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doc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doc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doc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doc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 境 工 程班级: 环 境 092 班 姓名:李 萌学号: 200903040207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及其生物降解能力的测定环境092班一组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活性污泥的生长规律及培养驯化的方法。2.了解和掌握污水水质的评价指标(水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3.了解和掌握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工艺设计方法。4.掌握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监测项目,管理方法。实验原理废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物质。有机废水经玫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实验任务和内容本实验分为二部分内容:(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二)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能力的测定。实验时每班可分成两组进行,每组人员约为15人左右。(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实验步骤:(1)培养前准备工作:取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14L(满足曝气筒及培菌需求),同时取污水沟中污泥1L(为培菌提供菌种)。营养物质的计算。由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少,营养不均衡,为加快菌种培养速度,需提供一些营养物质。根据废水中营养物的配比关系计算葡萄糖、硫酸铵、磷酸氢二钠的量,使废水中的CODCr达1000mg/l左右。(2)培养方法:将污水盛入曝气筒中至淹没叶轮上约20mm,并加入少许污泥。加入营养物。连接好曝气头和曝气设备并把曝气头放入曝气筒中,进行连续曝气。每天早晚观察、监测水样各一次。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沉降比等,同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相。经过连续曝气几天后,污水中就会出现模糊状的活性污泥绒粒,在显微镜下可看到一些菌胶团,曝气筒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澄清液仍较浑浊,此时要进行换水。换水时,先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置沉淀11.5小时后放出上清液约占混合液部体积的6070%。然后往曝气筒中投加新生活污水和营养物。以后每天换一次水,方法同上。当混合液30分钟沉降比大于30%时,无需再加营养物,培菌结束。(3)驯化方法在培菌结束后,针对工业废水要进行驯化。驯化的方法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工业污水比例,使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可加入1020%的工业废水,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再继续增加工业废水的量,每次增加的百分比以进水流量的1020%为宜。以此比例逐渐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二)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能力的测定本部分内容是在第一部分内容基础上进行的。用制革废水或印染废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为:(1) 将曝气筒混合液,静止30分种,倾去上清液(约为总体积的2/3)。(2) 取剩余污水若干,测pH值、CODCr、氨氮。(3) 将曝气筒中加入同体积的工业废水(制革废水、印染废水)。(4) 分别取加入前的原废水和加入废水后的混合废水若干,沉淀30分钟,及曝气时间为1,0,1,0h(即好氧-缺氧-好氧-缺氧过程)时水样测定其pH值、CODCr、氨氮、TP、TN。(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活性污泥培养过程记录时间PHDO温度SV30min%换水体 积加药量镜检结 果5.27上午8.554.4222.6下午8.484.0822.45.28上午6.044.2423.1下午6.334.3723.55.29上午6675.2320.925.8%6L葡萄糖:6.2g氯化铵:0.42g下午6.675.2320.926.0%5.30上午6.86.4021.4252%下午7.16.2422.4257%5.31上午6.936.2223.3246%6L葡萄糖:6.2g氯化铵:0.42g下午6.916.2121.8250%6.1上午7.355.2522.2246%下午7.656.2523.024.5%6.2上午8.635.8623.123.2%6L葡萄糖:6.2 g氯化铵:0.42g下午7.235.882124.6%63上午6.875.2723.6247%下午7.315.4524.1227%6.4上午6.315.6724.0236%7L葡萄糖:7.23g氯化铵:0.49g下午6.845.7224.1242%6.5上午5.916.2324.2219%下午1.286.3924.722.7%6.6上午6.167.022.920.8%7L葡萄糖:7.23g氯化铵:0.49g下午6.756.323.522.1%6.7上午5.966.2723.2206%PH低加碳酸氢钠下午4.721.5825.6204 %6.8上午4.586.8624.219.6%8L葡萄糖:8.26g氯化铵:0.56g下午2.586.5624.9198%6.9上午5.905.5425.020%下午3.456.5326.3203%6.10上午5.587.5224.419.7%8L葡萄糖:8.26g氯化铵:0.56g下午2.676.5525.7197%6.11上午5.326.7825.014.2%下午2.686.8924.9149%6.12上午6.318.2825.2151%9L葡萄糖:9.3 g氯化铵:0.63g下午3.427.023.5159%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污泥性质的理解,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2.