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建筑美学分析.doc_第1页
经典建筑美学分析.doc_第2页
经典建筑美学分析.doc_第3页
经典建筑美学分析.doc_第4页
经典建筑美学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建筑的美学要素分析摘 要 关于建筑审美,方法颇多,不同的人对建筑的理解存在差异,当然也有许多共性。本文从八个浅显的方面略加论述,对建筑的美学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关键词 传承;丰俭;比例;色彩;抽象;逻辑;环境;韵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艺术的角度建筑是一种综合美的体现。随着时间渐渐流逝,建筑慢慢的增多,从建筑风格到建筑美的定义都一直在改变着。而在这个建筑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被世人公认的经典之作。人居经典的理念,是基于我们对建筑方面的理解和认同。经典就是经的起重复,又不断创新发展。经典的思想在于不断的贯彻和传承。而一座建筑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很大一个原因是它存在很多的美学要素。要对经典建筑做美学判断我们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传承、丰俭、比例、色彩、抽象、逻辑、环境和韵致。简而言之就是从建筑的造型和结构、内在空间和表达的意境、还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欣赏建筑的美好。1、传承首先,何为传承?传承有着广泛的含义。“传”表明前辈不断的积累建筑遗产给后人,“承”不仅意味着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理论与实践的继承,而且还表明后辈由先人那接受到保存至今的文化遗迹。那些古建筑是艺术和文化表达,是前人思想的结晶。传承建筑是我们了解先人艺术和文化的一条非常切实际的路。传承建筑不仅是对先前美的总结与表达,也是表达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特色的曲径。试问哪一座被视为经典的建筑没有传承?难道它完全是在一反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吗?必然不是,因为也许它在形式上或其他方面有略微或较大的改变,但传承是显而易见的。就比方说中国的园林,园林一向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加以常阐述,从中国的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的拙政园林,到国外的罗马竞技场、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伊斯兰古城、布鲁塞尔的市政厅广场、希腊神庙、法国凯旋门等等,无不例外的都有对前人的借鉴与传承。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时代的迅速来临,全球的现代建筑具有了更多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传承原有建筑的特色才能体现建筑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经典的建筑都是对建筑传统的合理继承,所以特别强调合理继承,很明显地是因为并非处在任何环境中的任何建筑都必然面对传统的课题。建筑师并非在他所有的设计项目上解决传统的问题,即使是为自己确定了体现传统格调的目标,依然还有在继承传统的路上究竟要走多远的问题。传承从字面意思不难想到不仅有形式上的继承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继承。武夷山庄,就有着人们喜爱的建筑形式,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同样也是通过对民间传统屋顶形式、墙面划分、色彩配置、细部处理的合理运用来达到的。在个人看来传承是建筑被奉为经典的一个必要因素。2、丰俭其次便是丰俭。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任何事物在装饰之前与装饰之后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即使美也需要一种表达的途径。这里所谓丰俭其实就是运用借代的手法,以重点讨论建筑装饰以及它与建筑美感之间的关系,来代替原有拟定的装饰之意,未免会更有深意。一座建筑如果没有任何装饰,恐怕也太单调了吧,给人以空旷的感觉,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和精神上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貌似丰俭是经典建筑从古到今不可或缺的美学要素。装饰品本身就是一种美,以美来衬托美便成就了经典。装饰的目的可能是一样的,而装饰的手法却不胜枚举,用装饰构件来装饰、以建筑自身构件构成部分装饰建筑、通过艺术品来装饰、在建筑上附加专司装饰之职的构件与纹样来装饰建筑。不难找到完全是由满足建筑功能与技术要求的构件构成的建筑,他们可能就是被我们认为低标准的建筑。虽然他们在建筑标准上无法和那些大厦豪宅相比较,但依然可以不同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装饰构件仅是指那些加之于建筑之上、除了装饰建筑绝无其他功能作用的构件。而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曾几何时许多装饰品不只有装饰的功能,更大的是它们本身的部分,在装饰表面的隐蔽下,起着结构的作用,承载着某种重要支撑和结构作用。之所以变为装饰品了是本来的形态与建筑本身的形态有一定的冲突,把它掩盖和转变之后不仅没有不和谐反而增加了建筑的美学价值。再有就是很直接的装饰了,往往是在室内陈列各种与建筑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品。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艺术品是外物,可有可无,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艺术品之于建筑绝非无足轻重。一份好的合适的艺术品能赋予建筑以特有的性格和生活气息,不同的艺术品承载着不同的建筑属性。在一些博物馆中,经过精心布置,绘画、雕塑作品往往不仅仅是展品,而且在被人观赏的同时,也是装点建筑的艺术品,如同在贝聿铭为波士顿艺术馆所设计的西厅中之所见。由此,丰俭于经典建筑之间无任何隔阂,反而使得经典更加经典。3、比例说到比例很容易想到数学。当建筑与比例沾上边,便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美学的目的好像很复杂,但在文艺复兴建筑理论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就是比例思想。我们知道数学是理性的,比例自然也是,而建筑艺术则是感性的。将比例运用于建筑便体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经典与一般的差别在于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完美程度。于是众所周知的黄金比例便被运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古典的比例理论试图把建筑转化成音乐般“和谐秩序”的概念。比例无处不在,从一比一到对称再到黄金比,都需要人去发现,符合美学尺度的比例更需要人去发现。我们不能否认“比例”作为一种评论概念的效用,也不拒绝这概念在美学理解中的基础地位。但是正因为比例是美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给予明确的定义。比例即是和谐、适度、恰当的细部和秩序。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美学构架中,这些概念的意义才能得到描述。比例真正的魅力在何处呢?在建筑本身的细部比例,宏观比例,还是与整个环境的比例?可以说应该都有吧!