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__评点考试.doc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__评点考试.doc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__评点考试.doc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__评点考试.doc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__评点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一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分)w.w.w.k.s.5.u.c.o.m答案:游褒禅山记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是比喻)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不是只能辞官归隐,而是“案牍之劳身”做官没有快乐,渴望“老渔樵”“轩冕”借代做官,“渔樵”借代做农民,田园之乐)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只是单单是“客居他乡”不正确,是“案牍之劳身”做官没有快乐,渴望“老渔樵”)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李 白 王昌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练习: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惊的还有人生之秋,抗清起义矢志不渝,但是复国无望,无能为力)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4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练习: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9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答案: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六分析技巧型题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4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答案:屈原 白居易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案: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