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哈九中四模,24)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答案B解析“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时间为汉初,题干中“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采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25)表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史记平准书上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答案A解析“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指汉初经济残破社会不稳;“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是指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是指通过无为而治,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主要是恢复发展经济而不是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故B项错误;小国寡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地方势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3.(2018福建龙岩二模,25)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作为农业大国,历代自然灾害一直不少,这只是材料中“罪己诏”的客观因素,故A项错误;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与材料中“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历朝中次数最多”相符,故B项正确;皇帝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在出现自然灾异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皇权受到制度约束”,故D项错误。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5.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B.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的目的在于推崇经过其改造之后的儒家思想,不是“养士”,故B项错误;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太学是董仲舒为了培养人才而建议汉武帝兴办的,故D项正确。6.(2018北京朝阳二模,13)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答案A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材料“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可知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经典而非秦始皇对文化的破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论语内容的新发现而非儒学独尊的事实,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生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荀子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1)根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参考答案(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