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683万元,受惠学生3.3万人,“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荣获首批“福建省教育规范收费示范县”称号。卫生:全县城乡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县医院、中医院为全县医疗、急救、科研和教学中心,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为全县预防保健指导中心。县医院、中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分别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和县级一等站标准。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比例44.0%,居全省前列,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县人口出生率12.82、政策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