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分析报告3.0.docx_第1页
茶行业分析报告3.0.docx_第2页
茶行业分析报告3.0.docx_第3页
茶行业分析报告3.0.docx_第4页
茶行业分析报告3.0.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产业规模2二、产业结构51.产品类别51.1产品品类51.2品类特点52.各品类市场62.1整体描述62.2各品类市场情况73.大市场小企业93.1多、乱、弱93.2 集中度低,资本化率逐渐增强104.3主要茶企104.竞争分析11三、盈利模式131产业链分析131.1茶叶链构成131.2工艺流程151.3普洱茶行业的十大盈利模式151.4细分市场特征151.5中国茶叶四大营销模式191.6电商销售情况20四、总结21一、产业规模产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度,增速放缓。2015年 1-10月,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 12.5%,同期相比增速基本持平,但是相较于上半年增速出现小幅提升;利润总额为 124亿元,同比增长5.2%,延续2014年的低速增长,且相比较于 2003-2013年 52%的复合增长率是十分低的。1999年-2015年10月中国精制茶加工行业主营收入规模(亿元)1.种植面积增速下降。2016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增幅控制在2.6%以内,比上年低近2个百分点。其中,湖北、陕西、四川3省茶园面积增加较多,均超过15万亩。开采茶园面积3637万亩,增加250万亩。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共计4316万亩,同比增长175万亩,增长率4.2%;采摘面积3387万亩,同比增加228万亩,增长7.22%。茶园面积与采摘面积均较之去年增长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贵州、陕西、四川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增加明显,分别达到466万亩,689.1万亩,215.9万亩,481.6万亩。2.茶叶产量缓慢增加。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5年中国绿茶产量达143.8万吨,出口量达27.2万吨,内销量为93.28万吨。2011-2015年间,中国绿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6%。2015年中国红茶产量达25.8万吨,出口量达2.8万吨,内销量为15.84万吨。2011-2015年间,中国红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8%。3. 行业内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利润增速放缓,行业进入调整时期。2015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其中线上销售市场规模近120亿,2016年茶叶线上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茶叶行业线上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4.茶叶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茶是一种传统消费,也是一种成熟消费,然而最近几年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变化。我国茶叶消费正处于转型期,茶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此外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的时代,尤其是分化出中老年茶客对茶叶功效品位的高要求与年轻茶客对茶叶时尚的需要,直接刺激了茶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进入新一轮的跳跃式发展。1)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根据国际茶业委员会 () 公布的数据,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年连续三年平均茶叶消费量前五位的主权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其中,中国的年平均消费总量达 万吨,从这三年的人均消费量来看,土耳其、阿富汗、利比亚、摩洛哥、英国分别以. 千克、 . 千克、 . 千克、 . 千克、 . 千克成为世界人均茶叶消费五强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关注度增加,中国人均茶叶消费不断增加。2) 人均茶叶消费价格提高。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和消费价格和西方茶叶消费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给茶叶消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总结:分析未来茶叶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人们的茶叶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养生茶,保健茶等功能性茶叶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茶叶市场前景较好。二、产业结构目前茶行业正处于较长的成长期中,其特点是茶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下,虽有为数不多的规模较大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格局尚不够稳定,茶生产处于较大范围的调整当中;从产业市场结构来看,中国茶生产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1. 产品类别1.1产品品类行业主要产品包括: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和乌龙茶,其主要品种及产地如下表所示。图表1:茶叶行业主要产品分类类别主要品种主要产地绿茶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等云南、四川、浙江、湖北、福建乌龙茶(也称青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枞、台湾乌龙茶邓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白茶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福建、江西、四川、贵州、湖北黄茶茉莉花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四川、江西、湖南、广东、贵州黑茶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砖湖南、四川、湖北、浙江、重庆红茶祁红、滇红、英红云南、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2品类特点类别工艺特点产品特点功能适合人群绿茶不发酵条索紧结、浑直匀齐、有锋苗,色泽绿润条索肥实,色泽乌黑油润寒凉解暑体质温热、口感清淡红茶全发酵有光泽;香气纯正高长;滋味醇厚。温热暖胃体质寒凉,口感浓重。乌龙茶半发酵条索肥壮、圆结、沉重,色泽油润砂绿;香气浓郁高长持久;滋润醇厚、鲜爽、有回甘。不寒不热春夏秋冬、老少皆宜;不同香型可满足不同口感的消费者需求。普洱茶亚发酵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降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醒酒老少皆宜,可改善新陈代谢。2. 各品类市场2.1整体描述绿茶是我国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其次是黑茶、乌龙茶与红茶,白茶和黄茶产量较小。