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doc_第1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doc_第2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doc_第3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doc_第4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及良种资源安徽茶树种质资源及安徽茶区主要种植的茶树品种 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皖南黄山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 的产茶省,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 10 个,省级良种 18 个,地方种 26 个。(一) 、安徽省国家级茶树良种 国家级品种是指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的品种。目前,安徽茶区已 选育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有:舒茶早、凫早 2 号、安徽 1 号、安徽 3 号、安徽 7 号、黄山 种、祁门种、皖农 95 、皖农 111、杨树林 783。(二) 、安徽省省级茶树良种 省级茶树良种是指经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的品种。目前,安徽茶 区已选育出的省级茶树良种有:农抗早、石佛翠、石佛香、波毫、茗洲 12 号、杨树林 781、 黄山早芽、黄山春韵、黄山一秀、天都茶、仙寓早、黄荆茶、柿大茶、松萝种、青阳天云 茶、霍山金鸡种、宣城尖叶种、涌溪柳叶种。 (三) 、安徽省地方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也称农家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而形成的,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广泛的适应能力,并适制某种茶类。地方品种在我国茶叶 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一些无性繁殖系品种外,常常是一个较混杂的群体。目前, 安徽茶区拥有的地方种质资源主要有:杨树林种、歙县滴水香茶、歙县竹铺大叶种、茗州 种、九华大椭圆叶、贵池枝条茶、东至槠树茶、泾县汀溪早芽、宁国黄花山大叶种、宁国 猪耳朵种、绩溪金山种、桐城龙眠中叶种、太湖南阳河中叶种、岳西石佛中叶种、岳西乐 道中叶种、宿松罗仙茶、金寨青山种、金寨前畈种、霍山漫水河种、霍山棋江种、六安东 石笋种、六安双峰种、舒城九?一六种、庐江二姑尖种。 (四) 、安徽茶区引进的外地种质资源 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普及和推广,近年来,安徽茶区已从周边产茶省相继引进了一 些茶树良种,这些良种主要有:白叶一号、平阳特早、福鼎大白茶、龙井 43、龙井长叶、 乌牛早、白毫早、福云 6 号、翠峰、浙农 113、迎霜、菊花春、劲峰、浙农 139、薮北种等。 (五) 、茶树良种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特性决定了茶类的适制性和品质特 点,品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分阶段推广与更新茶 树品种,是我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茶树良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生产的茶类,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确定主要栽培品种及 搭配品种,合理利用不同良种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茶树良种在产量、抗性、 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同时,良种必须与良法相结合,即采用与该良种相 配套的栽培、管理、加工等技术,保证所选茶树良种的品种特性与品质特点能充分发挥和 体现出来。 选择良种必须坚持先试种的原则,避免盲目引种或大面积引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此 外,在引进种苗时,要做好检疫与处理工作,防止外来病虫传播与危害。 适制扁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齐,芽长于 叶,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中等或少。 适制针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发芽整齐,密度高,芽粗状、百芽 重较大、叶背茸毛多。适制曲毫形茶、毛峰类名优绿茶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 齐,密度高,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多。 在绿茶生产中,还应注意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一般特早生品种应占 50%以上, 早生和中生品种 40%,晚生品种 10%左右。在北部茶区及高山茶区,为减轻寒冻害的影响,应种植抗寒性强的品种。 对于红茶生产来说,应选择适宜加工红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具有芽叶粗壮,茶多酚含 量高,酚/氨比大等特点。 茶树种苗繁育基本途径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有性繁育是利用茶籽播种育苗,亦称种子繁殖。由于茶树是异花授粉,杂交而获得茶籽,其后代是杂合体,其遗传性状是多种多样,通称有性群体。凡是采用有性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 无性繁育是直接利用茶树营养体的某一部份(如枝条或茶根)进行育苗,所以称营养繁殖。茶树一般用枝条繁殖。采用分割母体某一部分营养体育成个体,其遗传性状同母体一样,纯一而稳定,其繁殖品种,通称为无性系品种。一、 有性繁殖 种子繁殖 茶籽繁殖优点是:茶籽便于贮藏、运输,既可育苗又可直播,繁殖技术简单,数量大,苗期管理方便省工。茶树后代适应性强,并有利于引种驯化,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缺点是经济性状混杂,生长优劣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利于管理和采摘,尤其是不利于机耕、机采。