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0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是贫困人群聚集存在的最基层地域社会 ,贫困村不仅是一个基层社区单元 ,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战场之一。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 1 一、基本情况 位于 西南部 ,属 ,总面积平方公里 ,辖8 个村民组 ,725 户 2765 人 ,总劳力 2022 人 ,耕地面积 4290亩 ,人均占有耕地亩 ,全村 2/3 耕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经营。现有 7 名村“两委”干部 ,含下派第一书记 1 名、大学生村官 1名。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23 户 215 人 ,其中一般贫困户 35 户 78 人 ,低保贫困户 48 户 89 人 ,低保户 23 户 31 人 ,五保贫困户 17 户 17 人。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 ,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 ,把精准扶贫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 ,以“户脱贫、村出列”为工作目标 ,举全村之力而为之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 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 ,村“两委”干部每月到户宣传扶贫政策 ,了解贫困户情况 ,听取发展意愿 ,谋划增收措施 ,跟2 / 30 踪帮扶项目 。 分发挥市药监局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的优势 ,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与贫困户结对子 ,全村 123 户贫困户做到户户有人帮、有人管。 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 ,按户制定谋划帮扶措施 ,全村申报发展产业 38 户、光伏发电 30户、危房改造 30 户、帮扶就业 12 户、社会兜底及其他 40户。目前 ,全村已通过产业验收 29 户 ,第一批产业资金按照奖补额度的 40%已打卡发放到户 ,剩余 9户正在积极组织第二批次验收、登记打卡造册。 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力发展的局面 ,村“两委”积 极联系大户 ,以村作为担保 ,由大户先提供种苗的形式 ,免费提供给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先行发展 ,并签订扶贫养殖合同 ,确保贫困户敢于养、愿意养、养得好 ,获得受惠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作为全区居家养老示范点 ,通过政府花钱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为全村 32 位分散五保、贫困低保老人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帮助贫困老人解决无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难、看病难等问题 ,每月分 4 次为他们提供送餐、助洁、助医、起居照顾、精神慰藉等服务 ,切实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村“作战图”和“四项清单 ”3 / 30 全部规范上墙 ,村作战体系、脱贫规划、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项目到户分类清楚明白 ,脱贫目标、帮扶措施、扶贫责任一目了然。扶贫手册按照“六有”要求规范填写 ,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 ,详细记录帮扶项目实施全过程 ,切实做到识别、帮扶、脱贫全程有据可查、有迹可存。目前 ,正在结合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 ,通过“户户到” ,看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和帮扶成效 ,倾听群众意见和帮扶满意度 ,帮助贫困户算好经济帐 ,做到心中有数 ,脱贫有把握。 资 100 余万的村集体 60伏电站和 30 户户用 3伏电站项目已 建设完成 ,正在等待并网发电 ;投资 170 余万元的公里道路畅通工程 ,目前路基部分已完工 ,正在等待检测 ,后期将加强调度 ,加快道路硬化施工 ;投资万元的“八小水利”工程 ,已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正在加紧施工中 ;投资 100 余万的安全饮水工程 ,正在区水利局的牵头下稳步推进 ;投入 62 万元涉及 30 户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已建成大半 ,剩余危改户正按照计划逐户解决。 三、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0户户用电站 ,虽然光伏板已安装完成 ,但还未能并网发电 ,产生预期收益 ;村级光伏电站自筹资金 20 万元还未 着落。 00 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 ,是区招标工程 ,已完成建设方案 ,目前正在等待招标结果 ,项目还未落地施工。 4 / 30 无”户原先是安排光伏发电受益户和部分贫困户因家庭特殊原因 ,难以有较好的帮扶措施和明显的帮扶成效 ,脱贫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逐户摸清贫困户目前生产生活现状 ,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帮贫困户算好账 ,做到心中有底 ;进一步完善扶贫手册更新和一户一档资料整理工作 ;做好信息采集动态调整和国办扶贫系统更新维护工作 ; 措施无成效的贫困户 ,进一步梳理症结 ,逐户逐户落实帮扶措施 ,强化帮扶成效 ; 八小”水利、安全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施工进度 ;加大与农电公司对接 ,尽快完成光伏电站并网 ,尽早产生效益 ; 脱贫、村出列”目标要求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认真梳理 ,补差补缺 ,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扶贫办办、省扶贫办办第三方评估工作。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 2 一、“十 一五”扶贫工作 006 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我县扶贫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七大及国家、5 / 30 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外争项目、内抓管理,按照“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贫困现象得到了缓解,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的进程。三年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万元,其中省级投入万元,市级投入 1045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万元。 1、整村推进。“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省级整村推进 285 个。目前,省下达 234 个,已实施完成 163 个,正在实施 71 个 ;市级配套和市级部门挂钩实施完成 33 个。 196 个整村推进,共投入财政资金 2900 万元,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245 万元。 、易地扶贫开发。按照“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原则,共实施完成易地搬迁安置 685 户 3050 人,其中财政易地搬迁安置 560 户 2500 人,国债易地集中安置 123 户6 / 30 550 人,共投入财政资金 1525 万元,其中国债资金 275 万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3200 人,其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 1200 人,短期引导性培训 2000 人,共投入培训资金 110 万元。 、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 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完成战河乡 5000 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 2000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 4000 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 200 万元。 、农村民居、安居项目。完成安居工程 1436 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2500 户。共投入扶贫资金 1200 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信贷扶贫。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 1650万元。 、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 +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7 / 30 50 个,帮扶资金 1450 万元。 (二 )主要做法 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 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精心组织,落实目标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省、 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8 / 30 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8 个工作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 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 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 4: 4: 2 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 )。