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项目验收0682105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doc_第1页
2012项目验收0682105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doc_第2页
2012项目验收0682105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doc_第3页
2012项目验收0682105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doc_第4页
2012项目验收0682105示范性乡镇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创建合格省级示范农校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关于到2010年建设100个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的精神,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厅关于印发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自2007年创建至今,已达到省级示范农校的标准,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职教资源,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市场规律,办学效益显著”的要求,转变办学观念,提高我镇农校办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校办成集培训、生产、实验、示范服务为一体的兴农阵地,让我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进入省示范性乡镇农校行列,有序、有效地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加快新科技强镇的战略步伐。 二、项目建设基础情况 (一)项目建设现状 1、学校设置与管理 (1)江南镇农校由镇人民政府主办,江南中学协办,是我镇初等职业教育机构。 (2)农校现有领导班子 校 长:何华光(江南镇镇长) 副校长:肖三清(江南镇副镇长) 副校长:陈雪平(江南镇副镇长) 常务副校长:张东成 (江南中学副校长) (3)镇农校独立设置,配备专职管理人员6人,聘请兼职教师6人,专职管理人员的编制,在本镇中小学教师编制中调剂解决。 2、办学任务与职能 (1)办学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镇农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本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稳定就业的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镇农校为依托,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2)工作职能 A、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a、镇政府制订“十一五”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镇农校按照政府制订的规划,逐年制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b、全镇“订单”转移农民工达到外出务工人员的21%左右,镇农校对所有“订单”转移的农民进行 15天的技能培训。 c、85%以上的本镇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转移前的引导培训。 B、农村实用人才和实用技术培训 a、镇政府根据本镇的实际制订“十一五”实用技术和实用人才培训规划,镇农校根据镇政府的规划,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规划。 b、每年成功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品种)项目,进入农户的比例达到本镇农户的11%以上。 c、全镇每年开展10次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 d、实用技术项目推广所涉及的相关农户人员均接受1次项目技能培训,并基本掌握技术要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资源统筹与资源组织 a、镇农校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利用中、小学校、农业站、林业站、畜牧站、科技站等部门的资源,建立江南镇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基地,各部门培训项目由镇农校编排实施。 b、每年根据培训需要镇政府出面到县、市农业部门或农业高等院校,请有关专家来农校给学员讲课2次。 c、根据本镇实际,镇有关部门根据时令特点适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及其它生产资料。 d、根据农民朋友的需要,镇政府每年组织农民到县、市等机构参加技能培训2次。 D、信息咨询与服务 a、镇农校制订信息咨询与服务制度,并初步形成职业培训与农业项目信息资源体系。 b、镇农校每年按季按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每年20多次,年接受服务的对象1100人次以上。 c、镇农校坚持常年咨询服务,每年编发简报6期 ,每期发放300份,内容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销售信息,科技信息和劳务信息等方面。 E、农民维权与农民教育 a、镇农校每年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培训1期以上。 b、镇农校聘请司法顾问,并积极参与本镇司法机关对农民重大维权事件处理。 c、镇农校每年都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结合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事件和纪念日开展了宣传主题1个,专题活动4次以上。 3、办学条件 (1)教学用房:教学办公楼一栋,标准教室3间,能容纳100人以上的大教室1间,阅览室1间,会议室1间,计算机室1间,办公室3间。 (2)培训教学设施设备:现有计算机36台,其中有1台接入互联网,基本上能满足教职工的办公和培训教学的需要。数码照相机1部、打印机1台,电视、DVD、音响等配套设备1套。 (3)图书资料:9098余册,每年新订图书1000余册。 (4)网络资源库:独立网页、网页样本丰富,包含了人力资源、就业务工、产品销售、项目开发、培训需求和新产品新技术等专栏。 (5)试验基地和实习实训条件:养鸡基地1个,服装实习基地1个,种植实践基地3个,实验基地1个。 (6)培训教师: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人,均是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调剂出来的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人员。兼职教师6人,均是相关方面的专业技师。 4、办学效益 (1)近三年来,我校在全镇范围内推广了农村实用技术“优质生态水稻种植”、“高效棉花栽培”、“大棚蔬菜栽培”、“网箱养鳝”、“网箱养蟹”、“无籽黄瓤西瓜栽培”、“淡水养鱼技术培训”等项目各一个,推广“网箱养鳝”、“ 网箱养蟹”、“ 大棚无公害蔬菜栽培与管理”、“ 高效棉花栽培与管理”、“杂交水稻栽培”项目等进入村场。 (2)全镇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农户进入项目计划,并接受过项目培训,基本掌握该项目实用技术,并取得每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3)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农民工再就业项目11个以上,其中养猪专业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1户,收入在20万以上。养鳝、养鱼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达50余户,高效棉花栽培与管理推广到各村场。 (4)近几年来,组织85%以上的本乡镇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转移前的引导培训,“订单式”转移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达20%以上。