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docx_第1页
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docx_第2页
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docx_第3页
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docx_第4页
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语研究0020年第1期(总第63期也谈翻译单位彭长江(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长沙410081)摘要:巴尔胡达罗夫为翻译单位所下的定义是“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单位”。这个定义有其充分的理据,而且非常严谨。我国学者往往不明确否定巴氏定义的核心,实际上将其抛弃,却不为翻译单位重新下定义。“以语段、话语、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在某某层进行翻译”、“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等实际上谈的不是翻译单位问题,而是“本位”问题。关键词:翻译单位;超句单位;小句;本位中图分类号:Ho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一7242(2000)01一0036二06一、巴尔胡达罗夫论翻译单位翻译单位在七十年代初就成了前苏联翻译界的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我国首先介绍“翻译单位”的是罗进德(1984)。罗的文章介绍了两类翻译单位:把翻译看成语言活动的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单位,包括音位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翻译单位,以及把翻译看成逻辑活动的匈牙利翻译家拉多久尔吉的翻译单位“逻辑素”。1985年,蔡毅等编译出版了巴尔胡达罗夫的语言与翻译,其中第四章专门谈翻译单位。这一章论述了下列问题:1.翻译单位的定义: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最低限度)的语言单位。2.可能的翻译单位:音位层(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单位。3.翻译单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语言等级体系的相应层次中准确地选择一个翻译单位;各个层次的翻译单位本身并无主要或次要、基本或辅助、恰当或不恰当的问题,其实践意义是避免永远以词为翻译单位,形成“逐词死译”,或者不必要地提高翻译单位的层次,形成“自由发挥”。二、巴氏定义的理据与严谨性巴尔胡达罗夫论翻译单位的三个问题中,翻译单位的定义,或者说这个定义中关于认定翻译单位的标准,是核心。丢掉了这个核心,认定哪些单位可能成为翻译单位就失去了标准,判断什么是层次偏低的“逐词死译”,什么是层次偏高的“自由发挥”也就失去了依据。笔者完全赞成巴氏的定义。那么,巴氏定义的理据是什么呢?巴氏自己没有说。笔者认为,其理据如下:首先,尽管文章是一个整体结构,但得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地译,或者说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译。第二,“翻译单位”一定要是“转换”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按照奈达的模式,翻译分为“分析、转换、重构”三步。其关键的步骤是“转换”这一步,缺少了这一步,就不成其为翻译。反之,即使只有转换这一步,也仍然是翻译,只不过是错误、拙劣的翻译罢了。第三,“转换”这种行为是一种精神活动,别人看不到。但能从行为的结果看出来:原文的某一级单位在译文中产生了对应物。转换就体现在原文单位与译文中的对应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上。第四,在同一个片断的同一次翻译活动中,转换这种行为不能同时施加于两个或两外语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3期)个以上级别的单位。假设原文的一个片断从高到低包含A、B、C、D四级单位。如果转换已经施加于C级单位,则译文中的A、B级两单位只可能是重构的产物;D级单位则融合在C级单位中。第五,在上面的例子中,即使A、B、C三级单位在译文中都有对应物,但根据翻译单位一定要是“转换”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这一条,翻译单位只可能是C级单位,而C级单位是这三级单位中最小的。这个定义不但有充分的理据,而且非常严谨,其表现为:首先,这个定义揭示了“翻译单位”特有的本质属性,因为这种语言单位与翻译的本质属性语际转换有关,使得其外延不会过宽,不会把单语交际中的语言单位包括进来。其次,这种本质属性也是所有翻译单位共有的属性,即尽管不同层次的翻译单位有种种差别,但不以任何一个层次的单位独有的属性为标准,这就使得其外延不会过窄,不会把符合这一标准的任何一种语言单位排除在外。第三,这个定义符合定义的一般格式:“被定义项二种差+邻近的属”。