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姓名:程福元学号:004407210519班级:2班年级:07春季专业:保险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指导教师:邓瑛完成时间:2011年 12 月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客户服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整个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扩展了销售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一片美好。然而,快速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冷静地给予分析,以促进我国保险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一大分支,因而保险具有分散风险和促进经济繁荣的功能,而被誉为“灵巧的社会稳定器”。而无论在当前还是在过去,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保险业发展的研究始终是保险发展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我们谈发展保险业,不是为了发展保险业而发展保险业,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险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保险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现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业更是呈现长足的发展,我国保险业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等。第二部分分析了影响我国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虽然我国保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保险监管方面的制约因素、保险公司自身方面的制约因素、保险供给的质量等都制约着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以上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实现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保险需求;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对策目 录一、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现状1(一)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二)我国保险业的现状1二、影响我国保险业可持续的因素2(一)保险监管方面的制约因素3(二)保险公司自身方面的制约因素4(三)保险供给的质量5三、美国AIG保险集团案例分析5(一)美国金融危机中AIG案例概况5(二)AIG危机的根源6四、AIG案例对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9(一)明确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下的保险监管思路9(二)建立科学的行业信用评级体系9(三)提升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水平10(四)建立和完善保险业10(五)保险公司应适时调节经营战略11(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11参考文献13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一大分支,因而保险具有分散风险和促进经济繁荣的功能,而被誉为“灵巧的社会稳定器”。而无论在当前还是在过去,也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保险业发展的研究始终是保险发展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保险实务专业的学生,我深深热爱保险事业,在此论文里将要和大家探讨的是中国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现状(一)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首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有明天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并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述,这是人类社会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从一般地考虑环境保护到强调把保护环境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认识的一个重要的飞跃。所谓可持续发展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让后代人的利益不受当代人的侵犯。另一方面发展要讲后劲,要确保发展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在保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突出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和发展的持续性。我国是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它要求我们在制订政策、确定发展计划时,必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2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在遵循保险、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保险体制、发展和完善保险机制、提高和改善保险效率,保证当代人对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利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配置保险资源,实现保险业的资源供需平衡和良性循环。 (二)我国保险业的现状起步未久的中国保险业,在中国经济以举世罕见的增速强劲跃升的北京之下,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发展趋势。1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5万亿元,净资产390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7.4亿元。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保险赔付共3125.5亿元。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保费收入达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保监会主席吴定富21日称,2010年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530.6亿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7万亿元。2010年全国财产险公司共实现利润35.1亿元,人身险公司共实现利润434.6亿元。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530.6亿元。全行业事先投资收益2141.7亿元,收益率为6.41%。2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力度最大。保险资产管理得到加强,保险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参与风险防范,风险管理,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可以起到经济“稳定器”与“助推器”的双重作用。2009年全国财产险公司共实现利润35.1亿元,人身险公司共实现利润434.6亿元。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530.6亿元。全行业事先投资收益2141.7亿元,收益率为6.41%。3保险业也存在很多不足各保险公司为迅速抢占新兴市场份额,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在行业竞争中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经营的竞争策略,以追求保费收入作为首要目标。没有将质量服务,公司长久生存作为行为目标,市场短期行为和投机主义尚存在,不正当的行为时有发生。其次,保险市场诚信缺失,几乎危及到整个市场,由于广大保险营销员的身份尚未定位为保险公司雇员,因此归属感不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人缺少诚信,保险公司恶意拒陪,保险公估公司丧失中立立场,成为市场诟病的痼疾。无论在保险营销的意识、保险营销的理念以及保险营销的手段上都跟国外同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又以保险公司的差距尤为巨大。