“订单式”转移人员全部接受过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每人次超过两周时间。 (5)镇农校与职教股建立广泛联系,充分掌握相应专家资源,不断收集,研究和分析市场就业信息,农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信息,形成职业培训和农业生产项目相关咨询等资源体系,为我镇农民提供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坚持常年咨询服务,定期编发有关农产品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方面的简报。 (6)开展农民维权工作。建立了帮助农民依法有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 法律法规培训,积极参与本镇农民重大或群体性的维权事件处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结合国家重大政治活动事件和纪念日,如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奥运会等,我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每年都有宣传主题,每年举行专题活动3次。 5、办学经费 (1)所需经费 基本建设45万元,教学设备35万元,图书4万元,网络建设12万元,基地投资10万元,其它(含培训费、宣传费、交通费、资料费等)14万元,合计120万元。 (2)经费来源 争取上级拨款70万元,镇财政每年解决10万元,镇农校自身创收15万元,接受社会捐款及企业支助10万元。 (二)优势与特色 1、镇内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相对本市其它乡镇有一定基础,广大农民能吃苦耐劳,肯钻好学,接受新观念相对较快,辖区内经济活跃,有着广阔的用人天地。 2、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现有领导集体,有发展镇农校的强烈愿望,镇农校的全体职员有发展镇农校的决心和能力,这一双赢的优势互补,为我校的发展形成了动力。 3、实训基地资源充足。基地交通方便,离岳阳市中心近,产品销售便利,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大棚蔬菜范围广,土质好,阳光充分,有利于生长与普及。 4、社会价值显著。通过教学与实践,会不断增强劳动观念,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强化,思想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农民朋友通过劳动技术培训,每个人都会掌握多项致富实用技术,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技术骨干,农校也就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此外,农校充公利用实训基地,带动境内及周边致富项目开发。 5、培训班进村是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为了快捷高效地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送到千家万户,我们改变过去始终以镇培训的培训模式,把农校的培训班办到村里边,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有效解决了科技转化能力薄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1、经费投入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费使用明显不足。 2、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存在一定难度,兼任教师有待于加强管理,培训教师的任务还很艰巨。 3、内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4、技术推广空间巨大,广大农民致富心情迫切,但技术推广项目质量必须提高,数量有待增多。 5、农民思想观念有待提高,科技意识有待加强。 6、培训管理上条块分割时而出现,统筹管理还有待提高。 三、项目建设情况 (一)总体目标情况 通过几年的建设,到2011年,我校建成了相对稳定的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教学用房、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基地和实习实训设备等均能满足学校需求,符合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要求。 (二)建设项目情况 1、硬件建设(1)完善教学楼及生活配套设施。(2)添置设备:桌椅100套,DVD、电视机音响等配套设施1套,微机房及36台电脑,图书9098册,多媒体教室一间。(3)完善基地建设:创建条件,建立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是校内教学示范基地。本着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并举的原则,在校内建立了特色农业教学基地,以促进教学,示范社会。二是建立了校外科技开发基地。本着“建立一处校外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培养一批特色农业技术人才,造福了一方农民百姓”的原则,实行校地结合,加强特色农业科技开发,树立特色农业样板。 2、软件建设 建成了适用性较强的网络资源库,推介我地资源、收集外地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向全镇人员无偿提供服务,考虑到农户的计算机拥有量有限,对本镇农民普遍适用又有价值的信息,农校及时印发成简报发送到各村组。 3、队伍建设 建设了一支相当稳定的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除农校的几名专职教师外,在全镇12个行政村各聘请一名兼职教师,同时,还要聘请本镇农业科技、教育的专业人员,组成镇农校的基本教师队伍。根据培训需要,还将聘请农业科技部门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教师。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建设。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何华光同志任组长,副镇长肖三清同志、中学副校长张东成同志担任副组长,镇政府办、中学、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国土所、镇财政所、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中学分管职教的负责人及农校常务副校长为成员。 2、强化领导。镇农校在上级及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校长、副校长负责把握农校办学方向,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落实创办“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所需经费。常务副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硬件、软件的建设,各项目的培训,教育教学的管理,各项制度的制订等工作。制订好创办“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具体规划,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3、明确分工,负责到人。农校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常务副校长任主任,主任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建设经费到位和办学任务的完成。肖三清同志负责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图书、网络建设和各项目的培训工作及师资队伍建设,张东成同志负责资源统筹、基地建设、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咨询与服务、农民维权。 4、广泛宣传,全社会动员。通过各种会议、培训场所、传媒,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创办“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