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MPA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1页
中山大学MPA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2页
中山大学MPA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3页
中山大学MPA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4页
中山大学MPA开题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MPA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开 题 报 告学 生 姓 名: 吴 标 学 号: 04250534 学 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学 科 专 业: MPA 选 题 方 向:区域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导 师 姓 名: 张宇权 姓名吴 标性别男班 级2004级院系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专业MPA选 题方 向区域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论文题目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联 系电 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意义一、理论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人类的物质活动进行到较高阶段的必然结果。从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20世纪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可缩影在第三产业的成长历程中。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这是就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从目前来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多超过了70,有的已经达到80以上。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将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的过程。从国民经济动力结构看,第三产业已经或将要成为GDP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当前,珠海经济发展正处在蓄势待发、即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在“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加强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珠海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粤西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必将使珠海由以往的交通末稍变成交通枢纽。目前,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珠海市的中心城区,香洲区应从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出发,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审慎选择,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所以借鉴国内外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立足于香洲区的发展,在分析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论,对香洲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二、实践意义加快发展香洲区第三产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拓就业门路,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从经济结构形式看,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第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大幅度增长必须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当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势必要求第三产业配合发展。当前,工业经济仍然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发展空间和载体已明显不足。这需要我们坚持工业与三产“两条腿走路”,进一步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招商,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提升产业内部层次,以弥补园区工业载体的不足。从经济增长模式看,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资源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量的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家实行宏观政策调控,土地、资金等要素收紧和电力等能源紧缺,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就业广等特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有效地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素的需求,符合国家调控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发展第三产业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让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的集聚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健全高效的服务体系,更需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据专家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在香洲区改革开放进程中,城郊原征地农民就业矛盾突出已经成为现实状况,加上原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已经制约了香洲区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解决好原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不必然带来高的就业率,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经济增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的弹性系数逐步下降。要缓解当前香洲区多重就业压力特别是城郊地区原征地农民问题,必须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第三产业具有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是解决就业和实现原征地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必然要成为香洲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寻找切合实际的可行性的措施,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主城区的经济发展动力,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定位,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多赢的局面,实现香洲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本论文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三产业”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十七世纪末(1690年)威廉配弟(Willian Petty)就阐述了有关第三产业的一些思想。此后,萨伊(Say)、西斯蒙弟(Sismondi)、李斯特(List)、西尼尔(Senior)以及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过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范畴所涉及的经济规律。然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是近几十年的事。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雪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三产业”概念,并把它和早已出现在西方各国,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普遍流传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起用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划分,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分类法。费雪也被公认为“第三产业”概念的首创者。1957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关于劳动就业随经济发展而转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从历史实证的角度论证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这一规律在经济学说史上,叫做“配弟克拉克定理”。之后,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GNP之父”库茨涅兹又在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20多国家的庞大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在产业间的分布入手,对伴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到战后,第三产业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化。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维克托R富克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服务部门形成了“服务经济学”理论。服务经济学主要叙述了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情况及增长的原因,分析了各行业在小时工资方面的差异,衡量了各部门在周期波动方面的不同,并探索了服务经济的增长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经济学家饭盛信南先后出版了多部与第三产业有关的有影响的著作,如生产性劳动的理论(1977年)、生产性劳动与第三产业(1978年)、经济政策与第三产业(1978年)、服务经济学导论(1985年)等。1978年由日本青木书店出版的第三产业是一部系统阐述第三产业的研究专著,主要对日本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类的各种学说进行了详细概括和总结,对日本第三产业的动向,特别是就业动向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目前,西方第三产业理论继续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各种流派观点林立纷呈。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过去一直认为第三产业不创造产品,是非生产性活动,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大致出现在1980年代后期,我们可以从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奠基人、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江帆的研究历程中,看到国内对第三产业的研究发展过程。80年代初,李江帆教授论证了“非物质生产劳动者也创造价值”的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之后,又提出了“服务消费品”的范畴,开始了“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80年代后期,李江帆教授出版了第三产业经济学,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分析第三产业创造的无形产品也具有价值,也凝结了劳动者的劳动。