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川芎茶调散.ppt_第1页
课件:川芎茶调散.ppt_第2页
课件:川芎茶调散.ppt_第3页
课件:川芎茶调散.ppt_第4页
课件:川芎茶调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治风剂,1,【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用于】外风、内风。 【分类】疏散外风剂、平息内风剂,【外风】- 疏散 指外来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筋骨、关节等。 由于外感六淫常相兼为病,故其证又有风寒、风湿、风热等区别。 它如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之处侵袭人体而致破伤风等,亦属外风。,2,【内风】- 平息 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其发病多与肝有关,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等。,3,【使用注意】 (1)首先需要辨清风病的内、外属性,以确立疏散或平息之法。 (2)其次,应鉴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针对性配伍。 (3)此外,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对此应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兼而治之。,4,5,6,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 症见:头痛眩晕、风疹湿疹、肢体麻木、筋骨痉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喎斜,甚则角弓反张等。 常用药物:辛散祛风药如羌活、独活、白附子等为主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牵正散、玉真散等。,7,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功用】疏风止痛,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川芎茶调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用茶清调下。,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9,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 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 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 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本草纲目卷14),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本方集诸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并少佐苦寒之品,既使巅顶风邪从上而解,又无过分升散之虞。,10,【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11,本方为治疗风邪头痛之常用方。 以头痛,鼻塞, 脉浮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使用注意】 本方用药以辛温之品为多,使用时用量宜轻,不宜久煎。,12,【附方】 菊花茶调散丹溪心法附余 【主治】风热上犯头目之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 【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组成】菊花 川芎 荆芥穗 羌活 甘草 白芷 各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蝉蜕 僵蚕 薄荷 各15g 本方是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蝉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对头痛以及眩晕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疏散外风 菊花茶调散,13,大秦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大秦艽汤,【用法】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无时。,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本方以辛散祛风为主,佐以养血、健脾、清热之品,散邪扶正,共成“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医方集解)。,15,【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6,本方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猝然发病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本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可使用。,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7,【附方】 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阳气不足,风中经络。口眼喎斜,语言不利,筋脉拘急,半身不遂,或神志闷乱等。亦治风湿痹痛。 【功用】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组成】 麻黄、防己、人参、桂心、黄芩、白芍、甘草、川芎、杏仁各9g、防风12g、附子9g、生姜6g 本方与大秦艽汤同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均以辛散祛风药为主组方。 大秦艽汤证因营血不足,风邪兼有郁热,故方中配伍归、芎、芍、地以养血活血,柔养筋脉,配生地、石膏、黄芩清解郁热,功善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而本方证因阳气虚弱,风寒外中,故方中配伍麻黄、生姜发散风寒,人参、附子、肉桂以温阳益气,功善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用法】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疏散外风 小续命汤,18,消风散 外科正宗 【主治】风疹、湿疹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疏散外风 消风散,1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消风散,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疏散外风 消风散,本方集疏风、祛湿、养血、清热于一方,以祛风见长,上疏下渗,内清外解。,20,【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消风散,21,本方为治疗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疏散外风 消风散,22,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 所致口眼喎斜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疏散外风 牵正散,23,【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牵正散,用法:上细为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疏散外风 牵正散,本方独取祛风痰、通经络之法,而成止痉之剂,药简力宏。,24,【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牵正散,25,本方为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以猝然口眼喎斜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 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不宜长期服用。,疏散外风 牵正散,26,小活络丹(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风寒湿痹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2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小活络丹,【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本方祛风散寒、除湿化痰之中,纳活血祛瘀之法,但以辛热散寒通络为主。,28,【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29,本方为治疗风寒湿与痰瘀痹阻经络之常用方。 