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财政研究论文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人民币币值稳定一、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使得货币政策难有作为我国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从1994年以来我们实施的却是“内在的固定汇率”政策,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稳定在既定的水平。本文不对这种汇率制度选择多作评价,而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局势动荡我们继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进一步使我国的汇率政策呈现出固定汇率制的色彩。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我们选择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从理论上讲,既可以选择财政政策也可以选择货币政策,或两者并举。但是,受我国目前汇率目标的制约,仅靠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几乎难有作为。在浮动汇率制下,为了增加产出,中央银行可以购入国内资产以增加货币供给,而这将改变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并使本币贬值。在固定汇率制下,为阻止本币贬值,维持既定汇率目标,中央银行须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国外资产换取本币。随着本币供给的下降,资产均衡回到初始位置,产出没有增加。可见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无力对该国经济的货币供给或产出产生影响。我国近一、二年多次降低利息率,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种判断。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抵消对本币贬值的压力,促进产出增加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支出或减税,可以扩大需求,增加产出。随着产出的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从而产生对本币的超额需求,进而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或者本币升值,或者本币贬值的压力得以释放。如果要阻止超额货币需求对本国利率上升和本币升值的作用,中央银行可以用本币购入国外资产,增加货币供给,保持汇率不变。这样可以既实现扩大产出,又保持汇率不变的双重功效。与货币政策不同,目标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产出,而且比在浮动汇率制下更加有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财政扩张带来本币升值,使得本国产品和劳务更加昂贵,从而部分地抵消了财政政策对扩大需求的直接影响。在目标汇率制下,中央银行被迫购入外汇,增加货币供给。这种非主动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强了财政政策自身的扩张效应。我国1998年下半年适时作出增发1000亿元国债的决定,当年扩大财政赤字500亿元,并要求银行提供相应配套资金。这使我国在外有金融危机逼近国门,内有长江洪水肆虐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8%的经济增长目标,为目标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经典例证。财政政策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