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doc_第1页
“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doc_第2页
“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doc_第3页
“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doc_第4页
“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科学论文“呼吸”教学片段与评析 执教:易俊评析:洪霞 片段一: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1号集气瓶,当我用玻璃片把它盖上的时候,猜一猜这里面有什么? 生:空气。 师:聪明!1号瓶就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再来一个2号瓶,老师用排水法来收集一瓶气体(演示: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这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 生:是从水里来? 师:水里有这么多吗? 生:嘴巴里呼吸过的空气。 师:谁的嘴巴? 生:老师呼吸过的。 师:2号瓶是老师呼吸过的气体,1号瓶是我们吸入的气体。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出示课件:用燃着的小木棒依次伸入2号瓶和1号瓶。)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放入2号瓶的小木棒熄灭了,放入1号瓶的小木棒还在燃烧。 师:看来,只是经过了老师的呼吸之后,这2号瓶的气体就与1号瓶不同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气体从吸进去到呼出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评析:教师围绕课题的难点,精心设计对比强烈的实验导入,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获得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片段二:认识呼吸系统 师:(出示课件:呼吸器官图) 猜一猜,吸进去的气体这一次的人体“旅行”会经过哪些地方? 生:气管。 生:支气管。 生:肺。 师:是不是只会经过这三个地方?(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从鼻腔到咽喉到气管,再到支气管最后到肺。 师:到这里就完了吗? 生:呼出来了。 师:怎么呼出来的? 生:从肺到支气管再到气管,然后到咽喉,最后从鼻腔呼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看是不是这样的。 气体从我们的鼻腔到咽喉到气管,再到支气管,最后到肺,经过一次交换后又原路还回,它的这次旅行就圆满结束了! 评析:引导学生对呼吸气体“路径”进行猜测,逐步认识呼吸器官。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对呼吸前后的“路径”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了呼吸器官,课堂也更加流畅。教师将学生对于呼吸器官的认识这一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层次,并没有纠结于不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生硬概念,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效果。 片段三:了解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 师:气体经过这次旅行,回来之后什么东西都没带吗?你猜一猜,它会有变化吗? 生:我认为有,呼出来的变成了二氧化碳。 师:这是他的猜测,还说出了一个平常我们听得很少的二氧化碳。 生:可能发生了变化。 师:这个同学用到一个很好的词语,对于不确定的事物用“可能”,不错,是个严谨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东西,我们都还不确定,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 (出示课件:人体一次呼吸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师:(指对照表中的“%”)这个符号是百分号,在这里的意思是,把气体平均分成100份,有78份是氮气。观察一下,我们吸入的气体呼出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二氧化碳,吸入的时候只有0.03%,呼出后变成了4%。 生:明显变多了。 生:氧气,吸入的时候是21%,呼出来之后是16%,变少了。 师:谁告诉我变少了多少? 生:变少了5%。 生:其他气体也发生了变化,吸进去的时候是0.97%,呼出来之后变成了2%,变多了。 师:只有哪一个没变? 生:氮气。 师:这就是我们一次呼吸气体前后的变化,氮气没有发生变化,二氧化碳变多了,其他气体变多了,氧气变少了。变少了的氧气去哪里了? 生:被人体吸收了。 师:其实,除了我们人呼吸需要氧气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氧气,例如小木棒的燃烧就需要氧气的帮助,氧气变少了或者没有了,小木棒就会熄灭。现在谁来帮我们解释一下,开始我们做的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回放第一个课件。) 生:因为2号瓶里二氧化碳变多了。 生:就是2号瓶的氧气要比1号瓶的氧气要少一些。 师:2号瓶的什么气体变少了? 生:氧气。 师:什么气体变多了? 生:二氧化碳。 师:所以,小木棒熄灭了。这就是我们进行呼吸之后,气体发生的变化。 评析:教师通过合适的“旅行”情境,引导学生对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进行猜测,并引导他们使用准确的用词,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借鉴他人的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再回到导入环节的实验,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导入时的认知矛盾,达成了“知道人体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的教学目标,也铺设了运动后呼吸加快的线索。 