掌握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的测定原理,方法。三、实验原理:1适用范围 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2定义 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mg/L。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四、实验设备与仪器:天平、定量滤纸、烘箱、真空泵、扁嘴无齿镊子、实验室其它常用仪器。五、实验步骤1采样与样品保存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应尽快分析。2滤纸准备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3试样测定(1)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V(ml)。(2)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2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记录(W2)。六、数据记录预处理数据记录编号测定项目12V(ml)。19.818.5W1(g)23.196120.5477W2(g)23.542620.8705数据处理 1污泥沉降比SV1(%)= v1100100% =19.8100100%=19.8%SV2(%)=v2100100%=18.5100100%=18.5%SV(%)=(SV1+SV2)/2=19.15% 2污泥浓度C1(mg/L)=(W2W1)106100=(23.542623.1961)106100=3465 mg/LC2(mg/L)=(W2W1)106100=(20.870520.5477)106100=3228 mg/LC(mg/L)=(C1+C2)/2=3376.5 mg/L式中: V 100ml试样在100ml量筒中,静止30分钟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ml; W1 过滤前,滤纸 + 称量瓶重量,g; W2 过滤后,滤纸 + 称量瓶重量,g。七、注意事项1用真空泵进行抽滤时要严格控制泵的抽力,以免滤纸被破坏。2过滤时先倾倒上清液,当水样过滤结束后还要保持慢速抽滤35分钟,把水分充分除去。3用镊子夹出带污泥的滤纸,纵向折叠后放到称量瓶内(泥在下面)。当烘到2小时的时候将滤纸放置的方向进行颠倒(泥在上面),继续烘烤,这样有助于水分的蒸发。总氮的测定1.方法原理: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 和275nm 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 和A275,按公式(1)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 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 成正比。AA2202A275 (1)当碘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 倍以上,溴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 倍以上时,对测定产生干扰。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测定产生干扰,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消除。2.实验药品及仪器:浓盐酸:(HCl)=1.19g/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紫外分光光度计 具10mm 石英比色皿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2;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20124。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25ml 硝酸钾标准溶液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3.实验步骤:3.1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0.00、0.20、0.50、1.00、3.00 和7.00ml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其对应的总氮(以N 计)含量分别为0.00、2.00、5.00、10.0、30.0和70.0g。加水稀释至10.00ml,再加入5.00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6.11),塞紧管塞,用纱布和线绳扎紧管塞,以防弹出。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关阀,继续加热至120开始计时,保持温度在120124之间30min。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却至室温,按住管塞将比色管中的液体颠倒混匀23 次。注1:若比色管在消解过程中出现管口或管塞破裂,应重新取样分析。每个比色管分别加入1.0ml 盐酸溶液(6.7),用水稀释至25ml 标线,盖塞混匀。使用10mm 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水作参比,分别于波长220nm 和275nm 处测定吸光度。零浓度的校正吸光度Ab、其他标准系列的校正吸光度As 及其差值Ar 按公式(2)、(3)和(4)进行计算。以总氮(以N 计)含量(g)为横坐标,对应的Ar 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AbAb2202Ab275 (2)AsAs2202As275 (3)ArAsAb (4)式中:Ab 零浓度(空白)溶液的校正吸光度;Ab220 零浓度(空白)溶液于波长220nm 处的吸光度;Ab275 零浓度(空白)溶液于波长275nm 处的吸光度;As 标准溶液的校正吸光度;As220 标准溶液于波长220nm 处的吸光度;As275 标准溶液于波长275nm 处的吸光度;Ar 标准溶液校正吸光度与零浓度(空白)溶液校正吸光度的差3. 2 测定量取10.00ml 试样(8.2)于25ml 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按照9.1 步骤进行测定。注2:试样中的含氮量超过70g 时,可减少取样量并加水稀释至10.00ml。