2014 年我国绿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3.68%,黑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3.40%,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1.73%,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0.29%,白茶和黄茶的占比均不到1%。2014 年我国茶叶产量品种结构我国前三类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分别占66.8%、12.2%、8.2%,且红茶增速最快、是最具潜力品种。其中,绿茶属不发酵茶叶,寒凉解暑;红茶属全发酵型,温热暖胃;乌龙茶属半发酵型,不寒不热。而值得关注的一个单品就是普洱茶(属于黑茶),其发展较慢,以往不为大众所知,如今在龙头企业大益集团的带领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2各品类市场情况2.2.1绿茶最大品种,集中度十分低 绿茶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品种,生产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不到10%,分别是萧氏集团、论道、天福、绿剑和更香茗茶。绿茶被国际卫生组织定位世界六大保健饮料之一,且居首位,是六大茶类中唯一没有发酵的茶类,同时也是保存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最多的茶。2.2.2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 我国乌龙茶生产地比较集中,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地,但是生产企业众多,多为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企业,例如天福、安溪铁观音集团等。2014年我国乌龙茶产量为24 .54吨(不包括台湾),其中前五大品牌天福、八马、凤山、理想、华祥苑占比达到47%,天福市场份额最高,约9%-10%。2.2.3普洱茶集中度最高,将迈入爆发式增长期 普洱茶不仅具有十分高的饮用价值,而且因其容易储藏还可以当做一项收藏品,价值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递增。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爆发时期: 2004 年以前:全国普洱茶消费者凤毛麟角,主要集中于港澳台、马来西亚以及沿海广东地区; 2004-2008 年:普洱茶商开始全国范围内推广,各省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普洱茶,但是对其了解较少,消费人群仍很小; 2014 年以后: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越喝越上瘾,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我们判断普洱茶消费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目前,全国普洱茶市场规模大概在40亿元以上,其中大益茶业集团市场份额近40%,是行业龙头企业,其品牌推广能力首屈一指,未来将带领普洱茶行业迈入更快发展阶段。3.大市场小企业3.1多、乱、弱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可以说,国内的茶产业是“有名茶,无名牌”。多: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多万茶农、7万多家茶企。乱: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弱: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茶叶研发程度偏低。绝大部分中国的茶企都缺少自主研发产品能力,在新品种研发上也显现出技术的薄弱和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000多个地区茶叶品牌,已经在利用的茶叶牌号到达5000多个,而拥有肯定知名度的品牌确实寥寥无几。小而疏散、有品类而无品牌是国内茶企最突出的特征。竞争数量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各类茶叶初制加工厂6.7万余家,茶叶精制加工厂有1300多家。 竞争较大竞争层次在国内茶叶市场,因各茶种产区不同,消费呈现较明显区域性,但近年来消费区域性呈现逐年弱化的迹象。竞争加大3.2 集中度低,资本化率逐渐增强现有上市公司(排除港股的 3共 家公司)共 11 家,深深宝 A是 是 A 股唯一标的,其余均在新三板;其中,深深宝 A 、在 八马茶业、七彩云南、谢裕大年收入过亿,其余企业收入在 1400-5300 万之间(参考 考 2014 年数据),这些上市公司还只是茶业行业的冰山一角,未来将会有更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1) 深深宝 A:A 股唯一标的;2) 博闻科技:曾为普洱茶第一股,随着普洱茶行业由低谷恢复至良好局面,公司资产剥离逐步到位,已成优质壳资源, 建议重点关注其重组机会;3) 八马茶业:铁观音专家,并逐步走向品类丰富的优秀民族茶;4) 七彩云南:国内普洱茶第一股;5) 谢裕大:百年名茶制造商;6) 梅山黑茶:专注于黑茶深加工领域,并不断壮大自有品牌产品;7) 恒福股份:茶文化第一股;8) 雅安茶厂:藏茶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导企业;(需要关注)9) 白茶股份:白茶之乡福鼎市的杰出代表;10) 猴魁茶业:以中高端太平猴魁(绿茶之王)销售为主;11) 茶乾坤:茶叶初加工企业;12) 黑美人:安化黑茶龙头企业之一4.3主要茶企2017十强茶企:见 /china/005cy_index.html2017年十强茶品牌: /china/005cy_index.html四川茶叶知名品牌及详细介绍见: /news/471476.html4.竞争分析1、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分析由于目前茶行业的利润较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高的现状,以及由于茶的独特性而使其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进入到该行业,特别是国内外一些实力较强,拥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投资茶行业,从而导致茶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这会对茶行业内原有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由于茶行业集中度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由众多企业共同分担了威胁。并且新进入者带给茶行业原有企业的威胁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往往也是不易察觉的。2、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从茶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伴随着中国茶业几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茶行业正处于较长的成长期中,其特点是茶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下,虽有为数不多的规模较大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格局尚不够稳定,茶生产处于较大范围的调整当中,可是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较迅速,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市场结构来看,中国茶生产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茶叶主产区在加工技术、产品类别等方面己经开始出现同质化趋势;知名品牌企业少,中低档产品多;设计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营销水平较低;茶产品出口在地域上集中度较高。