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最终版).doc_第1页
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最终版).doc_第2页
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最终版).doc_第3页
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最终版).doc_第4页
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最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惠城区110KV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第一章 前 言2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2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征地范围2第三节 建设工程概况3第四节 研究程度及任务完成情况3第五节 报告编制依据5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6第一节 气象水文6第二节 地形地貌6第三节 地层与岩性8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9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10第六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0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5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9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21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4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25惠州市惠城区110KV 元和变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知(20031111)、及其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广东省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发布部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文件:粤府办【2001】67号,惠城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委托我勘察设计公司对惠城区110KV元和变电站的拟建场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潜在的地质环境破坏因素,并对存在地质灾害或潜在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并在其地质灾害及其潜在的地质环境破坏因素,或潜在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的基础上,初步查明其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险,以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危险性评估。委托书见附件1。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征地范围 评估区拟建的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变电站项目工程的场地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三栋数码园内(惠城区高科技产业园区),泰豪路东段北侧公路旁,交通便利。评估的拟建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其拟建的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呈一直角梯形,其建筑物周边四个角的坐标分别为 42583.00, 47410.34; 42583.00, 47427.63; 42481.78, 47410.34; 42481.78, 47467.45(附交通位置图,标明建设用地和评估区范围)。 第三节 建设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的场地为惠城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规划为一栋2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楼,以及主变架构、变压室。拟建的工程项目场地呈一直角梯形,西边呈南北走向,长101.22 m;南边、北边呈东西走向;北边短,长17.29 m,南边长,长57.11 m,其东侧为一斜面。面积近4000平方米。 第四节 研究程度及任务完成情况 一、评估区已有地质工作成果和研究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估区的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除完成了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场地的地质勘察工作,编写的勘察报告外,尚未见有其它地质工作成果。 评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为工程活动造成了各种不同高度的边坡,许多尚未治理的一坡到底、坡度为5060,高度超过10 m,部分已达20 多米,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边坡。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各种不同高度的边坡,其坡面基岩裸露。裸露的基岩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灰黄色、灰白色的页岩与紫红色、灰黄色含少量泥质的砂岩。在已开挖尚未治理的边坡面上,见有坡面雨水汇集后冲刷,近期形成的小冲沟。在个别地段发生了小的浅层滑坡。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知”(20031111)及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知”的要求对拟建110 kv变电站场地的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二、工作经过 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的拟建场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和潜在的地质环境的破坏因素。