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doc_第1页
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doc_第2页
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doc_第3页
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doc_第4页
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论文资料下载目录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文米娜居住权,顾名思义,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以及其他附着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乃至收益的权利。1据考证,罗马法的用益权中就已经蕴涵了现今所称的居住权。法国民法典第632-634条,尤其是德国民法典及德国的司法实践,是明确认可居住权的。在德国,居住权主要用来解决男女双方在离婚时房屋所有权归属于男方,但女方应对其中的一些房屋享有终身居住权的问题。而且,在德国,农民生前把自己的农地转让给继承人,但为了终身在该土地上居住,而设定限制人役权(居住权)的情况也不少2.一些日本学者也认为:居住权,是一种把他人土地上的全体建筑物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居住来加以利用的限制的人役权。瑞士民法典第776条规定:“称居住权者,指可以居住于房屋或住宅的一部的权利。居住权不得让与、继承。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居住权适用关于用益权的规定。”意大利民法典第1022条规定:对房屋享有居住权的人,可以在自己和家庭需要的限度内享用房屋。表明意大利民法仍然是承认居住权的。3那么在我们国家,在物权法当中,为什么要确立居住权这样的制度呢?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权利的范围,那么这种权利范围的确认,它涉及到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物权法更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在物权法当中,确认居住权这项权利,是物权法应该具备的素质的一种反应。4首先,在我们物权法当中,确认居住权的这项权利是房屋这项财产在我们现代社会当中财产体系中的地位提高的一种表现。土地和房屋是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对房屋的利用,尤其是对房屋的多层次的利用,是我们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比如:离了婚的男方或女方对房屋的需求。总之,居住权是为了生活中的弱者一方所设立的,具有扶助、赡养、关怀的性质。承认并规定居住权可以体现人民之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接济的道德风尚。因为居住权通常是无偿的,不需要居住权人支付对价的。如果是有偿的,它也就变成了同房屋的租赁权是有偿的没有区别了。其次,居住权这个制度的设置有利于财产价值的发挥。在现代社会,财产以它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为首要原则。也就是说,作为不动产的房屋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观点来看应该实现它的最大化效用。效用是物权立法、司法以及人们从事物权行为时所必须予以考虑的。依科斯定理,设立居住权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并且,设立居住权可以较好地分配财产的所有权的归属与财产的利用权。设立居住权,使财产所有权与财产利用权的配置达到了最优化,不啻是立法者对社会财富的所有与利用所作的理想配置。5你像在国外,一个人工作以后,他向银行贷款去买房子,等到他工作到快退休了,银行的贷款都已经还完了。他这个房屋所有权已经不负其他负担了。他又把这个房屋卖出去,他把房屋卖出去的同时,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终身的居住权。他出卖房屋的价金又可以作为他养老的费用。在这个过程当中,住房人、购房人、房屋所有权人,在这个多层次的关系当中,他们的利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居住权这种制度非常有利于房屋这种财产价值的发挥。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我们国家物权法当中,一定要设置居住权这么一个制度。在我国,居住权亦应当属于人役权,即其具有人身性,它是与居住权人的人身和其拥有的法律地位相关的权利。这就决定了居住权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居住权人应严格限定于自然人。这是因为居住权主要是为基于婚姻、家庭关系而产生,主要是源于赡养、扶养和抚养的需要,往往涉及到的是家庭成员、配偶的特有或应有的利益,这就决定了我国居住权的享有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不可以享有居住权。第二,居住权具有时间性,亦称为“暂时性”。由于居住权是为特定的自然人的利益而设定,因而该自然人的生存期限,即为居住权的最长期限。如果居住权同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设定,则该自然人中生存期限最长的人的生存期限即为居住权的最长期限。第三,居住权不具有转让性。在罗马法中,“人役权是不能让与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则可以转让,如转让某年对某土地的收获权。就人役权的性质而言,它不能与权利人相分离,故权利人死亡,其权利即行消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受居住权的目的和性质的限制,应当明确居住权是一项不可转让的权利。第四,居住权一般具有无偿性,居住权人无需向房屋的所有人 支付对价,所以被称为“恩惠行为”。6如果需要居住权人向房屋的所有人支付对价。则就相当于租赁了。总之,居住权从其性质、本质方面看,应当是一种无须支付对价的无偿行为。当然,居住权人应当承担居住房屋的日常维护费用。第五,居住权与其他用益物权如农地使用权、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不同,居住权的效力较这些用益物权的效力弱。在理论上可以把居住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对待。此外,由于居住权是因家庭关系、婚姻关系而产生的赡养、扶养和抚养的需求设定的权利,表现为居住权人因居住的目的对他人所有的房屋的使用权。对此需要明确:首先,居住权人对于房屋的使用应限于为居住的目的。