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利于初加工。我省因气候条件特殊,春季干旱,大部采用茶籽育苗移植。目前有些地区采用茶籽直播方法效果亦很不错。国营大渡岗茶场,万亩茶园大都采用茶籽直播方法园中经济易行,幼苗扎根深,生活力强,较能抗旱、抗寒,主要是要精心护养、培育。(一)茶籽采收茶籽成熟期因气候、品种、树龄、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故采收茶籽时间应视其成熟程度而定。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成熟期多在霜降节前后,当果壳成黑褐色,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收茶籽时,应结合选种,选优汰劣。根据我省茶树品种情况,应淘汰茶芽常年呈紫芽色的茶籽,多采黄绿色、绿黄色或绿色芽头品种的茶籽,最好按不同芽色茶籽分别采收堆放,当然采收工作繁杂,但有利于茶种的纯度。茶籽采收后,根据云南农民经验,首先采取暴晒法,把采下新鲜茶果,摊放在水泥地或篾笆上,在阳光下暴晒23小时,随晒随翻,因茶籽含水多,遇热失水,果壳收缩而炸裂,茶籽脱出;晒后尚未裂开茶果,移至干燥的室内或楼板上,摊放厚度10厘米左右,并注意经常检查翻拌,以防发热、霉变,等果壳裂开,即可剥取茶籽。(二)茶籽品质规格与测定 茶籽品质优劣对幼苗出土强、弱有密切关系。农谚“什么样种出什么样的苗”,说明种子质量与种苗生长的关系。因此茶籽在播种前应进行品质鉴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优质合格茶籽发芽率不低于7585;夹杂物不高于2;种子含水量2235;种子直径小叶种不小于12毫米,每公斤9001000粒;大叶种直径不小于14毫米,每公斤400560粒,种壳暗褐色有光泽,弹跳性强,无破裂、蛀孔,种仁饱满成乳白色,带有油质湿润而光亮的合格茶籽。种壳呈棕红色,有破裂、蛀孔,粒籽轻浮、弹跳性差,种仁干瘪、色黄、无光泽、硬脆或有霉变的为失去生活力的不合格茶籽。(三)茶籽贮藏 茶籽采收后,如有特殊原因不能马上播种,必须妥善贮藏。贮藏方法有室内分层堆放和室外沟藏法等。1、室内分层堆积法:选干燥、避风,无阳光直射,有楼板的房间为贮藏地点,先在底层,四周薄薄铺上一层干草,再在底层铺上沙炭混合物(用三份干细沙和二份炭屑拌成)或干净细沙35厘米,然后铺上茶籽10厘米,再撒一层沙炭混合物或干净细沙,至不露茶籽为适度,如此间铺六至七层,最后覆盖一层干草,根据铺放茶籽多少,在铺堆中竖置打洞的通气竹筒(或竹编)数个,并经常检查堆内的温度和茶籽含水量,堆内温度掌握在510为妥。茶籽含水量应保持25%左右。2、室外沟藏法:应选择坐南朝北,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斜坡地,先开沟,沟宽1米,深3040厘米,长度随茶籽数量而定,沟底、沟壁应打实,并用火烧烤,使其干燥消毒。沟底铺细砂610厘米,再铺干草6厘米左右,然后四壁铺干草6厘米,在干草上铺放茶籽610厘米,茶籽含水量大约2530,上盖细沙至看不见茶籽即可,如此堆放3-4层为适度,最后覆盖干草610厘米并密盖泥土成屋脊形,防止雨水渗入。在贮藏沟周围开排水沟。为了调节沟内的温度和通气,沟中每隔11.5米左右斜插一根管壁打孔的竹筒,使沟内通风、透气;竹筒管口斜锯,切口向下并露出地面。茶籽贮藏期间,应注意检查,防止发热霉变。(四)茶籽育苗l、育苗时期。根据我省气候条件,从茶籽采收到翌年二月以前都可以播种,早播比迟播好,冬播比春播好,以随采随播最好。若超过上述播种期,茶籽出芽率会大大降低。2、浸种。为了奠定培育壮苗基础,首先要提高茶籽质量。尤其是放置过久的茶籽,在播种前要浸种,其方法把茶籽浸在清水中,每天换水一次,亦可用麻袋或竹箩放在流水中,浸泡34天,把沉底茶籽捞出先播,浸泡7天后茶籽可全部取出,漂浮茶籽一般为劣质种子。3、播种方法。苗圃应选择地势平担,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质好,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播种方法有条播、撤播、穴播等,一般以条、点播为优。播种前应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深耕30厘米左右,整碎土块要求达到细、碎、松、软、湿、匀、平七个字,理成畦宽1.31.5米、高13厘米左右,在畦上开横向种植沟。根据我省大叶种地区,一般都以小苗出圃,三、四个月进行定植,所以为了经济利用土地,苗床上划出行距2寸,深1.5寸的播种沟,茶籽按株距1寸均匀播种如穴播,每穴放35粒茶籽,穴距34寸(如育一年生茶苗,株行距可略宽一些),播种后复土1寸,畦面覆盖松毛或蕨蕨草一层,防止浇水土壤板结或冲刷畦面泥土。4、苗圃地管理。幼苗期苗娇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弱,因此苗圃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必须专人管理,要在“壮”字上下功夫,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勤浇水或灌水:茶籽发芽需要一定水份,虽然覆草可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但浸种催芽茶籽,尤其在我省干旱季节播种,播后一定要充足浇水,每隔2-3天一次,二星期后可间隔3-5天一次;若有条件可进行沟灌,每隔6-7天一次,灌透后要及时排水,最好是浇水与灌溉交错进行,经常保持苗圃湿润。(2)揭除盖草:播后茶籽有少量胚芽出土时,就应揭除盖草,否则幼苗捂在草里生长不良。初出土的小苗幼嫩,最怕烈日暴晒或晚霜冻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分几次揭盖除草。(3)及时除草:畦床盖草揭去后,床面杂草就逐步增多,影响茶苗生长,又易引起病虫害发生。除草要做到“拔早、拔小、拔净”,如果草长大了,杂草根深了再拔,不仅费工、费力,还会使草根带动茶苗。(4)薄施追肥:为了促使茶苗健康生长,培育壮苗,苗圃追肥应“少吃多餐”为原则,第一次追肥,茶苗长到23片叶,可用稀薄人粪尿,一份人粪尿加9份水,或用尿素0.30.5斤兑水100斤在行间浇施。每亩尿素用量35市斤。二、无性繁殖 短穗扦插 茶树良种扦插繁殖技术 有性繁殖其后代个体间性状不一,不利于茶园 的管理和茶叶采制,无性繁殖其后代具有与母树相同的性状,是目前茶树繁殖的重要途径, 其中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母穗用量省、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等特点,是广泛使用的无 性繁殖方式。 (一) 、采穗园的管理 母树以 4-8 年生为最佳供穗期,扦插后发芽率和生根力均较高。