三、关于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单位巴氏关于翻译单位的定义是正确的。但是,他把整个话语作为一级翻译单位却理据不足。他用来证明这一点的只是一个例子莎士比业的第19首十四行诗与马尔夏克的俄译文。他评论说,“这里的原文话语与译文话语之间无论是在各个词层(),或是词组层,甚至句子层上都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因为俄语话语中的任何一个句子,单独抽出来,脱离了具体上下文,都不可能同英语话语中的句子在意义上等值。这里的翻译单位是要译的整个话语尽管它们的各个部分没有对应物,但俄译诗从整体看,可以认为与英语是等值的。因为,二者基本上传达的是同一意义和艺术信息。”(巴尔胡达罗夫1985:155一157)但是,这个例子并不能证明“话语充当翻译单位”的论断。首先,这首诗的俄译文与原文即使不是字字对应的话,至少也是行行对应。其次,这首十四行诗并不是由许多句子构成的,而是由一个单一的、很长的掉尾句构成的,因此,充其量只能证明由一个单一的句子构成的“话语”有可能充当一个翻译单位。话语充当作为转换中的最小“对应物”的翻译单位,实质上一般还是在词层、词组层、小句层或句子层上的单位。王德春(1997)继承了巴氏的观点,连不妥之处也一并继承了下来。他也认为话语可能成为翻译单位,举的例子也是一首诗,即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的两种汉语译文:()l田野中什么也不飘动,只听见某处有忧郁的歌声。啊,牧童低声唱起美好的歌,歌中回忆起自己的情人。啊,我忽然感到深深的忧伤,苦命使我们分离。(2)田野静J消悄,四周没有响声,只有忧郁的歌声在远处荡漾。啊,牧童在歌唱,声音多悠扬,歌儿里回忆起心爱的姑娘。啊,我是多么不幸,痛苦又悲伤,黑眼睛的姑娘,她把我遗忘。王德春认为第一种译文以词语为翻译单位,第二种译文以话语为翻译单位。但我们看到的是,第二种译文并不是以话语为翻译单位的,还是以词语为翻译单位,只不过有些是以不同于第一种译文中的词语为原文词语的对应物罢了。原文有六行,两种译文也都有六行,至少可说是行行对应。王德春在论述以话语为翻译单位时,还是坚持巴氏定义,没有另找什么理由,可说38外语研究年第1期(总第3期)是述而不作,是无可厚非的。了语段作为交际单位的要素,也使它成了作四、关于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为翻译单位的重要因素。”从形态上来看,有许多论者以话语或篇章为翻译单位的些语段中的句子的主述位虽然不同,但“它理由都与话语、篇章、语段能不能成为“在译们在形态上有相同之处”,“在翻译时,我们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最低限度)的语言也应尽量照顾到它们形态上的特点,使译文单位”无关。这些论者所用的术语有“翻译能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单位”、“翻译的基本单位”和“翻译分析单奚说:“在高于句子层次上进行翻译,可位”。还有些论者不提什么翻译单位,而说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次和句型,可以按照译“在高于句子层次进行翻译”,但说的都是一文的语篇结构习惯,重新组织和调整。”回事,都可以称为“以超句单位为基本翻译这些说法全是讲译文的重构(而且主要单位”。如王秉钦(1987),吕俊(1992),罗选是句子的重构)要考虑语篇、语段的特点。民(1992),袁锦翔(1994),奚兆炎(1996),司只从转换的角度来为翻译单位下定义,显柱(1999)。是巴尔胡达罗夫关于翻译单位的论述的精虽然以上诸位中只有司显柱明确提到髓,而以上两类理由,第一类与理解有关,第“基本翻译单位”,但在“在某某层次进行翻二类与重构有关,就是没有与转换有关的理译”或“某某层翻译”这一点上统一了起来,由。可见各位先生所说的“基本翻译单位”而且说“必须”、“需”、“理所当然”、“比较理(或“分析单位”),并不是巴尔胡达罗夫的翻想”。可见谈的都是以语段、语篇这些超句译单位这个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单位为“基本翻译单位”。这决不是偶然的疏忽。其根本原因就是至于以超句单位为基本翻译单位的理超句单位(如果不是由一个词或由只能作为由,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种。一个整体转换的某些习语性句子构成的“语第一种理由是超句单位具有语境作用,篇”的话)是不可能作为一个“在译语中具备能有助于理解原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进行转换的。如袁说:篇章之所以不失为一个比较理抛弃了巴氏定义之后,下定义的只有罗想的翻译单位,是因为它拥有一个较大的舞选民一家。罗把翻译单位“一分为二”后,为台语境。“话语层翻译的分析单位”下了定义,即“指司说:“只有以语篇为翻译基本单位,才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对能更好地实现译文对原文意义的忠实。”达话语内部、话语外部以及属于理解语言心理到这一目的办法是“从语篇着手,从语境、上机制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作出恰当分析的下文分析着手”。单位”。罗另外还为“转换单位”下了定义(见第二种理由是,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下节),与巴氏的定义相似。