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经典试题.docx_第1页
法医学经典试题.docx_第2页
法医学经典试题.docx_第3页
法医学经典试题.docx_第4页
法医学经典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题答案1、2、3、4题请参照教材相关内容。5题答案要点:首先应仔细检查呼吸、心跳、神经反射等重要生命体征是否存在,若已不能检出,再检验尸斑、尸僵是否形成,若没有形成,应积极全力抢救;若尸斑、尸僵已经形成,则可判定已经死亡,根据尸斑、尸僵等表现的特点初步判定死亡时间,必要时还可测量尸体温度判定死亡时间,同时应准确记录检验所见。多选题1. 尸冷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个体差异 环境温度 死亡原因 死亡方式2. 尸斑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血管是否被压闭 血液是否呈流动性 死亡方式 尸体体位是否不断在变动3. 尸斑为鲜红色者的死因可能是: 冻死 亚硝酸盐中毒 氰化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4. 仰卧位尸体尸斑可出现于: 胸部 项部 下肢后部未受压处 背部未受压处5. 影响尸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个体因素 死亡原因 环境温度 死前肌肉运动情况6. 尸绿最先出现于: 头部 四肢 胸部 右下腹部 7.较早发生自溶的器官是: 胰腺 前列腺 胃 子宫 8. 皮革样化好发于哪些部位: 口唇 阴囊 阴唇 肩部皮肤9. 容易引起死者家属误解的尸体现象有: 皮革样化 尸斑 尸绿 腐败水泡10.下列哪些表现属于尸体腐败: 死后分娩 尸绿 干尸 泡沫脏器11. 尸冷通常是以什么温度为准: 直肠 口腔 腋下 肝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思考题答案1. 临床医师接治机械性损伤的病人时,在保质保量和及时治病救人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保全医学证据以帮助法医鉴定和保障司法公正?答: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在急诊室接诊、各项检查、伤口处理、手术和住院治疗的各个环节都要留取和保全相关医学证据。接诊:一个机械性损伤的病人从进入急诊室,就应该注意其神色、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询问其受伤经过并判断是否属实,既往受伤史和疾病史的问诊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对损伤检查之前,要对衣物的破损、血迹分布特征进行简要的观察,如有必要则必须保存或嘱咐家属保存或移交司法人员,切不可随意当杂物抛弃。除对主要损伤进行详细检查并按法医学要求记录外,还应对全身进行检查,尤其不可忽略不需要特殊处理的轻微损伤。各项检查:针对损伤的X光、CT、MRI、超声波检查、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肌电图检查、电测听检查、视神经诱发电位检查不仅要保存检查结果报告,还要注意保存各类检查片子和检查机器记录下的各种图以便核实检查结果和留做客观证据。伤口处理:清创缝合时要注意检查创口及其周围、创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则要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创腔内是否有血管、神经和肌腱的断裂,是否进行了缝合;创底是否有弹头、是否有骨折或卡在骨折缝中的凶器断片;如果进行了扩创,则要记录扩创的部位及大小。手术:手术中所探明的体腔内的积血量、血液的颜色、积血是否被包裹、破损的是哪条血管、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应注意对内脏破裂的部位、形态、是否有病理性改变进行描述;清除的血肿和切除的器官必须做病理切片检查以帮助治疗和法医学鉴定;特别要记录清楚手术切口是在创口上进行延长的还是在别处另开的切口。