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学概论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岩溶学概论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岩溶学概论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岩溶学概论读书报告.doc_第4页
岩溶学概论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溶学概论目录摘要2关键字 2正文 31、 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与概念32、 地下水污染的类型与特征33、 污染来源43.1 工业污染源 43.2 城市污染源 43.3 农业污染源 53.4 沿海海水入侵 53.5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污染 53.6 其他 64、 地下水污染危害 6 5、 地下水污染防治 66、 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6参考文献 8岩溶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就必须对地下水环境心管理和保护。针对地下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一些防止污染的措施。岩溶地区由于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及垃圾等废物处理不当,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岩溶地下水直接或间接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由于防渗处理措施不当,产生岩溶渗漏,使强酸碱废水污染了岩溶地下水,直接影响了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污染,危害,治理1. 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和概念地下水是地球上数量丰富、分布广泛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均有重要意义。由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固体、气体及液体废物越来越多,由于处置失当,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且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地下水污染重于南方城市1。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全国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超过97%)。20世纪 90 年代的调查显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18个大城市中已有17个受到了污染,河北省 地下水污染面积已达391.97km2。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昆明市2000年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水样总合格率为57.25%。少数地区仍保持良好地下水水质。部分地区水质超标严重,污染还在继续加重。依据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大多数城市地下水预报组分(或指标)呈增长趋势,地下水水质在向恶化趋势发展。尤其是北方有的城市污染更加严重,现已形成较大范围的重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有不少地区地下水现已不能饮用。超标严重和超标率较高的指标为硬度、氨氮、硝氮、铬和汞等。其中铬和汞为有毒物质。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氧乙烯。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也多。多年形成的地下渗透污染,连同地表水的不断恶化,积累了大量有毒污染物,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2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仍无比较统一的说法,似乎有点众说纷纭。但正确的定义是凡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视为污染。至于天然地下水存在某些组分浓度相对富集和贫化而超过水质标准的现象,不应称为地下水污染,而应称为“天然异常”。2. 地下水污染的类型与特征在天然的状态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含水层本身起着一个过滤作用,吸附和离子交换过程有助于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质进入含水层,而含水层的水排泄时又把一些污染物质带走,从而达到某种平衡。人为的活动可能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水质(物理、生物、化学性质等)的改变,使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超过规定的指标,使它不再适合原来的用途。污染物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显著减少,通过的地层愈厚,截留量愈大,因此地下水污染过程是缓慢的。但长年累月的持续作用仍可使地下水遭受污染,且一旦地下水受到明显污染,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来源,地下水水质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地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不断释放到地下水中,且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较少,自净能力较差。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各种物质,都称为地下水污染物。地下水污染的类型有很多,较常见的有病原微生物及耗氧有机物污染、无机有害和有毒物污染、金属有害和有毒物污染、有机毒物污染、石油污染、放射性污染。由于岩溶介质非均匀性,地下水赋存、运移也极不均匀,包气带中落水洞、漏斗、溶缝等发育,使地下水直接与地面和大气相通,因此岩溶含水系统抗污染能力差,岩溶水资源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污染3。3. 污染来源3.1 工业污染源未经处理的工业的“三废”是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废水通过水循环直接污染地下水。有毒有害废水,若不经过处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都是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些工业废气,如SO2、H2S、CO、CO2、氮氧化物、苯并芘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这些污染物随降雨沉降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工业废渣包括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这些废物中的污染物由于降水等的淋滤作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3.2 城市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是污染地下水的两大重要因素。这些污染物,多数排入河道、沟渠或渗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任意堆放的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通过风吹、降水淋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也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活垃圾一般采用埋填法处理,而这些大量被填埋于城市周围的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渗滤液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层。3.3 农业污染源由于农业活动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余农药、化肥、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们引起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 增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4。污水灌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土壤的含氮量增加,土壤肥力大大增加,但另一方面,因污水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可能引起对农作物、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甚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化肥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排水和地下渗漏,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污水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而且几十年中持续累积。一方面污染饮用水,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土壤污染,进而造成粮食污染,威胁食品安全。3.4 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这是我国最突出的区域性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主要发生在渤海沿岸,其中最严重的是胶东的莱州湾地区5。3.5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污染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部分企业自备井开采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漏斗面积不断加大,改变了动力条件,引起水质不佳的浅水层越流补给深水层;同时含水层漏斗部分的氧化还原条件增强,促使土体中有机物分解,使二氧化碳分压增大,加上生活污染物进入土体,污染物中有机物的分解也使得污染更加严重。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破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平衡,引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同时石油、天然气、地热、地下水的开采井和监测井的止水措施管理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并使含水层之间存在交叉污染。3.6 其他其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如果修建地铁,开凿运河引水,采矿等活动会改变地下水的水位,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进而影响地下水中污染的扩散降解。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会将地壳深处的某些有害物质带入地下水,污染水体。4 地下水污染危害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限制了人们对地下水的应用。受工业污染的地下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某些重金属会引起生理上的病变,比如镉中毒之类的疾病。其它有机污染物大多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饮用受些污染的地下水会极易感染,引起大量疾病。污染严重的地下水有恶臭,甚至影响其的工业应用。地下水污染也会一定程度上引起土壤污染6。5 地下水污染防治在处理已被污染的地下水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臭氧分离法、泡沫分离法和其他一些化学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不同污染源,采用不同的几项措施。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迫切需要环保部门铁腕执法,通过开展以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在掌握了一些处理措施后,还要加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管理,尽量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次”的方针,把污染减少到最小。6 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相对于地表水污染而言,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难修复等特点。治理的主要的问题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政府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还缺少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经费投入不足。相关部门对地下水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建议相关部门能完善地下水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严格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城镇和工业污染,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持续削减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逐步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严格控制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在掌握了一些处理措施后,还要加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管理,把污染减少到最小。建设完善的全国或地区地下水监测网络,为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加强对地下水污染实用技术的研究,并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对人民群众以及各单位企业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