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doc_第1页
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doc_第2页
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doc_第3页
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doc_第4页
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立法观念的转变与路径选择郭富青 西北政法学院 教授关键词: 公司/资本/理念/功能内容提要: 法定资本仅仅是法律虚拟的抽象资本,它本身无法反映公司资产运营的实际状态,也就难以揭示公司的信用能力。授权资本制较之法定资本制在立法的理念上,已由公共利益至上的社会本位转向旨在确保平等、自由、竞争和效益为目的的个人本位。它在功能设计上不再以公司资本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能力为中心,而是以给股东提供最大的灵活活动空间为己任,目的是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框架内,为私人秩序提供最大的回旋余地。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不能继续沿着法定资本制度的路子走下去,我们能够选择的应是折衷资本制度。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立法的基石,它贯穿于公司设立、运营和终止的全过程。就世界范围公司立法关于资本制度发展轨迹进行纵向的考察和横向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从法定资本制度到授权资本制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折衷资本制度形态的演进,不仅是关于资本法律规范宽严程度不同,而且是一场涉及资本制度理念和设计功能的深刻变革。我国正值公司法全面修改之际,如何使公司法所确立的资本制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除了对我国现行资本制度进行必要的检讨和反思之外,我们还必须关注国际上引领公司资本制度变革的新理念,借鉴国外灵活、高效资本制度设计模式。一、法定资本制度:空想与现实的错位法定资本制下的资本是指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出资的总额。法定资本制度(legal capital system),即实收资本制度,指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不低于法定最低限额的资本总额,公司成立时章程所规定的资本总额必须全部发行、募足,并由股东全部缴足股款,否则公司不能成立。法定资本制度源于有限责任的确立,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使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公司据此取得独立的责任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有限责任极大地降低了股东的投资风险,刺激了股东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公司经营失败的风险转嫁给了公司债权人。为了平衡公司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持公司稳健的经营,从社会本位理念出发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公司资本制度初创时期自然而然的就会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作为公司资本制度追求的首要目标 1。在立法者看来有限责任使公司与股东无论是在财产和人格上均发生完全的分离,二者之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主体。股东受有限责任和法人资格的双重保护,有限责任使其对公司的投资责任锁定于其所认购股份的票面金额之限度内,除此而外不负任何其他义务;而公司的独立法律人格则成为其阻挡公司债权人向其直索债务的屏障。因此,立法认为让公司确定和维持完整的公司法人财产便成为保护和平衡公司相关当事人利益的必要前提。于是,通过创设公司资本及其概念体系反映公司运作过程中的财产状况,并将其作为识别公司信用的唯一标尺,赋予其承担保障交易安全的使命。“资本企业也就是以资本为信用的企业。因此,资本信用是企业的灵魂。” 2 强调公司资本是公司信用形成和稳固的基础,“资本作为一个法律概念的核心问题就是民事主体承担财产责任的实际能力和范围。资本信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有着多大的履约能力、有着多大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有着多大的赔偿能力、有着多大的最终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公司资本额越大,其履约能力和承担财产责任的能力就越强,其信用就越强”。 3 法定资本制度以规定公司成立时的资本最低限额为起点,其法律本意在于“一旦公司破产,可以用最低资本额内的资金偿还债务。如果公司筹集的资本低于最低限额即开始营业,今后公司资不抵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必须承担个人责任。” 