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习语的差异.docx_第1页
中西习语的差异.docx_第2页
中西习语的差异.docx_第3页
中西习语的差异.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roverb 英prvb美prvb n. 谚语,格言;众所周知的人或事 例句If you want to go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with others,” says an African proverb. 非洲一个谚语说:“如果你想走得快,自己独行;如果你想走得远,与人同行。” 2、idiom 英dm美dm n. 成语,习语;土话;熟语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3、slang 英sl美sl n. 俚语;行话英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有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与宗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等等。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里,又通过语言给予表达与传播。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应该对文化有所界定,并对文化进行分类。文化是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文化心态。同时,文化又是分层次的。总的说来,文化可以分为风俗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而习语又是这三个层次的精髓。习语(idioms)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 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它是多民族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语言精炼,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当外国人来到中国时,面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刻舟求剑”、“茶壶里煮饺子”等中国的习语时,真是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不仅迷惑不解,简直是瞠目结舌。同样,英语习语,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对这些习语的文化有所了解,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一步。 下而我们就看一下,习语在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上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 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它构成了习语丰富的底蕴,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 “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正是由于这种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汉英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的意义时,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 二、制度文化的差异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制度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本文主要就由动物寓意的差异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作抛砖引玉的介绍。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动物也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比如:龙(dragon) 在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是一个典型。“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甚至现如今, 我们用“腾飞的巨龙”来形容我们自己的国家。然而在西方文化字典中,对dragon作如下解释:(1).A fabulous monster represented as a gigantic reptile having a lions claws, the tail of a serpent, wings and a scaly skin. (2) A fiercely vigilant or intractable woman。 由此可见,在西方中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在西方国家中,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 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所以,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类似的动物还有凤凰(phoeni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百鸟之王, 人们用“凤凰”比喻“皇后”。所以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然而英语中phoenix 寓意“纯洁”, 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如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习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还有很多。如:“夜猫子”在中国人的传说中,这种看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就被当作是邪恶的象征,尤其在中国北方,被称为“夜猫子”的猫头鹰,简直就是一种凶兆,和吉祥全然无缘。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西方人把owl 象征“狡猾”,“机警”,“聪明”。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而又比如:山羊在汉语中可代表“博学之人”,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老山羊爷爷很有学问;而goat 在英语中含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子”的文化内涵。再比如,“熊”在中国人和西方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个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而在英语口语中bear 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 如:He is a bear at maths. 他是个数学天才。由此可见, 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三、心理文化的差异 1、 宗教方面 宗教方面的差异是心理文化差异的典型。宗教在各民族的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人信仰基督教,而中国人信仰佛教。因此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 “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等等。 圣经被基督教奉为经典,因为圣经讲述了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神话和有关古犹太人的传说故事、法典、宗教教规以及部分史实等等。它反映了古人的喜怒哀乐,乞求与理想。因此,有大量的习语出自圣经。如:Jobs patience “极为耐心”,Judas kiss “犹大之吻”,a daughter of Eve “女人”, as wise as Solomon “智慧超群”等等。由此可见,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汉语随之出现一些来自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习语。因为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五体投地”,“回头是岸”,“顶礼膜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 2、 历史典故 英汉习语中,有一些习语的来源有历史原因,也有的是出自寓言,神话,传说等,它们结构简洁,但意义深远,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1 源于历史原因 追溯到古代的西方,“磨坊”和“铁匠铺”是农村的主要手工业的生产地,因此,许多习语与这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a run of the mill job “指没有多大变化的普通工作”,to go to something at hammer and tongs “全力以赴地”,call a spade a spade “实话实说”,to come under the harmer“被拍卖”。汉语中也有许多习语的产生,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古代,由于中国长年战争,因此,许多习语出自国家间的征战过程中,如“破釜沉舟”是出自当年项羽渡过河后,让部下破釜沉船的故事。又比如“纸上谈兵”出自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毫无实际经验。 2、2 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炼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hat lay the golden eggs, 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农民,为了发财,把家中唯一能下金蛋的鹅杀了,只为了能拿到腹中所有的金蛋, 可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得到。现在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的,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又如出自伊索宣言的习语,the bear and the two travelers “患难见人心”,the dog and the cook “吃一堑,长一智”,the shepherds boy and wolf “骗人者反害己”,the wolf and the lion “半斤八两”。 我国的文献记载了寓言故事,其中许多寓言也都有习语的概括形式,在列子,战国策,韩非子,旬子以及左传等典籍都有大量的由寓言概括成的习语。如“鹤蚌相争,渔翁得得”出自战国策齐策的一个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于说苑正读,还有“叶公好龙”、“自相矛盾”、“黔驴技穷”等成语都是出自古代的寓言故事。 2、3 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神秘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丰富了英语习语,成为英语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Pandoras box 潘朵拉的盒子,意为“灾难,麻烦的根源”。在希腊的神话中,潘朵拉是由火神造的美女,每位神都赐给她一种能摧毁人类的本领。因此,她成为第一个与人类作对的女子。主神宙斯给她一个盒子,她打开盒子后,所有灾祸一齐飞出,因此Pandoras box比做“灾难的根源”。又比如 the sword of Damocles 比作“即将临关的危险”。Damocles 是舒拉古国国王的朝臣。他羡慕国王的生活。一次,国王邀请他赴宴,但在他头上用一根头发悬挂着一把剑,他恐惧万分。后人将the sword of Damocles 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象这样的习语还有很多,如:Barmecides feast “惠而不实”,Aladdins lame “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的东西”,old man of sea“难以摆脱的人或物”,finish Aladdins window“完成未完成的工程”等等。 汉语中也有源于古代神话的习语,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狼狈为奸”,“画龙点睛”。所有以上这些习语是与各国的文化相联系的,如果忽视这种联系,只从字面意义上就不能理解语言的内涵。 四、从汉英习语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意义 以上从文化的三个层次即:风俗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上讨论了习语在中西方文化上所反映的差异。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文化差异,特别是习语上的差异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是不全面的,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每一种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而习语就是文化内涵的精髓。只有弄清习语的真实内涵,才不会在交流中产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汉英习语中,多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并仔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另外,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交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习语所蕴含的文化成分的理解。这才能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其中,以养狗的人为最多。其中不乏附庸风雅,赶时髦,盲目加入养狗者行列的,但有更多的人是出于对小动物、尤其是小狗的喜爱。但天不遂人愿,在中国大陆这块拥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养一条小狗,作为宠物,似乎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政府的法律对养狗这样一件微末小事,偏偏大动干戈,制订禁养法令、限养法令,组织人力、物力,将居民饲养的宠物狗抓来杀死,合法的饲养一条宠物狗,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大笔金钱,而且即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也要受到各种不合理的约束,例如,不允许带狗出门散步 反观西方国家,宠物狗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条宠物狗,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之一,围绕狗而产生的各种服务性行业、制造性行业,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但如此,在欧洲和北美的不少国家,虐待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为什么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在对待动物方面,比一向被我们祖先称为蛮夷的西方国家要野蛮的多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酋长想简单地比较一下东西方狗文化的不同,从中找找差别。 一、从历史角度比较之一: 1、东方历史:东方的文明当然是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而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以农业文化为核 心。在一个农业社会中,有一些动物是非常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牛,然后是马、羊、驴、猪。其中,牛、 马、驴等都是为各种机械装置重要的动力来源,其中,牛是用来耕地、拉车等;马是重要的代步工具,而且, 战马和马车是那个时代的重要战争工具,对国家而言,更是重要;驴是比较便宜、比较平民化的代步工具,同 时还可以用来拉磨 在农业社会中,狗的作用相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