并查明其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危险性、危害性;以及地质环境中的破坏因素对拟建工程的影响进行危险性评估。作为一个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特别是对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这样一个较重要的工程项目的拟建场地,仅局限于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评估,这不是一个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而是论证其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范围的拟建场地是否能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的问题。这项任务,勘察已完成。本着既要对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场地,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潜在的地质灾害,潜在的地质环境的破坏因素;并对其地质灾害规模、危险性、危害性作出客观的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环境的破坏因素作出分析结论,又要尽快的完成评估报告为原则的宗旨。这次评估是根据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场地周边地质环境条件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确定其评估的面积是在以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为中心,半径500 m的范围内进行。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常规的方法,首先是搜集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以及场地的勘察资料,所在地的交通图,地形图;在搜集完资料完后,查阅资料、现场踏勘、填图。对现场踏勘所发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形地貌所出现的异常地段,有针对性地做槽探、钻孔、井探等地勘工作。再根据手上掌握的资料,按照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及“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内容编制其项目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鉴于惠城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场地的评估工作催得紧,评估区的开发,日新月异,其地形地貌每天都在改变,地形图测绘无法进行。“管委会”提供的资料仅有惠城区110KV元和变电站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工程的平面图、及其拟建场地删除了测量点高程的地形图。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首先是搜集资料,及所在地的交通图;在搜集完资料后,查阅资料;现场踏勘、填图。其面积基本上是以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场地为中心、半径为500 m的范围内进行。由于没有地形图,在踏勘时,只能采取文字记录的方法。对现场踏勘时所发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形地貌所出现的异常地段,地理位置等详细进行描述:其高差、范围等,均采取目估草测的方法进行。为使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场地的评估工作更切合实际,对近临有礙于拟建的110KV元和变电站场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了零星测量,根据搜集的资料及现场踏勘的记录,按照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及“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内容,编制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 评估工作主要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 表1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表 表1 踏勘面积 地形点测量 地质点测绘 拍照 借鉴钻孔 m 个 个 张 m/孔 785000 26 32 38 250.8m/9孔 第五节 报告编制依据 本次评估所查阅引用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技术文件及主要参考资料有 1、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知(20031111)、及其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2、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广东省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发布部门: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文件:粤府办【2001】67号。 4、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5、惠城110 KV元和变电站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水文 评估区域临近南海,位于北回归线近临的南侧,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 据惠州市气象局提供的多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22.7 , 最高气温为38.4 , 最低气温为1 , 未见冰雪,偶有霜冻。近10年降雨量为1280.0 2743.1 mm,年均降雨量为1859.8 mm。3 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1.1 91.7%;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旱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8.9 8.3%;年均蒸发量为1626.9mm。夏季常有台风雨侵袭,风力可达10 12级,阵风12级以上,常形成风灾。 受季风影响,降雨具有雨量多、强度大、时间长的特点。评估区具有春润、夏湿、秋干、冬燥,干湿分明,季风气候明显的特点。 评估地块远离水系,所在地块离海岸甚远,水系及潮汐的水位对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工程场地无影响。