采穗园的管理水平要 比采叶园高,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 1、修剪:修剪是采穗园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的时期决定于扦插的时间, 一般夏插宜在早春 (2-3 月份) 离地面 40-50cm 处深剪; 秋冬扦插宜在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 以留养枝梢供扦插用。 2、施肥:对母穗园要特别加强肥培管理,防止母树早衰,施肥水平略高于一般采叶园。 在修剪前和剪枝后都要追施一次氮肥,每亩年施纯氮 40-50kg,并配合施磷钾肥,促使新梢 强健。剪取插穗后为恢复母树长势,入冬前需重施基肥,一般每亩施饼肥 250-400kg。 3、及时打顶:插穗的成熟度与插后的成苗率关系密切。成熟的枝条标志着生长停止, 驻芽形成,枝条从下而上逐渐变成红棕色,呈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如果预计到扦插时插枝 顶端尚未形成驻芽,就应在剪穗前 10-15 天进行打顶,人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长,促进成熟。插穗的生产指标以红棕色为好,绿色硬枝亦可。此外,视新梢多数腋芽是否饱满,也 是判断插穗是否可以扦插的另一重要依据,这类枝条有利发根成苗。 (二)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 1、苗圃地选择:扦插苗圃宜建在地面平坦、向阳,地下水位低,土壤 pH 在 4.5-5.5, 土层结构良好,土壤以红、黄壤的沙壤土、壤土或轻粘壤土为好。2、整地做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进行全面深耕约 25-30cm,拣净石子、树根、草根 等杂物,第二次在作苗床前深耕约 15-20cm,尽量将土整细。通常每块苗圃的四周要建立 排灌水沟,沟深 25-30cm,宽约 40cm。苗床面宽 100-120cm,长度以地形而定,以 15-20 为宜,苗床的高度 10-15cm,畦与畦之间的操作沟宽 40cm,畦向以东西向为宜。苗床应 根据土壤肥沃情况酌量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均匀撒施腐熟的饼肥或鸡粪 400-500kg、过磷酸 钙或复合肥 20kg,并与土壤耙匀,20 天后方可扦插。 3、心土扦插繁殖的畦面整理: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红、黄壤生荒地或疏林地,铲除表 土,取表土层以下腐殖质含量很少的心土,用孔径 1cm 的筛子过筛,铺放在畦面上,略加 压实,厚度要超过 3cm。这样插穗插入土中部分刚好在心土中,可以防止插穗剪口腐烂, 促进早日发根,而且可减少畦面上杂草滋生。 4、无心土扦插繁殖的畦面整理:采用上述畦面铺心土的短穗扦插方式,工作量大,投 入成本高。近年来,很多茶区采用无心土扦插技术,不铺心土扦插成活率、茶苗出圃率与 铺心土大致相同,但可节约成本和减少取土对环境的破坏。不铺心土扦插同一块地不能重 茬,重茬育苗成活率降低 80%。首先用 3%地虫威颗粒剂,1-1.5kg/亩,拌土撒施,可有效 而快速杀死土壤害虫。然后将畦面稍压平,每亩施用 70-100ml 50 乙草胺乳油,对水 40-60kg,均匀喷施,可抑制杂草生长。在扦插前 10 天用石硫合剂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雾, 防治穗条病害。 (三) 、剪穗与扦插 1、剪枝:新梢逐渐硬化且新茎的三分之一已变褐色时为剪取插穗适当时期,剪穗前先 进行病虫防治,保证无病虫携入苗圃。采剪枝条最好在早上进行,易于保持新鲜状态。剪 下的枝条要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最好当天剪穗当天扦插,第二天扦插也可。 2、剪穗:1 个标准的插穗:茎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大叶品种长度为 3.5-5.0cm,中小 叶品种长度为 2.5-3.5cm,具有一片完整叶片和健壮饱满腋芽(一芽一叶一寸长) 。没有腋 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平滑,不能出现腋芽 受伤或插穗撕裂等现象。上剪口要与叶片伸展方向平行成斜面,以防渍水腐烂,留桩以 3-5mm 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节间太短的,可把两节剪成一个插 穗,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下剪口与上剪口要平行倾斜,以增大插穗与土壤的接触面, 便于发根生长。 3、扦插:扦插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江南茶区春插在 3-4 月,江北茶区常在 4 月间开始。夏插在 6-7 月,秋插在 9-10 月间。在实践中,一般选择秋季进行,即从 9 月开始到 10 月份这段时间内进行,这个时期既是插穗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有利于插穗伤口愈合 从而成活率高。茶树品种不同,扦插后生根快慢不同,有些茶树品种生根慢,秋季扦插后 不易越冬,需提前在 8 月底前扦插。 扦插时苗床土壤以湿润而不粘手为宜,按株行距要求把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苗床中, 插穗的 4/5 插入地下(至叶柄基部) ,芽和叶柄要露出地面,避免叶片贴土,叶片朝向应视 扦插当季风向而定,必须顺风,从叶基到叶尖吹过,否则,母叶易受风吹而脱落,影响成 活。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接触紧密,有利于发根。 扦插密度:中小叶品种应大些,一般行距为 8-10cm,株距 1.5-2.0cm 左右,每亩扦插 20-25 万株; 大叶品种扦插密度可小些, 一般行距 10-12cm, 株距 2.5-3.5cm, 每亩扦插 13-16 万株。 4、浇水、消毒:扦插完毕后将水浇足浇透,待叶面水稍干后用 70%甲基托布津 700-8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5、搭棚:遮阳棚分为高棚(120-180cm) 、中棚(70cm 左右)和低棚(40-50cm)几种 类型,常用的是竹弓弧形低棚,高棚便于操作管理,在高温天气苗床温度要比低棚低 4 , 可节省通风管理费用。用薄膜和遮阳网双层覆盖,要求铺平避免网上积水,遮阳网控制光 照,前期以遮去日光度的 60%左右为宜,随着生根成苗,透光度要逐步增加,塑料薄膜控 制温度。(四) 、苗圃管理 茶树插穗发根慢,在适宜环境下要 30 天左右才会发根,完成第一轮根系要 60 天左右。 用植物生长素处理,可提高生根能力。 1、浇水:在未发根前,保持土壤及空气湿润极为重要。但是土壤水分过多,又影响土 壤通气性,不利于插穗发根长苗。