居住权人为了使用房屋可以对房屋进行必要的装修、改良,但是不得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即使是在改变了房屋的结构和用途后房屋的价值会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改变房屋的结构或用途的可能会导致居住权的消灭。这是保障居住权消灭时使得所有权人取回房屋的必要措施。其次,从居住权的权利范围讲,为居住的目的对房屋的各种使用都在居住权人的权利范围之内,因而“居住”,是对居住权人使用房屋的必要限定。在此范围内居住权人对房屋的各种使用均可。对于居住权人来讲,因其对房屋的居住,其享有对房屋地基的使用权、地役权并可准用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当然,居住权人在不改变房屋的结构或用途的条件下,还可以为某些必要的收益行为,如从事其他经济活动而对房屋的使用,如从事商业买卖,将货物存放于房屋中,这都是可以的。再之,居住权主要是居住权人自己对房屋的使用,但是,在居住权人必要时,其他人也可以基于其需要与居住权人共同居住,如居住权人的近亲属、雇佣的保姆等对房屋的使用。最后,居住权的客体限于房屋。由居住权这一特定的权利的基本内涵,可以明确其客体仅限于房屋,在其他物上不可以设定居住权。居住权与租赁权、借用权存在以下区别:第一,居住权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租赁权则属于债权。居住权因此具有物权的所有特征:对世权、绝对性、直接支配性等;作为债权的租赁权则具有相对性,租赁权人只能对抗特定的债务人。尽管房屋租赁权的效力强化后,租赁权人也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它终究与作为物权的居住权不同。居住权具有的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是居住权当然的、与生俱来的、固有的属性,而租赁权之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则是租赁权的效力强化以后的结果,二者是有差异的。第二,居住权设立后,该住房的所有权人发生变化的,不影响居住权,因为居住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第三,居住权的期限一般是永久的、终身性的,而租赁权的期限依交易实践和民法理论一般不得超过20年。第四,在不动产物权变动采取生效要件主义的法制下,设定居住权必须加以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发生设定居住权的效力;租赁权本质上是一种债权,其设立在某些情况下即便不登记也是可以的。第五,居住权的设定基本上是一种无偿的,带有扶助、友善、帮助的“恩惠行为”的性质。而租赁合同则是一种双务合同、有偿合同、双方都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另外,居住权与借用权也具有一定的相识性。因为借用权往往也是无偿的。但二者的区别仍是明显的。其一,居住权是一种物权,而借用权则是一种债权;其二,借用人的权利在效用上比租赁权更弱小。居住权人可以直接支配房屋并可以对抗任何第三人的干涉。但借用人只能依据借用合同对抗房屋的出借人,而无权对抗第三人。其三,借用的期限较短,它往往只能解决一时的住房之需,不能使借用人长期享有稳定的居住权利,等等。7参考文献;1.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山田晟:德国法律用语辞典,大学书林1991版,第742页。3.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4.刘凯湘、钱明星、尹田、曹守晔、楼建波:私权的勃兴 第五专题:物权法中居住权之设置。5. 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5页。6.转引自王利明:物权法论,第533页。7.转引自王利明:物权法论,第534页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傅鼎生 李锡鹤一、物和物权的概念在传统民法中,财产分为有体财产和无体财产。有体财产称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无体财产即财产权,包括他物权、债权、股权等。近代以来,出现了新类型的无体财产: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和能量-电、光、热、磁、射线等。其中,电、光、热、磁、射线等能量和有体财产一样,可实际占有,也被归入物,属于动产。这样,物的本质属性不再是有体,而是可实际占有。也就是说,物不应再定义为有体财产,而应定义为可实际占有的财产。需要指出,可让与的财产权可入质,即可占有,但并非实际占有,而是视为占有,与物不同。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所谓支配,指自主作用,即权利人可在物上实现自己的意志,从而排斥他人的意志。通说谓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利益的排他性权利。需要指出:第一,物权仅仅是对物的支配资格,不问支配是否有利于权利人。物权人可不为谋利而支配物,支配的结果也未必获取利益。第二,支配即意味着排他,排他性无须另外指出。对物的支配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形式。它们是物权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学理上称为物权的权能。物权法是规定物权的法,规定了对物的各种支配形式。物权法的体系就是对可实际占有的财产的各种支配形式的体系,分完全支配形式和部分支配形式。完全支配形式即所有权;部分支配形式即他物权,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二、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全物权。所谓完全物权,并非指权利人可同时利用物权的全部权能-物权的全部权能是不能同时利用的,而是指权利人可在物权的全部权能中,任意选择利用部分权能。所有权反映了物的归属,是原始物权。他物权为所有权所派生。他物权反映了作为财产的此类财产权利的归属。所有权是物权体系的元点。所有权可为不同主体享有,形成国家所有权、法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自然人所有权。任何一种所有权,都是对物的完全权利,不因权利主体不同而不同。(一) 国家所有权通说谓国家对国有财产享有所有权。前文指出,只有动产和不动产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国家所有权的客体是国家可直接、完全支配的动产和不动产。其中,国家所有权的不动产客体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城市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建筑物,以及法律规定不属于集体所有的城郊和农村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对归属于国家的动产和不动产以外的财产,如股份、智力成果等,享有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不享有所有权。