拟建惠州市惠城区110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为一两层楼的变电站,离海岸甚远,台风对其影响小。故其气象、水文条件对所要建设的工程影响甚微。 第二节 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评估的拟建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周边500 m范围内的原始地形地貌为剥蚀残山地形地貌,山顶与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地面的相对高差为2060 m左右,山坡坡度为1525,局部冲沟地段边坡坡度达2535;冲沟不很发育。 评估区域内的山顶最高处的高程大约为100 m左右,山坡坡面上的乔木稀疏,灌木、龙须草等杂草茂密,形成了评估区的主要植被,局部边坡面上见有少量的松树、荔枝树、桉树等。在冲沟部位,植被相对较为茂密。局部残山坡面的植被已被人为烧光。残山之间的凹洼地段的稻田,呈裙条带弯弯曲曲分布在尚未开发地块的边缘。 因工程建设需要,已建厂区的低矮的残山均已推平,残山之间的凹洼地段也已填筑成平地。相对较高及连续的剥蚀残山主要分布在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公路的南面。开挖后已治理的边坡高度,部分地段为30 m左右,其治理的边坡坡度为3060。尚未治理的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一坡到底、坡度为5060,其边坡高度超过10 m,部分已达20 多米,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开挖边坡在剥蚀残山中下部呈裙带状零星分布。开挖造成的边坡,坡面基岩裸露。裸露的基岩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灰黄色、灰白色的页岩与紫红色、灰黄色含少量泥质的砂岩。在已开挖尚未治理的边坡面上,见有坡面雨水汇集后冲刷,近期形成的小冲沟。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大面积平整场地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在公路的北侧,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厂区成片、成块地分布。评估区拟建惠州市惠城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已开挖及填平,在已整平的场地上,现已堆满了一堆堆从别处运来的为强风化的碎块石土,及少量的微风化的页岩和砼块石。拟建工程场地的地面钻孔孔口的高程为30.5931.65 m。拟建工程场地的地面现在的高程为31.60 m左右。在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工程场地 80 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为: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的东面40多米范围内为人为工程活动整平的高程约为31.60 m左右的场地。在人为工程活动范围外为一呈南北向的剥蚀残山,边坡坡度为1525。剥蚀残山的山顶高程为48.53 m,与整平场地地面相对高差约为17m左右。其残积物及全风化物的厚度为0.51.5m。其底部已人为工程活动造成了一高35m,坡度为4550的边坡。人为工程活动挖成的边坡面基岩裸露,其基岩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的页岩。岩层产状:N25E/NW8。在人为工程活动挖成的边坡面的上部见有两处小型的浅层滑坡的滑床,其边坡的底部,见有10立方米左右的滑坡体的残体。 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的西面为一砖砌的围墙。围墙内为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开阔尚未建的工程场地。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的南面为一呈东西走向的公路。公路路面的高程为31.58 m,公路的南侧有一近呈东西向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宽约50 m左右,尚未建的工程场地。其未建工程场地的东侧及南侧均为一连续的剥蚀残山。剥蚀残山中部有一朝北方向较大的冲沟。其冲沟及西南侧相对高度为1/2以下的边坡坡面上植被相对较茂密;其它坡面植被稀疏。该剥蚀残山的底部已开挖成一高约1020 m左右尚未治理的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边坡坡度为5060左右,边坡面上见有坡面雨水汇集后冲刷形成的小冲沟。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坡面基岩裸露。裸露的岩石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灰白色的页岩,紫红色、灰黄色含少量泥质的砂岩。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的北面20 m处的西侧,有一未开挖完,呈南北向的剥蚀残山,山顶高程为42.61 m。坡面残积物及全风化物的厚度为0.51.5m。该坡面与已开挖成5060的边坡接触部位有一宽约2 m,长约10 m范围的残积及全风化土已挖除。剥蚀残山的南侧为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倾南的从剥蚀残山顶至场地平面的一坡到底、呈5060,相对高差为11.0m左右尚未治理的边坡。边坡面基岩裸露,其岩石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灰白色的页岩。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的北面20 m处的东侧,为拟建工程场地人工填土的边缘。其填土边坡的坡度为45左右。填土边坡的底部为一凹洼的稻田,高程为18.16m。与拟建场地的地面高差为13.40 m左右。 二、地形地貌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因工程建设的需要,评估区成片的已建厂区范围以内低矮的剥蚀残山已推平,剥蚀残山之间的凹洼地段已整平成场地。其地形地貌对已建工程无影响。而未建工程场地周边的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开挖造成的各种边坡,特别是一坡到底、坡度为5060,其边坡高度超过10 m,部分已达20 多米,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边坡及人工填土对拟建的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影响。 第三节 地层与岩性 一、地层岩性 侏罗系地层(J)的页岩及含泥质的砂岩组成了评估区域的基底,评估区内无矿产分布。岩层产状:N2025E/NW815,层面较稳定,倾角较平缓。其页岩与含泥质的砂岩呈层状、厚层状出露。广泛分布在评估区的周边剥蚀残山上。其强风化岩的顶部埋深为0.51.5 m左右。现将评估区的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页岩(J):新鲜时呈青灰色,岩质坚硬;风化后呈黄红色、灰黄色、灰白色;强风化的页岩含有绿泥石,手摸有滑腻感。