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民主法治 推进阳光司法.docx_第1页
深化民主法治 推进阳光司法.docx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化民主法治 推进阳光司法特征码gxdswaedgjfbalbrommd 深化民主法治 推进阳光司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努力构建阳光司法机制。鉴此,xx法院以人民陪审和司法公开为切入点,拓展了公民参与司法的有效途径,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靠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实现司法公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加强人民陪审工作,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近年来,xx法院认真践行人民陪审制度,对涉及群体利益、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经济职务犯罪的22起刑事案件,涉及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的9起行政案件,当事人之间矛盾激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两代表一委员”或媒体重点关注的25起民事案件,引入人民陪审团参加庭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强化陪审认识,夯实陪审根基 1.人民陪审员概况 xx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辖区面积4333平方公里,人口36.2万。xx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111人,与审判员的比例为1.88:1。其中,男性68人,女性43人;本科以上学历65人,大专文化32人,高中文化程度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人;23-40岁58人,40-50岁29人,50-60岁20人,60岁以上4人。人民陪审员来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涵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村委负责人等各个阶层,充分体现了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强化工作保障 xx法院设立了人民陪审员办公室,配置了相关的办公设施、法律书籍和报刊,为人民陪审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根据陪审工作实际情况,协调县财政局每年拨款15万元左右,按照陕高法(20xx)xx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参审、交通、就餐、住宿等费用给予补助,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大力支持陪审工作。此外,加强与陪审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陪审员安心参与审判活动。 3.注重业务培训 陪审员来自于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特长,但是法律知识相对有限。为了提高人民陪审员的依法履职能力,xx法院把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培训教育有机统一起来,采取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庭审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大对陪审员审判业务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工作,重点强化陪审员对证据的分析、事实的认定能力,不断为陪审员参与庭审“充电”。 4.严格参审规程 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陪审由政工科统一进行安排,根据案件的性质、陪审员专业特长以及是否应当回避等情况选配陪审员。注重庭前准备,开庭前由主审法官向陪审员介绍相关案情,让其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或争议焦点,引导陪审员熟悉相关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便更好地在审判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审判活动中,人民陪审员主要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及当地的民俗风情、伦理道德进行释明,如法庭确定调查事实的重点证据是否符合当地公民的基本法律素养,辩护观点能否令人信服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审理,对法律适用问题则主要由法官来确定。 5.加强监督管理 xx法院将陪审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案件数量、出庭率、陪审能力、工作态度、审判纪律、审判作风和参加培训情况。政工科制定了陪审员的考核、奖惩办法,设立了陪审员工作档案。对无故推脱不参加庭审的陪审员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如予以辞退并终身不得再聘等,对表现突出的,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表彰,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能调动陪审员的积极性,确保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职责。 6.率先完成“倍增计划” 根据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做好全省法院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工作的通知要求,xx法院将人民陪审员“培增计划”向县委、人大进行了专题汇报,并详细制定了增选计划,明确组织领导、备选范围、宣传重点、完成时限等程序步骤。今年年初,组织工青妇、企业单位、学校、乡镇、社区领导进行了座谈宣传,并充分利用法院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布了增选公告。通过群众自荐和单位推荐,共有72名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参选。xx法院会同县司法局经实地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参选人员的工作、生活及社会评价情况,最终遴选出43名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拟任人员。20xx年7月,xx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法院的任命提请,并为43名同志颁发了任命书,这标志着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的圆满完成。 (二)总结陪审经验,弘扬陪审理念 1.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一般来说法律只是原则性的,其规定难免有所漏洞,因此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常常需要借鉴社会生活经验。人民陪审员大多来自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他们的大众性思维,可以与法官的职业思维形成有效互补,矫正法官的职业偏见,督促法官养成公正的职业道德,进而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陪审员的专业知识优势可以弥补法官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从而有效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判。 2.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息诉服判 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进行诉讼调解,具有独特的补强作用。陪审员代表着社会的观点和力量,容易被当事人认同和信任;陪审员从当事人说事和法官说法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表达方式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现实社会环境下,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庭审,能对司法公信力起到补强作用,进而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如在凤凰新城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xx法院引入“人民陪审团”机制进行了审理。在听取陪审团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建议,并依法做出了判决。该案的人民陪审作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3.