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doc_第1页
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doc_第2页
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doc_第3页
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doc_第4页
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看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 洪 志 强摘要:最惠国待遇原则作为WTO非歧视原则之一,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从对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具体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良好的法律素养对相关条款中的某一概念、术语甚至某一个字作出符合法理的解释。关键词:最惠国待遇 相同产品 事实歧视 例外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概述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 - Favored Nation Treatment,MFN)作为WTO非歧视原则之一,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是WTO的基石。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最惠国待遇原则已作为其基本原则存在并适用。GATT1947第1条规定了“普遍的最惠国待遇”。该条第1款规定“在对进口或出口、有关进口或出口或对进口或出口产品的国际支付转移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此类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在有关进口和出口的全部规章手续方面,以及在第3条第2款和第4款所指的所有事项方面,任何缔约方给予来自或运往任何其他国家任何产品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领土的同类产品。”由于当时 GATT处于临时适用的状态,其大部分规定不能优先于各国的现行立法而适用,但惟独最惠国待遇原则例外,各缔约方必须无条件适用。自WTO建立以后,最惠国待遇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适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关贸总协定。除了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关贸总协定、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协议、海关估价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外,最惠国待遇原则还是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4条对最惠国待遇原则都有所规定。原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践都明确说明了最惠国待遇原则作为当代国际贸易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不应受到任何挑战。然而任何法律规定都有例外,国际条约的规定亦然。最惠国待遇原则有三项例外:第一是历史特惠的例外:GATT1994 第 1条第 2款和第3款规定了此项例外。根据该规定,英联邦成员之间,法联邦之间,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关税联盟,美国与菲律宾,智利与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 ,黎巴嫩、叙利亚与巴勒斯坦、约旦之间因原来已经相互提供某种特别优惠待遇,所以GATT允许这种优惠可不按一般最惠国待遇原扩展到其他成员。然而随着这些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这一历史特惠例外的规定也将随之失去意义。第二是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此项例外基于GATT1994第24条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废除它们之间的任何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使区域内各成员商品能自由流动,对外每个成员则仍可保持其贸易壁垒。可见,GATT允许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所享有的特惠不按最惠国待遇原则执行。第三是发展中国家例外:该项例外规定见GATT1994 第四部分。它首次确立了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商品,给予普遍、非歧视和非互惠的优惠待遇。这种优惠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不是互惠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GSP背离了最惠国待遇原则,是该原则的例外。WTO 成员引用这些例外作为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理由是合法的、正当的,然而实践中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具体适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本文结合对“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相关问题。二、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的措施争端案1998年7月3日与同年的8月17日,日本与欧共体分别与加拿大就其在汽车制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协商,但都没有达成相互满意的解决方法。1998年11月12日和1999年1月14日,日本和欧共体分别申请设立专家组。1999年2月1日,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设立了专家组,并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书(DSU)第9条第1款,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审查这两项申请。所争议的加拿大措施主要是:如果合格的汽车制造商要获得免税资格,其在加拿大当地的生产(包括某些情况下的零部件生产)必须达到最低的加拿大增殖额 (the minimum amount Canadian value added ) ,并且与在加拿大的汽车销售维持最低的销售比率。加拿大的此项措施具体发展情况如下:第一,1965年的美国与加拿大汽车协定。加拿大的措施来自于1965年美国与加拿大签定的汽车产品协定(简称汽车协定,the Auto Pact) 。根据该协定,美国汽车和原产设备制造件的进口商只要满足汽车协定中“汽车制造商”的定义,便可被加拿大授予免税进口待遇。第二,加拿大和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生效的加拿大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CUSFTA)也影响到汽车产品贸易。据该协定,只要产品符合协定的原产地规则,便可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汽车产品的关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同时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允许加拿大维持加美自由贸易协定所规定的进口免税。第三,加拿大国内措施。加拿大国内与汽车协定制造商有关的规定是1965年通过的汽车关税条例(MVTO)和关税项目950规章。这些法律文件被1988年的条例 (MVTO1988) 和 1998 年的条例(MVTO1998)所取代。MVTO1998规定的进口免税的授予条件与汽车协定中的规定一致,即受到加拿大增值额和比率的限制。