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强风化含泥质的砂岩(J):呈灰黄色,黄褐色。含少量泥质。残积堆积(Qel):呈灰黄色、黄色、红黄色,由含少量强风化的碎石及碎粒的粉质粘土组成。由于全风化岩与残积层的土体很难区分,故将其全风化岩与残积层的土体划在一起,统称残积层。残积层厚薄不一,一般厚为0.51.5 m。残积层广泛分布在周边的剥蚀残山的坡面上。 坡积堆积(Qal):由呈土黄色,局部凹洼地段呈灰黑色的粉质粘土组成,湿,松软。主要分布在山坡的坡脚及其附近,以及剥蚀残山之间呈裙带状弯弯曲曲凹洼地段,和已填平的场地、填土层的下部。据拟建110 kv变电站工程的钻孔揭露,其厚度为3.07.7m人工填土层(Qy):由呈灰黄色、由含强风化的碎块石、碎石的粉质粘土组成。其主要来源是由附近边坡开挖的强风化的岩块和残积土。该层填土不均,结构紊乱,为新近填土。人工填土层成块状分布在剥蚀残山之间的凹洼处。据拟建110 kv变电站工程的钻孔揭露其厚度为2.6 7.6m左右。 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 一、地质构造 评估区域位于区域性北东向紫金博罗断裂和莲花山断裂带间的惠阳断陷盆地东部边缘;燕山期的地质构造运动规模大,显著,波及范围广,形成了北东向紫金博罗断裂和莲花山的大断裂带,及北东向紫金博罗断裂和莲花山间的惠阳断陷盆地。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是燕山期的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规模较小,走向也较平直,倾角也较陡,主要以地壳升降作用为主。目前的地震,主要是受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其地震烈度基本在6度范围以内。二、地质构造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评估区位于燕山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性北东向紫金博罗断裂和莲花山的大断裂带间的惠阳断陷盆地东部边缘。喜山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又是燕山期的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规模小,对评估区的影响小。形成了评估区剥蚀残山的地形地貌。评估区未发现断层、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节理不发育,评估区的岩体较为完整。地质构造对建设工程影响小。评估区域目前的地震,主要是受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其地震烈度基本在6度范围以内。其震级对拟建110 kv变电站项目工程破坏轻微。评估区场地稳定性较好。 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除素填土层外,其余各层岩土体均为弱透水微弱透水层。评估区的基岩中含有少量裂隙水,富水性较差。 评估地块远离水库及河流,且其基岩无断层、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节理不发育,岩体透水性差,其地下水基本上不存在水库、河流通过裂隙渗透补给。其地下水的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评估区在凹陷的洼地稻田处,从填筑土体与坡积堆积的接触部位见有渗水。 评估地块在勘察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6.207.90 m,高程为23.3425.45 m。 二、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经在钻孔中取水样2组,进行水质分析实验,其水质分析的果见表2。 水质分析实验成果表 表2钻孔编 号pH值 侵蚀性 CO2 (mg/ L)溶解性固体 总量(mg/ L) HCO3 (mmol/L) Cl (mg/ L) SO42 (mg/ L)ZK65.94 8.32 280.00 0.440 18.46 22.43ZK15.01 0.20mmol/kg 4mg/kg185mg/kg根据水质分析实验成果综合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弱蚀性。 第六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一、工程地质特征 评估区为侏罗系(J)的页岩与含泥质的砂岩呈层状、厚层状出现。岩层产状:N2025E/NW815,层面较稳定,倾角较平缓;岩体断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面揭露的均为强风化的页岩及强风化含泥质的砂岩。页岩抗风化能力差。新鲜时呈青灰色、岩质坚硬,强风化页岩呈黄红色、灰白色。原岩结构已破坏,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揭露:强风化的页岩岩体的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片理面清晰开见,且含有少量绿泥石,手摸有滑腻感。岩块手折可断。湿水易软化。岩体较为完整。强风化的含泥质的砂岩呈灰黄色、黄褐色。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揭露: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好。强风化灰黄色的小岩块手捏可碎,遇水易崩解。残积堆积(Qel):呈灰黄色、黄色、红黄色,由含少量强风化碎石及碎粒的含少量砂粒的粉质粘土组成。硬塑坚硬状。残坡积堆积(Qeldl ):呈土黄、土红色,硬塑状,局部含少量强风化岩块,主要由粉粒、粘粒组成,手感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湿水易软化。 人工填土层(Qy):呈灰黄、土黄色、由含强风化碎块石、碎石及中风化岩屑的粉质粘土组成。其主要来源由附近边坡开挖运来。该层填土不均,结构紊乱。经在拟建的110 kv变电站场地的残坡积土层现场做标准贯入试验12次,其击数:N=13.426.5击(已修正,下同)。取土样10组,做土工试验,该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标贯击数指标见表3。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标贯击数指标统计表 表3指标天然含水量w()天然重度r (kN/m3)孔隙比e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 Es(Mpa)直接快剪标贯N(击)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统计个数1010101010101012最小值23.318.80.604-0.384.632610.713.4最大值30.720.60.8710.238.204728.026.5平均值27.0619.680.733-0.0656.43638.2018.7320.0标准差2.2180. 