国家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投资于企事业法人后,国家也不享有所有权。(二) 法人所有权法人(不含“机关法人”)财产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动产、不动产;第二部分:他物权;第三部分:其他财产权,如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其中,企业法人的动产、不动产,由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他物权由物权法中的相应部分规定;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由相关法律规定。法人所有权的客体是法人的动产和不动产。前文指出,国家所有的财产投资于企业后,国家对所投资的财产不再享有所有权。国家通过股权实现其利益。从法律上说,国家投资的企事业法人的财产,归属于法人,不归属于国家。国家独资企事业不应称国有企事业。在我国,国家所有又称全民所有。因此,国家独资企事业也不应称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国家通过任免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法人代表和其他负责人,控制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行为,实现国家的意志。认为国家对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享有“终极所有权”的观点,违反民法物权理论。认为法人所有权的观点损害国家利益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三) 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主体是自然村、乡一级组织。集体所有权客体是自然村、乡一级组织可直接、完全支配的动产和不动产。自然村、乡一级组织行使集体所有权之所得,应该用于集体组织成员的生存保障和公益事业。我国城市事实上已不存在集体所有权。过去的城市集体所有制成员或者去世,或者成为退休职工。城市集体所有制已名存实亡。这一所有制曾为其成员提供生存保障,现在城市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它已无存在必要。(四) 自然人所有权自然人所有权为各家学说所公认,分歧主要在于对共有和建筑物区分所有的规定。1. 共有共有分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通说谓按份额共有为按份共有,不按份额共有为共同共有。其实,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均为按份额共有,区别在于:在按份共有中,共有人之间无特殊的身份关系,或者说,按份共有只存在财产关系,不存在身份关系。因此,按份共有人可退出共有关系,即向非共有人转让自己的共有份额。而在共同共有中,共有人之间存在特殊的身份关系,或者说,共同共有既存在财产关系,又存在身份关系。身份关系无法转让,因此,在共同共有关系解除以前,共有人不能向非共有人转让自己的共有份额。实际上,正因为共同共有也是按份额共有,共同共有关系解体时,原则上共有人平均分割共有财产。否则,这样分割就没有根据。理论上,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任一部分,均按份额共有。因此,对共有财产的支配只能适用一致决,不能适用多数决。2. 建筑物区分所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三要素:独用部位的专有权、公用部位的持份权、成员权。独用部位由业主自主决定如何支配。公用部位虽为全体业主共有,但公用部位是独用部位的依附部分,业主对公用部位的权利依附于业主对独用部位的权利。因此,公用部位不能完全适用共有规定。对公用部位的管理适用全体业主多数决,但公用部位的多数决不能妨碍任何一位业主对公用部位的必要使用。对公用部位的处分适用全体业主一致决。三、他物权他物权为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权利,由所有权派生,为不完全物权。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一) 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利用物之使用价值的他物权。关于用益物权,分歧主要在于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为切实保障承包人的利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由物权法规定为物权,使其具有对抗包括发包人在内的所有其他人的效力。如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债权,则不应在物权法中规定。为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应使其具有以下性质:1、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如以登记为对抗要件,则未经登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具有对抗效力,只是一个债权。2、应允许转让。允许转让意味着承包人在转让承包权时,发包人处于不特定人地位,承包权因此具有对抗发包人的效力,真正成为物权,否则只是一个占有标的物的债权。由于法律规定了集体所有权,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不会导致失去生存保障,却可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力。3、应具有永久性。用益物权只存在于不动产上,价值巨大,权利的长期性是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农地用益物权之长期性可增加承包人对土地的投入。不仅如此,农地用益物权更应具有永久性,以避免承包人在承包期届满前掠夺性使用土地。(二)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利用物的价值的他物权。关于担保物权,分歧主要在于对优先权的规定。为真正实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使所有的自然人享有平等的竞争资格,法律应规定:职工就劳动保险费用、近期工资,债务人及受其扶养的人就最低生活费用,享有优先权。论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姚金海水资源是一种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人类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与技术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从法律上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和保护(节约)的水权制度,是水法(水权)与水权运营研究的关键。