二、影响我国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保险业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使得保险公司传统的依靠承保业务获取盈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保险投资业务成为保险公司决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保险投资业务是国外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可以说,没有保险投资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力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对于增强国内保险企业的竞争实力意义重大。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保险投资业务还无法获得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一)保险监管方面的制约因素一般而言,保险监管水平高,则监管部门对保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就会相对宽松,即对投资业务范围的限制会相对少一些,从而有利于保险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反,保险监管水平低,则出于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的考虑,监管部门对保险投资业务的限制就会较多且严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无疑,后者就是我国目前保险投资业务监管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保险投资业务的过多限制,已经成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蓬勃发展的严重桎梏。诚然,我们不可否认严格的保险监管对于防范保险经营风险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不过很显然,我国的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投资业务的过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监管水平的相对低下所造成的。目前,我国保险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机构不全、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金融监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保险监管无法适应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一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相对可控的投资业务,也会因为保险监管的过多限制而无法开展,从而制约了我国保险业通过发展投资业务来大幅度提升竞争力的前进脚步。我国对保险投资业务的严格监管,主要是通过对保险投资业务范围的过多限制来实现的。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同时还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虽然1999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但前提是只能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并且资金比例也有严格限定。因此,目前我国对保险投资业务范围的界定严格而且形式单一,对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均给予同一种限制,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保险投资资源的巨大浪费。而相当大比重的保险资金至今仍以银行存款的形式进行运用,就是过多强调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忽视其收益性的必然结果。从世界范围来考察,没有较好收益的保险资金,其安全性是难以得到长远保证的。一味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而忽略收益性的监管思路,是比较消极的,反而不利于保险监管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目前我国对保险资金在投资规模和方向上的严格限制,违背了保险公司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无法适应我国入世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亟需加以改革。当然,改革保险投资监管过多过严的现状,并不等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即便是在国外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保险投资业务的多样性与风险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管,即采取积极的、动态的和科学的监管方法,而不是一味消极地依靠过多过严的限制办法来暂时达到监管的日的。对我国目前而言,迫切需要做的事就是大力提高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我国入世后保险投资业务监管的形势需要,不应该再在长时间内让监管水平不高成为限制我国保险投资业务快速发展的理由。(二)保险公司自身方面的制约因素1.保险投资人才缺乏,投资水平比较低下。从国际范围来考察,保险投资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社会投资的所有领域,如股票、债券、贷款、不动产甚至风险投资等等。投资范围的广泛,使得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难度也相当大。按照保险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称原则”要求,不同的保险品种有不同的偿还期限,因此就需要有不同的投资品种、期限和利率与之相匹配。很显然,只有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才能满足这一需求,从而实现保险投资风险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有机统一的目标。所以,保险投资的这一特点就从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具备较高的投资管理水平,以充分保障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的各项权益。然而,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在投资水平方面普遍低下,这主要根源于保险投资人才的缺乏。众所周知,保险公司具有一支具有较强投资意识以及熟悉投资业务的人才队伍,是保险资金成功运作的重要条件。如果保险公司的决策者和广大职工缺乏必要的投资常识和过硬的投资技能,是无法运用与管理好保险资金的。目前,我国的保险企业由于投资人才的缺乏直接造成投资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保险公司缺乏有效运用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而且由于监管方面的严格限制,保险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对保险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开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放宽对某个投资领域的限制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主动。保险公司自身投资水平不高,再加上过于严格的监管限制,都使得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对单一,结构也很不合理,往往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据主要比重,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比重却很低。在发达国家恰恰相反,保险资金的运用是多元化的,而且基本是以有价证券占据主要比重,从而形成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较为合理的保险投资结构。所以,我国保险公司自身投资管理水平低下,也大大制约了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就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与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保险投资人才,以人为本,尽快扭转我国保险投资水平比较低下的不利局面。2.保险公司投资主体地位不明确。保险公司投资主体地位的不明确,也成为制约我国保险投资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国有保险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保险公司的重大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主体地位很不独立也不明确。而投资地位与权责的不明晰,一来造成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受挫,二来也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相对缺乏,造成保险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的人为弱化。