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药力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30,【附方】 大活络丹兰台轨范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阴疽、流注,或治跌打损伤等。 【功用】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组成】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 草乌 天麻 全蝎 首乌 龟板 麻黄 贯众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 木香 沉香 各60g 细辛 赤芍 没药 丁香 乳香 僵蚕 天南星 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 黑附子 黄芩 茯苓 香附 玄参 白术 各30g 防风75g 葛根 豹骨 当归 各45g 血竭21g 地龙 犀角(水牛角代) 麝香 松脂 各15g 牛黄 片脑 各4.5g 人参90g 本方与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相仿。但本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用法】上共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5g),陈酒送下。,疏散外风 大活络丹,31,玉真散 外科正宗 【主治】破伤风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疏散外风 玉真散,3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玉真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热酒一盅调服。外用适量,敷伤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9g),用热童便调服。,疏散外风 玉真散,本方化痰息风之中,寓有辛散祛邪之长,遂成定搐止痉之剂。,33,【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玉真散,34,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代表方。 以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易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 方中药物以生用为宜,服药后须盖被取汗,使风邪由汗而解,同时应避风,以防复感。 白附子、天南星均有毒性,用量宜慎,孕妇忌用。,疏散外风 玉真散,35,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适用于:内风证。 常用药物:平肝息风药为主 实证:配清热、养阴、化痰之品; 虚证:配滋阴养血药,或平肝潜阳之品。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大定风珠等。,36,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主治】热盛动风证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3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羚角钩藤汤,用法:水煎服。,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本方以清热凉肝息风为主,兼以滋阴、化痰、安神之法。,38,【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39,本方为治疗肝热生风证之常用方。 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脉弦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热病后期,阴血亏虚而动风者,不宜使用。,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40,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类中风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镇肝熄风汤,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用法】水煎服。,本方重用潜镇之法,配伍滋阴之品,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标本兼治,治标为主。,42,【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3,本方为治疗内中风之常用方。 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4,【临证加减】 原书后附有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而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此可资临证参佐。,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5,【附方】 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肝阳上亢证。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长而硬。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安神 【组成】生怀山药30g 怀牛膝30g 生赭石24g 生龙骨18g 生怀地黄18g 生杭芍12g 柏子仁12g 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均用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故均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以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但后者配玄参、天冬、龟板、茵陈、川楝子等,故镇潜清降之力较强,用于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而见脑中热痛,或面色如醉,甚或中风昏仆者;而前者有生地、怀山、柏子仁等,故宁心安神之力略优,用于肝阳上亢而见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者。 【用法】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平息内风 建瓴汤,46,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4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天麻钩藤饮,【用法】水煎服。,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本方平潜补益合法,肝肾同治,以息风为主;清热安神相伍,心肝同治,以平肝为主。,48,【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49,本方为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之常用方。 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50,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主治】阴虚风动证 【功用】滋阴息风,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大定风珠,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2,复脉汤(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由于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虚风内动,故加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从而由滋阴润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阴息风之剂。,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本方大队滋阴药伍潜阳之品,寓息风于滋养之中,以治本之“酸甘咸法”(吴鞠通)使真阴得复,虚风自息。,53,【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4,本方为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证之常用方。 