一般晴天早晚各浇一次,阴天一天一次,雨天不浇,大 雨久雨还要注意排水。发根以后,可一天浇一次,或隔数日沟灌一次,灌到畦高的四分之 三,约经 3-4 小时,即可排水。 2、苗圃通风管理:气温较高时棚内温度可高达 42,须及时通风,防止插穗叶片产 生灼伤,晴天午间要细致观察,温度达 28以上时,应及时掀开薄膜两端通风散热,下午 降温后应及时盖膜保湿保温。 3、插穗抗寒性管理:为了增强插穗的抗寒性,减少杂草,可采用苗床铺草越冬技术。 将稻草用 10%的石灰水中浸泡 5min,捞出晒干,冬至前后把稻草铺于苗床畦面,以盖满畦 面看不见扦插叶片为宜,每亩用稻草 200kg,2 月上旬气温稳定在 0 以上时,及时把稻草 撤除。 4、追肥:第二年 4-5 月插穗已初步形成根系,应开始追肥,一般在 4 月底开始第一次 追肥,以速效肥料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为主,前期施肥应量少还要尽量稀释,做到勤施薄 施,随着苗木的逐渐长大而加大施肥量,且注意 N、P、K 配合施用,比例以 3:1:1 为宜。 茶苗长到一定高度后,为了节约劳动力,就可于阴天撒施肥料,然后再喷透水。 5、除草和防治病虫害:苗床上的杂草应及时拔掉,拔草时要避免影响插穗(茶苗), 尽量做到拔早、拔少、拔小。扦插苗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诱发炭疽病等病害,由于插穗 长出的苗嫩度较高而容易被虫害袭击,因此要及时观察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做到及时有效 的防治。 6、茶苗出圃:长势较好的茶苗,一般在第二年的 9-10 月就能达到 20cm 高、5mm 粗 的出圃要求,此时的茶苗即可出圃供田间栽植。出圃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起苗前应浇水, 以便起苗时少伤根多带土,提高栽植成活率。 三、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建与培育技术 (一) 、新茶园的开垦和种植 1、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海拔高度低于1000米,土层深厚1米以上,土壤湿润,排蓄性能良好,PH 值在 4.5-6.0 的坡度为15度以下的缓坡地或平地。 2、茶园开垦: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需 50cm,全面深翻,并清除障碍层。 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蓄水和风化。初垦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 30cm 左 右。复垦时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栽植苗木做好准备。初垦一年四季可进 行,其中以夏、冬为好。 熟地:一般只进行复垦,如先期作物就是茶树,老茶园由于长期连作,有害病原体与 土壤某些微生物增加,特别是侵染根和茎的病菌,如棉腐菌、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病等,要 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平地及 15以内的缓坡地茶园,根据道路、水沟等可分段进行, 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以使坡面相对一致。 陡坡梯级:坡度在 15-25之间,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窄幅梯田) 。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隔离带。对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3、施肥改土:种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干草 1000kg,猪牛栏 肥 1.5-2t,混配磷钾肥 30-50kg(磷肥应提前一个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拌匀后作基肥(或 亩施菜籽饼 100-150kg) ,开沟深施。一般开宽度 40cm,深度 50cm 左右的槽体,槽底铺草 后覆土;距离地面 20-25cm 深度时,施猪牛栏肥或饼肥,施肥后经过 1-2 个月的腐解,待 土壤下沉后方可栽植。茶苗不可直接与底肥接触,应相距 5cm 以上,即施肥至离地面 20cm 左右,再用表土回填,上面 15cm 左右土层为茶苗栽培层。(表土回沟开垦。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挖台面宽170200cm后,离梯内壁30cm挖沟,沟宽60cm,深50cm。自下而上开挖,表土回沟,生土压表。 4、种植密度:总结各地经验,栽植方式以双行双株条植为好,其成园较快,投产早。 即大行距 1.5m,小行距 33cm,丛距 25-33cm,每丛种 2 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 交错排列,每亩用苗约 4000-6000 株。 5、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 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一般茶苗移栽适期为早春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和 秋末冬初的 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中旬。 6、茶苗移栽:采用一年生健壮茶苗,禁用 2 年以上茶苗和有严重病害的茶苗,苗高应 达到 20cm 以上,基茎粗 0.5cm 以上带土移栽,出圃的茶苗应立即定植,否则应进行假植。 定植时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再用手将茶苗向上轻提,使茶苗 根系自然舒展,然后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移 栽定植后要及时定剪,留高 15cm 左右,这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7、补植茶苗:茶苗定植后第二年,由于各种原因成活率未达到 80%的必须进行补植。 (二) 、无性系良种茶园幼龄期管理 良种茶园的幼龄期管理是培养丰产树型、快速成园投产的关键。 1、勤除杂草,抗旱保苗:幼龄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要 注意及时清除杂草,除草要做到锄小削早,不让杂草长大漫延,影响茶苗生长。幼龄茶园 不能用草甘膦除草,以免影响茶苗健康生长。