3.3空白试验用10.00ml 水代替试样,按照3.2 步骤进行测定。4.数据记录与处理4.1标准溶液和水样的测定记录标准溶液220.0nm平均N的含量275.0nm平均 A220-2*A2751.55591.55121.55591.55433300.01040.01010.01030.0102671.53381.5671.5671.56221.565420.00570.0060.00680.0061671.5530671.61431.61431.61431.614350.01310.01330.0140.0134671.5873671.7671.77461.7671.769533100.01130.01180.01130.0114671.74661.87611.87611.8861.8794300.00870.00850.00870.0086331.8621332.69892.69892.69892.6989700.03260.03240.03240.0324672.633967实验数据 A220 A227 A220-2A227 As-Ab1 2.6989 2.5686 2.5686 0.0207 0.0205 0.0205 2.5708 1.03952 2.4784 2.4645 2.4728 0.0641 0.0656 0.0646 2.4089 0.87763 2.3537 2.3683 2.3724 0.0572 0.0572 0.0570 2.2504 0.71914 2.2546 2.2675 2.2628 0.0648 0.0638 0.0628 2.1340 0.60275 2.1452 2.1337 2.1348 0.0405 0.0395 0.0401 2.0103 0.47906 2.0942 2.0842 2.0742 0.0596 0.0597 0.0591 1.9546 0.42337 1.9466 1.9456 1.9446 0.0499 0.0487 0.0479 1.8478 0.31628 1.8326 1.8538 1.8326 0.0238 0.0231 0.0240 1.7926 0.26139 1.7033 1.7351 1.7281 0.0248 0.0253 0.0252 1.6720 0.1417(注:前五个样取了1ml,后四个样取了2ml)4.2标准曲线绘制:总氮(以N 计)含量(g)为横坐标,对应的Ar 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如下:4.3样品中总氮的质量浓度(mg/L)计算:参照公式(2)(4)计算试样校正吸光度和空白试验校正吸光度差值Ar,样品中总氮的质量浓度(mg/L)按公式(5)进行计算。 =( Ar-a)xf/(bv) (5)式中: 样品中总氮(以N 计)的质量浓度,mg/L;Ar 试样的校正吸光度与空白试验校正吸光度的差值;a 校准曲线的截距;b 校准曲线的斜率;V 试样体积,ml;f 稀释倍数,本次试验为1。数据处理标线吸光度00.02130.02920.21520.27661.1028总氮含量/ug02.005.0010.0030.0070.00水样1 2 3 4 5 6 7 8 9吸光度 1.0395 0.8776 0.7191 0.6027 0.4790 0.4230 0.3165 0.2613 0.1407换算为质量 67.5 57.3 47.4 40.1 32.3 28.8 22.2 19.8 11.8TN含量(mg/L)67.5 57.3 47.4 40.1 32.3 14.4 11.1 9.9 5.9(注:前五个样取了1ml,后四个样取了2ml)氨氮的测定实验原理: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实验试剂与材料1.无氨水 2.纳氏试剂 3.酒石酸钾钠溶液,=500g/L。称取50.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mL。4.氨氮标准溶液4.1氨氮标准贮备液,N=1000ug/mL。称取3.8190g氯化铵(,优级纯,在100105干燥2h),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可在25保存1个月。4.2氨氮标准工作溶液,N=10ug/mL。吸取5.00mL氨氮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临用前配制。2.2.3实验仪器和设备1.可见分光光度计:具20mm比色皿2. 50mL具塞比色管8个3. 1mL移液管1个4. 2mL移液管1个2.2.4实验步骤1.绘制标准曲线 在8个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和10.00mL氨氮标准工作溶液,其对应的氨氮含量分别为0.0ug、5.0 ug、10.0 ug、20.0 ug、40.0 ug、60.0 ug、80.0 ug和100.0 ug,加水至标线。加入1.0 mL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再加入纳氏试剂1.5mL,摇匀。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下,用2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测量吸光度。2.水样测定由于水样清洁,故直接取50mL水样,按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步骤测量吸光度。3.2氨氮数据分析3.2.1数据记录1 标准曲线的绘制氨标准工作液体积/ml00.51246810氨氮含量/ug051020406080100吸光度00.0870.10201470.3260.5620.6670.8422水样的测定1氨氮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氨氮标准曲线2水中的氨氮浓度按下式计算:式中:水样中氨氮的质量浓度,mg/L,以氮计; 水样的吸光度; 空白试验的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截距; 标准曲线的斜率; 试样体积,mL;由图得a=0,b=0.008253.2.2数据处理编号0123456789吸光度00.8050.7620.7020.6040.4950.4600.4120.2370.170氨氮含量/ug019.5218.4717.0214.6412.0011.159.995.754.12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将未经过滤的水样消解,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测定总磷的方法。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污水和工业废水。2 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3 仪器及用具3.1 锥形瓶 :100ml3.2 加热板3.3 刻度吸管: 5mL,2mL,1mL3.4 紫外分光光度计3.5 容量瓶:25mL4试剂本标准所列试剂除磷酸二氢钾为工作基准试剂外,其余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4.1 过硫酸钾溶液: 40g/L。 