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 *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暂9 / 30 行 ),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 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扶贫先扶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群众户均有 1 人掌握 1 2 项农村适用技术。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 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十一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万元,占总投资的 14%。 、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 ;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10 / 30 、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 )主要工作成效 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明显增加。 至 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万元,其中省级投入万元,市级投入 1045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万元。投入逐年增加。 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贫困人口从 万人减少到 的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减少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万人。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782元增加到 1614 元,增加 %。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 善。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完成农田建设 2769 亩 ;通电 89 件,解决用电困难 56 个村 1265 户 4535 人 ;通路 49 件,解决了 34 个村1947 户 8627 人通路困难 ;水利工程完成 193 个件,个水池(窖 )1199 个,解决 22050 人 23708 头 (只 )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 5003 亩,改善灌溉面积 5222 亩 ;1436 户 6892 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 2500 户居民住上安全抗震民房 ;易地安置 685 户 3050 人达到了“搬得出,安得11 / 30 稳,能发展” 的目标。 产业扶贫取得明显进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村情、乡情积极扶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共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 20792 亩,引进推广优良畜种 7290 头 (匹、只 )。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以来实施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明显缓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全县培训 8250 人次,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 3200 人,已转移输出 3232 人。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认真做 好扶贫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新建沼气池 105 口,节柴灶 605 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成种植经济林果 20792 亩,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是一个集山、少、边、贫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解放前, *尚处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种社会形态。 1956 年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央、省、市的深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扶贫工作不断推进,全县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12 / 30 晚、发展慢,至今仍是一个全省特别贫困的县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面临许多困难问题。 一是自然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山区面积占 97%,海拔高差达 3160 米,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恶劣,多种自然灾害频繁,不少地方已丧失生存发展条件,需要易地搬迁的有 13455 户 43550 人。 *县脱胎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式多种社会形态,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制约着生 产力的发展,发展基础极其薄弱,加之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技能弱。从纵向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横向比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到 底全县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 5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14 元。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长期以来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一直困绕着贫困群众。到目前, 28645 户万人、万头 (只 )牲畜饮水困难 ;21242户贫困群众仍居住杈杈房、黄板房、高危房 (部分为无房户 );468 个村民小组未通路 ;有 610 个村民小组未通电 ;70 个村委会 630 个村民小组无自来水饮用 ;13 个乡无农贸集市 ;1048 个村民小组无卫生室, 420 个村小组未通广播电视,527 个村小组未建文化活动场所 ;村小危房 230 间共18400 13 / 30 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由于上级关心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扶贫效益十分显著,每年减少贫困人口 4500 人左右。但由于返贫现象突出,贫困人口基数居高不下。到 底,按农民人均纯收入 1067 元标准,全县仍有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78%。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质量极差,过着吃粮靠老天、穿衣靠救济的贫寒生活,许多贫困家庭家产不足千元。 四是投入与需求矛盾加剧,扶贫难度大。全县有 15个乡镇、 91 个村委会 (社区 )、 1152 个村民小组。 1065 个贫困村民小组中,被省列为整村推进范围的有 285 个,仅占贫困村民小组总数的 %;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民小组,因投入太少, 15 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解决不了村民的更多实际困难,难以实现实施一个村、脱贫一个村的目标 ,许多已实施项目的村仍用电难、行路难 ;因原居住地丧失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无望而搬迁的人口达 5200 人,但因易地开发指标少,实际享受补助政策的仅占搬迁总数的 25%;未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大多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居住分散,项目实施难度大,投入效益明显降低。