无性系茶苗由于没有主根,根系分布较浅, 它的弱点就是抗旱能力差,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容易死苗。定植第一年的伏旱时期尤其要 加强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茶行间全面铺草(如稻草、玉米杆等) ,有条件的地方要注意 做好干旱时期的灌水,保持土壤墒情。 2、合理培肥:幼龄茶树在施肥上要少量多次、薄肥勤施,并适当地提高磷、钾肥的施 用比例。氮、磷(P2O5) 、钾(K2O)的比例应为 2:1:1 至 1:1:1。对 1-2 龄茶园,全 年每亩施饼肥 100kg 或 1000kg 的厩肥或堆肥,加 5-10kg 尿素、20-30kg 过磷酸钙或钙镁磷 肥和 5-10kg 硫酸钾;3-4 龄茶园全年每亩施饼肥 100-200kg 或 1500kg 的厩肥或堆肥,加尿 素 10-20kg、30-40kg 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和 10-15kg 硫酸钾。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 肥于秋季施入,氮肥按 40:40:20 的比例分别在 3 月上旬、5 月中下旬和 7 月上中旬施入。 由于幼龄茶树需要进行定型修剪,修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应及时进行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3、定型修剪:通过及时修剪,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 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 地 15cm 左右剪去主杆枝,保留侧枝。;第二次在栽后的第二年进行,高度为离地 30cm 左右剪去树冠上 部的全部枝梢;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进行,高度为离地 45-50cm 剪去树冠上部的全部枝 梢;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三足龄以后开始按成龄园进行轮回式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4、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减少农药污染,确保 幼龄茶园快速成园投产。 5、合理采摘:良种茶园幼龄期要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 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促进分枝,培养树冠。 四、高产优质茶园的栽培技术 (一) 、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1、茶树高产树冠结构 合理修剪是促进茶叶高产优质、稳产的一项基础措施。通过人为剪除部分枝条,改变茶树生长分枝习性,促进营养生长,塑造理想树型,可延长经济年龄。茶树高产对树冠的 结构要求是: (1)分枝结构合理: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采摘面生产枝健壮 而茂密。 (2)树冠高度适中:树冠宜控制在 70-80cm 的高度,使之既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又便于修剪、采摘和管理作业。 (3)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达到 1:1.5-2.0,树冠间距 20-30cm,树冠有效覆 盖度达到 90%的水平。 (4)有适当的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一般中小叶种冠面 10-15cm 的叶层,大叶种 20-25cm,叶面积指数应以 4-5 为优。 2、茶树修剪技术 成龄茶树的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 4 种方式。 (1)轻修剪技术 为培养和维持茶树树冠面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 使发芽基础一致,刺激腋芽生长,以及冻害和病、虫为害的减灾恢复等,均采用轻修剪。 根据修剪程度可分为修平和修面。修平:将茶树冠面上突出的部分枝叶剪去,整平 树冠面,修剪程度较浅。修面:剪去生长年度内部分枝叶,程度稍重,在上次剪口上提 高 3-10cm。 次数和深度应根据树势进行,年年剪或隔年剪。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轻修剪时期有春茶 萌动前、春茶结束后和秋茶结束后进行。 (2)深修剪技术 茶树经多次采摘和轻修剪后,形成浓密细小的结节枝,俗称“鸡爪枝” ,这种枝条养分 运输不畅,发出的新梢瘦小,对夹叶多,产量和品质下降,必须采取深修剪去除鸡爪枝, 改造树冠采面生产枝,恢复树势。 剪去冠面上部 10-15cm 枝条(树冠面绿叶层的 1/2-1/3) ,剪除“鸡爪枝”为原则,春茶 后进行,大体上每隔 5 年左右进行一次。深修剪对当年产量有一定影响。 (3)重修剪技术 茶树经多年采摘和轻、深修剪,上部枝条生活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轮次 间歇期延长,产量和品质下降。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 绿叶层的茶树,或因常年缺少管理,生长势尚强,但树冠较高。这 2 种情况需采用重修剪 改造树冠。剪去树高的 1/2 或略多,留下离地面高度 40cm 的主要骨干枝。春茶后进行,剪后 2-3 个月,在剪口上提高 5cm 进行 1 次定型修剪,秋末进行 1 次轻修剪,第 2 年可正常采茶。 重修剪周期约 10 年。 (4)台刈技术树势十分衰老,骨干枝上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枝干灰白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 产量很低。春茶前离地面 5-10cm 处剪去,台刈是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选用锋利的弯刀斜 劈或手锯锯割,或用圆盘式台刈机切割,切口平滑、不撕裂茎秆。 台刈后茶树会抽发大量新梢,为培养骨干枝,最好进行疏枝,留下 5-8 根粗壮枝条, 第 2 年春茶前或春茶后离地 30-35cm 进行定型修剪,以后打顶轻采,第 3 年离地 45-50cm 再定型修剪 1 次,春茶打顶采,夏秋留叶采,第 4 年起轻修剪,开始正常采摘, 台刈后骨干枝培育较为困难,产量恢复缓慢。因此,对骨干枝粗壮、生育能力较强的 茶树,不要轻易台刈,宜采用重修剪改造茶树。对十分衰老的有性系茶树,采用换种改植 的方法发展无性系良种则有更好效果。 