510.0760.2090.9558.2306.5585.032变异系数0.0820.0260.104-3.2220.1480.2150.3500.251修正系数1.0480.9851.061-0.8870.9130.8740.7950.868标准值28.35919.380.7780.0585.87633.3814.8917.4 据勘察报告,其各层土体技术指标的建议值见表4。 各岩土层的岩土技术指标建议值 表4代号土的名称土的状态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天然重度(kN/m3)直接快剪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素填土松散粉质粘土硬塑坚硬2005.819.333.014.8强风化页岩碎块状60021.0 据在拟建工程场地取有代表性的钻孔ZK5、ZK9进行剪切波速估算。其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见表5。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 表5孔号土的名称厚度(m)剪切波速Vsi(m/s)等效剪切波速Vse(m/s)ZK5素填土7.60140216.8粉质粘土7.70280强风化页岩4.70450 根据估算的Vse及覆盖层厚度(大于3米, 小于50米)场地建筑物的设计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判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地段类别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二、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基岩为侏罗系(J)的页岩,据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和钻孔揭露:岩体均为强风化岩,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岩层产状:N25E/NW8。强风化的页岩呈黄红色、灰黄色、灰白色;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片理面清晰开见,且含有绿泥石。其小岩块手折开断,手感光滑,手摸有滑腻感,遇水易软化。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呈半岩半土状。 残积堆积(Qel):呈灰黄色、黄色、红黄色,由含少量强风化碎石及碎粒的含少量砂粒的粉质粘土组成。硬塑坚硬状,厚约 0.51.5 m。坡积堆积(Qeldl ):呈灰黄色、土红色,硬塑状,局部含少量强风化岩块,主要由粉粒、粘粒组成,手感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湿水易软化。钻孔ZK1ZK6、 ZK8均见有揭露,该层厚度为3.07.7 m。 人工填土层(Qy):呈灰黄、土黄色、由含强风化碎块石、碎石及中风化岩屑的粉质粘土组成。其主要来源是由附近边坡开挖的强风化的岩块和残积土。该层填土不均,结构紊乱。拟建工程场地人工填土层分布于ZK3ZK6孔处,层顶高程为30.5931.28 m,层底高程为 23.64 27.99 m ,层厚2.60760 m。 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场地的东面,为一近呈南北走向的剥蚀残山。人为工程活动挖成了高35 m、坡度约为4550左右的边坡,其坡面强风化基岩裸露。在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面的上部见有了两处小型的浅层滑坡的滑床,其边坡的底部堆积有10个立方米左右的滑坡体的残体。 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场地的北面20 m 处的西侧,有一人为工程活动挖成高约11 m左右,坡度为5060,坡面倾南的边坡。边坡面基岩裸露,强风化的页岩呈灰黄色、黄红色。该处因工程建设的需要,为人为工程活动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潜在崩塌型、滑坡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地段。 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场地的北面20 m 处的东侧,为拟建工程场地人工填土的边缘。填方边坡外为一凹洼的稻田,高程为18.16 m左右。与人工填土场地的地面高差约为13.4 m,其填方边坡的坡度为45左右。该地段为人为工程活动而产生的不良的地质现象,且为易形成潜在的人工填土而未治理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地段。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场地的人工填土较为松散,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土质不均匀、湿陷性的特点,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为不良的地质现象,且为潜在的易产生沉降型的地质灾害。 三、小节 评估区的岩体为侏罗系地层(J)的页岩及含泥质的粉砂岩。评估区断层、构造破碎带、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层产状较稳定,倾角较平缓,岩体较完整;为弱透水微弱透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其地震为一般地区。其上述状况,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的判定因素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简单复杂。但是评估区的人工填土层较为松散,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土质不均匀等特点,该层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剥蚀残山的坡度为1525,局部冲沟地段部坡度达3035;植被稀疏;坡面雨水易汇集。在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上部已发生了两处小型的浅层滑坡;人为工程活动造成尚未治理的一坡到底、边坡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边坡;岩层倾角为8 15。其上述状况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的判定因素判定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复杂。综合上述各种因素,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因工程建设的需要,造成了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影响。