4 法定资本制度的内容体系集中体现于资本确定、维持和不变三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要求公司章程必须明确规定公司资本总额,并且该数额不得低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资本最低限额,公司章程所定的资本总额必须全部发行,并在公司成立之前由发起人和认股人全部交足股份金额,股东出资经评估和验资程序后,由公司登记机关核定、登记成为注册资本;资本维持原则,要求公司成立后在运营过程中应始终保有不低于注册资本的公司财产;资本不变原则要求非经法定程序公司资本不得任意增减。资本三原则的内部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确定原则确定资本水准,资本维持原则确保此水准得以真实反映公司财力,资本不变原则则在债权人利益确切保障之前,禁止此水准变动。” 5由此可见,法定资本制度出于维护交易安全, 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不会因股东的有限责任而受到伤害的目的,将公示公司的信用度作为资本的主要功能加以设计。认为“资本在进行增减程序之前是不变的,是公司应持有的基本财产.所以,可以基于资本大致估计公司的信用。” 6 除而外,法定资本制度还让公司资本附带了决定公司能否成立;决定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界限;作为计算股东权益的单位;以及分配盈余和管理公司其他财产的规范标准等功能。公司在现实的交易活动中,其信用的高低取决于公司实际拥有的财产的多寡,因此,公司必须以全部法人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而不是以章程所规定的注册资本为限作为责任财产基础。公司章程所确定的注册资本总额以法定最低资本限额为下限,必须等于或高于最低资本限额,否则,不符合公司成立的要件。公司注册资本总额须划分等额的股份,公司所发行的股份数乘于股分的票面金额便等于公司的资本总额。在法定资本制度下章程所规定的注册资本,只是确定了股东出资责任的范围,如果股份不按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那么,注册资本与股东的出资额将会不一致。注册资本在公司章程、登记文件和公司会计表册中仅是记帐的符号,它并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法人财产实际营运的状态。“资本作为一项资金,只是在公司成立时存在。等公司开始营业后,就以资本为基础进行活动,于是资本金转化为公司财产。此时,现实中的资本已变形为财产,资本金已无现实的存在。” 7 公司正常的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有赖于公司保有大于负责的财产,公司必须保持相当数额的净资产,才能作为对债权人的信用担保。就表面而言,净资产只是表明公司资产的帐面或市场价值。债权人根据公司资本额大小,甚至根据净资产的大小均难以准确地预测公司的支付能力,他必须关注公司的现金流和资产的变现能力。就法定资本本身而言,它不过是资产负债表右平衡式下的所有者权益栏下列示的一个人为的法律创造的数字,它不是资产、资金或财产,它所传递的是与公司的现实经济无关的,对债权人没有任何实益的历史信息。由此可见,公司章程、登记注册文件、资产负债表中所记载的资本仅仅是法律虚拟的抽象资本,它本身无法反映公司资产运营的实际状态,也就难以揭示公司的信用能力。当形式资本与实际财产不符时,形式资本已完全丧失了标示公司真实信用的意义,只能徒增债权人取得真实咨询的困难,甚至对交易相对人的商业判断会产生严重的误导。由于法定资本不是建立在公司客观、真实的财产基础之上,因此,它无法作到完整和准确地反映公司信用能力。法定资本制度下所确定的公司资本总额只是形式意义的帐面资本,在法律允许发行低面额股和无额面股的情况下,即便是形式意义的帐面资本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或难以确定。 8 公司投入运营之后,由股东认缴的出资而形成的注册资本,虽然在会计记录上能够保持不变。但是,注册资本项下代表的公司财产将随着公司的盈亏、财务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低于或高于注册资本的波动,无法也不应该将其确定不变。由此可见,寄希望法律虚拟的抽象资本概念,用一个与公司实际财产相脱节的注册资本作为对债权人的担保,犹如空中楼阁。法定资本学说,是一个人为构筑的虚幻的迷宫。美国公司法委员会,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研究,“平静地将所有关于法定资本的概念和学说扔出窗外”。 9 美国、英国和欧盟的公司法学者通过对法定资本制度的检讨和反思之后,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法定资本制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保护债权人模式,虚幻的迷宫,失败的主张。” 10 法定最低资本的设计本身存在减少股份投资回报率,徒增行政管理和社会成本的问题。“注册资本的最低额度及其交付办法,不过是抬高了市场准入的门坎并人为限制竞争的合法工具,并成为法律上合法的不得挑战的借口。” 11 在法定资本制度下,公司、股东、债权人和社会等群体,均未能从该制度的设计中受益;而原本不属于该制度所关注目的的政府管理机关、中介机构、经营管理层、各产业的在位群体和银行却从中意外受益 12。这说明法定资本制度运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它不能实现平衡法益冲突,促进安全交易,保护债权人利益初衷,而且已走向了其设计功能的反面。