水权是指国家、单位和个人对水的物权和取水权。水权制度是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节约)各环节而形成的各项制度的总称。水权运营(水权制度运行)则是水权制度的具体运行与经营的过程。如何构建水资源产权的制度框架,改变长期存在的“多龙治水”状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这是水法(水权与水权运营)研究的核心之一。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是水权运营制度框架构建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这必然涉及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的创立以及各项职责与任务目标的实现,经济体制(国有资产产权体制)的深入改革等,同时要求民法水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作相应的修订。一、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的构建2002年修改的水法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水资源属国家所有。“水资源国家所有是符合水资源的公益特性和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目标的最佳选择。”法律设置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水资源是天然之物、自然所生,没有创造者,没有原始所有人。国家是人口、领土、主权三者的总合体。国家依主权以法律的形式将领土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包括水资源)确认为自己所有,从而成为最原始的所有者。第二,由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只有将其原始所有权设置为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国家所有才能保障每个人的用水权益。“国家通过对水权出让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从总体上决定和调节可以进行水权交易的水资源总量。”这是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存在的法律依据与基础。(一)建立全国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构建水资源产权统一体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水资源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水危机意味着发展危机,甚至是人类生存的危机。”江河水系状况对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使用产生的矛盾冲突急剧增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除了气候影响、人口激增等客观因素,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法律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事实上只能是归属国家的各级政府所有,形成所有者的事实上缺位及其利益与流域(水系)水资源自然规律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水法确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于流域管理委员会处理跨行政区域水资源纠纷的权限不清晰和领导层的限制,省边界水资源管理纠纷难以顺利提交流域管理委员会解决,事实上形成条块分割矛盾。“多龙治水”的根源在于水资源所有者产权不清和多头分散管理体制。1.确立水资源资产价值理念及其法律地位,这是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创立的前提。“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市场经济中没有交易的东西就没有价值。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没有人的劳动凝结其中,因而就没有价值,而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没有价值也就不存在价格,因此,资源和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常常是无价或低价的。这种产品高价、原料低价和资源无价的经济价值体系给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肆意破坏和污染环境,实行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典型的浪费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以来的大部分经济增长是沿袭这样一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而实现的,对地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已到了濒临枯竭的地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毫无疑问,水资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是种具有价值(重要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可转化的商品)。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就是确立水权(水权制度)即水资源产权理念。产权或者说所有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权利:第一,使用资源的权利(使用权);第二,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收益权);第三,改变资产形态和实质的权利(处分权);第四,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由第一、二、三规定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自由转让权),因此,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其中所有权是产权结构中最根本的权能,其他的权能都依附于它。