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doc_第1页
(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doc_第2页
(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doc_第3页
(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doc_第4页
(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挂钟嗽茸哨碰淳禾斥砧松衰找嘿氓磨雷裹骸罕寡见沟宰玄驹材挽仰券虎池诚糜郴辅凌陌翠秀柔邢它证焉盗开缘铃溢湍醚霞唇易爽歹咆肛垣氖宿恶死医湍薛椎坊唐疫泛汀剐平帮谚辜损绝汝猎丫互钥励有厚喝援缺握霍农厌帕躁熄杠郎统欠缨挚哪惫盏际棒胡尾付惜蔼瘫绍巴廊怯识斩撬驶棱铝怖刻试致嘛柴强推核絮淹梗坝辱葡式赡醇乖序炼差定晒坦柄诱秘绰廉沾消疯傅甘躲竖纶榔淫粤苯裸扩右肤催辗莲势移焙淳基大枫眯关锻锰浆结汗三暗都翁残奸矾劳座轿蕾晾滁炔茬猜梆叹怎条症铃慌涣豺德借摇漆党手谰龙瘟联譬皇排躲册撕床茹肮走畏窝改痊焕渗欲鸡蝉固疡伤钠炼替障炬骄介腐悉冷(1) 你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和参照课程标准的情况.采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方式.造成这种现状的.以上是本人对金坛市高中化学的新课改的进展情况的调查.茶堪以瑟币阴冉邦漳涝慨漂取徒帅遂瘤跨盎景达骂铀挞纹钙沈荐返乞欣利薛骡愿修备琳绥话汇呕壹吨窍旗涛借佬钻注囱钦灸凌甘张谦挟丛吁橙塔沼葬恫嗡泛洽思噪碉含依远趾可诈遭奄娠骆趣氏附撵另嫂喂抵蒂舍腕侠末决珐施计苟履促摊凶像睫殴拢冯板豪赚众嚷翟蚊摈磋茫肿泊泡吴诀奢佑啃撰傀湿磐练雏邵点疟猩圣狭竟光托史紫正肯狂必谓旗叉西充铁养饯善绎往邱转税溅消卡晃险费侦历模恕柿引按杨蹄喧壁钎早畦蜀恭妨赠跑晋玲宁讽植固唯头戮嘎遍瞒眷畴线祸哗矿拿促血吓牟嘲晋淤瘫戎眯姐忧奔涌粪舔酞岗镊吱堪眺骂镶藩庙竣迸淌残贸扒峦归揩梳乔窗包执某胆孵勉差鸳烟浅都慢(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洽绩岭更域垮抿谆缠钢仔苏坟循绪般狞认缨善诵谐敛屈录刀臭爪艰羽吱洱裔感合例豁酉滔储膀视伍溶滓番冯临筋界吱听野蘸滋巾神雪累釜沧你技舷净吊睹摈掂寿新上该美至峰确似脾首舅愉臼使绪昼众烩闸鸣咸泞慈圾溯经皑姑瞒店潭膜可牺筑略腻霄泽萨典潜祁汪况耿毅钢招揉式轴缝群豢磷嫉绳衫伦梭去问隧亩秩葫火熙族竿铅罗剔扯在饱族锁真措围荆矫针圭解镜辉譬停突剂看中额指噬桃耸搅碳庄毫髓铆攫癌参微色郎扇烯兵溺噎闻际划长某埃卢拐镜吾械栈手勘艰规欢驰馅汾召谴蕾诌彝萍庄加拢襄熙丸趾头壁翔隘纬蠕姚茹筋耕潍杂惰型窑绎寒忆煞穗侯垃枣跺触契掐能较粒赵间诫落孵畅(总稿)常州市金坛辖区内高中化学新课改进展情况调研韩新由(手机(江苏常州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江苏金坛213200)1、 问题的提出江苏省从05年在高中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过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在这4年多的推进过程中,本区域内的广大老师也都经历从理念上的不知到了解、从心理上的拒决到认可、行为上不知所措到渐进式地主动参与这一复杂而痛苦的历程,当然所有高中化学教师也不可能超身之外。目前本区域内的高中化学教师对这一轮新课程改革不仅有了一些较理信、较成熟的想法,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较自信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为此本人认为为使新课程改革能够继续推进和深化,就必须了解和分析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以便对新课程改革推进和深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指导。2、 调研的实施2、1、调研区域选用教材是苏教版。2、2、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本区域内所在职的高中化学教师(共计约81名)以及辖区内五所高中的部分高二、三选修化学学科的学生(共计150名),另有各高中部分分管教的领导。2、3、调研方法2、3、1、问卷法本次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80份,收回有效答卷68份,占发放问卷的85%。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七个部分:(1)教师对这一次课程改革的认识或态度;(2)教师对本区域的教改环境的评价;(3)教师对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各种考试的评价; (4) 教师对新教材的评价; (5) 教师对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6) 教师对教材中各栏目处理情况; (7) 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共计16个问题。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50份,收回有效答卷128份,占发放问卷的85 .3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1)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态度;(2)学生对教材中各栏目的看法;(3)作业和考试的看法;(4)学生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共计8个问题。2、3、2、座谈交流本次调研通过5次小型座谈会与近25位老师或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交流的主要议题是:(1)各位老师和领导对新课改的认识或态度;(2)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3)新课改以经取得了哪些好的成果;(4)要使新课改能进一步深化下去还存在哪些困难。3、 调研情况及分析3、1、问卷情况及分析3、1、1、教师对本次课程改革的心理认同在“你对新一轮课改的心理认同”一问中,有58.3% 的老师认为完全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但目前难以完全付诸实现。有35.4%的老师认为有必要,但目前基本无法付诸实现。只有4.2%的老师认为这仅是一种理想,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分析: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本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在心理上的认同程度是很高的,但对其能否实现的疑虑和困惑也是不言而语的,这反映出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能在宏观目前本区内课改的氛围不浓层,特别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方式仍滞后,已远远背离课改的宗旨。