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年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 2(2018年北京卷)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与1956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故选B。【点睛】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3(2018年新课标I卷)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多数日本媒体也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认为这是奠定21世纪日本外交基础的最主要课题。这一主张反映了日本A随着经济发展军国主义抬头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D奉行独立和平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从材料“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故D项错误。5如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各奔东西,争取自保D赶快联合,求得生存【答案】D 6欧盟的形成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B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1951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于1967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于1992年,所以答案选B。7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做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答案】B 8推动下表中国际会议召开和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年)历史事件1955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1961不结盟运动成立196477国集团名称出现A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B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取得成功C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松动D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答案】A【解析】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为巩固独立、寻求共同发展而召开的国际会议;不结盟运动是在两极格局之下,亚非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而成立的;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根据上述三个组织或者会议出现或召开的背景及目的,就可以看出A符合题意。9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说明A美国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多极化趋势得到一定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国间合作 D单方面制裁给美国带来灾难【答案】B【解析】从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说明,作者不认同美国的单极世界,而多极化趋势得到认可,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美国的政治意图;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国间合作,C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说的是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10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提出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日本经济崛起后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说话”。这些体现了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形成B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答案】B 点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具体表现在: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随着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其中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在不断加强。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1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基础。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材料二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不结盟运动的三个主要发起人,并简述其兴起的主要历史背景。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哪些宗旨和原则?(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中国何时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答案】(1)发起人: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背景:美苏冷战。宗旨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2)表现:不结盟政策。出发点: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1992年。 12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二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三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影响:形成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3)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国际关系。 第(3)问,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