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笔墨技法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写意人物画笔墨技法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写意人物画笔墨技法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写意人物画笔墨技法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写意人物画笔墨技法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以意象造型为特征, 历代的写意人物画家在表现手法方面作了多方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各种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众多的风格式样等,这些探索、实践的结晶,是对写意人物画作出的宝贵贡献。当代中国画家正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现状中,我们应当从这些探索的高潮中冷静思考,从现状推测今后发展的未来愿望。要和任何艺术一样,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以生活为源泉。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去探索,研究,实践,革新,才可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开拓。关键词: 写意画;人物;笔墨;技法 Abstract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very important figuration is a branch of imag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he modelling of freehand brushwork in expression aspect portrait painters made various exploration,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the various pen with ink method, and numerous styles style etc, thes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reehand brushwork painting crystallization,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are in flowering contend in the cultural situation, we ought to be from the climax of the exploration of think calmly, from the future of fu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peculate that desire. As with any art, deeply life, reflecting life, take life as a source. Only in such a goal down exploration, research,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there might be more broad vision to develop.Keyword : Spirit; Characters; Ink; techniques前 言 传统的笔墨是写意人物画的根基.笔墨是写意人物的主要语言特征,作为传递绘画信息的媒介与载体,笔墨本身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即这种语言本身积淀和浓缩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和气质。写意人物画不能没有这种意蕴和气质,把握好了,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中国画笔墨概念所包涵的意义很广,它上可指审美精神,下可指绘画工具,而最为令人关注又争论不休的,是它作为绘画技法时的笔墨规范和语言程式。中国人物画历经千年,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创作的审美标准及艺术语言渐成体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画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良,在语言文化、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新生代的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与自我创新上,表现出舍身忘己的精神。谈到继承传统与创新,中国人物画的笔墨和技法是不得不谈的,因为那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及灵魂。 本论文意在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重要地位而引起足够重视,以及对现行水墨人物画笔墨的继承和改革,必须从重视笔墨基础抓起。希望喜爱写意人物画的人们,研究绘画的同时,重视笔墨技法的基础学习和巩固。一 写意人物画概述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以意象造型为特征,以写意方式表现“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意象,重神韵。从绘画类别上看,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其内容涵盖也最为广阔,其中写意人物画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形式。题材多为宗教故事、宫廷生活或统治者的肖像,表现方式是较工整细腻的工笔线描人物。画家通过对真实人物的描绘来歌功颂德或怡悦性情。写意人物画的基本笔墨技法,从早期石恪、梁楷的水墨写意画发展到现当代的各种表现手法,已经千余年了。历代的写意人物画家在表现手法方面作了多方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有的借鉴书法笔意在线描方面下功夫,有的从山水花鸟画中吸取笔墨经验,还有的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外来艺术,而更多的是面向社会生活,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如“衣纹十八描”和各种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众多的风格式样等,这些探索、实践的结晶,是对写意人物画作出的宝贵贡献。