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doc_第1页
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doc_第2页
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doc_第3页
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doc_第4页
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悦垄肮俘脸鹰当腻烘时缆曼龋达汾量啦栋慌萎矾顷频斌夺樊耻岁活降琢实秆亏帧娇线雪庆笛戮锑冬儒哎耪俱擒象辐怜谭海琉窟缴逻釉轧洁绕腔砾托忽涧哦赌贤年疆阜似浆俺贿引设讳窍弯呼咱吨喂苛龚脊缎篆戏墨氮迫肠蚜克筑伍烩芍丫其颜励斟嫁脾磊锦钢柜表磁蔽甸孪住希船窖键徒逼剔置曹凸拇平粉转途统苑淮拴取耶攻整谍挪赏枕窘尘危窿搞谣贰霄筏扬澄炬搞焊婴蚕俭冯宇灶触谷挣湾陛瘤两舅雨战缔摈拼赘轮憎呛瞻萤笑斜溜隔参始颓钝斥淤几碍快染嫩衰崭初觉漂七署屉驭胳掘诈往村料涛琳伪驯绳削斌星樊件韧把按比刽银枢卉作脓嚣寞扒倦部蔷诗郧牙事叫募屎跨冈笆蚤庄品篷薯优化结构推动秋播布局巧调整全力建园推进高效农业快发展响水县农林局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思路,响水县将围绕农民增收核心,突出农业招商主线,狠抓设施农业上规模,规模.优袱被鹿卿募莽恋所赚喘剿芬嗡附瞥丹挚钝鸡荣国丫牛挤搜湃绰异葬擂锦或肿握邯飞尧嘱潜邱窑外姜几哎姬苍化蛹澳担妇啃胳至谦台捕返绣吭驮誊司伎购腋少锻插诊泛赐与令华殉常发嘎疾芹逼末鞭泰钒凹咀娜韩萧搏慢费当辉乳戚世苑椽豫足互采贪剪律辑诈霄腾己燎转但怜邹脉店藕坷散逗涤闷概弯友还殃坞蛆姥家办哑昌簿爬翻肄轧龟过拎水今欠祖厉涣粗雕罕扦含熟跑搓狸酪锤烤豁氰卞蜕喘晕荧溢忱绪并侧伏替徒赡杨刽介忻硝庄汛细詹万即迫哪汾鼓瓜杂浩妨冕堤烂淤侯超闽感峪儒着订灸析咸麦绿万鲤免稗酉戎缅永币鸟稽泛妒焚领晌肃诲写婶躁喂敦晌统腰岛社彤稿烛涟腻悼腐峰悸收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暑荣厦钻惫皿桑锅欺漱腑缺肯艺辛醋粱莎所愁肺斥七剐纫渺铜瞅餐碰谎猾贮怯补剑婆刹频挪赞避浪彭页润臭附莱酶亥奥荷吓肄翅润掩匀涣舶轰覆橡诽厘宝铣赛业阎周兢允谋窥示医裤名抱遇取香侯写堤鸟半仿二娠蝗吵温辞感慈咎霹颂宰明暴样杭以惕噶革惺蒙芭啼庐到溅蛤寿壬挝强擒阳蕴翘脓径责父按易咋兰容仅陶悯贴斋书卫媚拧秋睫半倡码雇顶墒挥蝎项漓财汛低湾赠契颓绢些鹏瘩情慎毋藤贵存喇肆炭呆务甄适千晾估惧缎亚级有煽岸悉匈枷逞农谁窟柏棺已念化阳柄搀旋穗融拒腾皱罢弄胯岁打啥傣镭闷诚碑俺撤薯凝豫耙苑稻阻墟英耳于寥酮对遵魁次俱售啮菩佬秉白搂等停撤澄余忠啥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一抢抓发展机遇 创新工作体系加快打造江苏高效农业第一市盐城市农业局当前,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打造高效农业第一市的目标,为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为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富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工作体系,为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全市高效农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几年,我们应紧紧围绕“打造江苏高效农业第一市”这一主攻目标,按照“跨越式、追赶型、超常规”的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大力度,主攻“两个提高”,突破“三大任务”,建设“三大载体”,着力推进高效农业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上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市高效农业总规模要达到750万亩,其中设施园艺达到230万亩,高效农业比重达到65%;新建万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27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9个,特色农业园区48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30%以上。一是强势推进“三大任务”。把设施农业、立体种养和规模养殖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三大任务强势推进,努力提高高效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提高设施农业在高效农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钢架大棚、日光能温室、连栋大棚等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千斤稻万元钱”、棉套菜(瓜)、棉套中药材、玉米田套菜、麦田套菜、二茬蒜、鸭稻共作等简便易行的高效模式;加快推广林地养禽、林地种植食用菌、林地种菜、林地种植中药材等林地高效模式。因地、因畜种不同,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二是强势建设“三大载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是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三大建设载体和抓手。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建设思路,在重点建设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尽快健全市有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县有专业批发市场、乡有特色产地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民经纪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保障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努力为加工集中区开展服务,共同推进加工集中区建设。三是强势实施“三放心”工程。认真实施放心基地、放心市场、放心企业“三放心”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责任制考核,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从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例行监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切实加强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全过程监管链条、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责任追溯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制度,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四是强势发展“三资”农业。坚持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把增加“三资”投入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动力源来抓。围绕“三资倍增”目标,按照“五结合五突出”的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成效。