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1页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2页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3页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4页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艺术表演团体是指由文化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的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等活动的文化机构,涵盖了戏曲、话剧、歌舞剧、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大力开展艺术创作和生产,在繁荣演出市场、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艺术表演团体总体发展情况(一)机构人员稳步增长2010年,全国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864个,比上年增加725个。分层级看,中央级16个,省级258个,地市级765个,县级5825个;分类型看,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艺术表演团体2435个,占35.5%,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艺术表演团体4429个,占64.5%;分剧种看,戏曲剧团2451个,占35.7%,是全国最大种类的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22.07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6.0%。(二)创排和演出条件有所提升近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加大了对公用房屋、排练场所的建设力度,院团演出硬件设施条件有所改善。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6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8.87万平方米,增长1.9%;排练练功用房128.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8万平方米,增长7.7%。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各地纷纷兴建了一大批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艺术表演场馆,也为艺术院团提供了很好的演出保障。2010年,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112个,比上年减少25个;观众坐席数161.73万个,比上年增长2.8%;演出场馆面积743.5万平方米,增长10.8%。为进一步方便剧团送戏下乡,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真正解决艺术表演团体演出难、转点难、搭台难的问题,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实施了流动舞台车工程。截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为剧团和基层文化机构配备了969台流动舞台车。流动舞台车的配置,极大地方便了院团为基层群众进行舞台艺术表演,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2010年,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共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41万场次,观众人次1.14亿人次。(三)演出规模持续增加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精品,演出场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6864个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37.15万场次,比上年增加17.04万场,增长14.2%。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平均每团演出199.81场,比上年增加4.16场,增幅2.1%。 演出场次的持续增加,带来了观众人次的连续增长。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观众人次8.85亿人次,比上年增加6740万人次,增长8.2%。从2007年以来的情况看,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年演出观众人次小幅回落之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四)演出收入快速增长演出市场的扩大,观众人次的增加,带动了艺术表演团体收入的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总收入1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14.81亿元,增长13.0%;全年演出收入34.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5亿元,增长18.9%。(五)社会效益有力彰显近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在大力开拓演出市场的同时,通过“文化下乡”、低票价演出等方式,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出艺术院团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为加大对艺术表演团体公益性演出的扶持力度,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九部委于2008年1月份印发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财政加大对到城市社区、工矿企业等基层进行公益性演出团体的补贴力度,切实做到“月月有公益场,场场有低价票”。2010年,全国各级财政补贴2.28亿元,开展公益性演出5.67万场次,比上年增加6660场次,增长13.2%;演出观众人次68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2万人次,增长20.2%。(六)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全国文化系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数量逐年增长,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086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有461家完成转企改制,转企完成率达到22.1%。转制后的艺术表演团体,按照“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推动院团发展的工作机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新进展。二、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特点(一)县级院团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演出市场的快速发展,县级院团作为长期面向基层群众,活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全国县级艺术表演团体5825个,占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比重由2007年的74.2%提高至84.9%,其他各项业务指标也显著提升。近年来县级艺术表演团体所占比重情况(单位:%) 年份机构数演出场次演出观众人次演出收入2007年74.278.375.341.22008年76.377.771.935.92009年83.282.978.551.12010年84.983.677.048.9(二)赴农村演出比重提高为保障我国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及时观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加大了对农村的文艺演出力度,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据统计,2010年文艺院团共赴农村演出84.67万场次,比上年增长14.3%;农村观众人次5.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3%。赴农村演出场次占全部演出场次的61.8%,比重比上年略有提高。(三)文化部门所属院团自身造血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全国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乘着文化体制改革东风,深入推动内部机制改革,积极开拓市场,自身发展能力极大提高。2010年,全国2597个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17.63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7.6%,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拨款67.92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67.8%,比上年降低了1.8个百分点。作为衡量院团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指标,2010年全国文化部门2421个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艺术表演团体经费自给率为31.9%,高于去年1.9个百分点,自2008年因遭遇金融危机而造成艺术演出市场整体疲软的态势已基本得到改善。(四)非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发展迅速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为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出台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我国众多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按照文件精神,以灵活多样的办团方式、特色鲜明的地方风格、充满生机的营销机制、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等优势,创作演出了大量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与国有院团互为补充,共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0年,在全国6864个艺术表演团体中,非文化部门的艺术表演团体有4267个,涵盖了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占到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总数的62.2%,比2007年的44.8%提高了17.4个百分点;全年共演出91.15万场次,比上年增加15.93万场次,增长21.2%;全年演出观众人次4.1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286万人次,增长11.6%;演出收入16.64亿元,比上年增加3.25亿次,增长24.3%。三、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人才保障不足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22.07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11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6;中级职称人员40183人,占18.2。中、高级职称所占从业人员比重连年下降,2010年中、高级职称共占27.8%,比2007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二)院团设施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表演团体基础设施和演出设施投入力度加大,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着设施薄弱、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2010年,全国6864个艺术表演团体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65.53万平方米,平均每团678.22平方米,排练练功用房128.72万平方米,平均每团187.53平方米。在全国文化部门所属的2597个院团中,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院团有802个,无排练练功用房的院团有932个,分别占到了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的30.9%和35.9%,设施情况令人堪忧。(三)部分艺术演出票价定价过高近几年,国内演出市场发展迅速,但越来越高的演出票价也使得一些普通观众很难欣赏到艺术演出,只能是“望剧兴叹”。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大型艺术表演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已经接近北京地区人均月平均收入的1/3。而对比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票价,在纽约地区,居民月平均收入为2000美元左右,一场百老汇音乐剧的最高票价为120美元,最低票价为40美元,观看一场演出的费用仅占居民月平均收入的1/20左右,远远低于国内水平。(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全国各地艺术表演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艺术表演团体总量,特别是非文化部门管理的院团较为集中,演出场次、演出收入情况等各项指标均居前列,而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艺术演出市场还相对薄弱,亟需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2010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分地区情况 ( 单位:个,万场次,万人次,万元,%)地区机构数量演出场次观众人次演出收入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全国6864100137.110088456100342696100中央160.20.40.36770.8273888.0东部地区222632.441.230.12935733.218759354.7中部地区298043.571.852.33993345.17889023.1西部地区164223.923.817.31848920.94882514.2(五)非文化部门所属院团规模普遍较小在我国民营艺术表演团体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众多民营院团仍存在从业人数匮乏,资产规模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民营艺术演出业的平稳发展。2010年,全国非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4267个,从业人员84713人,资产28.72亿元,平均每团人数不足20人,资产不到70万元,远远低于文化部门所属院团每团从业人员将近60人,资产近500万元的标准。加之民营院团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弱于国有院团,导致许多民营院团的生存和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四、对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有关建议(一)加大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力度。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落实支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各项政策,各级财政应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的方式对转制文艺院团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从而全面焕发转企院团的生机与活力。(二)加大对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争取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在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方面给予民营院团适当倾斜,并且在政府主办的各类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中,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三)加大对公益性演出的补贴力度。建立公益性演出经费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