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放弃原有的法定资本制度,兼收并蓄授权资本制度合理的内核,改采折衷资本制度的原因所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经历了诸如此类的公司资本制度变革的过程。目前,我国公司法所推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它不但有世界上最高的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而且要求公司章程所规定的注册资本在公司成立时必须与发行资本和实收资本完全相等。即公司注册登记之前,章程所确定的资本总额必须一次性的投资到位,既不允许预留未发行的资本,也不准许分期缴纳股款。它不但将出资方式法定化,而且对技术出资和转投资有最高比例的严格的限制。它还规定了严格和繁琐的出资评估和增减资本程序,禁止股份回购和进行不当的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强制性规范体系。然而,在这一制度支撑下的我国公司的信用状况与该制度设计的预期功能却相去甚远。在我国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是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非法虚增资本和非法转让、处分、分配公司财产等现象。结果使法定资本被严重的扭曲,不但不能以公司法定资本作为公司信用的评定指标,而且往往会引起交易相对人对公司的资信状况产生误解。例如,持有棱光实业公司35.5%股份的控制股东恒通集团公司在6年中,通过溢价出让资产、股权质押、担保等多种手段,先后从棱光实业转移8亿多资产。再如,琼民源在1996年的年报中,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虚构收入和虚增资本公积金共达10亿余元。这充分说明,法定资本制度无法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它既不能确定公司的真实资本,也无法使实有财产维持在公司注册资本之上;更难以防范公司的财产因非法侵蚀而流失。另外,这种资本制度还产生一系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它所设置的过高的资本最低限额门坎和资本实缴制,不仅妨碍了民间小额资本的投资和经营活动,而且也不利于大型公司的迅速成立;它注重形式资本确定和维持,忽视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率和实有财产保有,致使大量的公司在设立之初及公司运营过程中资本闲置和空壳化的现象依然并存;它对技术最高出资额的限制,抑制了科技产业的发展;股份设置的单一化,股份持有的身份化,以及对股份回购的禁止,既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也不利于公司资产的优化、重组和改造。因此,我国在修改公司法时,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重构势在必行。二、授权资本与折衷资本制度:资本彰显信用功能的终结与有限责任价值功能的再造法定资本制度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确定和维持一个抽象的资本数额,作为对公司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担保,并以此确立公司信用评定的尺度。其设计的初衷是在有限责任条件下,以此作为平衡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的支点。然而,实践证明由于法定资本假设的基础并非公司真实的财产,因而无法为公司信用能力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咨询。这不但使其功能达不致设计者的要求,反而,给股东、公司投资经营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给债权人调查、评估公司资信,防范交易风险设置了层层迷雾。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经过对法定资本制度长期的反思和检讨,终于在立法上放弃了这一高成本、低效率的资本制度,纷纷转向授权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度是指公司设立时,章程必须规定公司资本总额或拟发行的股份总数,但公司成立前无须全额发行、认购,并足额缴付的制度。也就是说,公司之成立不以公司资本总额完全甚至部分缴付到位作为前提要件。授权资本制度有以下特征:(1)普遍没有最低资本额的要求,但并不完全排斥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美国1969年的示范商事公司法废除了最低资本额的规定,于是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各州纷纷效仿,分别取消了最低资本额的要求。但至今仍有个别州的公司立法中仍保留象征意义的最低资本限额的规定。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极少数的几个州,公司最低资本也将作为历史的残余被废除。” 13 另外,英国1985年公司法,仍规定了公开公司之最低资本额为50,000英镑,要求公开公司,只有其发行股份面值达到50,000英镑以上时,方可从事商事运营。可见,最低资本额已不是公司成立的条件限制,但却是公司实质商业运营前提。英国的非公开公司立法,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的公司立法,也均没有最低资本限额的要求。(2)公司资本原则上无须全额发行。