企业间在茶价格上常常出现相互压价现象。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差异化战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关门倒闭的情况。 3、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茶行业的替代产品包括咖啡,可可等其他饮料。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来自替代品的特色,顾客嗜好性,价格及地域等。但茶叶有其特殊性,其具有独特的口味以及保健功能,文化内涵,这是其他饮料难以复制的。从替代品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几项指标得分接近,没有能特别影响产业的因素。茶的替代品替代能力均不是很强,因此,茶的替代品对于茶行业威胁不是很强。4、购买者议价能力由于国内茶品牌众多,以及茶产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目前茶业市场呈现供求基本持平,略有盈余的状态,并且正在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根据影响购买者议价能力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茶产品,由于消费对产品的认知并不成熟,目前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并不高。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以及消费者产品知识的不断充实,茶行业内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会不断增强。5、茶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根据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茶叶加工企业应该加大对原料供应商的控制,保障茶叶特有的原料品质。虽然茶青和毛茶加工等方面,虽然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和阶段性部分稀缺的情况,但是由于茶行业市场集中度普遍偏低,茶青供应商也较为分散,因此市场化程度较高,茶企业在选择茶青供应商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茶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的因素,致使不断有新的资本加入,从而导致茶行业的供应商与茶行业企业的议价能力趋于一般水平。总结:从市场结构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青稞茶属于代用茶一类品牌,其推广面临着茶叶行业竞争,以及咖啡,可可等竞争,行业竞争关键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品牌营销。三、盈利模式1产业链分析1.1茶叶链构成茶叶行业产业链构成:茶叶产业链的价值链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创造消费者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产业价值链追求的目标在于尽量增加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所需支付的价格与价值链活动所耗成本间的差距(即利润)。茶农、加工企业、批发企业及品牌经营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并努力实现最大化,即产品价值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 下图反应了茶叶行业价值增值过程以及产品价值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由此图可看出,种植在茶叶产品价值链中的收益最低,而品牌经营环节的收益最高。茶叶行业产业链增值情况:现代茶叶产业链主要由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四大基本环节构成,各环节都与其他产业相联系,而科技、信息、安全与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茶产业链的始终,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的系统内部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和利益互补的机制。 1、种植环节 中国的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品种多样性但发展不够平衡的茶叶种植业,我中国茶叶的发展奠定了比较稳定的基础。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目前,中国茶叶种植环节主要分为茶农、茶场和基地三种形式,部分大型茶叶企业在建立基地的基础上,与茶农签订协议,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2、加工环节 在传统产业链中,制茶业一直延续手工操作,一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从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制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在制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是在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的制茶技术随着现代高新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传统的制茶原理的改进,产生了许多新的制茶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加工技术。 3、流通环节 茶叶的流通是指茶叶作为商品进入消费领域过程中的活动,茶叶行业的流通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流通体制、保证流通渠道的畅通无阻在任何时期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茶叶的经营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茶叶以散装茶为主,其流通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种批发渠道进入茶庄、超市等零售商;随着品牌茶企的发展,略过批发商,直接建立直营店,或者以包装茶形势进入专卖店、商场专柜等零售模式迅速发展起来。4、消费环节 消费环境是茶叶作为商品实行实用价值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茶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茶叶的消费环节已由简单的家庭消费、团体消费、服务性场所消费向礼品消费、休闲消费和收藏消费转变。随着茶叶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茶产业必然向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与市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2工艺流程1.3普洱茶行业的十大盈利模式巨头模式;品牌-专营店模式;品牌-代理商模式;原料供应商模式;中介模式;收藏模式;电商模式;玩家模式;批发市场模式;茶山旅游模式(见链接:/stat/stats/35824.html)1.4细分市场特征1.4.1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个人消费者。茶作为一种饮料消费,按消费心理和消费目的大致可分为是时尚消费、习惯消费、功能消费和家庭消费。