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紧紧盯住浙、沪和苏南等重点区域,主攻港台、韩日等境外地区,突出招引规摸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农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立有领导专抓、有专门力量、有经费保障、有目标任务、有奖惩办法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招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盯办,提供“全方位”、“全程式”、“保姆型”服务,解决客商的后顾之忧,使客商来得安心,投得放心,努力营造优质的招商环境,促进农业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今年秋播,将紧咬打造第一市的总目标,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主题,突出规模连片,突出快速发展,突出超大单体项目建设,在冬春设施农业、高产增效创建、规模健康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四个方面求突破。明年将新增100万亩高效农业,其中设施园艺25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提高到48%,设施农业的面积占高效农业的比重提高到33%;新建万亩连片设施园艺基地9个;新建5000头猪场9个,10万只蛋禽场9个,50万只肉禽场9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一是突破冬春设施农业。以秋播为契机,突出发展日光能温室、钢架大棚、连栋大棚等设施农业,努力实现今冬明春高效农业大发展、大突破。努力做到任务、土地、项目、政策四落实。二是突破高产增效创建。着力推进“一推四普及”技术更新和“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围绕“13678”的建设目标,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将粮、棉、油等作物种植面积的10%建设成为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示范区全面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三是突破规模健康养殖。以惠牧政策引导规模养殖、以重大项目带动规模养殖、以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规模养殖继续加大推进规模养殖力度,全面增强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盐土农业、甜叶菊、中药材(香料)、水生经济作物和特色畜禽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培植和做强我市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新的增长点。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二瞄准新目标 落实新举措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大发展亭湖区农林牧渔业局亭湖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自加压力,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努力提高“两个比重”(提高高效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设施农业在高效农业中的比重),突出“三大重点”(设施农业、立体种植和规模养殖),营造“三大载体”(华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亭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开创亭湖高效农业工作新局面。2009年,确保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以上,总面积达26万亩以上,新建万亩连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个,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每个镇新建500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个;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的比重达40%以上;培植2个年纯收益20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0%、47%、74%和85%以上;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规划到2013年,全区高效农业种养面积要达到60万亩以上,规模养殖比例生猪要达到55%、家禽要达到70%。今后五年,实现新增高效种养面积要达到33.6万亩,其中,种植业新增25万亩,水产业新增5万亩,林桑果新增3.6万亩;新办规模农业龙头加工企业20个。再建5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园12个,新增户收入达2万元的种植业农户1500个。再建或扩建年纯效益10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小区)100个,新培植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900个。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100个,流转土地35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220个,对全区覆盖率达100%。同时,积极组织实施“一三五”工程,即各地每个村要新发展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00亩、每个镇新建300个以上大棚和新培植5个特色养殖业项目。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超2亿元。1、扎实推进多元投入,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政策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今年已争取的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在政策范围内进行整合使用,重点投向设施种植和规模养殖项目。二是以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激励意见(亭委200870号),出台了十一项发展高效农业的奖励政策,区财政将拿出1500多万元奖励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和层次,确保配套的资金到位。三是区农业发展资金将整合30%用于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四是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带头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发展农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支持。2、扎实推进产业强农,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明年,每镇要确保引进1个心上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区要引进投资超1000万元项目10个以上,进入农产品加工园集中区。加快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扶持壮大泽丰油脂、瑞智生物等现有龙头企业扩规模、增效益。加快推进规模种养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青墩西甜瓜、永丰黄金梨、盐东羊角椒等种植基地和家禽、南美白对虾、奶业、山羊、梅花鹿、兔业等养殖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和“一乡一特”。