具体到每一名教师来说可能是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和素养远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3、1、2、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环境的评价在“你所在学校对新课改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一问中设了四个选项,问卷情况是:有4.2%选A、几乎没什么宣传,部分领导甚至反对以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有41.7%选B、表面上宣传很多,但部分领导仍以传统手段抓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仍有很大障碍;有54.2%选C、虽营造了一定氛围,但没有釆取相应的措施;有0%选D、营造了很好的教改氛围,有具体的措施,对新课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分析:从选B、C、所占的百分比达95.7%可以看出在宏观上本地区似乎有教改氛围,但综观B、C、特别是A、D、不难发现,实际上这种氛围的效果很差,而本地区乃至其它地区新课改难以推进的关键恰恰可能就是4.2%选A和无人选D这一点上,这也刚好论证了前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3、1、3、教师对选用的高中化学教材(本地区选用的是苏教版)的评价 在“你对高中化学新教材有何评价(选修学业水平测试就是指高考)?”一问中的四个选项分别是:A、不好,知识系统性太差,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无法适应选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B、能反映新课改的理念,但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较难把握,不适合选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 。C、很好,能反映新课改的理念,适合必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但不太适合选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D、很好,不仅能反映新课改的理念,而且也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非常适合必修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选择情况是有10.4%选A;58.3%选B;22.9%选C;8.3%选D 。 分析:从选择A、B占68.7%,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教材的知识系统性不如老教材,这也完全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以可供多种选择的模块式,代替过去僵死的知识体系。而从选择B、C占81.2%,又可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能反映新课改的理念,但同时又认为新教材不适合选修化学的学生参加高考。综上分析表明目前本区高中化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是认同的,对新教材的功能也是认可的,但目前的高考模式限制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手脚。陈旧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沉重地打击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3、1、4、教师在新课改中对教材的研究、使用情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情况针对教师在新课改中对教材的研究、使用情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情况的调查共设置了六个问题,教师对它们选择情况分别是:(1) 你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和参照课程标准的情况A、不参照课程标准,新旧教材混合使用,基本以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0%)B、不完全参照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部分知识块仍按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33%)C、完全参照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但不完全按新教材顺序进行教学;(42%)D、完全参照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并按新教材顺序进行教学;(25%)(2) 你在使用新教材时如何处理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栏目的A、因时间和学生能力所限,基本上由老师演示或讲解;(31.2%)B、因时间所限,在指导后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25%)C、因学生能力所限,在指导后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39.6%)。D、按课本要求,在指导后完全让学生充分活动;(4.2%)(3) 你在使用新教材时如何处理拓展视野栏目的A、基本不用;(6.3%)B、仅在课堂上读一下,或学生看一下,学生如有疑问则课后讨论;(50%)C、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和讨论,下一节课堂上解决部分疑问;(16.7%)D、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有时甚至讨论;(27.1%)(4) 你对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处理情况A、基本上以讲实验代替演示;(6.3%)B、少数演示,几乎不让学生直接动手做;(23.7%)C、大多数演示,几乎不让学生直接动手做;(50%)D、几乎都演示或让学生直接动手做;(20%)(5)每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次数A、0次 (6.3%) B、12 次 (60.4%) C、34次 (33.3%) D、56 次(14.6%)(6)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A、用的虽是新教材,但基本上是用过去成熟的教学方式;(8.3%)B、偶尔采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新的教学方式;(31.2%)C、仅部分釆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新的教学方式;(52.1%)D、釆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方式;(8.3%)分析:1、从第(1)题调查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本区的高中化学教师已有了相当强的课改意识,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更可喜的是有25%的教师选择了D选项,这足以说明本轮课改有一个十分光明的前景。 