但所有者并非一定要自己行使所有者的一切权能,它可以在保持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使用权等其他权能让渡出去。“物产权的缺失与稀缺性有关。Marx等古典经济学家指出,水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但当水是大量的时候,它很少有交换价值。没有水就没有生产,没有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是无限贵重的,但在那些水资源充足的国家,水的使用是免费的。”正因为如此,水资源国家所有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资产所有的担当者。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按公司法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及其运作经营管理的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应是最明智与科学的选择。2.建立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构建水资源产权运营统一体制。“现在全球对水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用水竞争不只存在于灌溉用水户之问,也存在于农业、工业、城市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中。相互冲突的用水权利对当今社会的用水协调体制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在水资源受到更大压力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好的制度在各种用途和用户之间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跨流域分配。”创立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就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水资源自然规律的制度安排。 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全面垄断全国水资源(市场),并代表国家拥有占有水资源资产,保证水资源国有性质得到体现和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必须打破水资源行政区划属性和行政机构所有(占有)的体制,按水资源流域特性架构水资源产权运营体制,必然是一种全新的国有资产产权统一模式。(二)创立各江河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确立清晰水资源产权所有人江河因其自然地历史形成,每一江河所流经地域不一定地处同一省界、市界或县界。我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其实质上必然是每一江河水资源归属于其流经地的各级政府所有;事实上江河水资源首先应满足的就是流经地的各种用户的需求(综合平衡)。在现实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由于水资源供求日益紧张和江河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各种因水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上下游之间供水与用水之间矛盾。因各种原因导致江河供水量与需求量之间有差距,特别是在北方的枯水年份表现更加突出。各地从自身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会争夺非常有限的江河水资源,特别是上游用户。第二,上下游之间水污染责任及其治理职责的矛盾。因江河水流动性的自然规律决定上下游水用户对待江河水资源的态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游用户出于“经济人”本性考虑,用水过程不会花更多投入治理污染,甚至不经任何处理而向江河任意排污,因为饱受其害的并非自身而是其下游用户,“公地的悲剧”再一次上演。何况“环境问题常常在伤害发生之前包含一条相当长的因果链”。第三,上下游之间因环保(水土保持)及其投入的矛盾。一般来说,上游用户(包括政府)加强江河环境保护,特别是为加强水土保持大量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农牧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是不高的。因为加强水土保持(环保)、减少农牧业经济活动等要花费大量投入,减少经济收益,而直接受益者并非自身而是下游用户。但下游用户又要求上游用户必须这样做,上下游之间必然存在巨大的预期反差。缓解和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架构一种科学的制度,水资源产权体制的创新即江河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的创立。每一江河水资源有真正的产权所有人。公司通过征收水资源费(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权交易等水权运营活动,必然要从每一江河整体利益和流域地全局考虑(包括法律与政策约束),保证江河流域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主要的制度选择经常表现是政府规制,还是所谓的市场调节,或者说是依靠政府税收基础上的供应,还是依靠市场谈判和合约来供给。”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没有政府规制的市场调节很难确立与运行。(三)建立湖、水塘、水库水资源国有或集体资产公司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前提下,同时也允许农村的小水塘、水坝以及部分中小水库的水资源属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事实上,各种水工程中水资源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并且很复杂,在此只能在现行法律与制度框架下,由国家所有的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拥有水权,由集体使用(实质上是所有)的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资产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水权。由股份制或多方投资兴建的水工程的水资源权属,仅仅基于其水工程所有权并不当然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水工程内的水,因为水工程的所有权或者用益权自身不包含、不产生水权,水工程用益权与水权各为独立的权利。