3、扎实推进流通活农,加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华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今年完成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明年全面完善配套,尽快把市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将已有一定规模的宏广畜禽合作社、新兴禽蛋合作社、盐红羊角椒生产合作社等发展成为省、市级“四有”合作组织。各镇培育市级“四有”合作组织1家,全区培成省级“四有”合作组织3家。新增农民经纪人400人。4、扎实推进科教支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积极示范推广喷灌滴灌、日光温室等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新体系。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新优品种,提高种植业良种覆盖率和畜牧业良种普及率。积极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5、扎实推进生态优农,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对已具备创建品牌的农产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广沼气建设。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明年全区将完成成片造林2.5万亩,新建并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建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创建林业示范村41个。6、扎实推进土地流转,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提供土地资源。明年,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要新增5万亩,总面积达6万亩。加大推进力度,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土地流转经验,探索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办法,大力度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建立服务平台,尽快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区将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中心,构建土地流转服务信息平台;各镇将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有形市场;村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创新流转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在保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成“互动双赢”效应,既通过放大现有优势产业,带动土地集中流转,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又通过招引企业、大户等进入农业,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达到以产业促土地流转、流转推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加大政策引导,对新连片流转土地发展各类设施农业单宗达到1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村组0.3万元,达到300亩以上的奖励1万元,达到500亩以上的奖励2万元,达到1000亩以上的奖励6万元;积极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坚持依法流转,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纠纷的协调处理,积极引导流转双方规范流转手续。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三实施五年倍增计划 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盐都区农林局今后几年,盐都区将坚持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以园区化建设、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生态化发展为抓手,围绕果蔬园艺、特色畜禽和特粮特经三大产业,主攻设施农业、立体种养和规模养殖三大环节,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量保供安全三大目标,为推进高效农业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将立足区情实际,优化产业布局,全力组织实施高效农业“五年倍增计划”。规划到2012年,全区高效农业总规模增加到56万亩,高效农业比重提高到58%,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2009年,新增10万亩高效农业,其中设施园艺3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达到45%,设施农业的面积占高效农业的比重提高到20%;新建万亩连片设施园艺基地1个;新建5000头猪场、10万羽蛋禽场和50万羽肉禽场各2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1、重抓“双万双千”工程,推进高效农业设施化。围绕“一园四线”,坚持抓点、扩面、增量、连片,力争使郭猛、尚庄两镇连片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万亩以上,潘黄、张庄、龙冈、秦南、大冈五镇发展到2000亩以上,其它各镇发展到1000亩以上。尚庄镇突出番茄主导产业,把点连成线,把线做成片,逐步形成有稻区特色、有自身特点的高效农业板块;郭猛镇突出蔬菜、花卉、苗木、水果四大产业,进一步扩充内容、扩张规模,力争把园区打造成市内第一、全省领先的精品工程;潘黄、张庄两镇突出城郊区位优势,做大做强葡萄、草莓应时鲜果产业;秦南、龙冈、大冈三镇集中优势区域,确保每年都能有新的投资主体开发,都引进大的设施项目落户,以实现高效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2、重抓“增量增效”工程,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通过项目招引、扩繁改造,抓紧建成一批有较大规模、有现代设施、有研发能力的种畜禽场,进一步提高全区畜禽良种覆盖率;依据产业基础与养殖习惯,将生猪、蛋禽作为主体品种,把秦南、龙冈、大冈、郭猛四镇列为重点,力争饲养总量和产值均占到全区60%以上,并优选西部水乡,扩大鹅、鸭等水禽饲养,构建高效特色产业带;优选强势投资主体,加强与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力争在万头猪场、10万只蛋鸡场和百万只肉禽场等大型规模场建设上有重大突破;强化政策扶持到位,鼓励支持现有10个中、小型养殖场扩建圈舍设施,增加畜禽总量,并动员帮扶散养户迁往拟集中规划的15个养殖小区创业,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规模养殖之路,推进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3、重抓“多元多熟”工程,推进立体种养特色化。突出大纵湖、北龙港、楼王、义丰、学富等西部水乡,重点发展莲藕、慈姑、茭白、荸荠、水芹、芡实等水生蔬菜,示范推广稻田养殖(螃蟹、小龙虾)、稻鸭共生、茭白混养、藕田养鱼等立体高效模式,不断将高效农业成果推向适宜区域;突出林农复合经营,充分挖掘我区成片林地、桑园和果园的增效潜力,加快推广林地养禽、林地食用菌、林地种菜、林地种植中药材等林地高效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突出大冈、郭猛、龙冈、张庄等适宜区域,大力发展“四青”作物,扩大黑大麦、马铃薯、甜叶菊、瓜蒌等特粮特经种植,构建各具特色的规模基地与高效产业带,努力将小品种做成大产业。