将20g过硫酸钾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4.2 钼酸铵溶液: 26g/L。称取13g钼酸铵,精确至0.1g。称取0.35g酒石酸钠钾,精确至0.01g。溶于在200mL水中,加入300mL硫酸溶液,混匀,冷却后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冷藏可保存两个月)。4.3 抗坏血酸溶液:20g/L。称取10g抗坏血酸,精确至0.1g。溶于蒸馏水中,用水稀释至5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冷藏可稳定几周,如不变色可长时间使用)。4.4 磷标准贮备溶液:1mg/mL。溶解磷酸二氢钾(使用前在105下干燥2h)1.0967g于蒸馏水中,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4.5 磷标准工作溶液:10ug/mL。吸取5mL磷标准储备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4.6 硫酸:(1+98)5 分析步骤5.1 空白试样按(5.2)的规定进行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样,并加入与测定时同体积的试剂。5.2 测定5.2.1 消解吸取5mL混匀水样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 5mL过硫酸钾溶液(4.1),1ml硫酸溶液(4.6),加蒸馏水20mL,将锥形瓶放置加热板上中加热15分钟,取出,流水冲至冷却,移入25ml容量瓶中。5.2.2 发色分别向各份容量瓶中加入3mL抗坏血酸溶液(4.3),2mL钼酸铵溶液(4.2),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合均匀。5.2.3 分光光度测量室温下放置15分钟后,使用光程为10mm比色皿,在71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为参比液,空白试液调节零点,测定吸光度后,从工作曲线(5.2.4)上查得磷的含量。5.2.4 工作曲线的绘制取6支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50;1.0;2.0;3.0;4.0mL磷标准溶液(4.5)。然后按步骤(5.2)进行处理,以蒸馏水为参比液,空白试液调节零点,测定吸光度后,和对应的磷的含量绘制工作曲线。6 计算总磷含量以C(mg/L)表示,按下式计算:式中:m - 试样测得含磷量,ug; V - 测定用试样体积,mL。注:1、对于总磷较大的水样(如精炼厂、榨油厂污水和中和水)需将水样稀释50倍后再进行检测;排放水采样量为10mL。2、若消解后的试样有悬浮物需过滤后再发色。数据处理:标线(ml): 0.5 1 2 3 4 6 8(1ml=2ug)吸光度: 0.087 0.102 0.147 0.326 0.562 0.667 0.842水样: 0.805 0.7620.7020.6040.4950.4600.412 0.2370.170吸光度项目0.8050.7620.7020.6040.4950.4600.4120.2370.170计算为体积(ml)7.316.916.365.474.464.143.692.081.47换算为质量(ug)14.6213.8212.7210.948.928.287.384.162.94结果计算:由公式计算的结果如下质量m(ug)14.6213.8212.7210.948.928.287.384.162.94总磷含量(mg/L)2.9242.7642.5442.1881.7841.6561.4760.8320.588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应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COD值大于30mgL的水样,对未经稀释 的水样的测定上限为700mgL。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氯化物浓度大于1000mgL(稀释后)的含盐水。 2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3 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其氧化率较低。在硫酸银催化作用下,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有效地被氧化。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实验时所用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均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1 硫酸银(Ag2SO4),化学纯。 4.2 硫酸汞(HgS04),化学纯。 4.3 硫酸(H2SO4),p1.84gmL。 4.4 硫酸银硫酸试剂:向1L硫酸(4.3)中加入10g硫酸银(4.1).放置1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4.5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4.5.1 浓度为C(16K2Cr2O7)0.250molL 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将12.258g 在105干燥2h 后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4.5.2 浓度为C(1/6K2Cr2O7)0.0250mo1L 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将4.5.1 条的溶液稀释10 倍而成。4.6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 4.6.1 浓度为C(NH4)2Fe(SO4)26H2O0.10mo1L 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溶解39g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于水中,加入20mL 硫酸(4.3),待其溶液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4.6.2 每日临用前,必须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5.1)准确标定此溶液(4.6.1)的浓度。 