要防止对并不衰老的茶树进行台刈,甚至“三年二头刈” ,长出的新梢虽然较粗壮,但 芽叶数量少,产量极低。茶树经多次台刈后,发出的新梢越来越细,产量品质不断降低, 而且树冠矮小,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5)修剪后的管理技术肥水管理技术: “无肥不改树” 。剪前要深施较多的有机肥和磷肥,剪后待新梢萌发时, 及时追施催芽肥。 采、养相结合技术:定型修剪茶树,要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实行打顶轻采。深 修剪的成龄茶树,需经一季到两季留养,再进行打顶轻采,逐步投产。重修剪、台刈更新 后茶树,一般要经 2-3 年的打顶和留叶采摘后,才正式投采。病虫防治技术:及时观察并防治为害嫩梢新叶的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细蛾、 茶卷叶蛾、茶梢蛾、芽枯病等,对于衰老茶树更新复壮时刈割下来的枝叶,及时清出园外 处理,并对树桩及茶丛周围的地面进行一次彻底喷药,消灭病虫。 (二) 、茶园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1)氮主,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 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不可替代性,茶树施肥需要满足:提供茶树所必 须的营养元素;解决 N、P、K 之间的平衡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 茶树是采叶作物,对氮的需求量最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施氮量越多越好,肥料施用上 存在“报酬递减”现象,当氮肥施用超量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茶叶产量不再增加,土 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将会失调,其它元素成为新的限制因子,甚至出现不同的缺 素症。当磷、钾肥施量太多,则可能导致茶树生殖生长旺盛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N:P:K 合理施用比例是:幼年期以 2:1:1;采摘期以 4-2:1:1-2(根据土壤中磷、 钾含量决定) 。普通常规投产茶园年施用尿素每亩 30-60kg。 施用的商品肥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防止施肥污染,做到安全施肥;农家有机肥要 进行无害化处理。 (2)重视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有机肥养分完全、比例协调,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但有效养分含量低, 释放缓慢,不能适应茶树生长季节对肥料需要量大、吸收快的要求。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 础上,及时地进行分期追肥。 (3)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茶树植株分析:茶树是否缺乏营养,可以通过分析植株养分元素浓度获知,必须明确 取样部位和取样时期,茶树生理年龄(第 1 叶、第 2 叶?嫩茎)不同和不同时期(春、夏、 秋)养分浓度有很大差异。茶园土壤分析:所取土壤样品能否代表茶园实际情况?在施肥沟或避开施肥沟取土均 不能获得有代表性的土壤。常用的取样方法:根据茶园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类型、茶树生 长状况和施肥历史, 决定样品数量, 每个土壤样品由 10 个以上取样点所得土壤组成混合样。 以产定氮法:根据各地经验和实验结果,每生产 100kg 干茶需施纯氮 12-15kg,N:P:K 最佳配比为 4-2:1:1-2,根据土壤 P、K 测试结果,对比例进行调整,其它营养元素如硫、 镁和微量元素,根据分析结果,缺乏时适量施用。 2、施肥方法和时期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二种类型,方法主要有穴施、沟施和根外追肥。无论是穴施 还是沟施,必须做到施肥后及时盖土。 (1)基肥 以缓效性有机肥(饼肥、堆肥和厩肥)为主,并与速效肥料混配使用,为茶树在秋、 冬季提供养分。 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10 月上、中旬施。太迟则缩短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时间,使 越冬期内根系的养分贮量减少。施肥位置:条栽茶园要条施,丛栽茶园要按丛环施,幼龄茶园要按苗穴施。茶行两边 应交替进行。1-2 年生茶树:基肥施用部位在距根颈 10-15cm、深 10-15cm 的土层。 3-4 年生茶树:基肥施用部位在距根颈 20-25cm、深 20-30cm 的土层。 成龄茶园:沿树冠边缘垂直下端位置开沟,深 20-30cm 的土层。 坡地或窄幅梯级茶园:要施在茶行或茶丛的上坡位置和梯级内侧方位,以减少肥料的 流失。 肥料用量: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100-300kg 或农家有机肥 1000-2000kg。根据 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复合肥 25kg,硫酸钾 15kg) 。 (2)追肥 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春、夏、秋三季结合耕锄进行。施肥方法及时期 春茶追肥(催芽肥) :春季茶树生长旺盛,春茶在全年茶叶产量中所占比重大,对春季 名优茶生产尤为重要。施肥时间在开采前 20-30 天施入,具体时间视当年早春气候情况和茶树品种而定,江南茶区如果早春气温高或早芽种为 2 月中、下旬,如果早春气温低或迟 芽种为 2 月底至 3 月上旬。以越冬芽鳞片初展期最好。 夏肥(第 2 次追肥) :春茶结束后夏茶开始生长之前施入(5 月下旬前) 。 秋肥(第 3 次追肥) :夏茶结束后施入(7 月下旬)。高产茶园需进行第四次甚至更多的追肥。追肥施用位置:与基肥大致相同。追肥用量分配比例 取决于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采摘制度及气候条件等,我省茶区辽阔,气候条件和各茶 季产量比例不同, 追肥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追肥的总量约占全年用量的 60-70%, 可按春茶: 夏 茶 : 秋 茶为 60%:20%:20% 的比例进行, 对不采夏茶,或不采 秋茶可用 70%:30% 或 60%:40%,留养期间不追肥。