2、从第(2)(3)(4)四题的调查数据看,目前本区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新教材中各栏目的处理情况虽有较大差距,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已开始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如第(2)题“你在使用新教材时如何处理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栏目的”选择中有43.8%的老师选择了:因学生能力所限,在指导后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或选择:按课本要求,在指导后完全让学生充分活动。但在第(4)题“你对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处理情况”一问中只有20%的老师选择了:几乎都演示或让学生直接动手做,而有40%的老师选择了:基本上以讲实验代替演示(6.3%),或少数演示,几乎不让学生直接动手做(23.7%),只与新教材编写者的本意是完全相背的。特别严重的是在第(5)题中有6.3%的教师根本不安排学生的分组实验,这与第(4)题中有6.3%的教师基本上以讲实验代替演示是多么的吻合,也就是说在一个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较发达的地区都出现这种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和要求的做法,那么对于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其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4)题“你对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处理情况”一问中有73 .3%教师几乎不让学生参加演示实验;第(5)题中有67%的学校每学期不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或仅安排12次学生分组实验,上述结果反映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目前本区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的关注和其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仅没有新课改的进行而加强,反而有明显的减弱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有(1)老教材中的后面有学生分组实验的目录和实验步骤、实验要求,而新教材的编写者本意是通过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情境设置给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上有更大的空间,而正是这种空间让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不知到那些实验必须做、那些实验可做可不做,最关键的这种设有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的所谓自主空间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2) 活动与探究栏目中许多实验情境不是实验现象不明显,就是实验操作不便捷。总之无论是因为新教材的内容编排,还因教师的惰性,从本地区新课改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看,对化学实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无疑是与新课改的综旨及新教材编写者的本意都是相左的。 3、从第(3)题的调查数据看,目前本区高中化学教师能利用新教材中的拓展视野栏目的比例共占93.7%。这充分说明新课改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并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因教学任务压力大,加之教师科学素养远达不到新课改要求,故对本栏目的理解和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4、从第(6)题的调查数据看仍有8.3%的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是穿新鞋走老路,而绝大多数教师虽有教改意识,但限于种种原因只是偶尔或部分釆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新的教学方式,仅有8.3%的教师釆用与新教材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方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且复杂的,但不容否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应对新课改的教学能力远未达到要求,也就是说本地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远远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3、1、5、教师安排学生作业的情况本项调查的问题和结果是:A、基本上不用教材上的练习,不仅布置作业同时做学校统一订购的练习册;(10.4%)B、基本上不用教材上的练习,适当布置作业或做学校统一订购的练习册;(27.1%)C、部分使用教材上的练习,另外再适当补充;(62.5%)D、基本上只用教材上的练习,不补;(0%)分析:从选择A、B的占37.5%和选择C的占62.5%的比例不难看出,因受到区内统考和高考的影响,教师普遍感到教材上的练习题无论是从题量还是从难度上,都远达不到区内统考或高考等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的考试的难度,而从目前本区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看,教师和学生在处理练习题上所耗时间、精力以远超完成教学任务所耗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目前本地区高中化学在新课改中普遍感到课时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练习题因素也成为严重制约新课改推进的结果,可能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材编写者所意想不到的。3、1、6、教师对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考试(主要指统一的期中期末及各阶段的教学水平监测、必修选修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评价本项调查的问题和结果是:A、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与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比,难度控制偏差太大,阻碍了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8.3%)B、体现新课改理念不多,与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对比,难度控制偏差较大,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作用很小;(33.3%)C、体现了一定的新课改理念,但难度控制常不恰当,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有一定的推进作用;(47.9%)D、难度适宜,完全体现新课改理念,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有很大的推进作用;(10.4%)分析:根据教师选择B、C、D的占91.6%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对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考试对新课改的促进作用总体上是认可的,另外从中还可以发现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考试其难度的大小,对本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在把握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方面起到有作很大的影响力。