使评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不良的地质现象,发生了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引发形成了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潜在沉降型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将其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及评估叙述如下: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存在水土流失不良的地质灾害现象和小型的浅层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两种。至目前为此,尚未见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如活动性断裂构造、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的地质现象,也未见到有重大的其它的地质灾害现象。评估区少量的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人为工程活动造成开挖尚未绿化的边坡面上,呈多条小冲沟分布,其规模小、危险性小。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在雨季、台风雨,坡面雨水汇集后对其裸露的强风化的岩面冲刷形成的。评估区的地形地貌是由人为工程活动范围以外的剥蚀残山地形地貌和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地形地貌组成。人为工程活动造成了各种坡度的边坡。其中有坡度为5060,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的边坡。其中有许多边坡尚未治理。坡面强风化的页岩及含泥质的砂岩裸露。上述人为工程活动造成了突发性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形成的一项重要物质:土和石;但是人为工程活动以外的上部边坡的坡度为1525,其地形坡度较缓、植被稀疏,易形成坡面雨水汇流;更重要的是评估区内的剥蚀残山地形地貌,其分水岭相对较多,集雨面积有限;坡面雨水不可能大量汇集,无泥石流形成条件的主要因素大量的湍急的流水。评估区很难形成突发性的泥石流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区已发生了两处突发性的小型的浅层滑坡的地质灾害。且均在拟建110 KV元和变电站项目的工程场地东北方向附近的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开挖边坡的上部。其形成的原因是在雨季,边坡上部残积层的岩土体浸水后,重度加大,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值降低,在重力卸荷作用下,向临空面蠕动,产生了拉裂缝;拉裂缝逐渐张开、往两侧延伸、往下加深,坡面雨水流入裂缝,产生了 1/2rh的水平推力,(r水的重度,h拉裂缝的深度。)加速了滑移面向临空面推移,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即产生了突发性的滑坡地质灾害。 两处已发生的滑坡,均为小型的浅层滑坡。其滑床位于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高为35 m,坡度为50的开挖边坡面的上部的残积层的岩土上,滑床宽34 m,滑弧长为4 m左右,滑床面上部为残积土体,下部为强风化上部的页岩。滑体的厚度约为1.5 m左右。以上两处滑坡已发生,该处边坡重力卸荷已完成。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类似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开挖形成不高的10 m以下的边坡,其滑坡型的规模小、危险性小。 二、潜在的危险性的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区因工程建设的需要,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开挖边坡、填筑边坡,及填筑地段,目前均处于稳定状态、或暂时稳定状态。但是其长期运行,将会形成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潜在的人工填筑土体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及潜在的地面沉降型的地质灾害。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是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开挖造成的各种坡度不同的边坡。其中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面上。其开挖造成的边坡形成了潜在崩塌型的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开挖的边坡面强风化的岩体呈灰黄色、黄红色、灰白色。其页岩的岩块手折可断,手摸有滑腻感,其岩块浸水后易软化;含泥质的砂岩,其岩块手捏可碎,浸水后易崩解。这些边坡凸出的岩体、或因开挖扰动的造成的薄弱的位置的岩体在重力卸荷作用下,首先产生崩塌,形成突发性崩塌型的地质灾害。然后其其崩塌往上部、里面、或其两侧发展。这些高陡边坡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在雨季发生的机率更多些。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只是其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评估区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均属于微型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其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所处的地段与崩塌型的地质灾害一样,也是由人为工程活动开挖造成的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形成的位置位于边坡面的上部和残积层中。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目前处于孕育、或稳定状态。边坡长期运行,或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连续产生后,陡边坡上部的岩土体由于雨水渗入、岩土体的重度加大、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值降低,其岩土体在重力卸荷作用下向临空面蠕动,边坡面上部的残积层土体产生拉裂缝。其重力卸荷作用继续进行,拉裂缝慢慢地向两边延伸、裂缝逐渐张开、往下延深;在雨季、长期下雨,坡面雨水流入裂缝、坡面雨水流入拉裂缝,如未及时排出,拉裂缝充水后将产生1/2rh的水平推力,促使边坡蠕动加剧、一旦其抗滑力小于下滑力,其蠕动岩土体产生滑移,形成突发性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由于评估区的页岩及含泥质的砂岩岩体较为完整,其规模小,危险性、危害性小。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其危险性、危害性较崩塌型的地质灾害要大。