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doc_第1页
论文: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doc_第2页
论文: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doc_第3页
论文: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doc_第4页
论文: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文道结合 寓德于教内容摘要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顾名思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拿起手中的有力武器文,去教给学生道。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首先,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其次,教师要授文以道,寓德于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定要讲究方法。关键词 文以载道 挖掘素材 授文传道 寓德于教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文,即语文能力培养;道,即思想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 “寓德于教”,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融合。一、文以载道,挖掘德育素材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做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1、用壮美的祖国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神奇壮丽的山川景色美不胜收,而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山川景色的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更要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景物描写之外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秀山川欣赏、赞叹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例如:黄山奇石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生动描述,表现了黄山风景区神奇无比的美丽景观,教学时就要激发起孩子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北京,能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的美,学习后,学生会更加热爱祖国的首都;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品格。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这一系列人物的身上,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在,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心理共鸣,如此久而久之,就可以使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品格。例如:教学我不能失信,让孩子从“小宋庆龄答应教小珍叠花篮,为了信守承诺,而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放弃去伯伯家”的语言描写中,学习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奇怪的大石头,让我们感受到地质学家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在学习中,让学生懂得只有执著的追求,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3、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还创造了不朽的文学艺术,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让学生从中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让学生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4、用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俗易懂的有关科学的课文,这些文章有的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的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和坚强信心出发,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科学幻想。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必要,理解不懈的探索和追求能带来创造的奇迹。也许这些文章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文章分析清楚,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那么,它潜在的德育功能是不能低估的。例如:在最大的“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在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5、用正确的观点道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古今优秀的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他们或辨析做人道理,或阐发做事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入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弄懂文章中深刻的道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和不同内容的文章,找准文道的结合点,相机渗透,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学画杨桃,让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教育;教学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学习亡羊补牢,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即时改,就不算晚;学习南辕北辙,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文以载道,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二、授文传道,寓德于教渗透法1、情知交融,识字知理其实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语文教学应当把德育教育寓于识字之中,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音形义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教育。创设情知交融的识字环境,并在识字中渗透德育,会让识字课堂更有效。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聪明”这个词时,问学生“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四件宝贝。如果学会了运用四件宝,人就会聪明起来。这四件宝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于是,老师就出示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谜底:耳朵。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眼睛。红门楼,白门槛,里面有个嘻嘻孩。谜底:嘴。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缺了它可不行。谜底:脑。每当一个孩子猜中一个谜底后,就要学生讲讲这个人体器官的作用。同时,老师又说说学生应怎样运用这个器官上课。“上课时,要仔细看,但不要东张西望;要认真说,但不要随意说话;总之,要多听、多看、多想、多说。”接着,就开始剖析字形:“聪”字左边是耳朵,右边上面两点是眼睛,中间一个是口,下面一个心字,代表“脑”。这四件宝合在一起,正好是个“聪”字,“聪”字后面加个“明”字,是因为对这四件宝,要天天用,月月用,天长日久,你就会聪明起来。在这样情知交融的课堂气氛中,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教“聪明”既诱发了儿童识字的兴趣和智慧,又轻松自然地渗透了德育,让学生知理,真是一举两得!我深深感到,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忽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识字,也要从中知理。德育之花就在情知交融的识字中慢慢孕育着,才会让识字的课堂既学字又懂理,绽放异彩!2、创设情境,动之以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动之以情是渗透德育的艺术。离开了这一点,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亦将变得苍白无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或者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显示形象,渲染气氛,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就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引入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了。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描述了人民群众与总理遗体永别的无限悲痛的场面。由于离学生所在时代太远,学生理解感悟不深,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崇敬的感情。授课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对周总理的形象有所了解,有所感受,懂得周总理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爱戴。上课前,可在黑板正中挂周总理的遗像,上课时,教师满怀深情地在哀乐声中朗读导语:“年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回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紧接着教师在哀乐声中继续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对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的钦佩、敬仰之情就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渗透德育,就要巧妙地创设情境,感染熏陶,诱发学生的情感。3、启发引导,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启发引导,讲课要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学生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例如:我在教骆驼和羊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骆驼、羊和老牛,用桌子分别做高墙和矮门的道具,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启发了学生,让学生从中明白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还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的道理。又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有意让儿童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学艺的小燕子会对其它的鸟说什么?”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就想出了许多安慰的话,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4、随机教育,导之以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事迹后,就随机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小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之后,好人好事络绎不绝。在汶川大地震荡的捐款中,有的同学们捐出自己的压岁钱,有的同学捐出自己积攒很久不舍得花的零用钱,还有的捐出爸爸给她买自行车的钱我感到“小雷锋”就在身边。平时,同学们见到别人跌倒了会主动扶起来,见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捡起来,见到同学没有新本子会主动借给他,还会主动帮老师拿作业本和教具“小雷锋”做好事到处可见。语文教学随机渗透德育,不但让学生知理,还能导行,对学生真是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