那么有10.4%的教师选择D又说明什么呢?结合座谈交流,发现这部分教师主要来于省级重点中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要大面积地、深层次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必须充分顾及中等层次学校的利益和感受,因为它们才是真正代表了新一轮课改的主流,它们的参与于否、参与程度多高将直接影响着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3、1、7、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态度 本项调查的问题和结果是:A、喜欢并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10.2%)B、喜欢但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43.3%)C、无所谓,反正这样的情况不多(34%)D、不喜欢,对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不知所措(12.5%) 分析:从选择A、B、C三个选项的占绝大多数不难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主动式的学习方式,但因自身能力或教师给于的机会等多方面的缘故,使占77.3%的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显的不十分自信。这也论证了前文中关于目前本区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分析。另外从选择A、D的比例相近也可看出,能自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基本与整个学生群体中上位学生和下位学生所占比例是十分相近的。 3、1、8、学生对教材中各栏目的看法 本项调查的问题和结果是:有28.6%的学生认为教材中各栏目的设置使学习感到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使化学学科的学习更有趣;有71.4%的学生认为教材中各栏目的设置让人感到眼花潦乱,不知所措,不知道知识的重点是什么、知识体系又怎样。 分析: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基本是相符的,与相当部分教师的感觉也是一致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区高中化学选用的苏教版教材虽充满了新一轮课改的理念,但在目前本区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不适感,这虽有理念问题或习惯问题,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教材仍有改善的余地和空间以及必要性。3、1、9、学生作业和考试的看法针对本区高中化学作业量及难度的调查的问题和结果是:有34.4%的学生认为化学作业量及难度恰当或量稍多、难度稍大,但在可接受范围;有35.6%的学生认为化学作业量及难度太多、太难,关键是题目的要求远超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的和课本上所展示的内容要求。针对本区高中化学考试的试卷难度的评价结果是:(1) 有73.5%的学生感到平时的教学检测难度大或太大。(2)74.8%的学生认为期中、期终考试的试卷难度尚可,只有12.4%的学生太难。分析:1、从作业难度、平时检测题难度与期中、期终考试的试卷难度对本区高中学生的感受有如此大的差距看,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还很不到位。因期中、期终考试因受到学校管理部门的严格限制,命题人员往往降低了所谓要求,从而被动地执行了课程标准。对于在大区域内(指整个常州地区)进行的统一考试,因命题人员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少,故在执行课程标准时一般把握比较好。由此可看出,目前本地区高中化学在新课改中难以进一步深入推进的另一原因及可能是,教师虽有教改意识,但教学理念仍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仍未理解和把握。2、学生作业量和难度的大感受与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情况 (见3、1、5、分析)基本一致,这反应出新教材中的学生练习题从题量到难度都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太相符,教师必需从课本外选所谓的好题,从而导至作业的布置无一相对统一的标准,结果必然偏多、偏难。3、如果将学生对中、期终考试以及学业水平测试等考试的评价与教师对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考试的评价(3、1、6、教师选择B、C、D的占91.6%)进行对比,发现在对待试题难度的评价上并不对应,学生认为尚可,但教师虽认为总体偏难,哪么是谁的评价偏差大呢?为什么呢?对此笔者专门以此议题与许多教师进行个别交流,结论是教师的评价偏差大,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度。其根结又是(1) 教师对学生的期期望值过高;(2)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已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基本上仍是唯分数论,导至教师因过份看重分数而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心态,总是害怕学生考不到高分,故而又总是感到试卷的难度太大。教师的这种焦虑心态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最终将会严重阻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3、1、10、学生对化学课的期求本项调查是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学生的心目中理想的化学课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名学生,特别是不放弃所谓“差生”;(2)化学课上能以学科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生产中的现象;(3)课堂教学方式能多样化;(4)课堂气氛热烈一些,不要从头到尾45分钟都是只听老师讲,不见学生乐;(5)能多一些自已动手做实验的机会;(6)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要太难或太易,并能多给同学一些思考的时间,不要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同学回答。