如果忽略其区本单位有助于译文的重构别,可以说罗以“转换单位”顶替了巴氏的翻如王秉钦说译好段落有“三要”:一、要译单位,因此“分析单位”并不是把翻译单位抓住段旨,贯通文脉;二、要抓住构段的特“一分为二”分出来的种概念,而是在翻译单点,选择恰当的译法;三、要抓住段的变化手位之外附上的一个寄生物。从其定义看来,法。“分析单位”与翻译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是单吕说: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语段中有一一语言之内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文学批定的主述位发展模式,“这一特点不仅构成评的单位也未尝不可。外语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3期)其余的论者抛弃了巴氏定义之后,都没有重新下定义。这是因为如果把提供有助于理解的语境与提示译语重构法则作为认定翻译单位的标准,一方面会把词语排除在翻译单位之外,更不用说语素与音位了;另一方面,又会把根本不是翻译单位的东西包括进来。例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子”是谁,“川”是指哪一条江,就不是单纯研究这首词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那么难道人们就有“理由”说水调歌头游泳要与论语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翻译单位吗?这个“理由”与转换无关,其实并不成其为理由。抛弃了巴氏关于翻译单位的定义,又没有下新的科学的定义,本应作为“翻译单位”之下的种概念的“基本翻译单位”(或“分析单位”)就成了“凤凰”、“麒麟”之类的空概念,或者说是从话语分析学或篇章语言学王国来到翻译王国的流浪汉。五、关于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转换单位”这个术语,是前苏联的罗加诺娃首先提出来的(见巴尔胡达罗夫1985:145)。但是她的“转换单位”并没有与另外的什么单位形成对照,因此就等于“翻译单位”。罗选民则提出“转换单位”作为翻译单位的一个种概念。他没有首先为翻译单位下定义,就直接为转换单位下定义:“话语层翻译的转换单位指在译文中能找到相应的原语单位(似应为“能找到对应物的原语单位”笔者),不过它的组成部分不一定能在译文中找到对应物。”这个定义与巴氏的定义相似。按照罗的说法,“转换单位”是从翻译单位中“一分为二”分出来的种概念,但从定义看,它实际上顶替了翻译单位这个属概念。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区别就是“不一定”三个字。这实际上是说,翻译的转换单位的组成部分也“有可能”在译文中找到对应物。这仍然是抛弃了巴尔胡达罗夫的定义。罗提出以小句作为“基本转换单位”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吕叔湘(1979)关于静态单位与动态单位的论述:词素、词、短语是静态单位,或者说备用单位,其中词素是基本单位;小句、句子(一个或几个小句)是动态单位,或者说使用单位,其中小句是基本单位。另一个理由是韩礼德关于话语的基本单位的论述:话语的基本单位是小句,小句有三种功能:达意功能、人际功能和成文功能,小句的这三种功能是词和短语所不能完全具备的。罗最后的结论是:“上述论述说明我们取小句作为话语翻译的主要转换单位(基本变成了主要笔者)是可取和可行的。”小句有可能充当翻译单位或转换单位,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来不必讨论。问题是“基本”是什么意思?吕叔湘说词素是“基本”静态单位,是因为词素是三种静态单位中最小的单位;同样,在小句与句子这两种动态单位中,小句也是最小的。因此吕叔湘说的“基本”就是“最小”。韩礼德说小句的三种功能是词和短语所不能完全具备的,但认为句子(他称之为“小句复合体”)也具有这三种功能,而且认为,其中的概念功能(即罗所说的“达意功能”)包括经验功能与逻辑功能,小句只有其中的经验功能,小句复合体则既有经验功能,又有逻辑功能(胡壮麟等19%:67一68)。就是说,在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两种单位中,小句比句子(或小句复合体)小。这证明,韩礼德所说的“基本”也是“最小”的意思。因此,罗先生的“基本”转换单位也只能是“最小”转换单位。但是,既然承认词、词组和短语也可以作为转换单位(见罗文第2.2节第四段),又认为小句是“最小”的转换单位,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既然不能说小句是“最小”的转换单位,那么能不能改为“主要”转换单位呢?如果“转换单位”就是巴氏的“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那么,如前所述,各个层次的翻译单位本身并无主要或次要、基本或辅助、恰当或不恰当的问题。罗转而从译者的思维活动来论证小句是作为一个整体转换的。他说:“小句的转换必然包含了其中的词和短语等的转换,这一转换是大脑机制和心理因素能一次同步完成的。”这个论断没有以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结果来证明,似乎根据不足。退一步说,要从转换的心理过程来进行猜测,也得符合事理。按理说,翻译中能“一次同步”完成的,恰恰应是“静态单位”或“备用单位”,即词素、词、固定词组,以及以词组、小句和句子形式出现的习语,而不是“动态单位”或“使用单位”,即一般的小句、句子,因为“动态”就是不固定、非现成,需要临时建造,要临时建造就得琢磨,要琢磨就需要时间,就不可能“一次同步”。