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对齐方式总结.doc_第1页
字节对齐方式总结.doc_第2页
字节对齐方式总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软件编程规范中提到:“在定义结构数据类型时,为了提高系统效率,要注意4字节对齐原则”。本文解释x86上字节对齐的机制,其他架构读者可自行试验。同时,本文对C/C+的函数调用方式进行了讨论。BTW想了几天要在休息时间写个总结但是直到今天18日才动手。写出来应该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也许还有一点点参考价值吧。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有不正确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感谢几位同事。以及carrot。呵呵下面言归正传。1先看下面的例子:structAcharc1;inti;shorts;intj;a;structBinti;intj;shorts;charc1;b;结构A没有遵守字节对齐原则(为了区分,我将它叫做对齐声明原则),结构B遵守了。我们来看看在x86上会出现什么结果。先打印出a和b的各个成员的地址。会看到a中,各个成员间的间距是4个字节。b中,i和j,j和s都间距4个字节,但是s和c1间距2个字节。所以:sizeof(a)=16sizeof(b)=1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就是x86上字节对齐的作用。为了加快程序执行的速度,一些体系结构以对齐的方式设计,通常以字长作为对齐边界。对于一些结构体变量,整个结构要对齐在内部成员变量最大的对齐边界,如B,整个结构以4为对齐边界,所以sizeof(b)为12,而不是11。对于A来讲,虽然声明的时候没有对齐,但是根据打印出的地址来看,编译器已经自动为其对齐了,所以每个成员的间距是4。在x86下,声明A与B唯一的差别,仅在于A多浪费了4个字节内存。(是不是某些特定情况下,B比A执行更快,这个还需要讨论。比如紧挨的两条分别取s和c1的指令)如果体系结构是不对齐的,A中的成员将会一个挨一个存储,从而sizeof(a)为11。显然对齐更浪费了空间。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对齐呢?体系结构的对齐和不对齐,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权衡。对齐节省了时间。假设一个体系结构的字长为w,那么它同时就假设了在这种体系结构上对宽度为w的数据的处理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它的设计也是从优先提高对w位数据操作的效率来考虑的。比如说读写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读写w位数据,那么数据通道就会是w位。如果所有的数据访问都以w位对齐,那么访问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因为需要传输的地址位减少,寻址可以加快。大多数体系结构都是按照字长来对齐访问数据的。不对齐的时候,有的会出错,比如MIPS上会产生buserror,而x86则会进行多次访问来拼接得到的结果,从而降低执行效率。有些体系结构是必须要求对齐的,如sparc,MIPS。它们在硬件的设计上就强制性的要求对齐。不是因为它们作不到对齐的访问,而是它们认为这样没有意义。它们追求的是速度。上面讲了体系结构的对齐。在IA-32上面,sizeof(a)为16,就是对齐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为什么变量声明的时候也要尽量对齐。我们看到,结构A的声明并不对齐,但是它的成员地址仍是以4为边界对齐的(成员间距为4)。这是编译器的功劳。因为我所用的编译器gcc,默认是对齐的。而x86可以处理不对齐的数据访问,所以这样声明程序并不会出错。但是对于其他结构,只能访问对齐的数据,而编译器又不小心设置了不对齐的选项,则代码就不能执行了。如果按照B的方式声明,则不管编译器是否设置了对齐选项,都能够正确的访问数据。目前的开发普遍比较重视性能,所以对齐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1)采用B的方式声明2)对于逻辑上相关的成员变量希望放在靠近的位置,就写成A的方式。有一种做法是显式的插入reserved成员:structAcharc1;charreserved13;inti;shorts;charreserved22;intj;a;3)随便怎么写,一切交给编译器自动对齐。代码中关于对齐的隐患,很多是隐式的。比如在强制类型转换的时候。下面举个例子:unsignedintui_1=0x12345678;unsignedchar*p=NULL;unsignedshort*us_1=NULL;p=&ui_1;*p=0x00;us_1=(unsignedshort*)(p+1);*us_1=0x0000;最后两句代码,从奇数边界去访问unsignedshort型变量,显然不符合对齐的规定。在x86上,类似的操作只会影响效率,但是在MIPS或者sparc上,可能就是一个buserror(我没有试)。有些人喜欢通过移动指针来操作结构中的成员(比如在linux操作structsk_buff的成员),但是我们看到,A中(&c1+1)决不等于&i。不过B中(&s+2)就是&c1了。所以,我们清楚了结构中成员的存放位置,才能编写无错的代码。同时切记,不管对于结构,数组,或者普通的变量,在作强制类型转换时一定要多看看:)不过为了不那么累,还是遵守声明对齐原则吧!(这个原则是说变量尽量声明在它的对齐边界上,而且在节省空间的基础上)2C/C+函数调用方式我们当然早就知道,C/C+中的函数调用,都是以值传递的方式,而不是参数传递。那么,值传递是如何实现的呢?函数调用前的典型汇编码如下:push%eaxcall0x401394add$0x10,%esp首先,入栈的是实参的地址。由于被调函数都是对地址进行操作,所以就能够理解值传递的原理和参数是引用时的情况了。Call*,是要调用函数了,后面的地址,就是函数的入口地址。Call指令等价于:PUSHIPJMP*首先把当前的执行地址IP压栈,然后跳转到函数执行。执行完后,被调函数要返回,就要执行RET指令。RET等价于POPIP,恢复CALL之前的执行地址。所以一旦使用CALL指令,堆栈指针SP就会自动减2,因为IP的值进栈了。函数的参数进栈的顺序是从右到左,这是C与其它语言如pascal的不同之处。函数调用都以以下语句开始:push%ebpmov%esp,%ebp首先保存BP的值,然后将当前的堆栈指针传递给BP。那么现在BP+2就是IP的值(16位register的情况),BP+4放第一个参数的值,BP+6放第二个参数。函数在结束前,要执行POPBP。C/C+语言默认的函数调用方式,都是由主调用函数进行参数压栈并且恢复堆栈,实参的压栈顺序是从右到左,最后由主调函数进行堆栈恢复。由于主调用函数管理堆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