滑坡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随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边坡的高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加大。评估区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特别是长期下雨、后转为暴雨的时侯。评估区的滑坡型的地质灾一般均属于小型的浅层滑坡。其规模小、高陡的边坡产生的滑坡型地质灾害,具有一定危险性、危害性。 人为工程活动填筑的土体尚未压密,且填筑的边坡高度较大、坡度较陡,这些尚未治理的填土边坡也形成了潜在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例如:拟建110kv元和变电站工程项目场地北面的东侧的边缘,距拟建工程20 m处,为一高约14、4 m,坡度为4045左右,人为工程活动填筑的边坡。目前该边坡处于稳定、或暂时稳定的状态。因该边坡坡度较大,但如长期运行,可能会发生滑坡型的地质灾害。 潜在的地面沉降型地质灾害。评估区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规模小、危险性也小。其沉降型的地质灾害,分布在评估区的填筑地块。人工填土层松散,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较低、土质不均匀等特点。如其长期运行,填筑的土体在土体自重的作用力下,其填土层土体会慢慢地趋于密实,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型的地质灾害。由于其填筑土体厚薄不一,所以也会产生其沉降不均的地质灾害。 三、小结 1、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评估区少量的水土流失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人为工程活动造成开挖尚未绿化的边坡面上,呈多条小冲沟分布。水土流失的地质灾害现象规模小、危险性、危害性小。两处已发生的滑坡,这两处已发生了的滑坡均为小型的浅层滑坡。其滑床位于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不高、坡度为50的开挖边坡面的上部的残积层的岩土上,以上两处滑坡已发生,该处边坡重力卸荷已完成。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评估区因开挖造成的10 m以下的边坡形成的滑坡型地质灾害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2、潜在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1)、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分布在人为工程活动开挖造成的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面上。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在雨季发生的机率更多些。崩塌型的地质灾害为微型的崩塌,其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2)、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分布也是因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人为工程活动开挖造成的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面的上部和残积层中。其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目前处于孕育、或稳定状态。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所以其危险性、危害性较崩塌型的地质灾害要大。滑坡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随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边坡高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加大。评估区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特别是长期下雨、后转为暴雨的时侯发生。评估区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应为潜在的小型的浅层滑坡的地质灾害,其规模小。因其位于开发区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危害性。3)、潜在填筑土体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人为工程活动填筑的土体尚未压密,填筑边坡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边坡。目前其处于稳定、或暂时稳定的状态。如长期运行,可能会产生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其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4)、潜在地面沉降型地质灾害。分布在评估区的填筑地块。人为工程活动填筑的土体尚未压密,填筑的土体在土体自重的作用力下,其填土层土体会慢慢地趋于密实,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型的地质灾害。由于其填筑土体厚薄不一,所以也会产生其沉降不均的地质灾害。潜在地面沉降型地质灾害规模小、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已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评估区存在少量的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分布在人为工程活动造成开挖尚未绿化的边坡面上,呈多条小冲沟分布。预测评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现象在以后还会继续存在,小冲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加深。评估区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现象不可能发展成为突发性泥石流的地质灾害。评估区水土流失的不良地质现象规模小,不可能构成危险,更不可能构成危害。评估区两处地方发生了滑坡。这两处已发生了的滑坡,其滑床位于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高约为35 m、坡度为50左右的开挖边坡面的上部的残积层的岩土上,均为小型的浅层滑坡。这两处边坡的重力卸荷已完成。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区,类似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尚未治理的陡边坡,在雨季、特别是在暴风雨时随时都存在产生突发性滑坡的地质灾害。