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docx_第1页
云南大学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docx_第2页
云南大学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docx_第3页
云南大学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docx_第4页
云南大学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管理视角的旅游与旅游业第一讲:旅游与公平发展第二讲:旅游与地区形象第三讲:旅游与田园乡村第四讲:旅游与公民素质第五讲:旅游与健康养生第一讲:旅游与公平发展旅游通过人际流动,提供劳务服务,实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交换,从而使财富发生转移。动物和人的区别:制造工具(劳动:改变自然物体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旅游是一种朝阳产业 巴普洛夫实验 案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游(沟谷热带雨林),苏杭江南园林游旅游活动的特制是什么?旅游是一种空间移动旅游活动的含义 (旅游者受旅游资源的吸引,通过旅游业的运行,而达到旅游目的的一种活动);旅游活动的要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题),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介体));旅游活动的特点;(1.综合性2流动性3审美性)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旅游者的形成条件(闲暇时间;收入水平;旅游动机);旅游客源地的特点;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日常生活水平;具有从众心理;具有极高的安全要求)旅游是一种脱贫途径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景点,景区,旅游区旅游目的地类型:自然风光型,人文古迹型,综合型,人造景观;旅游目的地特点:具有吸引力,具有可游览性,具有接待能力旅游是一项服务贸易1旅游终端消费(特点(综合型,劳务性,伸缩性)2旅游平衡收支3旅游民间外交 第二讲:旅游与地区形象旅游形象的概念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旅游目的地各种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质,是旅游目的地基本特征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应。旅游形象研究代表成果:北京大学:陈传康:旅游形象策划论文;深圳大学: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云南大学:李雪松,田里,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旅游形象分类: 历史形象:指旅游目的地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形象(一座边疆多民族历史文化名称)现实性形象:指旅游目的地通过媒体传播强化的现实存在现象(一座充满活力春意盎然的城市)未来现象:指旅游目的地面向未来发展目标的理想形象(中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旅游形象的构成:旅游吸引物:包括了旅游产品与核心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构成了游客感知的核心要素旅游环境:包括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旅游目的地地方性特征的集中表现,是旅游者旅游形象的基础元素旅游目的地的各类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及其员工以及旅游地的居民,对旅游者旅游形象的形成具有支撑作用旅游形象的特点:(只包含最下面的1内容2效应3形成)1旅游形象的内容1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个性,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理念识别系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和灵魂。2行为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是指旅游目的地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民众行为,它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具体化,是旅游目的地理念的载体;3旅游目的地识别系统包括了建筑形式,公共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显形的这些符号,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最为直观的展示。1内容的综合型:既包括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园林绿化等物质表征,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丽丽那个,管理水平等社会表征,还包括质材类型,标志色彩,特别图案等外观表征2效应的稳定性:即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也是人们形成的稳定印象,还是市场识别的身份证3形成的可塑性:即有过去人们历史形成的“原生现象”,也有现实人们识别的“诱导形象”,还包括人们憧憬的“未来形象”旅游形象的塑造1旅游形象的定位主体个性:指旅游地的独特风格; 传达方式:只把主体个性有效准确地传递到受众的渠道; 大众认知:指旅游形象被受众认识知晓的程度。 