(三) 、茶园土壤耕作及管理技术 1、浅耕 深度不超过 15cm 的茶园行间土壤耕作,在生产季节进行,一年可多次,结合追肥进 行。 春茶前浅耕: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浅耕松土使土温回升快,有利于春茶提早 萌发。同时清除茶园杂草,降低虫源。时间一般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 春茶后浅耕: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已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夏季杂草开始 萌发、生长。浅耕可调节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 夏季杂草滋生。时间一般在 5 月中、下旬,高山茶区可在 6 月中旬前完成。 夏茶后浅耕:夏季气温炎热,杂草生长快,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清除杂草,应及时 耕锄。时间在 7 月中、下旬进行。2、深耕 秋季茶园停采后 9-10 月间, 结合施基肥进行, 深度一般在 20-30cm, 掌握好在茶树“丛 边浅,行间深”原则。密植茶园树冠郁闭,一般不深耕,在结合树冠改造时深耕。衰老茶 园在更新前一年的秋季或初冬,在行间开深 50cm、宽 50-80cm 的沟,进行上下土壤交换。 具体情况应根据土壤状况和茶树幅度确定。 3、铺草 铺草能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肥力。时间在 5-6 月上 旬,铺草厚度 5-10cm,亩用量 1000kg 左右,坡地茶园要把草扎成束,按坡向一束一束地 放,并用土块压实,平地可散铺。等到秋季深挖施基肥时再将草翻埋土中。 (四) 、茶叶采摘技术 采茶不单是一个收获过程,而且是茶树增产提质的树冠管理措施。茶叶采摘不仅关系 到制茶原料的质量,而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 1、按产品标准采摘细嫩采:名优茶的采摘标准,芽初萌发或初展 1-2 片嫩叶。 适中采:是当前红绿茶最普遍的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细嫩的对夹叶。 成熟采:特种茶所采用的采摘标准。如青茶采摘已形成驻芽的一芽三、四叶,黑茶采 摘基部已木质化成熟。2、分批多次采摘 做到先达到采摘标准的先采,未达到标准的不采,保证芽叶整齐、大小均匀。 3、按树龄、树势采摘 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的留叶养树,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 幼年茶树:1-3 龄的茶树基本不采。成年茶树:3-5 龄的茶树采用“打顶养篷”的方法采摘,5 龄以上茶树按茶类要求进行 采摘。 更新茶树:1-2 年不采。 生产茶园采用多茶类组合方式进行采摘,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名优茶(清明、 谷雨)大宗绿、红茶(5 月-9 月)青茶、黑茶(7-10 月) 。 五、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 、树势改造 1、对茶树骨干枝健壮,采摘面“鸡爪枝”多、育芽能力弱、对夹叶多的半衰老茶园: 在春茶采摘结束后(5 月底前) ,采用深修剪方式剪去树冠上层 15-20cm 枝条。 2、对茶树骨干枝健壮,但分枝稀乱、呈“两层楼”式树冠结构的未老先衰茶园:在春 茶结束后(5 月上旬) ,采用重修剪方式剪去茶树总高度的 1/2-l/3,并清理茶丛内枯枝、病 虫枝、细弱枝。 3、对茶树骨干枝衰老、着生苔鲜、地衣,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的严重衰老茶园:在 第一轮春茶采后(4 月中旬) ,采用台刈方式用台刈剪或手锯,距地面 3-5cm 处剪去全部树冠。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冠面平整,把修剪的细嫩枝叶结合改土埋 入园中,粗老枝清除到园外。 (二) 、深挖改土、复壮根系 低产茶园在改造树冠的同时,根系亦必须进行更新复壮,才能维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 分平衡生长。若只单一更新树冠,改造效果不大。根系更新主要是通过深翻和抽槽切断茶 树部分老根,刺激新根生长。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秋末冬初(9-10 月)根系生长旺盛时期, 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施肥同时进行。深翻深度在 35cm 以上,树冠下宜浅、行间宜深。老茶 树可适当伤根,促进根系再生;幼壮年茶树应少伤根系。深翻后,沿树冠垂直向下抽槽施 肥,槽深、宽规格为 3040cm,每亩施无害化土杂肥 3000-4000kg 或腐熟饼肥 150-200kg, 分层施,表土翻底,底土盖面,促进土壤熟化。 (三) 、改变园貌1、稀改密:凡每亩茶园低于 800 丛茶树的应补植到 900 丛以上。对丛栽茶园,按行距 130-150cm, 株距 30cm, 移棵并园, 或在茶丛间补植茶苗, 改成条栽茶园。 对行距大于 2.5m 的稀疏条栽茶园,除补植缺株断行外,还应在行间补植一行,补植时间在秋季给合改土分 步进行。 2、密改稀:对三条栽密植茶园,因群体密度大,影响个体发育,可以从行中挖去中间 一条,降低密度,增加通风透光。挖去的茶树用于稀改密的茶园补植。 3、坡改梯:对坡度在 15-30、有水土流失的茶园,应筑梯、开沟防止水土流失; 坡度在 15以下的应改成等高条式茶园;坡度超过 30的高山茶园,因水土流失严重、管 理不便的,应退茶还林。 4、改单一茶园为立体生态茶园:提倡在茶园中营造立体生态林,改善小气候,对原茶 园道路、排灌系统设置不合理的,或没有规划的应重新规划,做到山、水、园、林、路综 合布局,营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四) 、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1、合理蓄养 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二次定型修剪。当 树高达到 50-60cm,树幅达到 70-80cm,可进行轻采,注意留养边枝。 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当年夏、秋梢,第二年春茶打顶轻采后进行一次轻修剪。 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 对树势改造后恢复投采的茶园,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 采。 