本书获199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7年,李江帆教授又出版了第三产业与服务消费品研究,系统地论证了服务消费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 、生产规模与发展趋势,建立了服务价值理论,为第三产业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石。但总体看,由于经济、技术以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很多人对第三产业的理解仍然很狭窄,甚至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叫第三产业,这些产业是不是“三等产业”?还有的人提出为什么无实物产品产出也构成产业,等等。总之,我国目前的第三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满足我国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需求和实践技术支持的要求,亟待通过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实践的进一步提高。论文的结构框架目 录摘 要前 言一、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一)服务业发展速度快,占香洲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用近五年统计数据来进行分析。(二)服务业潜在需求旺盛。2005年香洲区实现生产总值423.43亿元,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8932元和18908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这意味着香洲区潜在的服务产品消费需求较高。(三)服务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服务消费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全区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803.28亿元,同比增长14.3%。传统服务产品继续得以巩固,新兴服务产品则不断出现,科技、教育(培训)、会展、旅游、文化、卫生和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成为香洲区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香洲区服务产品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升级趋势。(四)总部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中油塔鑫、佳能物流、永裕医药等大型企业总部进入香洲,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税收贡献、产业乘数、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社会资本五大效应,并成为推动香洲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五)一些新型的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能力。如成立于1997年的圆明新园通过经营理念和景区内容的不断创新,始终保持了珠海旅游行业龙头的地位。珠光汽车通过建立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三位一体的品牌服务模式,开创免费接送、免费救援和替换车服务等特色附加服务实现了企业发展的腾飞。珠海世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加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建立由数百家经销商所组成家装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珠海乃至华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材批发市场。这些典型的服务企业不仅自身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这些企业可能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六)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目前香洲区城市人口比重为100%,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推进服务业的持续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香洲区已拥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京珠高速公路和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使香洲成为大珠三角连接粤西、西南地区的“跳板”。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为香洲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七)毗邻港澳、背倚珠三角的地缘优势为香洲服务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香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水连香港,陆接澳门,背倚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腹地,是联系内地与港澳台,以及对外贸易、国际交往的重要口岸。近年来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初步形成、CEPA实施以及横琴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设,香洲与港澳、珠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更趋频繁。拱北口岸作为全国第二大的陆路口岸,年通关人数达7000多万人次,旺盛的人流带来无限商机。香洲区服务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八)四大工业园区的聚集发展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需求基础。香洲区内有香洲区科技工业园、前山科技工业片区、南屏科技工业园、珠海科技创新口岸等几大工业园区。工业的聚集发展能有效促进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并将带动相关的仓储、运输、物流、商务性餐饮、住宿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九)各街道服务业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详细分析各街道和镇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十)服务业已成为香洲区就业的重要渠道。用近三年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数据进行比较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一)服务业存在被周边地区替代的可能。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服务业都比较发达,交通的便利有可能促进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对香洲区进行反辐射并导致香洲区购买力的外流。(二)城区面积小、人口总量少影响服务业的规模扩张。(三)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将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四)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辐射力不强。香洲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以纯粹的生活服务业为主,难以发挥对外辐射作用。(五)服务业发展载体不足,缺少特色亮点。香洲区拥有全国第二大的陆路口岸,年通关人数达7000多万人次。作为风景优美的滨海城市,节假日来香洲度假休闲的游客众多。这都是香洲区服务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但是大多数游客来香洲过境不过夜,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需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香洲区服务业的特色亮点较少,吸引眼球的服务业项目不多。如何拓展服务业的有效载体,培育更多的服务业特色亮点,是今后香洲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六)对发展服务业存在认识误区。存在着“服务业不创造价值”、“不生产财富”的旧观念,把服务业等同于生活服务业,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工业,轻视服务业,认为服务业应该等工业化实现后才来发展;过于强调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忽视传统服务业的创新改造;等等。这些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片面或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香洲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七)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有待改善。许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政府部门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政策不一、立法滞后等问题。(八)“停车难”成为影响香洲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珠海市私家车拥有量迅猛增长,再加上周末和节假日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游客来珠海观光休闲,使得珠海的停车服务需求增长迅猛。(九)服务企业仍以生活服务业为主,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辐射力不强。目前,香洲区服务业增加值内部构成中生活服务业占据绝对优势,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很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太高容易导致过度竞争,而生产服务业发展落后会制约香洲区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十)政府经营理念不连续,政府公共营销效果不明显。三、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一:确定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服务强区和服务中心区的目标,通过科学规划、法制保障、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品牌引领、标准促进、开放带动、政策扶持,培育服务业亮点,丰富服务业载体,以点带面,加快发展以总部经济、旅游休闲产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努力推进香洲区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强化香洲区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二)发展目标1服务业比重指标。(列出详细数据指标)2香洲的城市定位:休闲度假胜地。(三)基本原则 优二进三。调整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把服务业作为香洲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在优化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双管齐下。既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又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消费者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三力合一。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 四化带动。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标准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业态、以法制化优化服务业环境。 分类发展。各街道(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各自发展重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抓好一些服务业特色街道的建设。 承接服务。