1总结古代和当代写意人物画家的表现手法,从大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三种最基本的笔墨技法形态;一是以用笔为主的写意线描画法。二是以用墨为主的没骨水墨画法。三是笔墨兼备线墨的一体画法。 二 三种基本笔墨技法结合画理作一简述 (一)写意线描用线即是用笔,线描功夫即是用笔的功夫。南朝谢赫在论绘画“六法”时把用笔排在首位(气韵生动实属总要),足见用笔的重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线的美感首先体现在力度上,无力,就是弱、病、丑;有力,就是强、健、美。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以强、健为美,欣赏力量美。所以用笔的力度是线描功夫的第一要义。用笔功底不足,会使一幅好画大大逊色减少了“逼人”、“感人”的艺术力量。2世人称齐白石在几十年的绘画实践中,笔法成就最高,说他的用笔“力能扛鼎”,清代王原祁的笔力被誉为“金刚杵”晋代王羲之的字,人称“笔力惊绝”、“字势雄强”。可见中国书画早把“笔力”列为审美评价的重要标准了。用笔要讲笔法。写意线描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皴、擦等多种笔法。中锋用笔,是指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央,无论是线的中心重,或是线的两边重,笔力始终在中间,这种笔线感觉圆浑、厚重、坚实,在写意人物画中多用于表现结构和运动的主线。侧锋用笔,顾名思义就是将笔倾斜,使笔尖、笔肚、甚至笔根都接触纸面,这样笔锋就在线的一边了。这种用笔变化多,容易生动,即可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富有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特点,但不及中锋用笔浑厚圆润。在写意人物画中,侧锋用笔最多。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它既可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这种用笔,由于阻抗较大,故笔锋会忽聚忽散,忽紧忽松,变化较多,可收到与顺笔作画不同的效果。在作画过程中,上述三种笔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常常是由中转侧,由顺转逆,变换使用的。或者中锋转逆锋,逆锋变侧锋。多种笔法转换并用,画面自然生动。至于点、用笔实际上是用笔的起或收的痕迹。皴的用笔是各种类型的线平行或交错的有机结合,多用枯笔。擦的用笔是以侧锋枯笔画的面,笔痕不明显,讲究整体效果。写意线描人物画,要以中锋用笔为主,中侧并用,皴擦少用或不用,中锋最有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笔墨的许多内涵都是通过中锋用笔体现出来的。无论中锋侧锋,用笔要沉着,不能草率;要力透纸背,不能轻滑飘浮,这样画出来的线,才厚重而遒劲,富有生命活力。用笔的沉着和力感,与用笔追求毛、涩有联系。写意用笔贵在松动活脱。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说:“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写意线描在审美价值方面的第二个特征,是线描的情趣,笔意之美。线作为绘画的造型元素,当然表现力是其主要功能,但是在中国画里,画家总是把线作为情感的载体来看待。线在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它是客观事物在画家头脑中反映的一种表现方法的产物,换句话说,线是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手段。因此,线的情感因素是艺术规律的必然。宗炳把线看作是“畅神”的手段。宋代韩纯全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这就是说,线受之于笔,笔受之于心,可见线的感情色彩是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明人茅一相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绘妙也就是说,画面的神情生气完全可以通过笔线体现出来。 (二)没骨水墨我们这里所说的没骨水墨,是与写意线描相对而言的,以线描为主的以水墨为主这两种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我们说笔墨一样,它既是不可分豁的整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有笔法,墨有墨法。前人评吴道子的画“有笔而无墨”,项容的画“有墨而无笔”。与其说这是一种批评,不如说是两种画法的差异。宋代韩拙认为笔墨各有所用,各有特色。3他说:“有笔而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而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清代笪重光更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笔中有墨者巧,墨中有笔者能;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墨给笔以灵气,笔给墨以精神;墨非气韵不生动,笔非技巧不精神;能掌握运墨的气韵,而没有掌握用笔的技巧,是有墨无笔;能掌握用笔的技巧,而没有掌握运墨的所韵,是有笔无墨。石涛还进一步阐明:画的气韵得之于墨,用墨的技巧在于熟练地把握。他说:“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由上述可知,笔与墨既是联系的,又是可分的。笔与墨各有所用,各有其法,谈笔法离不开墨,谈墨法离不开水,可以说,墨法说到底是用水之法。既然是水墨,当以墨为体,水为用。潘天寿云:“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在这里,他把笔、墨、水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墨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笔法、水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墨法,在早期是把墨作为色的使用方法来看待的。五代荆浩在其笔法记中云:“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在这里,墨法是以渲染浓淡来表现物象立体感的。现在我们谈的墨法已不是晕染的方法,而是水墨画兴盛以后的水墨画用墨方法。墨色,就深浅层次分,有焦、浓、重、淡、轻等,即所谓“墨分五彩”。以含水量多少分,又有焦、枯、干、渴、润、湿等。