2、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和杂草为害 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结合中耕除 草,年施肥 2-3 次,亩施纯氮 15-25kg、纯磷 6kg、纯钾 6kg、饼肥 100kg;种植绿肥在其生 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 更新改造后的茶树,新生枝叶幼嫩,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必须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关 注病虫发生情况,做到即时防治,秋茶后要用石硫合剂喷施封园。六、茶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园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茶叶安全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植保方针,以安全、合理、有效、经济为原则,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 治相结合方式进行,把茶园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以下水平,允许有害生物的数量在茶 园中少量存在,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的相对平衡,严禁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一)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是通过采摘、修剪、肥水管理、耕作除草等栽培技术来定向改变茶园生 态环境,使之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而不利于病虫的生育、扩散, 达到控制病虫种群数量。因此,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是病虫综合治理的关键。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和病毒类等生物制剂防治虫害。生物防治既不污染环境, 也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而能持久地控制害虫种群的发展,已成为茶园虫害综合治理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具有收效迅速,效果显著,使用简单和不受 条件限制的优点。但化学防治在茶树上所使用的农药比其他作物要求更为严格,必须慎重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和施用技术。 4、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来除灭害虫,但这基本上是针对成虫(蛾) 。如常用的灯 光诱杀、传统的蜜胶纸或布粘杀、新型的静电灯和静电网拍捕杀等。 (二) 、茶园常见虫害发生规律与应急防治 1、茶尺蠖:以幼虫咀食茶树芽叶,受惊动后会吐丝下垂,悬挂在茶丛上,爬行时虫体 弯成拱形。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也增加,一般到 3 龄以后(高龄幼虫期)进入暴食期, 在种群密度大时,可将茶树叶片全部食尽,形成秃枝。该虫年发生 5-6 代,为害盛期在 5-10 月。 防治方法:根据虫情测报,当平方米幼虫数在 7 头以上时,在 1、2 龄幼虫期,用多角 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制剂喷施。 2 龄以上幼虫期用 10%天王星 6000-8000 倍液效果显著。 2、茶毛虫:幼虫咬食叶片,数量大时可把整片茶园吃光,仅剩秃枝,损伤树势,严重 影响茶叶产量。幼虫黄褐色,腹背有 8 对较大的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成虫产卵 在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该虫年发生 2-3 代,为害盛期在 5-10 月。幼虫 不仅咀食叶片,而且体表具毒毛,人体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红肿痛痒,影响采茶等田间管 理。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成虫发生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 (2)用茶毛虫 病毒制剂 1000 倍液喷施, 也可用 Bt 制剂或 0.5%苦参素水剂 600-1000 倍液喷施。幼虫期喷 施 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 4000 倍液或 2.5%功夫乳油 4000-6000 倍液。 3、茶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稍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 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绿红褐焦枯。该虫年发生代 8-9 代,为害盛期 6-9 月,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采摘季节根据虫情测报,当百叶虫口大于 10 头时,于若虫高峰前选用 25% 阿克泰水分散粒剂 7500-15000 倍液,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 4000 倍液、10%比虫 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0.5%苦参素水剂 600-1000 倍液、98%巴丹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35%赛丹乳油 1000 倍液喷雾。该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宜采用低容量喷雾法。 4、茶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密露” ,诱发煤烟病发生。 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该虫年发生 4 代, 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 3 月化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