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受自然14 / 30 地理条件的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单一,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发展了一批特色种养业,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规模、销售难度大、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自去年以来,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价跌,使好的收成变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贫困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这对于培植贫困地区的产业和提高生产技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近期扶贫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 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按照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结合 *实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确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突出抓好扶贫整村推进,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落实多项扶贫措施,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皱褶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推进社会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到 2016 年的扶贫工作目标和任务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扩大扶持范围,基本消除无电村、无路村,基本实现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基本完成易地搬迁任务,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5 / 30 根据扶贫工作思路,围绕上述工作目标,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 )提高 认识,加强领导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全局的中心工作重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充实加强县乡扶贫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不断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抓好各项扶贫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县情、具有特色的 *扶贫工作模式。进一步落实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工作办法措施,分解工作目标任务,整合各类资源,发挥群众参与积极性,把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一是整村推进。积极争取将全县未列入“十一五”省级整村推进规划的 780 个贫困村和因灾返贫的 85 个贫困村列入近三年内整村推进实施范围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选择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先解决与脱贫关系最大、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县级整合为主,以整村推进为平台, 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易地扶贫16 / 30 搬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实施一个村、改变一个村、发展一个村。积极争取整乡推进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州市县自筹、省级补助、多方投入、合力攻坚的原则,每年选择一至二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扶贫。 二是产业扶贫。根据 *县情,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选择优势特色产业给予重点扶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路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好用足用活 信贷扶贫政策,扶持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把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建立在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扶持发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努力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启动实施“双百”工程 (每年扶持发展 100 户种植大户、 100 户养殖大户 ),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和增收效益,确保每户至少有一名掌握 1 2 门实用技术,每户年均销售一头商品畜,户均有一项可靠的增收产业。力争 3 年内扶持重点龙头企业 10 个,实施畜牧品种改良 3 万头 (只 ),种植核桃 100 万亩、木瓜 10 万亩。 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提高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最大17 / 30 限度地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实施分类指导,采取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追求型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由追求单纯增收型向追求培植产业提高素质型转变。 3 年内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 1 万人以上,确保培训后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不低于 80%,培训后稳定转移就业率不 低于 85%。 (三 )落实扶贫措施,做好各项扶贫工作 一是易地搬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分类建档立卡工作,坚持政策标准,严把扶持对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管理措施,充分尊重安置农户意愿,采取多种安置方式,实施好易地开发扶贫项目,解决好特困群众生存发展问题。力争每年实施 5000 人易地扶贫项目。 二是安居工程。我县贫困农户住房特别困难,黄板房的简陋程度决不亚于茅草房,且三五年需重建一次,生态破坏力强。实施对黄板房的改造,不仅是贫困群众的迫切需要,是民心工程,而且是贫困地区保护生态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需要,是和谐工程。目前我县尚有万户贫困户居住在极其简陋的黄板房内,有万户农户的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力争每年实施 7000 户安居工程, 3 年内基本消除黄板房,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安全可靠的住房。 三是社会帮扶。继续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18 / 30 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努力构建“大扶贫”的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协调服务,争取外部力量对 *扶贫地区的更大扶持,扎实做好与中央、省、市挂钩单位的 协调联系,配合服务。 (四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 *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更加扎实有效的管理办法措施,切实做到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认真执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认真执行项目报批审查制,严格按批复实施项目 ;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落实大宗物质询价采购,统一管理制,并逐步把它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严把物质价格质量 ;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分期拨付和回补报账制,加强 项目资金审计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安全 ;加强内业工作,完善后续管理,探索产业滚动发展,按要求设立标志碑,签定廉政合同,强化项目验收。 (五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内部自身建设。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开展专题调研,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探索新办法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实施项目工程19 / 30 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严把重点环节,确保不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分工,加强协调联系,增强 责任意识,发扬敬业精神,树立团结实干的工作形象。加强业务培训,改善工作条件,缓解公用经费困难,使扶贫办的自身建设逐步适应扶贫工作的需要。 四、意见建议和请求事项 1、请求恢复我县藏彝地区待遇,给予特殊政策扶持,或针对小凉山地区特殊情况,制定特殊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请求将未列入“十一五”省级整村推进计划的贫困村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村共 865 个村,列入三年内省级整村推进计划范围,每村投入的财政资金增加到 30 万元。 、请求安排专项资金,分三年度基本消除无电村、无路村,每年安排 不低于 7000 户的安居工程项目。 、请求对原搬迁未享受补助的搬迁户,在 3 年内给予落实补助政策 ;每年安排不低于 5000 人的易地开发扶贫项目。 、请求每年安排 500 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畜种改良和发展特色养殖业 ;每年安排 500 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核桃、木瓜等经济林果和特色种植业。 、请求每年安排小额信贷扶贫资金 5000 万元以上。 、请求将我县列入互助资金扶持对象,每年安排 2 30 个互助资金扶持项目。 、请求每年安排基地职业技能培训 1000,安排指导性转移培训 5000 人。 、请求把我县列入县级整村推进范围或每年安排 2 个乡实施整乡推进项目。 10、请求加大中央、省级部门挂钩扶持力度,增加挂钩部门数量。 11、请求安排资金支持特困县扶贫办自身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单列项目工作经费,加强业务培训。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 3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解决 三农 问题的行动纲领。