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doc_第1页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doc_第2页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doc_第3页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doc_第4页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一)(2008-05-13 09:26:32)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研究方案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于志强一、问题的提出自从2001年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教学方式变了,评价方式变了 语文教学必须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似乎就是越新越好,与以往的语文教学越不一样越好。实际教学中,不仅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如集中识字,注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乏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好的做法(注重“双基”,对于科学的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读写结合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视、研究,从而导致语文教师思想困惑,语文教学实践混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如何上语文课了。同时,由于一直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语文教科书实际上充当着并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角色,导致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教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教学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编写水平的落后(现在使用的几套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基本上仍旧是文选型的),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长此以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堪忧。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问题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淡忘了经典。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对英语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甚至超过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可悲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二、相关研究概述据查阅有关文献,目前国内外部分小学和民间已经有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和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例如1994年台湾 王财贵教授发起并倡导的青少年“读经运动”;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开展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全国许多学校参与实验。这些研究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如“读经运动”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语文教学,力图用读经取代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这种观点和做法无视现代语文、语文教学和传统文言文、私塾教育的特点、区别,一味复古,显然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况且“读经”作为民间的活动没有被纳入主流的学校语文教学计划之中,效果有限。还有的学校仅仅把经典教育理解为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当然,古诗是经典,但只是经典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小学五年的时间里,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仅仅背诵几十首或百首左右的古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小学生经典诵读科学体系和有效实施方法的研究,没有从常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实践,致使有些实验增加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负担,效果不够理想。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经典诵读是传承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需要。面临民族文化断层的危机,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吴冷西等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儿童抓起,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历练文化眼光,提高文化品位,在经典诵读中学生会步入文化情境,体验文化情怀,丰富文化阅历,感受文化韵味。如此,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绵亘久长乃至发扬广大才会有希望,有保障。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朱光潜先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的项次记有:提升记忆力、增进日后的理解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的触角多且广、提高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语汇、认识许多字(识字)、较易了解文言文、提升专注力、持续力增加、开发理性等。3.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4.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也就是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于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我们认为,就目前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的水平而言,要求所有教师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都能独立地、科学地创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难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研究,从而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参考、参照,是在目前教材编撰情形下必要而实际的措施。四、研究主旨和特点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1.不改变现行教材和现行教学计划,不增加课时,不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负担;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力争效率高、效果好;3.充分发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优势,通过给经典全文注音的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4.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鼓励让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二)(2008-05-13 09:41:24)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五、研究内容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和不同年级特点构建相应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情境朗读模式”“自主选择模式”“探究讨论模式”“角色体验模式”“言语学习模式”等。每种模式均包括:模式类型;适用范围;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二)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研究1.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能力的要求,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功能类型和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语文训练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在明确年级、主题单元语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实施“课时目标教学”,即要确定出每一节课的语文训练目标,做到集中、具体、可测,每节课以2-4个为宜。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节课都要用开始后的分钟的时间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如正音、说话、朗读、写字、速读等。2.扩大阅读量。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 (1)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本”;二是要加强课外阅读;(2)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开设“自由阅读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学生可以阅读自带书籍,也可以到阅览室阅读。3.进行速读训练。从中年级开始进行有计划的速读训练。(三)小学语文习作序列与教学研究按照从“仿”到“作”的总体思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构建系统的习作教学序列,探索科学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语言形式决定于语言功能,而语言功能又决定于交际活动的类型。要以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为基础,根据学生不同交际语言的发展施之相应的语言教学形式。在完成现行教科书安排的习作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开设“自由练笔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不同年级的“自由练笔课”可以安排以下内容:低年级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作为调节各种活动的日常口头语言是主要交际方式。要让学生在轻松、游戏般的学习中发展交际语言。可以通过童话体作文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中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此阶段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情实感。要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描写和认识,强调写生活文,写真人真事。高年级学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其主导活动。根据不同对象表达语言的功能得到发展,并成为主要发展的语言活动。作文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记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可以写读后感、影评、书评以及各种实用文。中、高年级可以进行快速作文的训练。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1.阅读类:阅读欣赏、评论型;读书汇报型;资料收集型;读写方法训练型;速读训练型。2.口头表达类:会话型;演讲型;朗读型;讨论型;表演型。3.听力训练型:听记型;听记复述型;听记写故事型。4.书面表达类:手抄报;想像作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5.其他类:书法小组、采访、调查。6.此外,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语文方面的比赛,如朗读、演讲、书法等。语文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总体方案(三)(2008-05-13 09:49:45)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整合研究课题总体方案 (四)经典诵读实施研究1.经典诵读的内容。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具体诵读内容及字数:三字经1080字;弟子规1080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中华成语千句文10272字(2568个四字成语或短语);论语15917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老子(5279字);孟子(选)(11280字);优秀古诗文约200首(篇)。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初步拟定经典诵读日程安排如下:一年级上: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15首;一年级下:百家姓千字文及古诗15首;二年级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上)及古诗15首;二年级下:中华成语千句文(下)及古诗15首;三年级上:论语(一)及古诗15首;三年级下:论语(二)及古诗15首;四年级上:论语(三)大学及古诗14首;四年级下:论语(四)中庸及古诗文32首(篇);五年级上:老子及古诗文32首(篇);五年级下:孟子(选)及古诗文32首(篇)。2.经典诵读的实施。()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浓郁的校园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六、研究方法研究分两条线进行,一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划分若干子课题,组织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三结合的队伍进行专题研究;二是选择8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以点带面开展研究,两条线的研究互相配合和补充,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地结合,并取得实效。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为行动而研究(reserch for action)”“对行动的研究(reserch of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rch in action)”。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自己对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的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七、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06.200.)()查阅有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拟定经典诵读的内容。.第二阶段(2007.2010.)()进行课题立项工作和实验教师培训工作;()按照研究方案在实验学校实施“经典诵读”;()组织实验教师以使用的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阅读和习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联系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置研究任务;()教研员和实验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举行实验学校现场会、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