住院治疗:机械性损伤的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情的变化要记录清楚,原有的一些主观症状和体征如头昏、头痛、恶心、肌力、关节活动度、视力、听力等的恢复情况要进行动态记录,新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如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时要想到是否有伪装的可能,尤其是那些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和经济赔偿的机械性损伤。2.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师,在诊治一个被人用一根木棒打击头部后受伤的病人时,会遇到哪些类型的机械性损伤?答:一根木棒打击人体头部时可以造成表皮剥脱、头皮挫伤、创、骨折和内脏破裂等形态学改变,还可以形成功能障碍。表皮剥脱:当木棒斜向打击头部时,尤其是毛发不多的部位可以形成表皮剥脱,当形成挫裂创时,在创口边缘也可以见到表皮剥脱。头皮挫伤:木棒打击头部可以形成长条形的皮内出血,伴有或不伴有皮下出血(头皮血肿),挫裂创的创缘也可以出现轻度皮内出血。创:被打击部位的头皮可以形成长条形、X形或Y形的挫裂创。骨折:打击头部的颅盖骨可以形成舟状、线性、凹陷性甚至粉碎性骨折,也可以通过力的传导造成颅底骨折。内脏破裂:木棒打击头部可以形成打击部位的脑挫伤或挫裂创、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功能障碍:木棒打击头部可以形成暂时性功能障碍如脑震荡和相应神经组织损害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智力低下、听力下降和视力下降等。3.切创、砍创与刺创有哪些不同点?答:对某个机械性损伤,在肯定是锐器伤的前提下,再主要根据创口形态、创腔的情况判断该损伤是切创还是砍创,或是刺创。创的位置、出血情况、骨质损伤情况及成伤方式可以起到辅助判断的作用。由于切器的刃边长,如菜刀,再加上切割时有拖动,可以形成比切器刃边还长的切创,所以切创的创口长度在此三种锐器创中是最长的,切创的两个创角都非常尖锐;砍器在砍击人体时没有拖动且切砍器的刃边一般较切器短,所以砍创创口长度一般短于切创(等于或小于砍器的刃边长度),创角可尖锐,圆钝的创角可伴有撕裂痕;刺创创口长度是三者之中最短的,尖锐创角的多少和有无则取决于刺器的种类。切创的创腔一般比较浅,但颈部和腹股沟部的切创可比较深;砍创的创腔深度取决于砍击部位的皮下组织厚度和砍击力度,一般较切创深;刺创的创腔是三者之中最深的,多伤及内脏。切创主要分布于颈、腕和腹股沟,抵抗伤则见于手掌和手指部;砍创是全身都可以见,但多见于头部和四肢,抵抗伤多见于上肢;刺创则多见于胸腹部。切创一般没有骨折,最多只有浅表切划痕;砍创常有骨折,一般为砍裂,颅骨则可震裂;刺创只能在扁平骨(颅骨、肩胛骨和髂骨)形成刺创孔。切创和砍创的外出血多,而刺创则主要是内出血。4. 如何鉴别一个贯通性枪弹创的射入口与射出口?答:枪弹创的射入口与射出口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创口的情况,骨折情况、衣物的检查、创道的探查进行辅助鉴别。枪弹创口周围或衣帽相应部位有烟晕、火药颗粒、枪口印痕、烧灼痕、挫伤轮和污垢轮的可以肯定是射入口。如没有以上射入口的绝对特征,则可根据创口的具体形态进行区分(见下表)。 创道内的组织碎块应该是从射入口向射出口移动,所以在手术探查或尸体解剖时可以根据组织碎块的来源和在创道中的位置区分射入口与射出口。有骨骼缺损时可以根据弹头进入骨骼的一侧形成的缺损口大于弹头出骨骼一侧的特点进行判断。衣帽的破损特征是:射入口侧缺损,口小;射出口侧主要是撕裂,口大但不缺损。5. 你有哪些方法能将尸斑与皮下出血区别开?答:虽然尸斑和皮下出血都没有皮肤创口,容易混淆,但通过肉眼观察、皮肤切开观察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可以将尸斑与皮下出血区别开。肉眼观察:指压可以褪色的可以肯定是尸斑,而伴有表皮剥脱或皮内出血的则可肯定是皮下出血。尸斑的颜色是暗紫红色且各处尸斑颜色一致,位于尸体的低下部位,范围比较大,边界不清楚;皮下出血则既有暗红色的,也可有青紫色或草绿色的,中央与周边的颜色可以不同,皮下出血多位于受伤处,范围较局限,边界清楚并伴有肿胀。如肉眼观察仍不能肯定则可切开皮肤观察:尸斑切开没有血凝块,而皮下出血切开可见血凝块甚至有肌肉挫伤等。尸斑组织在显微镜下没有成形红细胞漏出到血管外,也没有炎性渗出或浸润;皮下出血则有成形红细胞漏出血管外,还可能有纤维蛋白网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或血栓形成等生活反应。