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缓减诉讼压力 近年来,xx经济社会新老矛盾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加之银行流动性收紧、煤炭价格下滑、楼市疲软、鄂尔多斯经济泡沫的破灭等连锁反应,导致辖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盼日益迫切,进而给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xx年1-9月,xx法院受理案件5549件,同比增长98.6%,一线办案法官只有31人,人均办案179件,“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审判资源严重短缺这一瓶颈问题,xx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作用,保证审判工作正常开展。另外,有2名在当地威望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陪审员,热心做思想工作,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自愿驻院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年均调处案件300多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xx法院的受案压力。 4.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推进司法民主 为了进一步扩大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xx法院认真践行人民陪审制度,深入推进法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三方参与的审判模式,注重把法律的力量、道德伦理的力量、乡风民俗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司法,司法理性吸收民意。例如我县雷龙湾乡发生的一起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股权转让案件,原承包人将以沙治地股权转让于他人,后因王圪堵水库拆迁安置,给当地农民的土地进行补偿,其数额比转让时高的多,为此群众发生利益之争,群体到乡、县、市上访。xx法院受理此案后,决定在争议地现场应用“人民陪审团”工作机制审理此案。在开庭前张贴了公告,制定了预案,抽选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村土地仲裁员、群众代表等11人组成的“人民陪审团”现场参与庭审。庭审后,“人民陪审团”在团长的主持下召开了评析会议,一致认为原承包人将土地股权已有偿转让他人并实际履行,现因利益冲突反悔,于法于理均站不住脚,建议驳回诉讼请求,最后合议庭采纳了“人民陪审团”以及40多名旁听公民的意见建议。这一群体性利益案件的成功处理,不仅使无定河两岸5.3万亩土地因治沙引发涉及5个乡镇、400多户家庭、1300余名群众的群体性涉诉案件得以消弥,而且圆满化解了已经出现和潜在的多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5.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促进法治宣传 首先,人民陪审员通过直接参与审判活动,亲身经历有关诉讼程序,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法律知识,而且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发和教训。其次,由于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大众,他们会把自己参与陪审所受到的教育传播给人民群众,从而对全社会起到普法宣传的教育功能。此外,xx法院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典型案例大力宣传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民陪审员的认知程度,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三大公开平台,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建立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推动深化司法公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 1. 审判流程公开 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诉讼过程,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以法院门户网为基础平台,通过报纸、互联网、微博等技术手段,为公众和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服务。xx法院20xx年以来受理的案件全部实现了诉讼档案电子化,两年来主动向当事人提供司法公开告知书18780份,依托陕西法院公众服务平台,方便当事人凭密码从网络平台获取审理信息,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积极创新庭审公开方式,以视频、图文、微博等方式及时公开庭审过程,两年来,图文直播庭审107件次,视频同步直播庭审6件次。 2. 裁判文书公开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法官干警克服畏难情绪,打破本位思维,积极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近年来,除依法不能公开的以外,其余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布,裁判文书上网率达100%。此外,通过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形成倒逼机制,提高文书质量,加强裁判说理,进一步提升法官的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增进公众对裁判文书的理解,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同时,加强对司法裁判的社会监督,促进公正司法。 3. 执行信息公开 公开立案标准,拍卖公告等信息,提供拒不履行执行义务人的信息查询。将执行实施权的运行过程作为执行公开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执行公开的防腐功能。建立了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为各类征信系统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二)促进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1.保障知情权 司法公开是保障知情权的基本要求。从案件当事人的司法知情权需求来看,当事人能够全面知悉司法的过程、内容和结果,了解与自己的诉讼权利义务相关的审判和执行信息,是其获得公正审判的基础。xx法院有效利用司法公开平台、法院开放日活动以及判后答疑制度,有效提升了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2.保障参与权 参与权的行使受司法公开程度的影响很大,公开程度越高,公众对司法活动的认识就会越客观、越准确,进而可以更切实际地行使参与权。几年来,xx法院加大了车载法庭巡回审理,加强审判“五进”。20xx年以来,全院院通过“五进”方式审理各类案件5337件,2952件案件征询了旁听庭审公民的意见建议。形成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局面,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3.保障监督权 司法公开的目的之一,便是借助公众监督来促进审判公正、实现社会正义,通过制约、监督司法权,使其正当行使,让公众意愿在司法中得以体现。5年来,xx法院严格实行随案廉政监督卡制度和案件跟踪回访制度,立案信访部门跟踪回访了2万余名案件当事人,认真听取群众对案件审理和执行结果的意见建议,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 (三)司法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培育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司法公开可以传播法律知识,强化公众的法治观念和意识,进而培育公众的法律信仰。当前,社会公众对于司法活动的知情和参与意愿越来越强烈,司法公开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可以将公正的司法活动展示于众,又可以对适用法律的规则以及法律本身进行传播,使社会公众全面地了解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唤起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2.帮助公众形成合理行为预期 司法公开既是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帮助公众形成合理预期的过程。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法院通过依法公正审判和充分说理来讲述法律知识、张扬司法理性、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结果的预测能力,给社会提供一种行为指引。同时,便于公众对诉讼风险进行综合的理性思考和权衡,有助于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明确的法律预期。 3.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在司法公开的常态下,社会各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