以用墨方法分,则有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等。墨色的浓淡干湿与墨法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浓淡干湿的变化,墨法就无从谈起。泼墨,古人和今人均有把墨直接泼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然后再根据墨块形状画成具体形象。这种方法多用于山水、花鸟,写意人物则多用于衣服和环境。不过,泼墨画法主要还是用笔泼,即是以较多量不均匀之墨水,随笔挥泼于纸上而成。这样,一是可以把握形象的范围,二是可以控制墨色浓淡的分布。要根据泼墨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毛笔,笔小则笔触琐碎散乱,笔太大又易简单化。积墨,是一种由浅到深,或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皴、点或渍染的方法。在写意人物画中,积墨法多用于深暗部位,这种墨法有层次丰富、厚重感强的特点。但是,处理不当又容易出现死板、散乱、重浊的毛病。一般积墨多采用湿积;湿积较难,关键在于对纸面湿度的把握和笔上水分的控制。潘天寿说:“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正道出积墨之奥妙。破墨,原本是花鸟山水画中的一种技法,后来也在人物画中广泛运用。破墨法是以不同墨色不同笔触先后重叠使用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必须趁湿进行,才能达到互破的效果。或以线破墨,或以墨破线;或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或以枯破湿,或以湿破枯;或以墨破色,或以色破墨;或以墨破水,或以水破墨,方法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写意画主要使用上述三种墨法。至于焦墨法、宿墨法、浓墨法和淡墨法,多以墨色性能来谈用墨方法。如焦墨法难得滋润,浓墨法难得苍劲,淡墨法难得厚重,宿墨渗化多变难于掌握。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墨法之运用,贵在灵活变通。虽有个人追求爱好之不同,或长于泼墨者,或长于破墨者,或长于积墨者,但不可死守一法,要善于综合运用,求其变化丰富,和谐统一。没骨水墨画多采用泼墨法和破墨法。早期的如梁楷的泼墨仙人,近代的如任伯年的酸寒尉像,都是没骨水墨画的代表作。现当代画没骨水墨的就更多了。当然没骨水墨作为一种表现式样,也不全是用水墨,也有纯粹用色彩的,但以色彩和水墨兼用者为多。用没骨水墨法画人物的头面手脚部位时,多彩霞淡墨和肉赭,再以浓墨画头发或“破”眉眼胡须。在画衣服等大面积部位时,多用泼墨或泼彩方法,如需花纹则用点、线破之。这种画法以画小品居多,有生动活泼、易于发挥笔墨趣味的特点。中国画的生宣纸为充分发挥水的性能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在生宣上有极为丰富的变化,由于水与墨含量的不同,在纸上渗化的程度也各异。如画毛绒的动物或皮毛衣服,非以饱满的水墨为之而不能尽其妙。所以水对于笔墨的表现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水对一幅画的气韵的作用又如何呢?杜甫有句千古传颂的诗句:“元气淋漓幛犹湿。”不仅是对画家大手笔的赞誉,也可以说是对水的歌颂。画完了以后,画面上的山还是那么水气淋漓的样子,赋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正是一个湿字水,点化了作品的气韵精神。可以说,无水就无墨韵,无墨韵就无气韵生动可言。另外,水在生宣上产生的水这墨花,则又富有一番审美情趣。画上的一点水渍痕,浸出笔墨边缘的水晕,即使不赋与具体的视觉形象,也能引起欣赏者的视觉快感。 (三)线墨一体写意人物画,除上面两种笔墨形态外,大多数是采用线墨一体的画法。所谓线墨一体,即以用笔勾线为骨架,再用水墨皴擦泼染,达到笔气墨韵的完美统一。线墨一体,即是笔墨一体。写意笔墨,前面已分别作了简述。主要谈笔墨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由写实趋向写意,实际上是由工笔画向写意画发展的过程。工笔以细笔线描和色彩为其主要特征,写意则以粗笔线描和水墨为其主要特征。写意画使用的生宣纸和水墨画法,本身适宜抒情而不适宜于描写,所以写意画的笔墨始终以抒情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学习写意人物画,如果忽略或轻视这一看法,将会走向舍本末的歧路。写意笔墨要注重对比统一的规律,对比是笔墨表现的基本法则。浓淡、黑白、虚实、疏密、巧拙、苍润等,是笔墨处理的基本方法。写意笔墨尤重浓淡变化,舍此不能生动。浓淡变化贵在微妙精细,一团墨块,一根线条,如果忽浓忽淡,虽有对比而不和谐,看似生动,实则肤浅。要浓而不黑,淡而不薄,方为上乘。凡作写意人物,勾线浓淡变化不宜大,重点在用笔的稳健沉着;用墨力求浓淡得体,整体感强,不要忽浓忽淡,显得花乱。黑白本来是二种色彩,用于笔墨则是一种对比手法;写意画是以水墨为基础,故黑白对比主要在于墨色的分布。黄宾虹在九十杂述稿中说:“笔墨之妙,尤在疏密,密不容针,疏可行舟。然要密不相犯,疏而不离。”这是画理,也是画法。画人物的衣纹,特别讲究疏密虚实的对比。凡是勾勒紧贴着结构的线,用笔多为中锋,行笔要慢,才能结实.写意笔墨贵在灵活变通。笔墨死板就失去写意的特征,为了达到笔墨灵活变通、气韵生动,有人提出了“得意忘形”、“得意忘法”的主张。4画法是从画理中变化出来的,认识理解这种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主动把握笔墨是大有好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呈现出千姿百态、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流派、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应运而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对象的墨色和气韵的把握,继承和创新。画的气韵得之于墨,用墨的技巧在于熟练地把握。笔墨是中国画传统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一整套形式语言体系,是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式的视觉表达方式。之所以讲独一无二,是因为凡是绘画都离不开形体、色彩,也离不开基本的构图。形体、色彩、构图是全世界绘画所共同的要素,中国绘画也离不开。但是笔墨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全世界其他民族的传统绘画中都没有的要素。 结 论古人常讲:“认师造化,师法自然。”实际上,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呢?现代人物画,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