因此,加快国有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进程,早日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真正独立的法人投资主体,增强其用好管好保险资金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三)保险供给的质量保险供给的质量(含补偿原则、满足需求的程度、服务、资金应用、承保能力等)和价格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的有效需求。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保险的风险评估能力、风险消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化会使保险业“强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大为减少,使得保险供给曲线有效向右下方向移动并提高保险供给的效用,由于保险供给效用的提高及由之所致对其它金融资产的替代能力的加强,则会拉动保险需求的需求量,同时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和保险良好的营销管理体制使消费曲线本身有效向右上方向移动,但供给曲线的变动幅度比需求曲线的变动幅度更大,这样保险的供求双方通过寻求最优决策的“博奕”可达到“纳西均衡”从而使保险效率最高(即保险均衡的数量最大,质量最高而价格最低),如果监管能高质、高效以消除外部经济效果的不经济,必然有利于保险的有效供给并拉动保险的有效需求。因此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约束硬化,如建立好保险企业家队伍,加强保险道德规范建设,对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的高质、高效的监管并配之以法制管理则至关重要。 三、美国AIG保险集团案例分析(一)美国金融危机中AIG案例概况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1919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提供商、最大的寿险公司之一。AIG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预亏修正,将次按担保损失由此前公布的11亿美元,修正至48.8亿美元。这一损失仅涉及2007年10月和11月。2008年2月29日, AIG公布其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达52.9 亿美元。AIG业绩公布后,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将维持AIG及其子公司的债务展望评级为负面。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也相应下调了AIG的总体评级级别。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AIG前三个季度共损失185亿美元,股价自2008年以来跌去了96%,仅9月12日一天便跌去31%。9月15日,AIG股价再跌61%,收报3.75美元;次日开盘之后AIG的股价又遭遇一轮暴跌,曾经下探至1.25美元。股价暴跌、信用评级下调、交易对手追索抵押品,这些危机环环相扣,仅用三天时间使得AIG这个具有1万亿美元资产的巨人走入绝境。 2008年9月16日晚间,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迅速被国有化。按照美联储与之达成的协议,美联储向AIG提供850亿美元贷款,作为代价,美联储将持有79.9%的股权,AIG需要出售资产以偿还这笔巨额债务。美联储给出850亿美元贷款的条件异常苛刻。在美国财政部的全力支持下,遵照联邦储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发放贷款。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Libor利率再加850个基点。以现时3个月 Libor利率3%计算,那么该贷款利率高达11.5%。为保障纳税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贷款将以AIG的全部资产为抵押。10月8日,美联储宣布,将再次向AIG提供高达 378亿美元的贷款,用以帮助AIG补充资金流动性。在这一新的贷款项目中,美联储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借贷最多达378亿美元的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而纽约联邦准备银行则提供现金作为借券担保品。当然,这远未表示AIG就此已渡过难关。(二)AIG危机的根源 表象:现金流危机与信用评级骤降之间的恶性循环 AIG的危机表现在现金周转困难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旗下子公司AIGFP 销售一款名为超高级违约掉期(CDS)产品,但随着美国楼市崩盘,这类合同急剧贬值,过去三个季度共损失180亿美元,迫使AIG拿出数十亿美元作为抵押。2008年早些时候,AIG筹资200亿美元试图自救,但不断增加的需求像个无底的深渊,令母公司的资金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资金方面的压力导致AIG的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一同调降评级,迫使AIG 迅速拿出更多现金,不得不追加价值145亿美元的抵押品,以提振其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AIG还必须向与之交易的投资银行等追加抵押品。9月16日,AIG曾试图从私营银行筹集高达750亿美元的资金,不过这一努力最终失败了。 从上述过程归纳来看,似乎引发AIG危机的逻辑链条应该是:次贷危机爆发导致AIG销售的与次贷有关的保险产品巨额亏损,导致需要追加现金和资产抵押以满足监管要求,巨额现金、资产抵押和拨备导致了现金流危机,资金压力致使信用评级下降,而信用评级下降使公司融资成本上升,更加加剧了现金流危机。不过,这只是问题的表象。 根源:AIG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错误 长久以来,保险行业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走过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早期人们把资产负债管理等同于利率风险管理,进而扩展成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的管理;接着又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将资产负债管理定义为管理因资产负债价值变化以及二者不匹配导致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影响资产、负债以及公司价值的因素越来越多,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也逐步扩展。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广义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贯穿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一种战略性思想,它是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高度整合,这种高度整合性实际上是系统思想的集中体现。 资产负债管理就像保险公司的“大脑”,控制着保险公司整体的、核心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内容:第一,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处于保险公司的核心地位,不仅涉及与资产负债相关的风险管理,还涉及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战略等内容;第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的高度整合,这一整合是经济学原理与系统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第三,整合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在综合考虑风险的基础上,以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是对资产/负债的协调管理;第四,系统思想、控制理论和信息论最优化思想以及风险控制技术是高度整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保障,贯穿其始终;第五,高度整合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传统理念上的创新,它以新型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作为物质保障。 AIG的2007年第四季度季报显示,巨额亏损主要是源于其旗下子公司AIGFP 出售的CDS产品,该产品为抵押贷款债券(CDOs)提供信用违约掉期合约。按照合约,CDS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一旦该CDS对应的产品出现违约,则卖方将补偿该产品持有者的损失。此类合同期限可能长达一至五年。之所以介入CDS产品,是源于近年来AIG总资产收益率的逐年下滑和当时CDS较高的收益率。AIG在上世纪80年代的总资产收益率高达4%,但以后逐步下降,到2006年则不到2%。而在当时,美国CDS的市场规模巨大(最新的数字是62万亿美元),并且近年来债券违约率长期较低,因此CDS收费非常低廉,往往仅占被保险债券票面额的万分之几。为了对抗下滑的收益率,AIG开始介入CDS产品。 归纳起来,AIG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性失误主要在于:第一,CDS这种负债类保险产品风险过大。此类产品在标的债券没有违约时,可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盈利(比如1个百分点的利差),但是风险也是比较高的,一旦发生违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下,债券市值可能缩水一半,也就是说,CDS卖方必须赔付50个百分点的款项,相当于此前50年的收入。