多选题1. 常见的形成抓伤部位有:A. 面颊部 B.手背部 C.颈前部 D.腋部 E.女性的乳房2. 下列哪些是挫裂创的特征:A.创口不规则 B.创壁间有组织间桥C.创缘规则 D.创角锐利 E.创底平整 3. 一伤者被车撞倒而形成枕部着地受伤,如果形成对冲伤则多位于:A. 额部 B.顶部 C.颞部 D.枕部 E.完全没有可能形成对冲伤 4. 有一被害人脾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其脾破裂属:A. 绝对致命伤 B.条件致命伤 C.非致命伤 D.重伤 E.以上都不是 5. 经尸体解剖,发现尸体上有两处致命伤,则其死亡方式很可能是:A. 他杀 B.自杀 C.意外事故 D.只可能是自杀,不可能是他杀 E.自杀、他杀都可能,但不可能是意外事故 6. 下列哪些是切创的特征:A. 创角尖锐 B.创底不平 C.创腔内有异物 D.创口规则 E.创壁间有组织间桥 7. 被害人被他人用铁锹用力拍打头顶部,形成了颅脑损伤,可能会有哪些颅脑损伤:A. 顶骨骨折 B.颅底骨折 C.顶叶脑挫裂创 D.额骨骨折 E.头皮挫裂创 8. 手枪作为致伤物可以在人体上形成的损伤有:A.火器伤 B.挫裂创 C.砍创 D.骨折 E.内脏破裂 9.坠落伤致死的死亡方式可能是:A.自杀 B.他杀 C.意外事故 D.疾病死亡 E.只有自杀和意外事故,不可能是他杀 10.下列哪些属于生活反应:A. 创口哆开 B.创缘有表皮剥脱 C.脑的脂肪栓塞 D.骨折 E.创口已经愈合 11.脑组织的对冲性损伤多见于:A.外力作用于相对静止的头颅,使其加速运动时 B.头颅遭到冲击波损伤时 C.运动的头部撞击到静止的物体上 D.子弹击中头部 E.颅骨发生粉碎性骨折时 12.“竹打中空”是:A. 表皮剥脱 B.皮内出血 C.钝器伤 D.挫裂创 E.尸斑 13.在我国最常见的损伤是:A.剪创 B.切创 C.枪弹创 D.放射线造成的损伤 E.钝器伤 14.尸体检验时发现一刺创,一侧创角较钝,另一侧创角锐利,则形成此刺创的致伤物很可能是:A.无刃刺器 B.单刃刺器 C.双刃刺器 D.三刃刺器 E.四刃刺器 15.下列哪些属机械性损伤:A.烧灼伤 B.爆炸伤 C.冻伤 D.竹打中空 E.中毒 16.伤后30天,法医仍肯定能检查出的损伤有:A. 挫裂创 B.骨折 C.皮下出血 D.轻度擦伤 E.脑挫伤 17.死后12小时,仍能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有:A.皮下出血 B.骨折 C.表皮剥脱 D.肢体离断 E.砍创 18.可被认定为抵抗伤的有:A.虎口的切割创 B.腹部的刺创 C.头部的砍创 D.前臂的挫裂创 E.前臂的皮下出血 19.可以推断出暴力作用方向的机械性损伤有:A.擦伤 B.砍创 C.射入口 D.骨折 E.皮下出血 20.下列哪些机械性损伤的部位一定就是暴力作用的部位:A.皮下出血 B.骨折 C.表皮剥脱 D.竹打中空 E.砍创 21.近距离射击的射入口周围可以见到:A.枪口印痕 B.挫伤 C.表皮剥脱 D.火药颗粒 E.烧灼痕 答案1.A,B,C,E;2.A,B;3.A;4.B,D;5.A,C;6.A,D;7.A,B,C,E;8.A,B,D,E;9.A,B,C;10.C,E;11.C;12.B,C;13.E;14.B;15.B,D;16.A,B;17.B,C,D,E;18.A,D,E;19.A,B,C,D,20.C,D,E;21.B,C,D 思考题答案1何谓绝对致命伤和非致命伤?答:在当前医疗水平下,对任何人都足以直接致死的或以抢救复苏的损伤称绝对致命伤,如断头、严重脑挫裂伤、心脏刺创和主动脉破裂等; 非致命伤指在一般情况下不致死亡的损伤。非致命伤可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2 何谓主要死因和直接死因?答:主要死因系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如心脏刺创。直接死因是主要死因的后果,直接造成人体死亡。如心脏刺创造成心包和心脏穿孔、出血,死于胸腔和心包积血。胸腔和心包积血便为直接死因,而心脏刺创是主要死因或根本死因。3 阐述机械性损伤常见直接死因有那些?答: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直接死因有:出血 机械性损伤造成的血管和心脏破裂引起的急性大出血;颅内急性出血一次达100150ml;心包腔出血达200250ml同样可立即死亡。