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docx_第1页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docx_第2页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docx_第3页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docx_第4页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初探 摘要:劳动力商品理论是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节点,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商品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然而,在当代社会制度下,更好的人格修养与先进的技术水平等,也能提升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基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结论是无论资本家利用什么样的手段缓和劳资矛盾,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关键词:劳动力商品 劳资关系 劳动力价值 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已由最初资本主义制度刚确立之时的劳资对抗,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大致默认时期的趋于和谐。究其缘由,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主义制度刚代替封建主义制度而登上历史舞台时,是颇受世人诟病与质疑的;而且科技不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惜加大对工人的剥削;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更是充满了血腥与镇压。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凸显,工人的工资水平有大幅度提升,更是有教育及企业培训,品质人格、历史、道德等劳动力价值的附加增殖因素,大大提升了工人的工资水平;而且随着现代先进管理模式的演进,不少工人也成为企业持股人,可以分享企业红利,参与企业管理,因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趋于平和融洽。然而,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的社会本质是不会变的。本文的立意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础上,深挖理论的演进发展,形成劳动力商品理论的现代表现形式,并运用这一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现状,把握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发展脉搏。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的简要表述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然而,货币只有在特殊的运动中才能转化为资本。商品的流通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即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赚取货币,然后再用货币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资本流通的公式为: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货币充当中间环节;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商品充当中间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买卖双方相互交换使用价值,通过商品交换满足需求,获取使用价值。在资本流通中,最初给付的货币与经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不同的,收回的货币的量大于当初给付货币的量,资本流通的目的为获取更多的货币。因而,资本流通的公式应写为:GWG。G=G+G,在原付货币额上有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即为剩余价值(m)。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产生了剩余价值。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在商品流通中,商品将与等于其自身价值的物品进行交换,但这一过程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并存,资本总公式出现了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过程中间的商品上,但不可能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产生了价值增殖,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那么,这种商品即是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身体中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为,劳动者必须是自由的;劳动者是纯粹的无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生儿育女所花费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可持续性利用;三是劳动者用以提升个人素质和技能的花费,以确保能够满足由于科技文化发展造成的对雇佣工人自身技能的高要求。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需要,不只为了满足自身生理需求,还为了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消费中实现的。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的简要述评 劳动力商品理论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对于资本家剥削压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反驳,因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巩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学界对这一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劳动力可否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否站得住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构成的,以及劳动力商品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意义可言。针对以上质疑,我将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力商品理论做简要述评。 (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首先,学界认为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论点为,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判断一个物品是否可以成为商品,一般情况下,是看该物品在商品流通中是否经过交换,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不可否认,矿藏、自然资源、土地等稀缺的资源也可满足人的需求,但是却不是经过人的劳动过程创造出来的。 其次,劳动力是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产物。前文已述:“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身体中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因而,劳动力不是人生而具备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深造学习,历史道德条件的感化、约束等等,潜移默化的生成的。一是双亲不辞辛劳的养育、教化;二是劳动者自身多年夜以继日的寒窗苦读,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三是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诲所创造的价值。 第三,资本论第1卷里曾指出“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就是这个个体本身的再生产或维持”。“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由活劳动创造的,也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最后,学界质疑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另一条论点为,劳动力不能独立于人体而独立存在。我认为,这条论点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货币持有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交换,而不是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使自己具备像劳动力出卖者一样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独立于人体存在。劳动供给者提供劳动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货币持有者只是支付货币,这与一般的商品交换并无异处。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必要条件 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劳动者是自由的、劳动者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无产者,才意味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已满足。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至今,已有百余载。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要做到“扬弃”,即接受并改进。 首先,劳动者并不必然拥有“纯粹的”人身自由。在原始社会以及奴隶社会,有些奴隶、战俘等,是不具备人身自由的,但他们的劳动也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产生了极大价值。奴隶、战俘是可以进行交易的。奴隶主通过商品交换,出卖奴隶、战俘而获取货币。他们出卖的其实是奴隶、战俘的劳动力。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奴隶主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取货币。 