因此,“以小句为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是不能成立的。六、“基本单位”与“本位”那么,不以巴氏为翻译单位所下的定义为依据来研究翻译中的语言单位(不是“翻译单位”)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出路了呢?有,就是研究“本位”问题。林语堂(1933)为了反对“一字一字叠成”的译法,即“以字为本位”的译法,或“字译”,提出“以句为本位”的译法,即“句译”,就是“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的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若能字字相对固善,若此总意义在本国文不能用同样之辞字表出,就不妨牺牲此零字而别求相当的,或最近的表示方法。”就是说,译者必须站在句子的立场来理解句子的意义,以句子的总意义来确定小于句子的单位的意义,并调整其转换方法,外语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63期)用这些单位在译文中的对应物按译文的构句法则重构成译文中的句子。根据林语堂的说明,为“本位”试下初步的定义如下:本位是以其自身的总意义调控其内部成分的理解与内部翻译单位的确定与转换,并按其在译文中的对应单位的建构法则重新组合与连接其内部成分在译文中的对应物的首尾明确、有稳定的结构的原文语言单位。必须指出,“本位”这个术语不能用“基本翻译单位”来替代。“本位”允许其组成部分在译文中有各自的对应物,因此不是翻译单位。而“翻译基本单位”首先必须是翻译单位,具有一切翻译单位的共同的本质属性。“以超句单位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的理由是这些单位有助于其内部成分的理解与这个单位本身的重构。因此可以改称“以超句单位为本位”,简称“超句译”。问题是哪些超句单位有明确的开头与结尾,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小句为基本转换单位”的理由之一是因为“没有哪一位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是先把词、短语等译好后再将小句或句子拼凑出来的。小句可以根据话语分析的需要灵活变动,而小句里的词却自始至终服从小句。”(罗选民1992)就是说,译者必须以小句为立足点,来确定小句内部成分的意义,用它们在译文中的对应物按译文句法构成小句。因此可改称“以小句为本位”的译法,简称“小句译”。这三种“本位”只有一点不同,就是级别高低不同。翻译理论工作者完全可以进行一番研究,讨论这三种“本位”孰优孰劣,或者探索各自的使用频率,确定其相对的实践价值大小,而不是为自己的“本位”找到了一个孤例或少数例子,就声称翻译必须如何如何进行,说其他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更不能在层次很低的超句片断(如两个相邻的句子)中找到了一个例子,就提高到整个语篇的级外语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3期)l别。诚然,一个词、一个句子的理解可能要依赖于邻近的词、句子,甚至另外一节、另外一章中某个部分;不仅如此,还可能依赖于另一个语篇,或百科知识,即所谓“杂学”。但是,就严格意义的翻译而言,构思剪裁,谋篇布局是作者的责任,也是他的权利,译者没有责任,也没有权利加以改变。同声翻译的存在,就是从实践上对“句译”的有力支持,对最高层次的“篇译”的有力否定;即使有“超句本位”,其层次也是非常低的。前面所提到的各位论者,大都是把语言学某个分支中(主要是话语分析或篇章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搬人翻译理论,其目的想必是为翻译学的建立开辟道路,或者说想把翻译理论上升为一门科学。但是,“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列宁1960:290)“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总结也是概念。每一门科学都有它使用的基本概念(也称范畴),这些基本概念及由它们构成的范畴体系就是一门科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姜全吉1998:24)因此,要想把翻译理论上升为“翻译学”,首先必须使自己所使用的概念成为严格的科学概念,要有严格的定义,有明确的内涵,有不宽不窄的外延,否则翻译研究永远只会是各说一套的聋子的对话,“翻译学”也永远只会是镜花水月而已。参考文献:【11巴尔胡达罗夫(1985)语言与翻译冲,蔡毅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胡壮麟等(1996)系统功能语法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3姜全吉(1995)逻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4列宁(1960).哲学笔记气人民出版社,北京。5林语堂(1933)论翻译,翻译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4。【6吕俊(1992)谈语段作为翻译单位,双山东外语教学”,1992,南l一2。