休克 机械性损伤可导致急性大出血、剧烈疼痛、广泛性损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休克而导致死亡。震荡 严重的脑震荡、心脏震荡、延髓震荡均可导致死亡。栓塞 机械性损伤造成的粉碎性骨折、破碎的组织细胞、空气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造成大血管以及广泛性脑、肺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栓塞,引起死亡。吸入性窒息 颅底骨折或伤及颈部血管,大量血液可被吸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窒息,而引起死亡。感染 如腹部损伤可使胃肠破裂而继发腹膜炎;头部损伤引起脑膜炎、脑脓肿。损伤后因感染而死亡者,应分析死因与损伤关系。4 生前伤和死后伤主要的区别有那些?答:尸体上有机械性损伤,需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主要依据是生活反应,生前伤有生活反应,而死后伤无生活反应。肉眼可见的阳性生活反应 生前出血,血液向周围组织间隙渗透,若系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静脉出血,呈流注状。组织收缩,是活体组织受伤断裂后固有的反映性,而使创口裂开,创口愈深,收缩现象愈明显,创口裂开也愈大。创口周围可有红晕出现。肉眼可见的异物栓塞。痂皮形成。感染。而死后伤不存在此反应显微镜下可见局部淋巴结边缘窦扩张,内有散在的红细胞存在,有时可见组织细胞胞浆内吞噬有红细胞;炎性反应,伤后24小时,始有多性核白细胞游出;8小时,多性核白细胞浸润明显,大单核细胞出现。脑、肺的脂肪、组织碎屑或其他异物栓塞。而死后伤不存在此反应。近十多年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酶技术观察机械损伤局部纤维蛋白形成,更为清晰、灵敏。另外,生物化学、组织化学技术应用,已证实:受伤组织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高于正常组织。受伤组织中白蛋白、纤维蛋白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织,可证明为生前损伤。而死后伤不存在此反应。5 在法医学的鉴定中推断死亡时间的依据有那些?答:尸体上损伤时间的推测,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创面损伤时间的推断,是根据创面修复过程经历不同时间创面变化的规律如:伤后2小时内创面较湿润;3小时以后开始结痂;创周充血肿胀消退约需24小时;继发化脓感染需36小时。一期愈合的创口,第3天结痂开始脱落,完全脱落需一周。组织学也根据创伤后不同时间发生一系列的生活反应如:创伤后30分钟至4小时内,小血管充血、淤血,分叶核白细胞附壁,纤维蛋白渗出并形成纤维蛋白网;412小时,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1224小时,中性白细胞趋向创伤周边形成充血渗出为特征的反应带,渗出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有吞噬现象,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和核分裂现象,表皮开始再生并在痂皮下从创缘向中心延伸;到72小时,肉芽组织形成;36天,胶原纤维形成,表皮再生,可见含铁血黄素生成等。死后伤无以上一系列的组织学改变。损伤后的组织化学改变 生前伤早期有酶反应,死后伤则无。皮肤中的三磷酸腺苷酶、酯酶、氨基肽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在伤后8小时以内,酶活性的改变极为明显,且很稳定,因伤死亡后数日仍能测出。炎性介质的测定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酶和激肽酶原死后不同的时间均有不同的改变。6 医学的鉴定中推断致伤物的依据有那些?答:根据损伤的形态推断,首先应区分钝器伤、锐器伤或火器伤。仔细观察各个损伤的形态学特征,创面和创内的异物,损伤形态学改变是推断凶器的基础。根据组织中残留物推断致伤物 受伤组织中往往可残留致伤物及其碎片或附着物,如刀刃碎片,或泥土等,通过相应的物证检验或其他科学检验,可为推断凶器提供重要价值。因此,清创时应注意留取损伤组织中的残留物。