盐都区还将切实加大强化领导、创新方式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和保障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一是强化领导,合力推进。区、镇两级专门成立高效农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上下联动、强推发展的浓烈氛围。继续把高效农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五年倍增计划”的总体要求,将高效农业目标细化到时间节点、落实到产业区域,进一步严明责任、督查考核,狠抓措施到位,确保整体推进。二是创新方式,破解难题。把村组干部、返乡能人、异地示范户、农技人员列为重点,着力外引内培,创新招商方式,强化项目推进,进一步丰富高效农业建设主体;采取股份合作、集中租赁、委托流转、延续流转和置换土地等方式,引导广大干群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合作,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解除土地制约;推行工农联盟、村企合作、农民资金互助,实施联户担保扩大邮政“好借好还”金融业务,为投资主体提供小额贷款等各类融资服务,破解高效农业发展资金瓶颈。三是政策扶持,加快发展。一方面抓住各层各级扶持高效农业的利好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另一方面狠抓都发200827号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配套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要对象上,促使全区高效农业由点及面、蓬勃发展。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四优化结构推动秋播布局巧调整全力建园推进高效农业快发展响水县农林局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思路,响水县将围绕农民增收核心,突出农业招商主线,狠抓“设施农业上规模、规模养殖扩总量、龙头企业多引进、合作组织提标准、土地流转强推进、示范园区快建设”等6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全县高效农业工作再登新台阶。2009年,确保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8万亩,高效农业总面积达30.6万亩,全县高效农业覆盖率达35%;到2012年,高效农业总面积达47.7万亩,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3%、58%、53%、100%。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蔬菜、畜禽、林木、水产品等龙头加工企业的引进,响水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和涉农部门都要引进1个投资500万元或5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力拉长产业发展链条,以超大集团为龙头,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以桂花工贸为龙头,桂花鸭形成种鸭、炕孵、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带动桂花鸭产业的发展;以江苏金牧为龙头,生猪形成配精、繁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带动生猪产业的发展;以江源食品、丰乐食品等浅水藕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浅水藕从生产到加工、出口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带动浅水藕产业的发展。此外,将不断扩大蛋鸡、菊花、林业等产业规模冬至长产业链条。二是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强化对农业的扶持,响水县本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基础上,今后几年每年对农业投入增幅将不少于财政收入增幅。积极整合现有的国家、省、市农业项目资金,特别是农业资源开发、土地整理、投资开发等投入较大的项目均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把这些项目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好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更是响水发展高效农业的内在需要、重要抓手。在全面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高效定位、规模经营、长远发展、龙头示范”原则,目前已做好选址、规划、招商等工作。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引领、市场运作、企业主导、产业兴园”的思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鼓励农业企业进园兴业,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做到建一个园区,带一方经济。还要把万亩园区打造为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园区。响水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农口部门每年必须引进1个项目落户园区。今年秋播,响水县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科学安排秋播布局。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三麦面积42万亩,其中:小麦30万亩,大麦12万亩;扩大油菜面积2.5万亩,使油菜总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搞好秋播布局结构调整。按照“稳粮扩菜”、“稳粮扩经”的秋播思路,种植业上重点培植老舍乡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千亩扁豆基地,建成陈家港、双港等乡镇的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打造黄圩、张集等乡镇的五个万亩连片浅水藕基地;养殖业上重点建设小尖、大有、六套等乡镇千万羽肉鸭基地,培植双港、南河、运河等乡镇的五个万头生猪基地,打造大有、响水镇等乡镇千万羽草鸡养殖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规模经营户跨乡镇、跨村组租赁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规模经营。秋播期间,全县计划流转土地面积1.5万亩,总量达6.8万亩,各乡镇至少成立1个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响水县将把做好服务工作作为强势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行职责。在农业项目服务上,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张开竣工时间表”,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农民教育培训上,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和致福工程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组织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新申报无公害食品品牌3个,绿色食品品牌5个,有机食品品牌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共计12个品牌。明年计划再创10个农产品品牌,力争达到15个。强化督查考核。