承接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立足珠江西岸,服务粤西,服务“珠三角”,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四、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二:明确行业重点(一)巩固提升四大生活服务业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住宿和餐饮业。3房地产。4旅游业。(二)鼓励发展四大生产服务业1以总部经济带动商务服务业。充分发挥特区政策和地理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牌子响、资本总量大、税收贡献多、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大企业总部或研发机构来香洲安家落户,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优势。2金融保险业。以吉大为中心,高水准规划和发展香洲的金融街区,引进一批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进驻香洲,积极发展证券市场。3物流业。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采取多种投资和合作方式来香洲投资,提高香洲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依靠珠海的科技园、软件园、大学城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壮大香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推进三个新兴服务业1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拓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空间。依托香洲居住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毗邻大学城和科技园,以及软件业相对发达的优势,大力推进发展包括业务改造外包、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等,拓展香洲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香洲服务业发展层次,将香洲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2休闲康乐业。充分发挥毗邻港澳、背依珠三角的市场优势和居住环境优美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打造以娱乐业、旅游业、生活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为龙头的休闲经济产业群。通过建立老年公寓、康乐院等形式大力发展集养老、休闲、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爱心护理、居家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养老产业链。3文化产业。挖掘香洲区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批具有香洲特色的文化娱乐产品。大力发展以动漫、游戏、影视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四)加强社区服务业五、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三:确定空间布局(一)区域定位着眼于打造服务强市、树立作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强烈意识,充分利用和发挥香洲区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利、服务潜在需求大的有利条件,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企业,形成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争取把香洲区建设成为连接穗港澳、辐射珠三角的服务强区。(二)功能定位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明确、竞争有序、产业聚集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各辖区服务业的发展基础,依托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香洲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旅游休闲及会展服务、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园区生产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四大功能区: 1. 旅游休闲及会展功能区主要是以滨海旅游区、人文山水旅游区以及商务旅游与会展区为基础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区域。 滨海旅游区。主要包括情侣中路和情侣南路沿海一线地区。 人文山水旅游区。主要包括前山的梅溪牌坊、圆明新园和南屏湾仔地区。 商务旅游区。主要包括吉大、拱北及梅华的体育中心地区。2. 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 中央商务区(CBD)。该区主要包括吉大,是香洲的核心功能区块,也是现代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区域。 核心商贸区。以拱北商圈为核心,涵盖前山及南屏。该区域以迎宾南路两侧和以西至情侣南路为核心,建设一流水准的商业设施,着重体现现代文化、商贸与商务服务功能。 特色商业街区。继续提升和完善香洲的特色商业街。3. 生产服务功能区 南屏生产服务区。该功能区主要依靠南屏科技工业园、珠海保税区、香洲区科技工业园,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综合代理、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转让、产品信息及产品研发设计、组合配售、广告、法律、会计、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南屏产业基地提供全方位生产服务。 前山生产服务区。该功能区南部重点围绕格力电器集团发展电器产业的加工配套服务;中部重点围绕三台石路建材一条街发展建材加工工业服务;北部重点围绕上冲汽车销售区发展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加工、维修服务。4. 物流功能区 物流园区服务区。依据各工业园区所辐射的产业,实现物流、贸易、仓储、加工、运输、报关、货代、专业批发、连锁商业企业等的配套发展,创建专业化程度高、流通功能强、经营规范的区域物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启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依托现有物流企业,扶强扶优,建设好物流基地,成为辐射全市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物流中心。 商品批发市场。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创新交易方式,使传统市场向连锁经营、展览展示、购销代理、商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的新型市场转变。(三)各辖区服务业发展重点的设想详细指出各街道、镇应重点发展的行业。六、珠海市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与政策(一)加强服务业宣传,树立香洲区服务业整体形象(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业发展的领导水平(三)提高服务业重视程度,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在投资用地、项目审批、税费优惠、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设立香洲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培养服务业创新意识,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 参照制造业技改贴息的政策,对优势服务业和业态先进的服务业给予贴息补助,鼓励其加快改造升级和不断向先进业态靠拢的步伐。(五)发挥特区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六)加强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七)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品牌树立和标准化建设树立服务业品牌意识,包括香洲区服务业整体品牌和服务业各行业的品牌企业,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的服务业企业,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推进服务业行业标准建设,以标准来规范服务产品市场。(八)加强服务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改善服务业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生活环境,通过重点引进、岗位职业培训、企业培养等多种方式建立服务业人才支撑体系,满足服务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九)鼓励服务业对外渗透与扩张,拓展发展空间 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对外扩张,支持服务业连锁企业通过输出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等方式跨地区扩大连锁经营,拓展香洲服务业发展空间。研 究 方 法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在大量收集统计数据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论 文 写 作 计 划本论文拟从以下五个阶段开展研究:1、2006年12月2007年2月 课题调研阶段 根据课题需要,结合香洲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第三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第三产业的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听取第三产业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目前哪些因素制约该行业的发展,应该如何完善,走访该行业的重点项目或重点企业,了解其发展情况及今后需要的政策支持。对香洲区各街道、镇进行调研,听取该地区第三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应该考虑的战略性问题,访问该地区第三产业的重点项目或重点企业,了解其发展情况及今后需要的政策支持。2、2007年3月2007年4月 课题准备阶段对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并通过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2007年5月2007年7月 论文撰写阶段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拟定香洲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的初稿。4、2007年8月2007年9月 征求意见和讨论阶段对初稿进行再次整理,并征求指导老师以及第三产业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收集相关反馈意见。5、2007年10月2007年12月 总结、修改、定稿阶段总结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得出结论,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在通过指导老师确认的基础上,对论文内容进行定稿。主要参考资料1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 李冠霖: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5 李善同、华尔诚: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 江小涓:世纪之交的工业结构升级,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7 白仲尧主编:中国服务贸易方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8 郭克莎、王延中主编: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9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0 杨宜勇,就业理论与事业治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154280页。11 李惠群,第三产业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68146页。12 高涤陈、白景明:服务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 张传心:第三产业面面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4 张岳琦:中外第三产业比较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