根据致伤物上附着物和痕迹认定致伤物 致伤物上几乎均不同程度附着有伤者的组织碎屑、血痕、毛发、衣物纤维,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等痕迹。应妥善保护凶器上的附着物,以备进一步实验室检验血痕或组织碎片的血型,DNA位点和指纹等,与被害人血型DNA做同一认定,用以确定致伤物。根据衣服上的痕迹推断 衣服上有时可留下凶器的痕迹。如近距离枪伤,可在衣服上发现烧灼、火药附着及撕裂的痕迹。汽车碾压,亦可留下痕迹。衣服上的附着物与创内外留下的异物,可用能谱、色谱、光谱、质谱测定其化学组成。模拟损伤实验 同一种致伤物可得出不同形态的损伤,如一把尖刀即可造成切创,也可造成砍创或刺创,而用刀背或刀柄又可造成钝器伤;枪弹创受射击角度、距离、和子弹的型号,及枪的新旧程度等影响,故单纯根据创伤的形态,有时很难推断或确认致伤物。因而需要作模拟损伤实验,以获得资料,用以推断凶器。7 常见死亡方式有几种?在法医学鉴定中如何判别死亡方式?答:常见死亡方式有:自杀、他杀、意外三种。在法医学鉴定中判断死亡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自杀、他杀和灾害案件中,机械性外力的作用及造成的损伤形态学特征均可很相似,犯罪嫌疑人为逃避罪责,时常伪造一些假象,将他杀现场伪装为自杀和意外灾害现场,给侦察和审判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判断自杀、他杀或意外事故,法医均应结合现场勘查和案情调查与侦察人员共同承担。自杀死现场多较僻静,无搏斗等破坏痕迹,致伤物多在现场,其上可留有死者指纹,有时可找到遗书,在室内多反锁房门。从解剖学和力学角度分析,自杀所致创伤的位置和方向应为自己便利手能触及又能施力的裸露部位常可见试探伤,且常不破损衣服。他杀死现场时常见血滴飞溅,常有搏斗痕迹,现场零乱,物品毁坏等。他杀时,可发生抵抗,抵抗伤是被害人为保护自己的头部、躯干等较重要部位免遭攻击所致。各种损伤常较严重,常为一次形成,缺乏试探伤。由于被害人移动躲避,创口部位不定,各闯口走向紊乱。刺创他杀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意外死现场指由于非预料所及的暴力因素损害人体所引起的死亡,常见有各种事故(生产中意外事故,交通事故所致死亡);各种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所致死亡,常造成群体死亡。灾害死亡的尸体,损伤多为一次形成、广泛,且多种类型损伤同时存在。涉及法医学检查的,主要是直接造成事故者有无饮酒或有无潜在疾病存在,有时需进行个人识别。驾驶员致伤方式1.额顶部挡风玻璃框损伤;2.颜面部挡风玻璃刺划伤;3.方向盘挤压伤;4.颈部挥鞭样损伤;5.腕、前臂等上肢损伤;6.膝部仪表盘损伤;7.足踝部脚踏板损伤前排乘员致伤方式1.挡风玻璃框造成前额和顶部损伤;2.挡风玻璃易造成颜面、前额、颈前部损伤;3.工作台或贮物箱造成腕及上肢骨折;4.贮物箱下端可造成乘员膝部和胫前损伤;5.地板与脚踏位置相对固定,在碰撞的瞬间由于上部身体扭转导致胫腓骨扭转性骨折;6.股骨颈的传导性骨折及股骨头脱位;7.颈部挥鞭样损伤。后排乘员成伤方式1.头顶部与车顶碰撞损伤;2.前额、面部与前座椅碰撞损伤;3.前膝碰撞,除局部擦伤外,可导致传导性股骨颈骨折;4.双膝碰撞前座位导致双腿外展性损伤,形成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脱位和会阴部撕裂伤;5.上肢腕、肘骨折和脱位;6.颈部挥鞭样损伤。车外行人成伤方式思考题答案1. 烧伤分为几度,各有什么特点?答:烧伤分为三度。一度烧伤皮肤有红斑和水庖形成;二度烧伤有表皮损伤,暴露真皮;三度烧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损伤,严重时皮肤烧焦、炭化,肌肉及骨骼外露。2.烧死的死亡机制有哪些?答:休克:高温烧烤人体,刺激强烈,可直接导致休克;血管损伤通透性增高也可导致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窒息:火场内火焰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可引起空气缺氧性窒息。中毒:火焰燃烧产生的CO及家具、装饰材料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可导致中毒致死,也可因中毒引起意识丧失不能自救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