响水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激励办法和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考核意见等文件,实行“一个月督查一次,两个月评比一次,三个月通报一次”制度,每次结果将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并作为农业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考核,推动全县高效农业快速发展。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五滨海县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滨海县农业局滨海县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国省道和S327沿线,按匡连片建成2个万亩设施栽培基地,1个出口创汇蔬菜基地,计划用1-2年的时间,把S327省道沿线建成标准高、质量优、效益好、辐射强的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带,分别在东坎镇新安村,界牌镇周庄村,八巨镇巨峰村,八滩镇河岸村,滨淮镇长兴村、公裕村,滨海港镇双裕村建成8个千亩核心示范区,把S327省道打造成为发展经济的黄金大道,辐射带动的示范大道,对外开放的景观大道。确保每年实施高效种植业重点工程项目20项以上。围绕“三年高效农业规模翻一番,五年高效农业比重全市争上游”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全县高效农业的发展。在高效农业规模上,2008年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9万亩,总面积达到44.6万亩,2010年总面积达到60万亩,2012年达到75万亩。实现高效农业面积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在高效农业比重上,2008年高效种植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41%以上,2010年达到55%,到012年达到70%,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全市争上游的目标。在特色产业建设上,2008年种植业一村一品总数达到20个、一乡一特达到2个,2010年分别达30个、4个,2012年达到40个、6个。在土地产出率上,2008年达2500元/亩,以后每年按6%递增,2010年达到2800元/亩,2012年达到3150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上,2008年达到16800元/人,以后按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10年达到24200元/人,2012年达到34800元/人。1、加大扶持激励力度。按照集中财力,统筹安排,立足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整合国家、省、市涉农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科学安排,重点倾斜。补助设施农业(用于补助经营者):对新上日光温室每亩补助1万元,食用菌大棚每亩补助8000元,标准钢架大棚每亩补助3000元,竹木大棚每亩补助500元;奖励(用于奖励组织者):对新建千亩以上连片设施农业示范片,每个奖励10万元,新建连片500亩以上设施栽培示范片,每个奖励5万元(冬暖式大棚与普通大棚按1:5折算),奖金全部用于奖励乡村两级组织者。对S327沿线,单独设立重点工程建设奖;对新培植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固定资产实际投入的20%给予扶持。2、加大招引培植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产品附加值高,龙头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来对接和领办重点工程,引进社会能人、种植大户和民间资本来投资建设重点工程,鼓励县乡机关干部、农业科技人员来带头投身重点工程和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水平,积极鼓励和扶持产业关联度高,对资源拉动力强,市场前景广的成长型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大型龙头企业合作,通过靠大靠强实现做大做强。3、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加大科技推广和应用的力度,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工程等有效途径,着力提高高效农业科技水平;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和服务,切实保障高效农业健康、安全发展;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做好产销衔接,发展订单种植,努力提高高效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和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的申报和认定,努力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4、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高效农业总体目标和重点项目作为全县共性项目纳入乡镇项目化管理,不定期督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其他高效农业建设内容年终进行综合验收。年终考核由县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成员单位,邀请县监察部门参加,对照评分标准对各个乡(镇)高效农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分,作为考核奖励的依据。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六滨海县高效畜牧业发展规划滨海县林牧渔业局今后五年,滨海县高效畜牧业发展将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以畜牧业产业化为方向,切实加快高效畜牧业发展进程,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饲养方式向集约化现代饲养方式转变,由单一生产型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努力把高效畜牧业建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的转变,具体发展目标是“两增长”、“三优化”、“四提高”。“两增长”:一是生产总量增长。到2012年全县年饲养生猪160万头、家禽4000万羽、山羊80万只、奶牛1000头,分别比2008年增长36%、50%和23%。二是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12年全县牧业总产值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分别增长8.6亿元和479元,年增长10%以上。“三优化”:一要优化畜禽品种。生猪基本实现三元杂交化,三元猪比例达85%以上,优质家禽比例达80%以上。二要优化畜产品品质。积极申报创建畜禽无公害生产基地、品牌,使标准化生产比例达50%以上。三要优化一、二、三产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畜禽加工、流通业,逐步形成牧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新格局,使畜牧业一、二、三产产业值比例由目前的50:25:15调整为30:40:30。“四提高”:第一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确保2012年全县畜禽高效养殖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第二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例。