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1页
2011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2页
2011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3页
2011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4页
2011社会实践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2011年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用青春谱写精彩,用实践服务社会!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过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历、体验、感受对于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三下乡社会实践有助于同学们增加阅历,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认识国情,熟悉民情,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在团省委对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下,我有幸参与我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组的任务是调查调研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风沙治理情况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带着满腔热情,充分合作,赶赴甘肃省民勤县的治沙前沿阵地,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调查调研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风沙治理情况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走访了民勤县青土湖生态综合治理区和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等地,并采访了宋和村村支书张金文同志和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原宋和村村支书石述柱老人,充分了解了当地的风沙治理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成就,获益良多,感触颇深。同时,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社会实践小组走访了田间地头,深入到村民中间,同当地居民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切实了解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村民自身带来的好处。并通过谈话了解了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因为时至假期,在当地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许多中小学学生的家庭。通过谈话,服务团的队员利用所掌握的丰富的知识和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激发了学生们积极向上健康的潜在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以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小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鼓舞了他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的高度使命感。这些活动开拓了小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自身道德素质和认知辨别水平。在临别之际,我们将捐赠给他们的文具以及文体用品等交到了他们的手中,希望通过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一、调查背景1.县况背景: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凉州,西毗金昌,东北和西北与内蒙古左、右旗相接,全县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30.7万。民勤县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策源地之一,由于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特别是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质不断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植被枯萎,沙尘暴频繁发生,荒漠化蔓延加剧成为当前民勤生存和发展最为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仅有一条狭长的绿色通道和武威相连,窄处只有1000多米。民勤,几乎变成沙漠孤岛。 防沙治沙,关乎民勤的生死存亡,也深深牵动着总理的心。早在2001年7月30日,温家宝就在一次批示中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此后,他一直关注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民勤防沙治沙工作,有关批示和指示达11次。每年全国两会,温家宝参加甘肃代表团讨论时,都要了解民勤防沙治沙情况,和代表们共商生态建设的大计。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村民向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水的问题。许多村民说,这里太缺水,要是有水民勤真是个好的方种啥长啥。这里主要的水源来自于地下,但含矿量却很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的碱性大、硬度高。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民勤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家都说民勤的瓜甜,但我们在品尝着甜美的同时,谁又会认真的去想这里的人们饱尝的苦涩与艰辛呢!据老百姓讲,这里的水电费很高。每亩耕地一年需要的水量大约 300 立方米 ,而实际每亩耕地划拨的水量只有 200 立方米 。如果雨水多,还勉强过得去;如果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老百姓就只有买高价水来灌溉农田。大概估算了一下,当地每亩耕地一年的水电费要 80 100 元,而这里人均耕地面积就达亩,一年下来光水电费就多达两三千元。也许,这对于我们城市的家庭来说,一年支出两三千元还可以接受,可对于本身生活就很困窘的当地老百姓来说,这笔开销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数目了。再加上每年所要支付的各种农业税和高额的种子、化肥的费用,农民们的负担已相当沉重。要遇上自然灾害,高额的投入下入不敷出是司空见惯的事。民勤干旱缺水,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 113 毫米 ,少的根本无法缓解农业用水。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民勤上游的石羊河以经连续几年出现断流,已无法及时向红崖山水库补水。红崖山水库出现干涸,无法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据官方数据显示:始建于 1958 年的红崖山水库总库容高达 9800 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近 90 万亩。 80 年代后期则减少为 2000 多万立方米;到 90 年代后期,蓄水量只有 1500 万立方米;这个被视为民勤沙漠绿洲的生命工程就这样衰老了。从而直接导致最下游五个乡镇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几十万亩农田缺灌。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民勤地区水资源匮乏,而人为因素更加重了用水负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地下水严重超采,使民勤地区的用水问题日趋严重。据了解,民勤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正以每年 80 厘米 的速度下降。据当地农民讲, 20 年前民勤的地下水资源还很丰富, 3米以下就有水,再以前,民勤有大片的沼泽地,一到春天水就会从地下渗出来。如今,这里许多地方地下水位已下降至 100 多米。有些地方地下水能供人畜正常饮用的 300 米 以下才行。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在这里正巧赶上下了一场大雨,可大雨过后地面很快就干了,就象没下过雨,我们开玩笑说:“在这里,下上三天三夜的雨,地上也泡不出个坑坑。”久旱的土地对水的渴望到了极限。 二、防沙治沙调查(一)青土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地理位置:民勤县北端曾有一个面积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青土湖。在十九世纪末还是一片汪洋泽国,周边草丰羊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湖水源头石羊河中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青土湖水注入量不断减少,逐渐干涸。如今,青土湖滩已经被流沙全部覆盖,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在农区边缘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站在风沙口放眼望去,满眼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只有零星的沙生植物点缀其间。