若上述主体欲享有此类权利,必须再取得水权。按水法及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这种水权的取得需要申办取水许可证。由此才能对水工程的水资源开展管理与运营(水资源资产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的职责与目标任务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水资源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实现水资源多重目标的综合平衡与统一。(一)流域(水系)、河流水资源的规划与计划编制及实施,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全国水资源的勘探与调查,全面掌握水资源(水文环保与地质)资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自然发展规律,公司编制流域(水系)或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节约)的各种规划与计划。同时包括各计划的平衡与落实及实施。这实际上分解承担了国家水管理部门职责(实质上是体制管理创新要求)。一方面是各种单项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另一方面是各项目之间计划与总体计划的平衡与落实。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水资源部分的计划编制与实施应由水资源国有公司承担。(二)配置初始水权,引导水权交易,合理科学安排用水公司必须根据国家法律和政府授权以及水文循环科学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各用途水的平衡关系,科学配置安排各种用途用水与不同主体的用水需要。“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正处在取水许可制度向水权制度过渡的阶段。取水许可以行政管理为主,并没有明确的水权界定。因此,初始水权的界定成为未来水权制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在建立水权制度的初期加以解决。”初始水权(数量与质量)的界定是初始水权配置的前提。在我国必须尊重用水历史,既要尊重水权许可制度的成果,又要尊重历史上用水许可涵盖的习惯用水。在初始水权优先权的确定上应坚持尊重历史、维持现状和局部微调的原则,以先占优先权为主,兼顾河岸权,适当考量用水目的(如生态环境用水等)加以确定:“资源配置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性生产用途之间进行选择、安排和搭配的过程。进行资源配置,首先要在不同经济主体间传递有关需求、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安排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分配。”公司通过水资源分配的总量控制来平衡水量丰沛地区和缺水地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水资源供应。根据国家福利用水政策和“法定许可”等法律规定,保证个人及社会公益机构、国防等部门最基本的用水需求,以此确保水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公司必须彻底改变由水资源配置的失衡所出现的水资源利用上的惊人浪费与严重短缺并存状况。公司还必须引导各市场主体进行水权交易。水权交易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一般建立正式交易市场。“水权制度的改革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水权交易制度是水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水权交易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选择”。(三)进行水权登记,颁发取水许可证等。征取水资源收益。实现水资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水资源具有价值,是重要的国有资源(资产),能够计算出一定价格。一方面,公司依水资源价值(价格)有计划配置初始水权,各用途用水、编制各用户用水计划(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水资源(水权)市场的价格信息(信号),引导水资源的调节与分配。“依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对水的各种交易价格进行确定,尤为重要的是制定合理可行的水资源初始分配价格,因为这是水进入市场交易的基础价格。只有在此基价之上才可能产生水价的市场调节价,可以说,水资源初始分配价格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活力。”“水权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价格机制作用的最充分发挥。”公司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水权登记制度,对在水资源经初始分配(水权初始分配)之后的初始水权及其以后经市场运作后的水权的各种情况的变更、转移等的交易情况进行登记,以便水权运营监管部门掌握并监督水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使用效率、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等一系列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干预与协调,以确保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利用。公司以水资源费(税)、水权出让价(资产价)等形式获取水资源收益。国家(公司)垄断一级水权市场即国家自然资源水使用权、取水权的出让市场,也称之为水权的初始分配市场。在一级市场中,国家(公司)作为水权出让一方,大多采取行政许可、拍卖或者招标的形式来确定水权出让的数量、价格和受让方。在一级市场中,交易双方的地位是不完全平等的,国家(公司)作为水资源的绝对所有者,具有垄断性,处于水权出让的主导地位,受让方则处于从属地位。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国家(公司)一级市场的水权交易过去通常是由水行政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签发各种许可证的形式来进行。如取水许可证、船舶航运许可证、竹木流放许可证、水利工程建设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一级市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