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而缓解和消除贫困,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低,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连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建设新农村 ;如果贫困地区建不成新农村,全县将出现大片的新农村建设 盲区 。没有贫困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农村的发展。能否有效地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将直接影响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优先完成21 / 30 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仅就我县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提出肤浅的观点。 一、我县贫困村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广西的 49 个贫困县之一,是梧州市唯一的区定贫困县,全县共有 78 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 26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全县农村人口 184033 人,其中贫困村人口60499 人,占 %。 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 (人均年纯收入在958 元以下 )23581 人,占农村人口的 %。 二、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我县目前还有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 4260 人,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 19321 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区和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产出效益低,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又较差。这一系列因素使得要在这些贫困村实现扶贫开发目标困难极大。 、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乡 镇卫生院医22 / 30 疗设施落后,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因医保、社保制度未健全,贫困村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文化生活贫乏。贫困村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文化生活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贫困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贫困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六桂村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全村人数的2%,而小学文化 程度的则占 58%。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力都在外务工,如芦山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 72%,六桂村为 64%,六洛村占 61%。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村的扶贫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贫困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和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 、村级组织作用偏弱。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和广大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 者和实践者。但是贫困村一些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23 / 30 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 三偏 现象。有的村支部软弱涣散,后继乏人。很难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有的党员 双带 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标杆作用和先锋作用发挥不好,少数乡村甚至出现干部与群众关系趋于紧张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三、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 部队伍。一要组建好村支部。首先要选好 领头雁 ,重视培养选拔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有能力、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为村支书,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村群众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 三培两带 ,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贫困村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缺乏、缺少后备干部问题。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能力、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为民办事谋利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三要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 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 职业化 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24 / 30 极投身 新农村建设。 、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 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点,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 ;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 ;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人饮工程、沼气池建设工程、村道建设工程、茅草房 改造工程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 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 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建25 / 30 立培训基地,改进教育方式,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 ;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 等、靠、要 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配合的培训组织 体系。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技术等培训,使年满 16 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 1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 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的人才效应,引导有一技之长的 土专家 田秀才 搞好帮带,引导乡土人才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展贫困村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村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 在贫困村推进 村村通 广播电视工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村显得尤其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 ;积极26 / 30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贫困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 ,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贫困村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环境。尽快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 ;要让贫困村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 厨,改善贫困村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1、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后,一些人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经过调查研究证明,农村低保是从生活保障的层面对贫27 / 30 困人口的求助,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扶贫开发是从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入手,给予项目扶持,奠定发展基础,两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