一般年龄、收入、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居住城市等因素综合会影响个人消费行为。时尚消费的对象主要为城市青年。他们讲究情调、追赶时髦,受媒体广告影响大,明星效应也不容忽视。比如咖啡在中国的很大成功是中国青年对国外生活方式的向往,把咖啡当成一种时尚,要抓住未来消费者势力,就必须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在时尚上下功夫。习惯消费的主要对象为爱茶一族。这些消费者有自己喜爱的茶品种或品牌,消费惯性强,较难改变。由于区域不同,对茶品种选择也会不同,比如北方人爱喝茉莉花茶、华南地区爱喝乌龙茶或铁观音、华东地区爱喝绿茶,这种消费者大多选择当地产的名茶,但随着茶叶加盟连锁品牌的扩展,区域消费的区隔已经被逐渐打破。家庭消费主要指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消费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家庭主妇。因此,茶叶加盟店可根据节假日推出优惠实用的家庭用茶。功能消费的主要对象为女性或老年人(?)。如各种减肥茶、美容茶和保健茶等都是针对这种消费市场开发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注重功能而忽略口味,一旦无法达到消费者的期望效果,就会被消费者遗弃。礼品消费者。中国人传统的三大礼品是烟、酒、茶。在这三项礼品中,唯有茶是老少皆宜,且有益于健康。因此,无论是传统佳节还是在各种公关活动中,高档名茶都是消费者的首选。产品的外包装、知名度和销售产所是其主要的购买动机。高端茶叶加盟品牌就可以多挖掘此类的客户。旅游消费者。茶在中国长期以来被视为土特产,不同的地方盛产不同的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台湾乌龙、紫阳富硒茶等。到杭州旅游的人不会忘了买地道的西湖龙井,到闽北旅游的人也会带上一些武夷大红袍。游客的消费多为一次性消费。因此,像一些选址在离风景区近或者酒店的茶叶加盟店就应该更注重地方特色的产品经营。专业场所消费者。专业场所是指以品牌茶主要目的的茶艺馆、茶楼、茶馆等。这些场所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茶文化,是极品茶、高档茶的主要消费区域。作为中国茶消费的顶级层次,这个市场具有示范作用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4.2消费者市场调查分析1)国内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可以发现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茶叶消费者占比重为48%,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而14-25岁的青年消费者占了26%,这说明饮茶正逐渐转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茶饮在年轻人中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v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茶叶消费者的收入群体为1000-2000元居多,茶叶消费占消费者日常生活比重约5%。3)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3) 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5)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6)吸引茶叶消费者购买茶叶主要方式详情见链接:链接:/question/21290138/answer/182935091.5中国茶叶四大营销模式1.5.1天福茗茶的连锁店模式从1993年创办至今,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共开设994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坚持“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创建了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使得“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连锁店在大陆各个中心城市的分布,加快了连锁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既方便了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加快了消费者向企业传递需求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抢先占据市场。天福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得其他的企业只能作为跟随者。 天福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也因此,天福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茶企的龙头老大。1.5.2立顿的超市模式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被冠之以世界第一茶品牌的企业,它的袋泡茶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总值。 立顿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剥离了传统的茶叶文化模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年轻一代的身上,无疑,立顿袋泡茶的时尚、快捷更受他们青睐。在营销模式它也是标新立异的,在销售上它认准人人都熟悉的超市货架,锁定在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塑造其积极自信的产品形象,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高度国际化的立顿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在中国市场上却不尽如人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茶企仍有无限的上升空间。1.5.3红女吃茶的品类模式说到中国的茶企,不能不提红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企业。红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几万家茶企的发出了挑战。它在传统的茶企中间,大胆的开辟了一个新的茶品类,就是吃茶。 对习惯了喝茶的人们,吃茶确实是个新鲜的词。当其他的企业都在忙着证明自己的茶喝起来味道、口感都是上乘的时候,红女却说“喝茶不如吃茶好”,并找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它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茶重新定位到养生的范畴,把那些上等的绿茶、红茶、青茶等破壁成茶粉,佐之以独创的吃茶伴侣,利用互联网的影响,不断宣传自己的产品理念和形象,在网络上红红火火起来。 1.5.4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模式茶叶批发市场是比较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也是国内大多数茶企仍然选择着的营销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茶叶消费模式将趋向“四化”,即生产无公害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名牌化、网络信息化,显然,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茶叶市场销量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改革,实现产业的升级。1.6电商销售情况从网购数据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