2旅游形象塑造:1领先定位独一无二或无法替代品质的定位(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2比附定位-不占据形象绝体最高阶,攀附第二位的定位(牙买加加勒比海中的夏威夷 下龙湾海上石林)3逆向思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4空隙定位比附定位和逆向定位都要与游客心中原有的旅游形象阶梯相关联,在形象空白全然开辟一个新形象的定位,(一脚踏进中国,一日走遍中华, 云南-永远的香格里拉)5重新定位以新形象替换旧形象,(第一代“七彩云南”第二代“云南-永远的香格里拉”,第三代“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代“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第二代“一山一水一圣人”,第三代“好客山东”)第三讲:旅游与田园乡村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以乡村自然与人文景物为吸引,以休闲为主要生活内容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类型:1乡村田野:以田园风光,绿色生态为主的农业旅游2村落聚落:以农村小镇,特色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农庄旅游3乡村节事:以乡土文化,民间习俗为主要对象的民俗旅游4特色农业:以园艺农场,果园林场为主要对象的园艺旅游)乡村旅游特点:独特性,分散性,参与性,民俗性浙江西塘,苏州周庄,苏州同里,浙江前童古镇,安徽西递,安徽宏村,兰溪诸葛村,江西婺源,江西安吉,湘西凤凰古镇,太仓沙溪,云南元阳,福建培田古村,浙江乌镇,云南和顺古镇,重庆涞滩古镇,江苏光福古镇,河南朱仙镇,江苏木渎古镇,山西皇城村。(20最美乡村)乡村旅游模式 1城郊依托型(分布于中心城市周边,以环城游憩形式存在,如上海近郊朱家角,成都都江堰三圣乡,昆明西山区团结镇)2景区附着性(围绕大型旅游景区,作为景区附属接待点,如丽江古城的黄山乡,黄山脚下的徽派乡村等)3交通沿线性(分布于旅游交通热点,作为两个旅游地之间的衔接点,上海到苏州之间的周庄,大理至丽江之间的新华村)4独立成长型(乡村聚落规模大,民俗资源丰富,具有人类价值的典型乡村,如贵州西江的千户苗寨云南腾冲的和顺侨乡,云南丽江的摩挲落水村)乡村旅游开发1民居建筑保护:有乡村博物馆,典型民居院落,历史名人故居等形式2文化空间保护:有村落形态,街区,技艺传习馆等形式3乡村管理模式:有“公司农户”“村委会+农户”“政府+村委会”等形式4利益分配机制:”有门票分成,“收入再分配”等形式5新农村建设:有建筑景观化,田地园林化,社区休闲化,营销市场化等形式。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顺(最大乡村图书馆,名人辈出的乡村,私人抗战纪念馆)第四讲:旅游与公民素质旅游者行为价值意义1反映国家道德水平。 个人道德是国家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旅游者行为反应着国家道德的价值评价,体现着国家的道德水平。2体现国家的文明程度。 公民的文明素质是国家文明发展的积淀,是国家竞争力的软实力表现,是国家发展趋势的精神折射3折射社会教养标尺。 个人旅游行为是社会教育发展在个人身上的折射,是个人受教育程度的直接体现,公民个人行为是判断社会教养的尺度)(案例:华尔街骑牛大学生硫酸泼熊)旅游者文明缺失表现1公共卫生2交通购物3公共场所4文化交流5社交修养6消费住宿文明缺失的危害: 1损害国家形象 2损害企业收入 3损害旅游环境文明缺失的成因:1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与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会形成文化冲突,如西方文化的隐私权观念2社会公德: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包括经济体制转型,社会体制转型,思想观念转型,公共道德体系还没完善,社会规范还为内化于民众心中,公共道德还存在社会大面积缺失3违法行为:一些行为在有的国家是触犯法律的,如在新加坡不得在公众场所吸烟,不得吃口香糖旅游者素质提升措施1政策引导:政府建立健全旅游文明行为约束机制,贯彻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指南有效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2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 ,广播,电视,网络等利用电视宣传片,公益广告等艺术形式生动的教学宣传。3行业自律: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业,其文明性的提升能够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敢于充当文明提升的先锋 4景区措施:设置警示标示牌,建立科学游览系统,控制游客数量。第五讲:旅游与健康养生健康养生旅游含义健康养生旅游是指将健康,养生,旅游三大元素融为一体,以特定的选址,特定的活动,特定的内容为特色,以保持身心平衡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该定义表明:1功能作用:健康养生旅游不仅包括人们身心健康,而且包括精神的愉悦,是身与心的统一2活动内容:健康养生旅游以特定的主题为内容,或是健身运动,或是保健医疗,休闲调养3产业元素:健康养生旅游包容了健康,养生,旅游多种元素,需要复合型的产业支撑)健康养生旅游特点:1参与的普适性 2活动的体验性 3消费的综合型 人群的稳定性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杭州西湖,海南三亚,湖北武当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福建武夷山,浙江天和山,湖北神农架)健康养生旅游模式1健康管理模式:是以专业的健康维护计划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对游客的生活起居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做出合理安排,并根据需要提供营养餐的配送,健康检查,等活动,也称“IT+健康+旅游”(北京九华庄)2健康医疗模式:(泰国,印度)3健身俱乐部模式:以会员形式或出售消费卡的形式,依托主打旅游资源和产品,把一系列的养生休闲绿玉活动,特别是健身旅游项目包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开发模式。(城市健身俱乐部)4养生地产模式:以养生休闲为核心主题和吸引力,打造具有相当丰度的产品支撑,具备完整的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可以构成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很多景区具备发展成为这样类型项目的条件,但因产品的定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