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doc_第1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doc_第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doc_第3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doc_第4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2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3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4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5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20:30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23下面短文划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每年约有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的城 市人口得不到安全卫生饮用水。这样,纯净水公司就很快地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市政府要求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整改,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七、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3分)(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爱惜:珍 ,寸阴,墨如金 可惜;惋惜:痛。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炼。【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请围绕社会与校园的不同点,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1) 我眼里的社会强调发表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是成熟的,也可以是幼稚的,关键是言之成理。2) 可以发表议论,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写法可以多种多样。3)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0:0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7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 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叙(略)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 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 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17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58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成功是失败之母仲永在一鸣惊人之后毫无争议地成为妇孺皆知的反面典型。李自成的屁股在龙椅上还没有坐热,便迅速溃败,最后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下反动地方武装的无名鼠辈之手,遗恨千古。而李隆基在这二位之前,把中国最伟大的唐朝发展到鼎盛之后,又弄出了热热闹闹的安史之乱还有当代的某些过早成名而后销声匿迹的少年写作者,科学领域的神童,影视圈里的童星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成功。而生命很漫长。暂时的鲜花、掌声,带给你的只是暂时的肯定。暂时的喜悦之后应该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否则就是昙花一现。很多人在喜悦中飘飘然,被成功淹没。就这样,成功变成了失败的妈妈(尽管我们并不知道成功的爸爸是谁)。要清醒。把每一次成功都变成起点,千万不要被它冲废了大脑。这样我们才能步步为营。成功到底!19:53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一. 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湖 (p) 级(sh) 眼 (lng) 悲天 人(mn)B. 拾 (du) 然(shn) 忌 (hu) 以 传 ()C. 幽 (su) 听(d) 阿 (y) 循规蹈 (j)D. 置(ch) 职(xn) 贿 (l) 提纲 领(q)2. 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1)曾子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我觉得,有些学生不需要按步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 )(3)外祖父的目光咄咄逼人,山米也尽量翅起下巴回视过去。( )(4)花瓣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沁蜜汁,有的散发芳香。(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B. 张晓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C. 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D.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5.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 请用下列三部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补全句子。(3分)(1)水浒传:朱贵水亭施号箭, 雪夜上梁山。(2)三国演义:司马徽再荐名士, 三顾草庐。(3)西游记:猪八戒义激猴王, 智降妖怪。19:37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茎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19:21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二)(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飘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3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4选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E由远到近 F.由外到内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运用的表达方式是19:10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称心()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横线上。玲珑 自出新裁标本鉴赏 珠光宝气 因地治宜琢摩 重峦叠嶂败笔雷同 俯抑生姿 任其自然3、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画,不是()画。(美术图案)(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依靠依傍)(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另外一点(忽略忽视),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美。(图画图案)(6)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的感觉。(闲适舒适)4、阅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何种景致。(一)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答:(二)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答:5、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D、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6、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18:51助教 熟睡半睁眼 提问:二.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