其次,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起来,社会生产力较低,也正处于血淋淋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因而,社会中有大量失去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他们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换取货币,购买生活资料,维持生计。而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企业的劳资关系相对和谐,也出现了大批劳动者持有公司股票,参与企业分红,参与企业管理的例子。在战后的美国与日本,更是有大批公职人员受到企业红利的诱惑,纷纷放弃公职,去非公企业供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劳动者。劳动者并不必然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 第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有二,一是劳动力由不同的人占有。只有不同的人占有劳动力,才能实现劳动力的交换,从而各取所需。二是无论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还是劳动力的占有者,都不能独立完成生产。只有这样,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才需要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商品;劳动者才必须供给劳动力,从而换取货币,维持生计。 (三)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四要素 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生产劳动力商品的劳动既包括具体劳动,也包括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在劳动者运用一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采取的具体形式的劳动;而抽象劳动则是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力的价值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劳动力供给者用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育儿育女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力供给者用以提升个人潜质、修养、能力的花费的价值。二是养育劳动力生产者的父母的心血与花费的价值。三是劳动者自身研学苦读的精力花费的价值。四是教师教育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四)劳动力商品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因此,劳动力商品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劳动力商品理论讲究劳动者人格独立,劳动者自己具备劳动力的所有权、支配权、交换权。劳动者的人格、情操、口碑、技能、知识素养等等,都是劳动力商品价值增殖的附加值。如果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无可替代,或替代率很小,那么很多企业会提高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价格,劳动者也会因之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无疑对劳动者形成一种正向激励作用,鼓励劳动者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与人格的完善。二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择业,那么能否就业就成为劳动者自己的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如果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促进竞争的作用,就会增加劳动者就业的紧迫感。如果劳动者生育的子女较多,那么在对子女教育上分摊的经费就不足,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女将来就业就会相对困难,这势必会对劳动者施加一定压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劳动者的生育观念,促进社会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行。 三、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现状 回顾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自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确立到二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一直是“资强劳弱”的。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一向是偏袒资方的“一边倒”的制度设计模式;工会力量薄弱;工人的维权意识薄弱。甚至在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还会出现工人罢工游行被血腥镇压的历史悲剧。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趋于平和,“三方体制”有效制约了资方的市场力量,政府不再一味“一边倒”向资方,而是相互牵制制衡,平衡劳资双方的势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趋势,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共同分享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红利。法律制度提高了工会的政治地位,工人维权意识强烈,更是有大批工人加入工会,依靠工会提高工资水平,增强社会福利。 “三方体制”采取集体协商谈判和工会制度,有效充当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润滑剂”,及时缓和了劳资冲突。进入21世纪后,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强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已出离了弱势地位,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使资产阶级得以重新审视劳资关系,劳资关系的发展形成“新合作主义”的趋势。 基于劳动力商品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至二战的时期,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文盲率较高。劳动者大多为男性,他们提供的劳动力大多技术含量较低,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在出卖体力。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劳动对体力的要求相对降低,妇女和儿童加入生产,成为新生劳动力供给大军。这段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仅限于会操作机器,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生产技术,所以劳动力商品价值的附加值较低;劳动力商品的替代率很大。 二战之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劳动生产率有了质的飞跃。工人阶级的维权意识强烈,劳方逐渐抬头。与此同时,“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深入人心,劳动者纷纷开始注重自身学习提升,资本主义国家也重视发展教育。各领域涌现出大量高学历、自身素养过硬、基本功扎实的新型劳动者。劳动力商品价值增殖的附加值增大,因此劳动力商品的可替代性差。劳动力供给者有很强的与资本家谈价议价的能力,自然可以使资本家提高工资待遇,甚至劳动者分享企业红利,参与企业的管理。 六、结论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力商品价值理论进行了理论剖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现状及其变化。 总结全文内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代社会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理论有了新的发展演进,应尊重历史规律,更清楚地看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为劳动力被不同人占有,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拥有者对资料的不合理占有。二是劳动力商品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不仅优胜劣汰,增强竞争,还会产生积极的人口效应,从而改变劳动者的生育观念。三是劳动者应努力提高劳动力商品价值增殖的附加值,拥有高尚人格、优良口碑、先进技术的劳动力商品是可替代性低的,也是劳动者能与资本家谈价议价的唯一资本。四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趋缓是工人阶级维权意识增强,不断与资产阶级抗争的结果。五是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趋向平和,资本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和劳资冲突,但是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本质没有改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会改变。 注: 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引自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引自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引自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引自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引自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1劳动力商品理论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论纲J.刘凤义,发表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1)。 12引自劳动力商品理论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论纲J.刘凤义,发表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1)。 13引自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 参考文献: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