2、地区项目: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常年干燥,降水少、蒸发大,昼夜温差悬殊,日照长,风沙多。土壤成土母质由第四纪冲积、洪积、湖积和近代风积物组成,区内土壤主要为风沙土。主要植被是荒漠植被,以矮化的木本、半木本或肉质泌盐植物为主,形成稀疏的植物群落。天然植被主要种类有白茨、盐爪爪等,人工植被主要以梭梭等为主。以民左公路3944公里段两侧各延伸100米范围内流沙治沙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形式,完成“双眉式”网格状麦草沙障压设1000亩,营造以梭梭为主的防风固沙林1000亩。 3、效益分析:(1)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青土湖及民左公路沿线沙患得到有效治理,可调节区域气候、控制风蚀沙化、遏制绿洲荒漠化蔓延进程,保护水利、交通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使邻近乡镇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效益:项目建设通过优化和推广新的生态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活化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特别是动员外部力量,在民勤通过资金援助等形式开展防沙治沙活动,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生态工程建设;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无直接经济效益,但在延长基础设施寿命、保持水土、庇护农田增产和防风固沙等方面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二)薛百乡宋和村宋和林场:薛百乡宋和村,是两大沙漠的夹缝地带,也是全县三大风口之一。薛百乡宋和村位于民勤县城南12公里处,有13个社,418户,1767人,占地面积9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900亩,人均2.2亩。宋和村是全国治沙英雄石述柱的家乡,是全省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就坐落在宋和村。由于生态恶化,宋和村曾经是闻名的“逃荒村”,宋和村党支书石述柱带领群众数十年植树治沙,从1955年到现在,宋和人在村西风沙口上建起了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在昔日风沙肆虐的杨红庄滩上栽植白杨、沙枣1600亩,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5500亩,经济林1500亩,使2400亩弃耕地得以复耕,营造出一个林粮间作的万亩林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宋和。依靠林场,宋和群众年收入3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10万元。近年来,依靠林场发展滚动,宋和村投入100万元打井架电、建校修路,并实施节水工程建设和300亩红枣林网建设。得益于治沙造林,宋和原有的3407亩耕地,保持了平均亩产400公斤的丰产纪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一个林茂粮丰、风景秀美的绿洲新村,屹立在西部风沙线上。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宋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工作大局,走出了一条以结构调整为主,农林牧并举、工商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经济发展路子,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来抓 宋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来抓,着力培育红枣、辣椒、洋葱、食葵、甜美南瓜、无壳葫芦、玉米制种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红枣、辣椒、洋葱为主的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全村最大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洋葱面积达到3200亩,辣椒面积达到1500亩。同时,还制定了“基础抓农业,长远抓林果,近期致富抓畜牧,乡企三产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全村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20户,种植饲草1400亩,新建日光温室147座,扶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0户,力争全村参与非公有制企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数,占全村劳动力的40%。(二)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以渠、路、林、田、宅配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一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整修各类渠3公里,基本达到村内所有输水渠道进行了防渗衬砌。二是硬化村社通道,铺筑沙石路29公里,铺油罩面8公里,全村13个合作社,全部实现社社通油路的目标;三是全力实施生态环境保卫工程,完成工程压沙5000亩,栽植农田防护林4000亩,完成通道绿化25公里,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建设完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宋和治沙展览馆和集村委会、党员活动室、休闲娱乐场、展示厅为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五是实施村卫生所改建工程,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全村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五是以沼气带动“三改”,完成沼气池建设80户。(三)把小康住宅示范作为整治村容村貌的切入点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的原则,邀请有关部门编制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对房屋、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要求,在宋和十社建成40户造型美观、经济适用的高标准新农宅示范点1个,并配套安装了节水设施,修建排水系统,回收利用生活废水;修建集雨系统,每户修建1座集雨水窖,抽取用于绿化用水;每户修建沼气池1座,实现种、养、池、肥循环利用。在建设好新农村住宅的同时,宋和十社已建日光温室40座,实现了户均一座棚的目标,在住宅建设完成后计划每户修建养殖暖棚1座。以此为样板,在全村集中开展治理“三堆”、“三坑”、“三乱”等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整修街道4880米,硬化门前人行道5400平方米,粉刷墙面4190平方米,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四)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来抓宋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十分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为了全面促进宋和村在防沙治沙、关井压田、生态发展、综合节水、管理民主等各项事业,宋和村利用村民活动中心的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活动中心定期邀请农技人员就日光温室建设、暖棚养殖、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农业科技,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帮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平时村民还可以通过现代远程设备上网查询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遇到技术难题能够随时到活动中心咨询、查阅资料和接受培训,闲暇时还可以到活动中心学习娱乐。今年以来,活动中心先后开展了15次村民文体活动,举办了18次农业科技培训,培训村民1500多人次,劳动力人均培训2次以上;农民书屋接待村民5200多人次,村民借阅图书3100多人次。(五)把加强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家园的切入点来抓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公益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民主管理等制度,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民主评议村组干部制,探索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对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村办企业承包、征占土地审批使用、机井管理收费等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向村民张榜公布,增强村干部工作透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上还完善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实行社会治安有偿承包责任制,组建农民治安巡逻队,开展联户联防活动。四、心得体会: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