f7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北京。【81罗国林(1986)翻译单位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砚中国翻译,1986,吻3。【9罗进德(1984)翻译单位现代翻译学的一个研究课题,倪翻译通讯,1984,两12。10罗选民(1992)论翻译的转换单位,饮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南4。【11司显柱(1999)论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中国翻译气1999,南2。【12王秉钦(1987)话语语言学与篇段翻译,.中国翻译,1987,吻3。【13王德春(1997)语言学概论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4奚兆炎(1996)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中国翻译,1996,吻2。【巧袁锦翔(1994)略谈篇章翻译与英汉篇章结构对比,(中国翻译,1994,南.6。(上接第犯页)5HOsftede,G.1980.Culture5Consequenees:nI-etrnatlon习Diefferncesin一Work一RelatedVal-ues.Beverly托115,ealif:SagePubliactions.【61Roiehiokbae1983,CultuarlAssumptionsofEastandWest:JapanandtheUnitedStates,ofrmSe-leetedReadinSginIntecrultuarlCommuniaction,ed.byHuWenzhong.HunanEdueationPublishingHoues,1990.【7胡文仲,1992,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协,1992,吻3。【8胡文仲,高一虹,1997,仪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9胡文仲,1994喇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张后尘,1999,语言学研究热点扫描.矽卜语与外语教学,1999,南1。【11贾玉新,1997,暇跨文化交际学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2朱维芳,SarahTernnolm,1997,“文化诧异”现象研究,矽卜语教学与研究冲,1997,吻l。64外语研究年第1期(总第3期)Abstrstm8rer111thisieReifecitonsnoFTLreforminhins-山eriistesinteh12stecntry,byCHENGAi一min,P.lThisPaPerPorPosesthatofreignlang-uageedueation15,inaboradsense,“quali钾一。五entededueation.”Byehangingtheeonvertionalviewsofofreignlanguageteach-ing,weshouldtumofrmeultivatingonlytheProefssionalabilitytonaall一orundnadlief一longedueationofofreignlan即agestu-dents.Thepersentauthorbelievesthatthiswillbeaervolutiona琢ehangeinFLTinChina,5univesritiesnadwillsethigherer-quiermentsofruniversityofreignlanguageteaehesrintheZlsteentuyr.Greeee,butitwasinthe20theentu叮thatsemiotiesbeemaenaindependentdiseiPline.ThisPaPerPorbesintothetheoyrofsemiotiesofrmofurasPeets,nmaely,epistemologynadlogiesemioties,linguistiesemioties,behav-ioristsemiotiesaswellasinlbmrationhteowandsemioties.PropositionandtextProeessing,byLlShaoshan,p.8TheproPosition15animportanteoneeptinthestudyofthementalrePresentationofknowledge,theerPersentationofmenainginmemo尽andtheporduetionandeomprehensionof.language.ThisPaPerfirstdis亡ussesthenatuerofthePor训stitionandreviewssomeofthewell一knownporpositionaltheoriesProposedbyKintsehnadothers.Then,synthesizingandeomParingtheexPerimentalstudiesoftheau-thornadotherresearehers,itdiseussestheimportnatorleofthePorpositionintextpor-eessing,withasPeeialemphasisonits519-nifieaneetoChines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