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要点总结打印.doc_第1页
心理咨询技能要点总结打印.doc_第2页
心理咨询技能要点总结打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技能要点总结整理:Zx正常心理功能 保障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正常地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别一、标准化的区别 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产生原因归因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心理特征服从正态分布,心理正常与异常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 3.内省标准:以患者和观察者的经验为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准则相比较后得出。 二、心理学区别 依据三条原则作为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自知力完整与否 (二)心理活动(知、情、意)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作者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评估 (一)许又新(1988)三标准: 体验标准: 良好的情绪 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能,核心是效率 发展标准:对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是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适当:同样的打击不同个体反应不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强: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稳定:每个人的心理过程有自己内在的节律性,节律改变说明健康问题 4.意识水平高低: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作为客观指标。 5. 暗示性:与自我意识有关 有时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易受暗示的人,情绪思维易 随环境变化。 6.心理康复能力好: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心理自控力:情绪、思维和行为是受人的自觉控制的。自控程度与心理健康 水平密切相关。 8.自信心恰如其分: 当面对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务时,首先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 9.社会交往正常 精神活动的产生和支持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交往。社交剥夺,是重要打击。 10.环境适应能力 人的一生环境在不断变化,主动或被动采取措施,适应新环境 从而得到发展。 三、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区分 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心理功能的心理活动,不包含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不正常:指异常心理活动,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在正常心理活动范围内的。常见精神障碍(1) 一、精神分裂症及妄想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病因不清 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自知力基本丧失 意识清醒、智能活动基本正常 (二)妄想障碍 表现以持久的单一或一系列妄想为特征,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有相应的心理因素,2周内起病,精神症状为主,2-3月恢复正常。常见精神障碍(2) 三、神经症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痛苦妨碍心理社会功能,但查不到器质性病变。 以下五个特点 1.有自知力 2.自觉精神痛苦,诉说欲强 3.持久性 4.妨碍心理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病变常见精神障碍(3) 三、神经症(许又新神经症临床评定法) 心理冲突性质: 1.心理冲突常形特点: (1) 与现实处境相关,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2)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2.心理冲突变形特点(神经症性) (1)与现实处境无关,一般人认为不值得费心思(2)无道德色彩 神经症评分: 1.病程 1年,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自己能摆脱,1分; 中度-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方摆脱,2分 重度-无法摆脱,3分 3.社会功能:轻度-能照常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轻微妨碍,1分 中度-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改变或回避,2分 重度-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社交 3分 总分3分以下,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可诊断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心因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遭受打击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从创伤(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产生巨大痛苦的)到发病间潜伏期数周到数月不等。 表现:1.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 2.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情感麻木、迟钝,回避与创伤有关的活动和情景 4.警觉水平提高伴植物神经反应 5.悲伤、抑郁 (三)适应障碍:在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微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改变。常见精神障碍(4) 五、人格障碍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心理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给个体自身或他人带来痛苦,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常见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依赖性人格障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种状态。 一、一般心理问题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现实生活产生的冲突,冲突为常形,并因此体验到不良 情绪;(现实因素激发)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1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持续时间短) 3.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能保持行为不失态,工作、生活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未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满足以下四条: 1.现实刺激较强烈,冲突为常形 2.痛苦情绪持续时间长,间断或不间断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会短暂失去理智,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摆脱,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 4.反应对象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常伴有某方面的人格缺陷。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冲突是变形的,不够神经症诊断条件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一、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现实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随时可能遭遇的不同性质的刺激。 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是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不同程度地影响主体的健康水平。 (二)压力源的种类: 1.生物性压力源:是自己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2.精神性压力源:影响主体精神需求的内在或外在事件。错误认知、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1)纯社会性社会环境性压力源:重大社会变革、战争、长期家庭冲突、重要人际关系破裂等。 (2)自身状况(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所致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多数压力源都涵盖两种以上因素。 一、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均是压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能否体验到压力,是一种心理历程-人的内心冲突。 心理压力=内心冲突+情绪体验 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内心世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使得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不好选择的心态。 按冲突的形式分类: 1.双趋冲突 -鱼和熊掌都好。两者有强烈吸引力,却互不相容。 2.双避冲突两种结局都不利情景时不知如何,坐以待毙。 3.趋避冲突既想获利又不想付出代价。 4.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左右为难。咨询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心理咨询师 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三、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心身一体、心理生理社会交互作用、整体性观点 (三)限制性的观点:咨询师职责、时间、咨询关系、感情、咨询目标、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五)中立性态度 二、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品格 (二)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 (三)善于容纳他人 (四)有强烈的责任心 (五)自知之明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弗洛伊德 阿帕波特) 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动力学(心理动力:性本能 营养本能) 发展观点:口欲期、 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适应观点:焦虑(努力、 保护) 认识-领悟疗法(钟友彬)发育停滞理论 二、行为主义: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 斯金纳、班杜拉、沃尔普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影响心理 四、存在-人本主义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自我实现潜能 (罗杰斯) 五、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郭念锋)三种基本属性 (生物-精神-社会)三种本能(生存延续、认识世界、社会依存)三种基本需求(生物、精神、社会)为心理动力,影响情绪与健康。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二、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 (三)综合评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咨询方案制定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一、幼儿、儿童、少年期 二、青年时期 三、中年人 四、老年人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一、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二、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三、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 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求助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作出判断的过程。以便于制定恰当的方案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 收集资料评估分析综合判定心理诊断的概念 临床心理学中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其边缘状态所进行的定性区分和判断,是以广泛收集资料为基础和有针对的心理测评结果为依据的。 心理诊断也称为问题诊断 心理诊断是心理工作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运用谈话、观察、各种检查及测量等心理学方法对咨询者的人格特征、情绪、智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素质及行为做出正常与否及其病因、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损伤程度的判断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诊 二、摄入性会谈 三、正确的心理测验 四、一般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五、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诊 (一)咨询前准备:场所、仪态、距离、言语技巧的使用 (二)礼貌的接待方式和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问题 (四)表态 (五)说明保密原则 (六)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二节 初步诊断 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初诊接待后,要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评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即能否对求助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帮助。心理诊断的工作程序(1)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的存在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本身性质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1.根据心理健康十项指标,判断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 2.选择有效测评工具量化评估。 3.对含糊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初步区分出一般、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1.三原则判断 2.对有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定性 3.确定工作范围心理诊断的工作程序(2) 四、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着和精神病症状,与精神病问题鉴别 3.分析冲突的类型,与神经症鉴别 4.分析其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