公司资本总额只是表明章程受权并经法定注册机关予以认可的,公司可以发行的资本总额,它代表公司预期的发展规模。授权资本制下章程确定的资本总额,法律不要求全额发行,实践中也经常不是全额发行。公司成立时的发行资本的比例由发起人决定,未发行部分的资本,则授权公司成立后的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的实际需要在章程规定的资本总额的范围内随时发行募集资金。因此,授权资本制下的注册资本与发行资本是价额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发行资本常常小于注册资本。由于授权资本只是注册章程中记载的名义资本,与公司的发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不能等量齐观,所以,它只能称为名义资本(nominal capital)。(3)发行资本原则上并不全额缴付。授权资本制下不仅章定资本总额无须全额发行,而且,即便是部分发行的资本或股份亦并非一定全额缴纳。至于发行资本与支付数额的比例,原则上皆为公司的内部之举,并非法律的强制要求。授权资本制与法定资本制在缴付出资上的差异,“不仅导致公司成立的实质要件不同,而且导致两种资本制度下股东或成员身份与资格获取方式之不同。” 14 法定资本制下认股人取得股东身份必须以实际支付对价为前提,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必须以注册资本全部缴足为必要条件;而授权资本制下,公司成立不以发行资本全额缴足为条件,股东或成员资格的取得并不以支付对价为条件,任何认购股份而未能支付或部分支付对价者,公司一旦成立便随之成为公司股东。由于受到授权资本制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也纷纷放弃不合时宜的过于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在借鉴授权资本制有效规范的基础上,将原有的法定资本制改造为折衷资本制(亦称认可资本制)。它是在坚持实收资本制的基础之上,融合授权资本制的部分特征而形成的混合形态的资本模式。折衷资本制有两种形式:(1)缴付折衷资本制。它是指注册资本必须全部发行与认购但又无须全部缴付的模式。其特征是:保留资本最低限额和注册资本须全额发行和认购的规定,但对实收资本制下凡经发行和认购的股份必须全额对价支付进行了折衷。即股份对价可以分期缴付,但首期缴付不得低于法定比例。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7 条第2项规定:“只有当每一基本出资尚未约定以实物出资的四分之一已经缴足之后,方得申报;对基本资本所缴付的总额即已经缴付的货币总额加上以实物出资缴付的基本出资总额必须至少达到第五条第一款规定最低资本的半数”。目前,采用这一资本模式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加俄罗斯等国。(2)发行折衷资本制。它是指注册资本无须全额发行和认购,但已发行和认购的股份必须全额缴付对价的模式。主要特征是将实收资本制下的全额发行环节进行折衷,即借鉴授权资本制无须全额发行和认购的原则做法。但与授权资本制有所不同的是,公司章程规定拟发行的注册资本总额必须达到资本最低限额,但设立发行的资本只须达到注册资本的法定比例,而且部分发行的比例必须全额缴付出资;而授权资本制下注册资本发行的比例及缴付比均不受限制。目前,大陆法系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资本模式。日本商法典第166条第3项规定:“设立公司之际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低于公司发行股份总数的四分之一。”第168条之四规定:“资本金额不低于一千万日元。”以上两种折衷资本制度虽然对法定资本制进行折衷的环节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均是依存于法定资本制而加以变革。在折衷资本制下仍然可以保留最低资本限额的规定,但法定最低资本限额本身已不再是公司设立的门坎,它的作用仅限于确定章程所拟定的资本总额的下限或确定首期缴付出资的比例的基数。折衷资本制使公司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总额已不再受资本确定原则的约束,能够确定的形式资本缩减为公司设立时首次实缴的资本。可见,折衷资本制下的注册资本、发生资本和实收资本是数额不等、性质不同的概念,这些抽象的资本形式亦同样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财产状况,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债权人信赖的基础。授权资本制较之法定资本制在立法的理念上,已由公共利益至上的社会本位转向旨在确保平等、自由、竞争和效益为目的的个人本位。正当的法律应创造出人类繁荣昌盛的社会结构或框架,而不能像法定资本制度那样,它出于防范有限责任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却矫枉过正,用法律的锁链束缚了自由、平等竞争的活力。“授权资本制更能满足人们自由与平等的经济理念,至少很少因为缴付资本的压力而放弃设立或参与公司经营的意念。人人皆可以承诺出资的义务为前提而获得投资理财的待遇,人人皆可为股东,皆可为老板,无论你本来就富有,还是你原本就一无所有。” 15 授权资本制度在功能设计上不再以公司资本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能力为中心,而是以给股东提供最大的灵活活动空间为己任,目的是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框架内,为私人秩序提供最大的回旋余地。 