加拿大政府根据汽车协定的规定,自1995年开始,向没有满足MVTO1965和以后的条例的个别制造商授予特别豁免令(SROs) ,即赋予其进口免税资格。所有的豁免令都含有增值要求和制造要求。这两项条件的规定与加拿大条例的要求相同,只是在增值的具体水平和比率方面有所变化。对于加拿大的1998年条例和特别豁免令所规定的进口免税,日本和欧洲共同体认为其与GATT1994第1条第1款的规定不符。争端双方对该特别豁免属于GATT1994 第1条第1款意义上的优势没有争议,也同意不能从免税中获益的进口产品与从免税中获益的进口产品是同类产品。因而日本和欧共体的指控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共体主张加拿大没有立即、无条件地将进口免税授予所有成员的同类产品,且加拿大将进口免税的资格限于某些制造商,这属于事实上的歧视,是对某些国家产品的偏向。三、从该案中看最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的措施案中,判断加拿大的措施是否违背最惠国待遇原则时,遇到了三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是争议的焦点所在:第一,对于GATT1994第1条第1款中的“无条件”该如何解释;第二,GATT1994第1条第1款的规定是否包括“事实上的歧视”;第三,加拿大的措施是否属于GATT1994第24条所规定的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上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本案的分析,GATT1994第1条第1款规定的“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领土的同类产品”,说明GATT中的MFN是一种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但是这种无条并不是不包含任何条件,不是绝对地不附任何条件地适用于第三方,而是不包含与产品产地有关的任何条件,也就是说不能有产品产地的歧视和国别歧视。在本案中,加拿大对获得免税资格的进口商施加了一定的限制,即符合加拿大规定的增值额和一定销售比率的要求。此项限制条件与进口汽车的产地无关,是产地中性的,因而不违反GATT1994第1条第1款“无条件”的规定。这意味着给惠国在给予第三方优惠时完全可以确定什么样的产品能享有这一优惠,但是有一种条件是绝对不能附加的,否则就会违反GATT1994第1条第1款的规定,那就是与产品产地有关的条件。其次,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加拿大的1998年条例和特别豁免令,享有进口免税资格的进口商,限于某一基准年在加拿大存在并满足某些履行要求的制造商。事实上,只有加拿大的某些汽车制造商享有进口免税优惠。专家组从这一分析中得出结论,将进口免税资格限于与某些国家的制造商有附属关系的加拿大某些进口商,影响了免税进口汽车的进口地理分布,对免税进口产品的产地实施了歧视。此外,专家组还认为,进口免税的历史情形来看,从一开始,加拿大实施进口免税的目的就是使从某些具体来源的进口获益。所以 ,加拿大的措施对其他缔约方的同类产品构成了事实上的歧视性待遇。早在欧洲共同体从加拿大进口牛肉案的争端案中,上诉机构就认定了GATT第1条第1款既不仅包括法律上的其实也包括事实上的歧视,因为欧共体规定只要经过美国农业部认证的牛肉都可以进口。从这项规定可以看出,欧共体对各国的牛肉似乎一视同仁,在法律上可以说是非歧视的。然而,美国农业部的实际做法是只认证产自美国的牛肉,不认证产自其他国家的牛肉。因此,该法规实际上是对美国的牛肉授予了其他国家的牛肉所不能享有的优惠。对其他国家的牛肉来说,该法规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歧视。在本案中日本与欧共体主张加拿大所规定的进口免税限于某些成员的产品,即只有加拿大的某些进口商有资格获得进口免税,因而加拿大的措施存在事实上的歧视。加拿大的进口免税措施对其他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构成了事实上的歧视,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最后,关于第三个问题,加拿大面对日本和欧共体的指控,提出以GATT第24条作为抗辩,主张其进口免税是仅适用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惠,属于最惠国待遇的法定例外。根据GATT1994第24条“适用领土边境贸易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规定,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对内可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规章,对外则可设置统一关税。显然,相对于内部成员而言,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对其他WTO成员实行了贸易歧视,但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取消贸易壁垒的安排毕竟是朝着完全贸易自由化方向迈进的,因此,只要这种安排不妨碍其他国家的贸易,就应允许其合理存在。但是事实上,在本案中,该进口免税不仅授予产自美国和墨西哥的产品进口,还授予了符合条件的其他第三国的产品的进口,并且进口免税措施并非对产自美国或墨西哥的所有同类产品都提供免税待遇,这些产品是否享有免税待遇,取决于是否由合格的进口商进口,而不是是否来自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所以,专家组认为加拿大的措施不符合第24条的例外规定,不能被其豁免。从上述对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具体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国家通过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单方面解释,或通过采取某种隐秘的歧视措施,或通过曲解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规定,以达到适用或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目的。可见在实践中,最惠国待遇原则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WTO成员方要想不受到歧视待遇,不仅需要清楚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下应享有的权利,而且还必须要了解其他成员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然后才可以判断自己国家的企业、公司、个人、货物、服务、知识产权是否享受到了应有的待遇。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践还说明,在新的争端解决机制下,国际条约的具体规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便是理论界通常所指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导向”的特点。而另外一项没有宣之于口的特点是普通法系的影响,这包括从世界贸易组织诸协议的起草到解释无不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直接影响。在这样的制度下,争端解决非常重视对条文的细腻的解释、对程序规则的追求、对具体条文和相关协议的目的作整体考虑以及对诉讼策略的通盘规划。具体言之,通过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案我们不难看出,人们现在考虑的不是对一些大的原则的解释,而是相关条款中的某一概念、术语甚至某一个字的理解:何为“无条件”? 何为法律上与事实上的歧视 ? 这些都需要当事方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对相关词语作出符合法理的解释。参考文献:1 李耀芳WTO争端解决机制M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2 陈安国际经济法学专论(下编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措施争端案专家小组报告(Canada- Certain Measures Affecting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Report of the Panel),世界贸易组织文件第 WT/DS139/R号及第 WT/DS142/R号,11 February 20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