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3).doc_第1页
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3).doc_第2页
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3).doc_第3页
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3).doc_第4页
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考点汇总必修三中国古代史(思想史):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考试内容: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历史原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诸子百家道家老子、庄子实质: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学派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晚期,其他为战国时期。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而不是创立者。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孔子和早期儒学生平思想评价及影响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为“至圣”。经历:勤奋好学、政绩显著、周游列国、创办私学、著书立说。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六经”)。“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思想主张“仁”(思想核心,“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中庸。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后被尊为“亚圣”,著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性本善”。孟子、荀子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政治观: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民关系:“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道家老子老子,名聃,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老子,又称道德经。哲学: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客观唯心主义),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辩证法)。政治: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考点:汉代儒学考试内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特点把道法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提出“三纲五常”(后人归纳),提倡孝道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影响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家儒术”的建议,付诸实行。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措施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擢升平民,儒士为相。教育B.C.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B.C.124年,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任官。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评价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确立了儒家独尊地位。消极:结束了各种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考点:宋明理学考试内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概念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基本观点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唯心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得其“理”。朱熹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实质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影响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陆王心学代表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明朝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基本观点“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即可。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即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实质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试内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条件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国内形势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趋于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阶层扩大。思文:宋明理学日益束缚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僵化,科技停滞。个人因素个人经历和个人品质李贽思想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影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著作焚书 藏书黄宗羲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法治”,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出君臣平等;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著作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实践求得真知,以利国计民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著作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生平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思想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发展变化有规律;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通过考察研究可以认识一切事物;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著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影响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等级尊卑。儒学产生但备受冷落。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儒学成为蔚然大宗。3、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崇法抑儒,儒学遭受重创。4、主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5、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挑战。6、融合: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9、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10、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1、继承和发展:今天,我国提倡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代史(科技文艺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科技成就考试内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造纸术早期书写材料:殷商甲骨青铜器玉石器春秋简牍丝帛西汉:出现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东汉: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造纸术传到欧洲,取代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出现。宋代: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经济便捷)。欧洲人借鉴中国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最早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武器有火箭、火炮、突火枪。宋朝火药广泛运用军事,抵御辽夏金的进攻。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冶金业)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考点:文学成就考试内容: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色。诗经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时限:诗经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内容: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特点: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影响:诗经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楚辞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汉赋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唐诗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宋词原因两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物质基础)市民数量增加,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成就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北宋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拓者。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辛弃疾:作品以豪放为主,婉约词也很出色。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元曲散曲:宋代兴起,元代繁荣 (散曲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元曲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成就:元曲以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明清小说小说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志怪小说搜神记唐代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宋代话本:供说话人使用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繁荣原因政治因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社会矛盾逐渐加深。经济因素:工商业经济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思想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程朱理学,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科技因素: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书坊迅速发展。特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要求个性解放。代表作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考点:汉字与书画考试内容: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发展起源:原始图画文字象形字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趋势:总趋势:由繁到简书法艺术发展阶段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不可比拟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和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盛唐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笔墨丹青中国画时 期成 就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发展。东晋顾恺之提出绘画理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顾恺之的传世佳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时期隋唐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作品。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最为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文人画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考点:戏曲艺术考试内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戏曲发展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明代昆曲清代京剧京剧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安徽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同光年间,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等)。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赞赏。其他戏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及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与变革的时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进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唐朝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育,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荣。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探索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师夷长技”的主张;维新思想考试内容: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开眼看世界背景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内部:清政府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林则徐内容设立译馆,翻译夷书,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仿制西方新式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地位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基础: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地位: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宗旨:海国图志的宗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意义:海国图志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中体西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目的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实践实践: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破产: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地位: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思想形成时间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背景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代表人物康有为思想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实质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封建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作用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维新思想形成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公仆。翻译天演论,借进化论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道理。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戊戌变法。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新文化运动考试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兴起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阶级属性: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主要阵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运动基地北京大学。(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指导思想(前期)民主和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评价进步性前期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2.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试内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背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成果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近代现代史(思想史):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试内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改良救国方案不断碰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革命道路;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民主革命思想大大丰富。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和帮助;孙中山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将纲领正式阐发为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内容前提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核心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发展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涨价归国家,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评价进步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新三民主义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实践革命1905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斗争。1911.10.武昌起义。1912.1.1.中华民国成立。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立法1912年春,孙中山按照三民主义思想,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联系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考点:毛泽东思想考试内容: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著作及会议内容意义形成土地革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发展解放战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指出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重大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规定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员)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毛泽东思想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考点:邓小平理论考试内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阶段会议内容意义酝酿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开始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揭开改革开放序幕,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形成1982年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系统概括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理论作系统概括,后称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作用的论述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完善1992年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历史作用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世界近代史(思想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试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追求财富和现世享乐,与教会产生矛盾。文艺复兴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基督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意大利成为欧洲人文荟萃的中心。核心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成就“文学三杰”薄伽丘文学家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诗人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 大卫塑像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雅典学园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性质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宗教改革背景历史原因:文艺复兴使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批评教会的禁锢和腐败。政治原因: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直接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观点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获救(即信仰得救,因信称义)教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兴起,西欧出现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性质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运动。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考点:启蒙运动考试内容: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的观点;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的背景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政治: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强大,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外因: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引起欧洲国家广泛关注。启蒙运动的核心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代表作主要观点影响评价兴起英国霍布斯利维坦最先提出社会契约论洛克政府论最先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高潮法国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卢梭社会契约论阐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卢梭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扩展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相信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影响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启蒙运动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重难点突破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世界近代现代史(科技史):近代现代科技革命考点:经典力学和现代科学技术考试内容: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创立所作的贡献;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伽利略成就物理学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证实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意义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意义经典力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标志近代科学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者,近代科学之父)特征经典力学体系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考点:生物进化论考试内容: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和进化论背景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基督教神学; 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理论基础: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影响对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创说的要害。对生物学:生物进化论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对中国思想界:曾被19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考试内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蒸汽机的改良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制造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美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解决了工业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形成了许多工业化城市和工业国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蒸汽交通运输工具)。电气革命的出现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基)电力成为主要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电力新发明:电灯、电车、电梯、电话、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影、电视等。影响工业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集中促成垄断组织形成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近代现代史(文艺史):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考试内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社会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特点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