整体美与局部美必然会居经典之中,因为事实证明,许多外观颇具新意的建筑本来有希望达到建筑艺术上所谓完美的境界,可能由于忽略了一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比例关系,以至于在建筑形式处理上出现了瑕疵,原本几乎完美的建筑也许就因为一点点比例失控而无法挽救。就此,比例关系不容忽视。一座成功建筑必然会在日照间距、道路网络与建筑,建筑密度、建筑本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墙面虚实,结构细部构件等比例关系处理恰到好处。不用太复杂的解释,我相信很少有人会怀疑希腊神庙在比例方面的造诣了吧。4、色彩接着便是色彩。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你喜欢色彩吗?整天对着黑白有趣还是丰富多彩的颜色,不用回答也知道了,彩色电视的问世是一个很好的回答。但关于建筑的色彩我深信实际记录的已经不多,经过久远的年代,有些历史的痕迹早已褪去,一些曾经的风“彩”早已烟消云散,连壁画和浮雕都能被冲刷干净的年代还有多少的色彩的记录。再者,色彩的效果本来就难以用笔墨文字来形容。但古代希腊、埃及的建筑遗迹如今依然震撼,感动着无数人,在这无穷的精神力量中,无疑也包含了它们褪色之后的魅力效果的魅力。试想想一座退了色的建筑都让人如此震撼,那它原有的气魄呢?但从另一个方面,当人们面对色彩早已逝去的神庙和各种经典时,应该想到相对于漫长的历史进程,涂在建筑表面的风华的鲜艳不过都是过眼烟云,而建筑材料的表面真实效果才是真的“英雄本色”。利用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及表面特征,构成符合规律的形象,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创作方式。色彩之所以于建筑的重要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色彩增强了建筑的个体表现力:历史的象征性体现、强调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强调面的表现。能更好的表达建筑的意义。色彩本身的渲染效果能将建筑的内在含义充分的激发出来,处理好色彩,不论是表面的色彩还是材质所带来的特色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5、抽象在讨论建筑审美问题时,通常将抽象作为形容词来使用,此时与之对应的是具象。世上的建筑都有具体形象,这个毋庸置疑,然而总会有建筑还在不同程度上隐含着另外的某种具体形象。具象建筑形象与抽象建筑形象之间的界线是难以确切划分的,建筑审美具有抽象权衡的特性。因此在现实中便存在着具象联想与抽象权衡两种建筑审美观。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便营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例如,大与小的对比、高与低的对比、宽与窄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繁与简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方与圆、曲与直的对比。具体来说,抽象权衡审美方式可以用来调整总体布局和个体平面之构图,使其首先具有图面上的抽象美感,而具有抽象美感的平面构图应是创造优美建筑造型的先决条件。将抽象的元素加入建筑之后,整座建筑的趣味性就上来了。抽象的内容被具体化,建筑的形象就生动了。抽象需要人去感悟、去体会。6、逻辑逻辑包括客观逻辑以及主观逻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反映和表现。两者既相区别,又相统一。正如此,逻辑问题便不可能不反映在建筑领域中。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不仅仅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技术和经济方面问题,自然也影响到建筑的美学价值。这样理解可能过于抽象,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一道数学题,一般很能体现逻辑的思想,当逻辑出现混乱,这道数学题不言而喻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没有思想指导演算了。如果逻辑处理好了当然不一定能说明什么,当指导思想是绝对没错的,后面的路也容易走了,逻辑的价值也就体现了。逻辑在建筑上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的要素。因为它不像比例色彩那么直接,不能短时间内理解透彻,只能一点点慢慢体味。首先于建筑形象上的逻辑问题,比较宏观,还容易观察到,无非是外观与具体实部的感受。当谈到空间逻辑问题时,就有点晦涩难懂了,它不具体,也不容易通过视觉来观察。它必须通过思维的欣赏角度去观察,即从三维的生活加上时间的积累,这就是经典建筑的思维空间吧。在体会空间逻辑时还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亲身去感受空间的流动。正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一样,内部空间逻辑极强,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法理解那种空间的灵动与流通的。7、环境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人们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保护环境。环境于人如此重要,更何况环境对建筑的意义呢!在建筑设计中强调环境意识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建筑评论同样也极有针对性地评价建筑的环境效益。环境问题不同于任何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建筑时尚,它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漫长的进化历程,既需要雷厉风行,又不可急于求成。同时不应将建筑的环境问题与评价建筑的其他因素如功能、空间、比例、尺度等对立起来,永远让环境问题排第一是唯一正确的态度。也许缺乏环境研究、破坏自然的“美”的建筑肯定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但是因不符合美的规律而破坏环境的建筑同样存在。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当建筑于自然环境中而又不与环境存在冲突,即在建筑本身与环境中可以找到许多的共同点,同时也没有破坏原有环境的气氛是与自然和谐的。具体到细部,建筑本身还有自身环境,当建筑修建以后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部环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与经济。这个与前者比起来更直接、更基础,首要的环境处理便是处理内部环境。总之环境问题不容忽视。8、韵致符合美学规律的建筑形象未必便都似有了生命,而建筑的韵致则是其中一些受到点化而具有的活力。韵致受到诸多因素如时间、季节、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不是一成不变的。韵致还取决于建筑感受之上主观世界的状态,所以在对建筑的一般美学评价上又渲染上了一层情感的色彩。更进一步说就是建筑的韵致不仅是建筑的一种属性,甚至更是感受者心灵对建筑的领悟与回应。对于建筑的韵致不同的人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借助文字、绘画、摄影,但最真实的感受只能停留在心中,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个人认为韵致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建筑的背景与地域文化还有表达的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建筑最直接给人的映象是它的形式,而它真正更深层次的美应该在它所蕴含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