以神倦瘛瘲,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使用注意】 若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则非本方所宜,温病条辨有言:“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55,【附方】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邪热久羁下焦,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或手足蠕动 者。 【功用】滋阴复脉,潜阳息风 【组成】炙甘草18g 干地黄18g 生白芍18g 麦冬15g 阿胶9g 麻仁9g 生牡蛎15g 生鳖甲24g 生龟板30g(鸡子黄、五味子) 本方与大定风珠均有滋阴息风之功,主治温病伤阴、虚风内动而致手足蠕动或瘛瘲之证。 但本方长于养血复脉,适用于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者; 大定风珠在本方基础上加鸡子黄、五味子,滋阴息风之力较强且有收敛之功,适用于脉弱而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平息内风 三甲复脉汤,56,阿胶鸡子黄汤 通俗伤寒论 【主治】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息风,平息内风 阿胶鸡子黄汤,5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阿胶鸡子黄汤,用法:水煎服。,平息内风 阿胶鸡子黄汤,本方以血肉有情之品合滋阴柔肝、镇肝息风之品,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故原书将其归于“滋阴息风法”。,58,【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阿胶鸡子黄汤,59,本方为治疗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之常用方。 以筋脉拘急,手足瘛瘲,舌绛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阿胶鸡子黄汤,第十五章 治燥剂,60,【定义】凡以辛散轻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适用于】外燥、内燥。 【分类】轻宣外燥剂、滋润内燥剂,【外燥】- 轻宣 凡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凉燥或温燥,均属外燥证。 通俗伤寒论云: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病多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61,【内燥】- 滋润 由于津液亏耗、脏腑失润所致,常累及肺、胃、肾、大肠等脏腑。 上燥多病在肺 中燥多病在胃 下燥多病在肾与大肠,62,【使用注意】 (1)治燥剂多由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易于助湿碍气而影响脾胃运化,故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均当慎用。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尚需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不宜配伍辛香耗津或苦寒化燥之品,以免重伤津液。,63,64,65,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适用于: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 症见: 凉燥: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口燥,舌苔薄白等; 温燥: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鼻燥咽干,舌干少苔等 常用药物:辛凉解表药 + 甘凉濡润药/辛甘寒凉药 代表方: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66,杏苏散 温病条辨 【主治】外感凉燥证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轻宣外燥 - 杏苏散,6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杏苏散,【用法】水煎温服。,轻宣外燥 - 杏苏散,本方苦辛甘温合法,既轻宣发表而外解凉燥,又理肺化痰而止咳嗽,是“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素问.至真要大论)配伍法之具体应用。,68,【配伍特点】,轻宣外燥 - 杏苏散,69,本方为治疗凉燥之代表方。 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轻宣外燥 - 杏苏散,70,桑杏汤 温病条辨 【主治】外感温燥证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轻宣外燥 - 桑杏汤,7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桑杏汤,【用法】水二杯,煎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宣外燥 - 桑杏汤,本方辛凉甘润合法,轻宣凉散与生津养液并用,透泄温燥而不伤津,凉润肺金而不滋腻。方中诸药用量较轻,且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体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用药特点。,72,【配伍特点】,轻宣外燥 - 桑杏汤,73,本方为治疗外感温燥轻证之常用方。 以发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轻宣外燥 - 桑杏汤,【鉴别】 桑杏汤与杏苏散,【鉴别】 桑杏汤与桑菊饮,76,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主治】温燥伤肺证 【功用】清燥润肺,益气养阴,轻宣外燥 - 清燥救肺汤,7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清燥救肺汤,【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轻宣外燥 - 清燥救肺汤,本方宣、润、降、清、补五法并用,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气阴双补,宣清不伤肺,滋润不腻胃。,78,【配伍特点】,轻宣外燥 - 清燥救肺汤,原方中石膏煅用,考虑肺为娇脏,清肺不可过于寒凉。,79,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之代表方。 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轻宣外燥 - 清燥救肺汤,80,本方治证虽属外燥,但温燥伤肺较重,故临证可依肺热及阴伤之程度,调整桑叶、石膏、麦冬等君臣药之用量,不可拘泥,当圆机活法。,【临证加减】,轻宣外燥 - 清燥救肺汤,【鉴别】 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82,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适用于:脏腑津液不足之内燥证。 症见:干咳少痰,咽痛鼻燥,呕逆食少,口中燥渴,大便燥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常用药物:甘寒滋阴润燥药为主。 代表方: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玉液汤等,83,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主治】1.虚热肺痿 2.胃阴不足证 【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8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麦门冬汤,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本方麦冬与半夏用量比为7:1,甘润之中佐以辛温,滋润之中佐以降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肺胃并治;且益气健脾与养胃补肺并行,体现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85,【配伍特点】,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86,本方为治疗肺胃阴伤,火逆上气证之常用方。 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87,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滋阴润燥 - 养阴清肺汤,8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养阴清肺汤,滋阴润燥 - 养阴清肺汤,【用法】水煎服。,本方扶正与攻毒并举,补、清、散、敛共用,标本同治。,89,【配伍特点】,滋阴润燥 - 养阴清肺汤,90,本方为治疗阴虚白喉之常用方。 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滋阴润燥 - 养阴清肺汤,【使用注意】 白喉忌解表,尤忌辛温发汗, 原书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