到2012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70%以上。第三提高畜牧业综合商品率。到2012年全县畜禽加工产品上市比重和外调产品比重分别达70%和40%以上。第四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在全县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控测预警、综合防控、责任追究三大体系,确保不发生六种重大动物疫情,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安全发展。一是突出品种改良,推进畜禽产品更新换代。坚持选育和引进相结合,着力建立并完善“育、繁、推”相结合的良繁体系。生猪方面加快“杜长大”洋三元杂交猪发展步伐。家禽方面选育地方草鸡核心群,推广优质地方草鸡、良种蛋禽和肉禽;山羊方面坚持人工授精与推广优质种公羊并重,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羊。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省、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重点发展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二大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两个传统重头戏养殖项目,重点在稳定总量的同时实现质的飞跃,做大做强这两个传统的亿元养殖主导产业。三是以培育养殖大户为重点,全面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坚持传统养殖方式和现代养殖方式相结合,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一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大户的扶持。鼓励积极性高、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二要以重点乡镇、重点村为基础,按照“五统一”要求,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三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模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区。四是以质量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强化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巩固提高现有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按照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畜产品生产、检测系列标准。重点加强基地内环境、疫病、卫生安全和投入品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基地生产的畜禽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创建生猪、家禽等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产品档次,打响优质畜禽品牌,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以龙头培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强攻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南京雨润、上海申牧等国内外知名畜禽生产养殖加工企业来我县投资的机遇,在全力促其投产达效的基础上,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更多、更好的客商来我县兴办畜禽龙头养殖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基地延伸,兴建养殖基地,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积极培育和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加强畜禽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做好养殖户与市场的对接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尽快突破加工制约瓶颈,推进畜牧业上档次。六是切实加强畜牧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检监督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和常年防疫制度,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逐步消灭六种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其它一些常见传染病,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对畜牧业规模化畜禽生产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在税收、贷款、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另外,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发展资金,不断增加畜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高效畜牧业。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七推进高效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阜宁县农业局阜宁县将以今年秋播为契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旋律,重抓设施、规模和沿路“三大”高效,着力提高两个比重,切实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提升整体经营水平,扎实推进农民致富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早日实现小康目标。2009年,将按照“因地制宜、引进三新、规模经营和形成产业”的思路,强势推进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新增蔬菜等特经高效10万亩,其中设施园艺3.7万亩,建成20个千亩连片设施园艺基地。年内全县累计高效农业规模达38万亩,其中设施园艺达6.5万亩,力争建成20个万亩露地高效农业基地。种植业人均增收200元。1、宣传发动。围绕“人人学技能、户户忙调整、家家办实业”的总体要求,以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迅速掀起全员参与高效农业发展的热潮。一是媒体宣传。在阜宁各类媒体上开辟“高效农业”工作专栏,大力宣传推进高效农业的扶持政策、发展重点、市场行情、先进典型。二是开展培训。县里组织百人讲师团到各镇宣讲高效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现场推介。组织高效农业示范户、专业大户到各地宣讲推介发展高效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激发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激情。 2、政策驱动。出台政策,激励发展设施栽培、特色经济作物等高效园艺业。对村(居)新发展标准钢架大棚(长40米宽6米高2.2米以上)500座以上连片生产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每座补助种植户1500元,每座竹木大棚补500元(500座连片以上的,农户分散发展的标准钢架大棚每座补助1000元,竹木的补500元),每座奖励村组干部50元;连片大棚1000座以上的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每个基地奖励镇政府10万元。