2、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评估区因工程建设的需要造成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人为工程活动造成了潜在崩塌型地质灾害、潜在滑坡型地质灾害、潜在沉降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上述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除了潜在沉降型的地质灾害及潜在填筑边坡的滑坡地质灾害暂时不会发生外,其开挖造成的边坡引起的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且在雨季发生的频率要大。预测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在旱季一处于稳定状态,或暂时稳定状态。在雨季、或台风雨时随时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长期下雨、后转为暴雨的时候,其发生的机率更高。预测潜在突发性的崩塌型地质灾害及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规模、危险性、危害性,一般随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边坡坡度的加大,或随着人为工程活动造成边坡一次性高度的增加而加大。预测评估区的潜在崩塌为微型崩塌;潜在滑坡一般均为小型的浅层滑坡。 1)、评估区潜在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是由人为工程活动开挖造成的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面上。预测上述边坡凸出的岩体、或因开挖扰动的造成的薄弱的位置的岩体在重力卸荷作用下,首先产生崩塌,形成突发性崩塌型的地质灾害。然后其崩塌往上、或往里、或往两侧发展。预测类似的这些边坡在工程建设和建设工程使用的过程中,其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均为存在。预测潜在崩塌型的地质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下雨时,其崩塌型的地质灾害的发生的机率要高些。预测其崩塌体随着坡面滚动而下,速度逐渐加大、在滚动过程中,崩塌体随着解体,成为一堆散粒体。预测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发展规律,其规模由小变大;首先是小的崩塌,在同一位置其崩塌将逐渐加大。直至到边坡顶,重力卸荷作用完成,其崩塌结束,该处的边坡达到稳定。评估区潜在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规模小、为潜在的微型的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危害性小。 2)、评估区潜在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人为工程活动开挖造成的坡度为5060,其高度超过10 m,少部分高度已达20 m以上,局部地段甚至高达30 m左右的一坡到底且为治理的边坡地段的上部及残积层中。预测类似的边坡在建设工程使用的过程中的雨季,其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均为存在。预测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相对比崩塌型的地质灾害要少些。预测在崩塌型地质灾害发生的地段,产生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的机率要多些;且其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一般要滞后于崩塌型的地质灾害。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发生后,重力卸荷作用完成,该地段上部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由于评估区的地层的页岩及含泥质的砂岩岩体较为完整,根据三维空间效应,其滑坡型地质灾害的规模小,属于小型的浅层滑坡。预测在同一地段,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的规模要比崩塌型地质灾害的规模要大些。其滑体在空间水平滑移的距离一般随着其坡面的高度增加而相应的加大,其危险性、危害性也相应加大。由于滑坡型的地质灾害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所以滑坡型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比崩塌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危害性要大。评估区滑坡型的地质灾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特别是长期下雨、后转为暴雨的时侯。潜在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危害性。例如:拟建110kv变电站场地北面约20 m左右处的西侧为一人为工程活动,开挖成一坡到底、坡度为5060,相对高差为11 m左右尚未治理的边坡。边坡坡面倾南,坡面基岩裸露,其岩石为强风化的黄红色、灰白色的页岩。预测该边坡在110kv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滑坡。其突发性的滑坡体规模小,为一浅层的小滑坡,对110kv变电站的建筑物可能不产生破坏,但可能危及或影响其附属的工程。 3)、潜在的填筑土体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 潜在的填筑土体的滑坡型的地质灾害分布在拟建110kv变电站场地北面东侧的边缘,距拟建110kv变电站工程20 m左右处,有一高约14 .4m,坡度为4045左右,人为工程活动填筑的边坡。预测该边坡在拟建110kv变电站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滑移。初次滑移对拟建的110kv变电站工程不会造成危害。但其以后的滑移将会逐渐向已建好的变电站推移,但可能危及或影响其附属的工程。 4)、潜在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潜在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位于拟建110kv变电站的人工填土层,人工填土层,土体松散,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较低、土质不均,预测填筑的土体在土体自重的作用力下,其填土层土体会慢慢地趋于密实,从而造成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由于其填筑土体厚薄不一,所以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也不一致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规模小,危害性、破坏性小。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评估区因工程建设的需要造成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