16 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的重心开始由抽象的资本水准的维持,转移到对不正当商业理由的利益输送行为的禁止,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从形式和程序上的保护转为对债权人实质结果的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必须立足于公司拥有的真实财产价值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依赖与公司实有财产相脱节的虚拟资本的确定和维持上。授权和折衷资本制度能够真正体现有限责任原则,保护股东和公司的价值取向。它不像法定资本那样,以股东全额缴纳出资作为公司成立之必要条件,在股东全额缴纳出资,于公司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后,股东作为独立的主体实际再无任何责任;授权和缴付折衷资本制度由于公司成立时无须对价支付,因此,认股人于公司成立获得股东身份后,股东必须在认购股份的对价额范围内,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授权和折衷资本制度舍弃了,或者说不再注重资本担保公司债权功能的设计。二者对资本制度的功能已转向:(1)注册资本预示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它应当有利于促进自由、平等和充分的投资。(2)公司发行的股份资本是股东权利和义务的计算单位,它既决定着股东权利的大小,也决定着股东的出资的范围。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持有发行资本的比例(股份数额),股东的出资责任则等于其认购的股份数乘以发行价格。强化股东出资的信用,使公司抽象的资本信用向公司的真实财产信用复归。(3)股份是公司筹集资金,优化财务结构,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进行合并、分立、收购和接管的工具,它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公司灵活有效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的功能。至于有限责任可能给债权人带来的风险,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一方面,要摒弃传统法定资本制过于夸大有限责任对债权人绝对不利的观念;另一方面,要把对债权人的保护建立在公司真实财产信用和合同保护的基础之上。换一个角度而言,股东有限责任也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债权人利益保护之处境。首先,责任财产与责任主体得以法律明确。公司独立的主体和独立的财产成为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财产,这便使得公司债权人拥有了维护财产真实与完整的权力。任何损害、虚报和隐瞒公司财产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不仅股东而且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均有义务维护公司财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划清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的界限。而在无限责任环境下,任何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的行为都是公司内部成员或股东之间的问题,公司债权人无权过问。其次,在有限责任条件下,债权人讨债面对公司的单一诉讼主体,要比无限责任下债权人进行多头诉讼会大大地节约诉讼成本。再次,公司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商事主体,借贷或发生债务是一个重复性的活动,从信用和长远运作考虑,公司也会考虑回避债权人进而损害自我利益的行为,这是信任的搏弈。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应当从维护公司财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出发,通过公正的信用机构评估公司信用,通过完善的会计制度记载公司信用,通过严格信息披露机制传输公司信用,通过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信用。此外,债权人在与公司订约和履约的过程中,除了调查公司信用作出正确的商业判断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利率、要求担保、约定限制利润分配条款等多种途径的选择来有效的防范风险。三、我国公司资本制度重构的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现代企业的核心是资本企业,然而公司资本究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必须从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理念,按照公平和效益的目标去经心设计。为此,我公司立法的理念也应从以社会为本位转向以个人为本位,贯彻“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为“如果社会强调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则民主制度和经济自由就面临危险了。” 