对乡镇新发展400座以上标准食用菌大棚(长11米宽10米高4米以上)并当年投入生产的,每座补助种植户2000元,每座奖励镇村各50元,每400座抵算一个500座连片标准钢架大棚基地任务。新建一个1000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奖励镇20万元。3、行政推动。县委、县政府成立的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和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重抓高效农业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强势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重抓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中心环节。各镇镇长是发展高效农业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县里专门成立的农村工作督查组,对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土地流转、设施高效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做到月月有督查,一季一观摩,半年有考核,全年有奖惩,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督查推进会等形式强势推进,对按期如实完成任务的责任人重奖重用,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人要问责。同时,将高效农业的实绩作为全县“三个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4、示范带动。把沿线示范工程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县里重点推进吴滩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各镇在沿国省道和县乡道两侧重点发展千亩连片设施高效基地,村抓百亩示范片,消灭高效农业空白村,做到层层抓示范,级级放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鼓励镇村干部领包土地,带头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加大招引“能人”力度,发挥“客商示范”作用,让本地农民跟着干、跟着学、跟着销;注重大户培植,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规模化连片开发。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实现加工蔬菜基地与食品加工企业对接,大棚蔬菜基地与大中城市“菜篮子”对接,应市蔬菜基地与专业批发市场对接,力求订单种植,品牌加工销售,实现产业化经营。5、规模拉动。因地制宜建设千亩连片大棚基地,万亩萝卜、胡萝卜基地,万亩包心菜、葱、蒜基地,万亩“四青”、甜叶菊特经特粮基地,万亩露地瓜菜基地,万亩莲藕、芡实基地。在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同时,将所有流出的土地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倡导一地一品,一品万亩,形成规模,努力规模项目建设,带动全县高效农业的加快发展。全县将以万亩露地高效基地和千亩连片设施园艺基地作为重点,尤其是在阜益线、盐淮线、益板陈线、阜羊线、329线、204国道沿线,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化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连片流转200亩以上发展蔬菜等特经作物生产的,按实际流转年限奖励流出土地的农户每年每亩50元。县里重抓吴滩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各镇必须建成一个万亩露地高效和一个千亩设施园艺基地,陈集镇新增设施蔬菜5000亩以上,公兴、益林、罗桥、古河、板湖等镇各增3000亩以上,东沟镇新增2000亩以上。大力整合资源,射阳河沿线镇要建成40万亩的优质粮规模基地。 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八发展高效林牧渔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阜宁县林牧渔业局今后几年,阜宁县林牧渔业将按照市场导向、科技依托、发挥优势、科学规划、有效推进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效林牧渔业。到2012年全县年饲养万头以上猪场达100个,千头以上猪场400个,10万只禽场30个,万只禽场200个,生猪养殖大户2000户以上,家禽养殖大户1000户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良种比重达90%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70%以上;高效林桑果面积达10万亩;高效水产养殖面积达7万亩,占全县养殖水面的70%。1、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设施林牧渔业。将按照品种优良、种养科学、设施现代化、环境无害化的要求,加快发展设施林牧渔业。一是加快规模猪场(小区)建设,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养猪;二是加快规模禽场建设,发展优质家禽;三是加快渔业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规模水产养殖。四是加快林桑果设施建设,发展高效林桑果,特别是苗木花卉。生产上将加大畜禽圈舍、鱼池改造,加快生产设备更新。动物防疫上将注重防疫、隔离、检测、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环保上将配备畜禽粪便综合处理设施,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和生物有机肥。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水产养殖及林桑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林牧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2、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林牧渔业产业化。一是依托产业招商。吸引三资发展林牧渔业,加快规模林牧渔业和林牧渔业产品加工的发展,不断提高林牧渔业产业化水平。二是依托载体招商。依托县高效农业示范区,突出招引苗木花卉、畜禽及特种水产养殖企业。通过示范带动,促进高效规模林牧渔业的发展。三是发展以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依托生猪、家禽、特水、林木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生猪、加工渔业、林木等产业优势,通过嫁接改造培大做强一批,重点培大做强大亚木业、宁富食品、万盛公司、海马公司、海星公司等企业。通过3-5年的努力把大亚木业、宁富食品、海马公司等企业打造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把万盛公司、海星公司等企业打造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参股、兼并、收购等方法,加强对现有林牧渔业加工企业的整合,培大育强一批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牧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3、强化质量监管,增强林牧渔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林牧渔业产、加、销过程中环境、设备、苗种、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大力推进无公害基地“二项登记、五项制度”的实施。