第二,这种负债类保险产品风险过于集中。一旦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比如升息,将导致房价下降、还贷违约率上升,这种提供信用违约掉期的产品风险将会在短时间内全面、集中爆发。第三,AIG销售的此类保险产品数量过多。仅截至2007年9月 30日,该产品为总价5130亿美元的CDOs提供担保,涉及次按级别有关的CDOs达 630亿美元。超高等级的CDS产品是AIG在2007年第四季度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2008年前两个季度而言,AIG净亏损的原因不仅是CDS产品,还在于其所投资的相关次贷资产市值的巨额缩水。AIG投资的Alt-A住房抵押贷款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几乎全都是AAA评级和AA评级,但仍然免不了市值缩水的打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AIG无论是在负债管理上还是在资产管理上,都持有了数额巨大的、与次贷及其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负债和资产。这在次贷危机还没有爆发的时候,确实给AIG带来了高额的盈利,而且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保持在非常稳健的水平,但是当宏观经济环境逐渐发生改变,隐藏在超额利润下的超额风险也就在AIG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两个平台同时集中地爆发出来,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水平出现巨大变化(见图)。众所周知,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这与资产负债管理确保现金流的稳定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AIG在资产负债管理上出现了战略性错误,使得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双方都叠加着巨量的同质次贷风险,导致当危机发生、流动性风险来临时,一方面,公司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赔付巨额的次贷保证保险,同时受评级下降的影响,无法通过销售更多保险产品获取新的现金流来源,还面临着保户退保风潮所产生的新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公司也不能通过资产管理变现处理投资资产获取新的现金流来源,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投资损失,从而导致危机彻底爆发。四、AIG案例对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一)明确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下的保险监管思路 我国保险监管思路已经基本明确了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但我们认为,保险企业经营区别于其他一般性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因此,保险监管思路也应该在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上双管齐下,其中包括既鼓励保险企业负债(业务)方面又好又快发展,又要为巨额的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既对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理赔服务等负债管理环节严格监管,更要对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市场并购等资产管理环节严加把关。随着中国保险行业资产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国保险资产管理风险也在日益加大,保险行业资产管理监管的地位和意义也将越来越重要。 回顾上世纪的数次重大金融灾害,导致损失无法控制的案例基本都出现在危机跨行业蔓延的情况下,而单一行业(保险、银行或证券)的危机损失相对较小。公开信息显示,AIG的主体保险业务相对正常,单一保险业务偿付能力是充足的,真正的危机来自于一系列信用违约交换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流动性缺乏导致的额外信贷成本。这也说明,随着我国保险企业综合经营程度的深化,保险企业受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保险监管当局有必要尽快研究并出台针对我国保险企业集团化经营特点下母子公司以及各专业子公司的风险隔离监管制度。 另外,每一次的金融保险产业创新必将带动一轮金融保险产业监管创新,这同样也说明,行业监管往往滞后于行业实践。但是在当今开放扩大、创新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中,我国的保险监管机构要做到监管不缺位,就要加快对保险甚至是金融行业创新的研究,缩短从创新到监管到位之间的真空时间。 (二)建立科学的行业信用评级体系 如果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是AIG危机的源头,那么,流动性危机就是目前最实质性的危害。金融衍生品导致的危机从本质上来看,带来的是一定的资产损失及借贷的困难,从财务实力上看,对于资产上万亿美元的AIG本身影响极其有限。但信用评级公司所带来的间接损失远大于直接损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公司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指标,体现自身的财务可信度。目前的问题是,市场过度依赖信用评级对投资者、交易对手信心的放大作用。结果是,在公司资本雄厚时,评级及评级的提升将有助于公司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当公司业务发展遭遇困难,信用评级可能同样放大这些因素,造成“业务进一步受困,进而引发信用评级继续下调,致使业务更大幅度受困”的恶性循环。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在平衡金融市场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将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且引入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地预警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 (三)提升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国保险企业还存在重负债管理、轻资产管理的问题,这是我国保险业在资产实力不够强大、资产管理风险不够突出时期形成的思想误区。如前所述,随着我国保险企业资产实力扩张、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快,资产负债管理应该作为保险企业,特别是进行综合化经营的保险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加以运用,保险企业应成立类似资产负债管理战略委员会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性决策机构,对保险集团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确保公司财务稳健、持续发展。 无数实例证明,负债风险一般不会对保险企业造成致命性伤害,但是随着保险资产规模的壮大、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托于保险企业的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的地位在日益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不断放松、我国宏观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复杂,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国保险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培养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完善保险资产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式加强对资产管理风险的管控。 (四)建立和完善保险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保险意识,鼓励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保险人才,提高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其次加强政府对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再保险业,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最后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五)保险公司应适时调节经营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国有寿险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开发农村和西部内陆地区业务。在对原来的乡镇保险办事处(站)和营业所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基础上,采取新的营销体制,抢先占领农村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