17 我们完全可以设计这样一种资本制度体系,给予投资者和经营者发挥其主动性以尽可能广阔的空间,并能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资本在本质上是要追求最大利润的。因此,我国资本制度在设计上不能违反资本的本质属性。我国现行公司法出台于9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代的“重除弊,轻兴利”的法律观念一时尚难肃清。于此之前公司随改革开放自发兴起,非规范运作致使“皮包公司”盛行,经济秩序混乱,公司立法面临着清理整顿公司的重任。这一历史背景自然会促使公司立法对公司资本制度的设计,从严掌握。然而,严格的法定资本制,正因为不利于资本属性的张扬,才产生了“高成本,低效率”的后果,从而扼杀了资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我国公司法中对法定最低资本限额的高额规定,对出资种类和比例的严格限制,已成为阻碍投资自由的门坎;转投资和股份回购的限制,对增减资本不区分是否属于实质和形式增减,一律实行相同的严格程序,致使公司丧失了经营上灵活性;股份按持有者的身份划分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不但有违反了股权平等原则,而且阻碍了股份的流通,致使股份优化配置公司资源的功能无从发挥,致使当前对上市公司资产和债务重组的合法性常常受到质疑。“股份化就是资本权利化和资本权利人格化”,这是公司资本充分有效流通的基础。“资本自由流通是资本企业的生命线。不允许资本自由流通就等于扼杀了资本企业的生命。” 18 因此,要改变我国公司资本制度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重构公司资本制度时,就必须从尊重公司的本性出发,为充分、自由投资,公平竞争,灵活、高效经营开辟道路。我国修改公司法,应致力于构建一部符合市场经济公平、自由竞争需要的现代公司法。它必须有利于推动公司竞争,体现公司不同参与人利益平衡的现代观念,而且应采取赋权型、推定型任意规范为主,强制型规范为辅的模式。它应该为商业群体提供有效的工具,为商事经营和充分有效的竞争开辟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公司在一个规范与自律兼容的和谐的氛围内自由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既不能继续沿着法定资本制度的路子走下去,因为它不利于贯彻市场经济自由、平等、竞争和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大陆法系国家早期实行该资本模式的国家,大多已在立法中放弃了这种低效率的制度设计。我国近十年的公司法运行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该种制度流弊过甚,远未达到克服有限责任的局限性,保护债权人的目的。但是,我国完全采用授权资本制度的条件亦不成熟,因为授权资本制度的运行环境,需要严格、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发达的证券市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高效的政府调控和监督机制。然而,这一切在我国短期内难以齐备。因此,目前我们能够选择的只有折衷资本制度。笔者倾向于借鉴日本现行商法典所采用的发行折衷资本制。即采取公司成立时,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无须全额发行和认购,但已发行和认购的股份必须全额缴付对价的模式。公司的资本总额必须达到资本最低限额,发行资本必须达注册资本法定的比例,而且部分发行的比例必须全额缴付出资。建议降低现行公司法所规定的最低资本限额,并且法定最低资本限额本身不再作为公司设立的条件之一,它的作用仅限于确定章程所拟定的资本总额的下限,间接影响公司设立时发行资本占公司总资本法定比例所代表的资本额。另外,对那些资金密集型的金融公司或投资公司,由于这类公司通常以负债经营为主要特征,为保证其资金流量大,风险高的特点,可以规定较高的最低资本限额,并以此作为公司成立的条件之一,要求公司设立时的发行资本必须达到最低限额。曼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当股东的资产作为出资而成为公司的财富或当公司资产分配给股东时,公司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是相反方向的。股东希望将前者最小化,而将后者希望最大化,而债权人的期望则恰恰相反。”我国公司立法在平衡公司相关参与人的利益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制:(1)按真实出资原则强化股东的出资违约责任;(2)确立发起人的出资担保责任,资本填补责任与资本充实责任;(3)建立董事、经理等经营管理者对公司资产真实性和完整性法律责任制度。(4)完善资本增减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既不能对债权人不利,又不能妨碍公司经营的灵活性;(5)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6)在健全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客观、真实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估和披露制度;(7)对滥用股东有限责任和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形,充许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