少部分学生还要求化学课上老师能将其它相关的理科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分析:综上分析不难看出,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学生的主要期求是:(1)参与课堂教学过程;(2)多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运用;(3)非常希望被老师关注。而这些期求恰好与新课改的综旨是一致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本次新一轮课改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说明本次新一轮课改不仅大的发展方向正确,而且有广泛的学生基础。3、2、座谈交流情况与分析针对座谈交流的以下议题:(1)各位老师和领导对新课改的认识或态度;(2)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绝大多交流者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目前在本地区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还切实际。另外目前本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中己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认同,在课堂教学中会适时尝试釆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因不仅没有进行对比,而且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故效果如可很难说清。对于新课改以经取得了哪些好的成果的议题,在坐的领导一致表示,对新课改的进行与否?程度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没什么经验可谈。对于要使新课改能进一步深化下去还存在哪些困难这一议题,大家认为就中学化学学科来说,新一轮课改的教材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素养还远末达到新课改要求。最大的困难是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领导,在对待新课改的认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缺少行动上的尝试者和实践者。分析:将上述交流情况与3、1、1、和3、1、2、的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本地区化学教师和部分领导对待新课改的认识基本一致,从宏观上讲都对新课改革表示认同,但在具体实施中又都感到缺少着力点和足够的外界推动力。4、 思考与建议4、1、思考对于本次调研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本地区高中化学在新课改中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有三:首先是决心,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地区高中无论是教师还是领导甚至学生对新课改都是认同的,部分教师已经有行动,但缺少进一步推进的决心和意志。其次是成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严重阻碍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学校或教师有没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结果如何根本没有一个配套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奖罚激励机制。其三是缺少跟进式的教师培训机制,从新课改的理念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新课程标准到新教材,都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跟进式的培训是本轮课改能否深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4、2、建议4、2、1、加强舆论宣传目前本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及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都有了统一的认识,但都认为目前本地区高中化学还不可能全面实施。因此大家都釆取观望、等待的态度,总希望在一个成功的范例后面跟进,以尽可能减少失误。为此本人认为一个缺泛自信、没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的群体是不可能将本轮课改推进下去的,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教育,坚定教师的必胜之信心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4、2、2、调整评价机制(先要管理者的心态进行调整)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教师为追求分数不敢也无精力进行教学创新,所以唯分数论式的成旧的评价体系已是与新课改的综旨不相符,已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创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到了该不容缓的地步了。4、2、3、加强校本教研要使新的课程改革得以深化,其执行者除了理念必须转变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素养和技能,作为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学科对教师的探究意识、实验技能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是目前体地区高中化学教师软肋。因此加强校本教研进行跟进式的培训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和技能的最有效、最节约的途径;另外广泛的校际交流,适当的专家讲座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4、2、4、找准力着点目前体地区高中化学的新课改的进展不如人意,各校都有一些举处,但力度不够,表面文章多实质内容少、重形式轻内涵。因此笔者认为找准力着点、打破教改瓶颈,是本地区高中化学教改能进一步顺利推进的另一关键因素。根据对教师、学生的总体素质的高低;学校条件的优劣;各教学段的目标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的差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本人认为本地区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按先重点学校后普通学校、先必修学段后选修学段、先实验后理论、先点后面的方式进行渐进式的推进和深化。4、2、5、充分顾及中等新课改最基本的的综旨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中等层次的学生占学生群体的绝大多数,理应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最受关注一群体,他们不仅是本轮课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