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竹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05年,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抢抓被列入省扶贫贷款贴息试点县机遇,紧紧围绕“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扶贫工作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重点,以“一主两建(培植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办法,努力提高扶贫到户贷款贴息使用效益。截止目前,实际发放贷款730万元,实现贴息36.5万元,发放贷款240户1008人,带动人均增收250元以上。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开展扶贫到户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通知的精神,县委、县政府结合竹山实际,制订了竹山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四定四不定”原则。对贷款贴息对象、范围及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使工作有序开展,县委、县政府对相关单位工作作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贷款贫困户跟踪监测,确保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实行公示公告制,在确认贴息对象时,各乡镇和扶贫办实行“阳光操作”,接受村民监督。二、瞄准对象,建档立卡2005年,为了全面掌握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对象情况,我们对全县贫困现状进行了二次全面、细致地调查摸底,重点摸清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贫困户、贫困人口,668-92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现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户分析贫困现状、查找贫困成因,并针对贫困成因,帮助寻求致富项目,由农户自己确定发展项目。同时,根据全县贫困现状调查情况,全县县、乡、村都建立贫困户档案,建立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档案,达到了“五个明白”,即户有明白卡和明白项目,村有明白帐,乡有明白册,县有明白档案。对贫困户明白卡实行动态式管理,实行半年一抽查,年终一检查,脱贫一户,注销一卡,基础工作清楚明白。三、培植产业,增大收入我们在吃透上级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坚持把扶贫贷款贴息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紧紧围绕“兴、建、创”的工作目标,明确提出了“一主两建三统一,四无八有三配套”的工作要求。“一主”即每个重点村突出抓好一项主导产业,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2005年,我们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60%用于了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大了重点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的块头。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运用贷款贴息的注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生产,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深河乡井泉村有一定的茶叶产业基础和良好的饲养传统,我们对该村376户分类排查,对确认的289户贫困户符合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其中支持 176户改造茶园600亩,帮助25户发展养殖业,现该村户户有项目,人人均受益,当年实现人均增收150元。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没有致富的产业,就没有群众稳定的增收。为此,全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水电富县、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我们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05年,省下达我县扶贫到户贷贴息资金40万元。我们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麻家渡镇墩梓村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发展以郧巴黄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2005年,我们投入信贷扶贫资金5万多元,新建标准牛栏14户700多平方米,发展郧巴黄牛150头,当年仅畜牧业一项使农民增收80多元,使畜牧业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3元,比上年净增139元。双台乡田沟村,我们投入信贷扶贫资金近2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山羊678只,发展商品牛127头,发展生猪1083头,已出栏36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0%,使该村实现了人平一头猪、一只羊、户平一头牛的目标。2005年,通过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扶持,全县1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已建成茶叶专业村7个、烟叶和中药材专业村5个、养殖专业村5个、良种培育专业村1个,共改造和新建特色产业基地2.86万亩,新发展以郧巴黄牛和马头羊等为主的牲畜58410头(只)。全县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致富能人累计发展到3123户,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较好地发挥了在产业发展中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一年来的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试点工作实践,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我县是山区贫困县,到2005年底,全县还有14.3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人口大多集中在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石山、库区,生活产生十分困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地区的村组公路、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严重滞后,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相当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