取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5.1)置于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约100mL,加入30mL 硫酸(4.3),混匀,冷却后,加3 滴(约0.15mL)试亚铁灵指示剂(4.7),用硫酸亚铁铵(4.6.1)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mL)。 4.6.3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计算: C(NH4)2Fe(SO4)26H2O= = V 250 .0* 00 .10V50 .2 式中: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毫升数。 4.6.4 浓度为C(NH4)2Fe(SO4)26H2O)0.010mo1L 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将4.6.1 条的溶液稀释10 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5.2)标定,其滴定步骤及浓度计算分别与4.6.2 及4.6.3 类同。 4.7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C(KC6H5O4)2.0824mmo1L:称取105时干燥2h 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0.4251g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混匀。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氧化的COD 值为1.1768 氧克(指1g 邻苯二甲酸氢钾耗氧1.176g)故该标准溶液的理论COD 值为500mgL。 4.8 1,10菲绕啉(1,10phenanthroline monohy drate)指示剂溶液:溶解0.7g 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于50mL 的水中,加入1.5g1,10菲统啉,搅动至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 4.9 防爆沸玻璃珠。 5 仪器 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下列仪器。 5.1 回流装置:带有24号标准磨口的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回流冷凝管长度为300500mm。若取样量在30mL以上,可采用带500 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5.2 加热装置。 5.3 25mL或50mL酸式滴定管。 6 采样和样品 6.1 采样 水样要采集于玻璃瓶中,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时,应加入硫酸(4.3)至pH2,置4下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多于5天。采集水样的体积不得少于100mL。 6.2 试料的准备 将试样充分摇匀,取出20.0mL作为试料。 7 步骤 7.1 对于COD值小于50mgL的水样,应采用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5.2)氧化,加热回流以后,采用低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4.6.4)回滴。 7.2 该方法对未经稀释的水样其测定上限为700mgL,超过此限时必须经稀释后测定。 7.3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样。可选取所需体积110的试料和110的试剂,放入10150mm硬质玻璃管中,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沸数分钟,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蓝绿色。如呈蓝绿色,应再适当少取试料,重复以上试验,直至溶液不变蓝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待测水样适当的稀释倍数。 7.4取试料(6.2)于锥形瓶中,或取适量试料加水至20.0mL。 7.5空白试验:按相同步骤以20.0mL水代替试料进行空白试验,其余试剂和试料测定(7.8)相同,记录下空白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1。 7.6校核试验:按测定试料(7.8)提供的方法分析20.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4.7)的COD值,用以检验操作技术及试剂纯度。 该溶液的理论 COD值为500mgL,如果校核试验的结果大于该值的96,即可认为实验步骤基本上是适宜的,否则,必须寻找失败的原因,重复实验,使之达到要求。7.7去干扰试验:无机还原性物质如亚硝酸盐、硫化物及二价铁盐将使结果增加,将其需氧量作为水样COD值的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 该实验的主要干扰物为氯化物,可加入硫酸汞(4.2)部分地除去,经回流后,氯离子可与硫酸汞结合成可溶性的氯汞络合物。 当氯离子含量超过1000mgL时,COD的最低允许值为250mgL,低于此值结果的准确度就不可靠。 7.8水样的测定:于试料(7.4)中加入1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5.1)和几颗防爆沸玻璃珠(4.9),摇匀。 将锥形瓶接到回流装置(5.1)冷凝管下端,接通冷凝水。从冷凝管上端缓慢加入30mL硫酸银硫酸试剂(4.4),以防止低沸点有机物的逸出,不断旋动锥形瓶使之混合均匀。自溶液开始沸腾起回流两小时。 冷却后,用2030mL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后,取下锥形瓶,再用水稀释至140mL左右。 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滴1,10菲绕啉指示剂溶液(4.8),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4.6)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下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毫升数V2。 7.9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测定的试料在10.0mL到50.0mL之间,试剂的体积或重量要按表1作相应的调整。 表1不同取样量采用的试剂用量 样品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