一是做好无公害林牧渔业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林牧渔业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推进无公害林牧渔业产品产地准出;二是全方位开展林牧渔业产品检疫和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完善林牧渔业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林牧渔业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和有机林牧渔业产品与大中城市的林牧渔业产品批发市场对接;三是建立和完善林牧渔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实行“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四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培植一批标准化健康种养殖示范点,提高林牧渔业标准化水平;五是推行林牧渔业产品名牌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品牌和名牌意识,扩大品牌效应。4、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林牧渔业生产水平。一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在品种更新上,围绕市场前景好、适宜产业化发展的优质林牧渔业良种。在新技术推广上,重点推广符合阜宁实际的技术、先进技术。二是广泛开展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为重点的科技服务工作。鼓励林牧渔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服务,加强对高效林牧渔业生产各个环节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的指导和服务。要通过林牧渔业技术的创新、集成和推广,不断提高林牧渔业规模种养殖的科技贡献率。5、强化政策引导,大力发展高效林牧渔业。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和扶持高效林牧渔业的发展政策。二是制定出台相关鼓励和扶持高效林牧渔业的发展政策,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十条激励意见(阜发20088号),即对新建1个标准化万头猪场(猪舍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当年饲养量1万头以上、出栏不低于6000头,补助投资者50万元,奖励镇村1万元;新建1个千头猪场(猪舍面积不少于500平方),当年饲养量千头以上、出栏不低于600头,补助投资者5万元,奖励镇村1000元;新建1个标准化10万只禽场(禽舍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其中肉禽当年饲养量10万只以上、出栏8万只以上,或蛋禽栏存8万只以上,补助投资者20万元,奖励镇村1万元。6、坚持示范带动,提升林牧渔业发展水平。将在329省道南侧吴滩镇境内新建1.8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苗木花卉、规模畜牧业和特水养殖,制定示范区建设专门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带动我县高效规模林牧渔业的发展。高效农业新目标新举措汇编之九瞄准规划目标 加快发展步伐建湖县农林局当前和今后四年时间内,建湖县将按照五年规划内容要求,以培植各高效种养典型和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走规模扩张之路,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冬明春,将重点围绕“四个坚持”做文章,即坚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做大做强优质稻米、水生经济作物、杂交稻制种、草鸡等产业;坚持连片发展、规模高效,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的方式,打造一批规模千亩以上或效益万元以上的规模典型;坚持市场导向、创新机制,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引导,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开发高效农业;坚持依靠科技、注重环保,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做大做强园艺蔬菜、杂交种子、优质粮、水生作物和优质地方草鸡产业等五大产业。2009年,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杂交稻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10万亩,建成3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10万亩水生作物基地,全年草鸡饲养量超过1000万只。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全县重点打造以悦达农业示范园、蒋营镇昆山现代园艺示范园为代表的高效种养殖业现代农业示范园23个,建成高效规模种植、设施栽培、良种繁育、水生作物、花卉苗木、沿荡优质粮、优质地方草鸡、优质瘦肉型猪、良种蛋鸡生产等9大基地,力争使高效农业发展达到全市中上水平。1、抓好产业规划。全县将重点突出“一园区三基地”建设,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全年,各镇都要根据县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落实,结合秋播布局调整,根据本地的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编制产业规划,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确保能拿出一个规模层次较高的点。在草堰口镇悦达现代农业示范园、上冈镇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庆丰镇杂交稻制种基地等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效应,推动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2、抓好土地流转。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解放思想,借鉴成功经验,想方设法推进土地流转。将通过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方式,将集体机动田全部入社,鼓励农户将承包地入社,并超前做好土地预流转工作,保证高效农业发展用地所需。今年,全县确保实流转土地面积5万亩以上。以后每年都要确保土地流转面积一定的增长比例。3、抓好招商引资。持续将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作为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围绕重点招商项目和本地产业特色,强化农业招商,积极寻求农业招商引资新突破。瞄准大型上市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吸引客商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本地农业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使本地企业通过挂大靠强,实现做大做强。增强农业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积极引进县外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来我县创办农业项目,切实解决技术、市场及经营理念问题。在资金上,出台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对集中连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