片段四:研究运动后呼吸会怎样 师:关于呼吸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 生:运动之后呼吸会更加急促,心跳也会加快。 师:(板书并增加了一个问号) 为什么这个同学已经说了,老师还是写了一个问号? 生:因为我们还不知道。 师:到底运动后呼吸会不会加快,我们知不知道? 生:不知道。 师:只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会变快。怎样让我们知道这个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实验。 师:他说出了科学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生:先运动。 师:运动干什么? 生:看看我们呼吸会不会急促。 师:怎么知道我们呼吸是否急促,谁来帮他说完整? 生:可以先测一测没运动之前的呼吸,再测运动之后的呼吸。 师:如果大家安静时一分钟呼吸是20至25次,你觉得我们激烈运动后呼吸可能快多少次? 生:我觉得可能快17次。 生:我觉得可能快10次以上。 生:可能快18次。 评析: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给学生猜测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说出猜测的依据,培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依据地猜测,还能使学生在实验中有效避免错误的产生。 师:怎么样算一次? 生:往上跳一次算一次。 师:呼吸怎样算一次? 生:呼然后再吸算一次。 师:你用手势告诉大家。 (学生在胸前用手演示一吸一呼。) 师: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要测量运动前的呼气次数还要注意什么? 生:呼吸时,不要刻意地有时快有时慢,要自然呼吸。 师:不要刻意地呼吸。老师来总结一下我们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大家认真地看一下(出示课件:注意事项)。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做记录? 生:1号同学。 师:老师来计时,老师说开始时,开始记录自己的呼吸次数。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安静地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 师:停。把自己的呼吸次数告诉1号同学。 (学生记录。) 师:全体起立,把凳子放到座位里面,今天老师教大家跳一个老师改编的“兔子舞”。 (教师和学生一同跟随音乐跳“兔子舞”。) 师:赶快坐下来,记录自己的呼吸次数,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测量自己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师:停。请大家把数据告诉1号同学。谁先来通报一下小组的数据? 生:我们这组1号同学是32,2号同学是20,3号同学是23,4号同学是24;运动后1号同学是19,2号同学是16,3号同学是47,4号同学是35。 (教师把其他小组的记录表收集起来。) 师:运动后都加快了吗? 生:没有。 师:有同学没有加快对不对?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自己控制了呼吸。 生:没有运动起来。 生:有可能自己数的时候忘记了,又重新开始数了。 师:都有可能,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小组的数据。 (教师投影更多小组的数据,都是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我们运动前后呼吸会不会加快? 生:会。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因为我们剧烈运动后会很累,所以需要大量的空气。 师:需要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生:氧气。 师:原来,我们运动之后,会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出示课件)。 评析:学生自主设计测量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教师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对于测量中的错误并没有忽略,而是正面面对,利用更多数据作为佐证材料,使学生达成共识,意识到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片段五:拓展 师:在这里老师还要考一考大家。同学们很喜欢读书,我这里准备了一份阅读材料,看看哪些同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出示课件:肺活量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生:我知道了一个词叫肺活量。 生:我知道了运动能使我们得到锻炼。 生:我知道肺活量是一个人吸入空气的多少。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呼吸能力是强还是弱? 生:想。 师:(介绍肺活量测量仪及其使用方法,并测量3名同学的肺活量)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肺活量? 生:想。 (老师测量自己的肺活量4900毫升,学生惊呼。) 师:这不算什么,这真的不算什么,你看看他们的! (出示课件:有资料显示,中国游泳冠军孙杨肺活量7000毫升,中国飞人刘翔的肺活量有7898毫升,奥运冠军菲尔普斯的肺活量有15000毫升。) 师:为什么运动员的肺活量会那么大? 生:因为他们经常运动。 生:因为他们身材好。 生:游泳需要憋气,所以肺活量很大。 师:对呀!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肺部,让我们的呼吸能力加强! 希望同学们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