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一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上海市十一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上海市十一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上海市十一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上海市十一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16届高三十一校联考语文试卷(三林、上南、南汇一中、大团、周浦、曙光、嘉定二中、张堰、莘庄、朱家角、曹杨)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在声音中发现城市 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 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 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奥地利哲学家马赫把“实体”等同于“感觉”,尽管有些“过犹不及”,但至少可以使人重新认识感觉、语言和实体的关系,即包括听觉在内的人的感觉,在现实实践中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就此而言,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_,二是_。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此外,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城市声音在形态上明显具有多重性。它既是一种物质现象,遵循物理学所揭示的相关自然规律可以用声学仪器检测和分析;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表征着城市的政治、经济、交通、管理等现实内容,可以用相关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评价;还是一种人文现象,广泛活跃在城市的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卡拉O K、网站、手机,甚至有时会是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或马尔罗的“沉默的声音”,成为一种只有“共通感”但并不具备“普遍性”、“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纯粹审美经验。这造成了“城市声音”的极端复杂性,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城市声音,甚至是有多少城市人就有多少城市声音印象,它可能悦耳也可能闹心,可能是冰冷的也可能是温暖的,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永恒的 以“城市声音”为中心, 可见城市空间、社会、人物的历史演变脉络, 足以了解城市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 城市声音起源于人类历史上的“城乡分离”。自从有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声音。城市和乡村不仅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和价值观上迥然有别也以不同的“音响”、“节奏”、“音乐”等特定的感知觉形式相区别。比如一说到乡村,就会想到自然风雨声、麦子拔节声、鸡鸣狗叫声、春蚕吐丝声等,而一说到城市,尽管乡村的声音可能同样存在,但已不具备代表性,取而代之的是熙熙攘攘叫卖声、吆五喝六喧哗声、酒楼歌肆歌舞声、机器轰鸣的车床声、汽车电车的喇叭声等。把这种差异描写得最生动的,无过于中国古典诗歌,前者如辛弃疾的“平冈细草鸣黄犊”,翁卷的“子规声里雨如烟”,华岳的“鸡唱三声天欲明”,后者如白居易的“钮l头银篦击节碎”,晏几道的“歌尽桃花扇底风”,袁宏道的“吴歌越舞颠如梦”。城市和乡村,足两种性质、强度、节奏、韵律完全不同的声音,它们比其他任何知识都会更直接地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当代城市声音的突出问题是“见物不见人”。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城市化和以商业化为主体的当代城市化,直接破坏了中世纪城市“声音的平衡与协调”,反映出技术、物质、商品、欲望的胜利和霸权,不仅导致管理混乱、交通拥堵、心理焦虑等“城市病”,也使原本自然有序的城市声音出现了严重的“无主题变奏”。在现代化城市中,一是“噪音”无处不在,二是“机器发出的声响”淹没了“生活中的声音”。如同席勒认为“近代机械生活”直接造成了“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和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最终把人“变成一个断片”,“以物为本”的当代城市声音,也不可能使人的耳根真正清静下来,和世界、城市、内心发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交流和对话。 (刘士林教授在上海报业大厦的演讲)1请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一是_,二是_。(2分)2第段“见物不见人”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3在第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此 不但 而且 B虽然 但是 也C如果 不但 也 D但是 既 也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 如韦伯把中世纪城市看作是“完全城市社区”的样板。 但并没有与安静和遵循自然节律的乡村生活割裂开,如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所写:“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而是人口规模适当、经济条件良好、居住环境优美、精神生活丰富的中世纪城市。 和常识不同,西方城市史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的理想城市,绝非当今巨无霸式的大都市, “理想的城市”和“理想的城市声音”在历史上高度一致。 而在中国,据经济史学家研究,宋代杭州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商业市场经济网络逐渐形成, A B c D5本文作了大量引用,请评析这一语言特点。(4分)_6本文是演讲稿的节选,请概括选文的写作思路,并推断下一部分可能论述的内容。(4分)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 2题。(1 9分)行走在岸上的鱼蔡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那里曾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 (wng wng y y)、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邀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里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红鲤家族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进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着垂涎着红鲤的美丽。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到他的洞穴。红鲤身上满布齿痕和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鲫忍受着、煎熬着,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的捕杀,老黑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挣开老黑粗硬的尾巴和长须的缠绕,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雨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而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画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鲢将红鲤拖进了荷花淀。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便复苏在白鲢的绵绵柔情里。 荷花淀里多了一对亲密的俪影。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旋,享鱼水之欢。白鲢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换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支又一支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悠邃的港汊间。这时一只嗒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仲来。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7在第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wng wng y y)。(1分)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小说通过让现实的东西变形,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也超越现实,表达了作者鲜明的价值取向,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B小说选取的背景是在白洋淀一片荷花绽放的环境中。作者以唯美的笔调描写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鱼一样的鸟儿,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使作品弥漫着诗一般的雅致韵味。C作品描述了红鲤坎坷的经历,并巧妙设置了红鲤的爱情故事。文中红鲤与爱人白鲢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相亲相爱,展示了荷花淀温情美丽的一面。D红鲤为了生存毅然行走在岸上是社会的进步,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原则,既然水中无立足之地,行走岸上是明智之举,作者对此予以了褒扬。9分析第段和第段两处划线句的作用。(4分)_10第段划线句描写生动,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_11推断文章记叙红鲤遭老黑摧残这一情节的意图。(3分)_12本文是一篇童话加写实的新形态小说,请就这一特点加以鉴赏评价。(5分)_(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13(1)渐霜风凄紧,_,_。(柳永八声甘州)(2)塞上长城空自许,_。(陆游书愤)(3)花近高楼伤客心,_。(杜甫登楼)(4)闻道有先后,_。(韩愈师说)(5)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6)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7)知我者谓我心忧,_。(诗经黍离)(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 41 6题。(8分)野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剑阁:古代戍守要地,在四川省。琴台:成都的一个名胜,此指代成都。14这首诗歌的体裁为 。(1分)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野老”是诗人自称,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故世人又称之“杜少陵”。 B“贾客船”就是杜甫绝句四首(其三)“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船”。 C这首诗歌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充满了村野之趣。 D诗人由久望“贾客船”想到了漫漫“长路”,引出了另一番情思。16这首诗歌前后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_(五)阅读下文,完成1 721题。(1 7分)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爽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爽、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史记伯夷列传【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意,读到他们散失的诗而感到事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传记里写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心想)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用暴力来取代暴力,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呀!我所向往的神农氏指炎帝,虞指舜帝和夏王朝时代不知不觉中都灭亡了,我应该回归到哪里呢?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那么,像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上天帮助善人,难道就是这样吗?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盍往归焉 ( ) (2)扶而去之 ( ) (3)而伯荑、叔齐耻之 ( )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18选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睹轶诗可并焉 盍往归焉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且焉置土石 盘盘焉 A相同 B相同 C相同 D相同19翻译下列句子。(5分)(1)余悲伯荑之意,睹轶诗可并焉。_(2)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_20简述“伯夷、叔齐耻之”的原因。(2分)_2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是什么?在对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上,作者与孔予有何不同?(3分)_(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 3分)独坐轩记(明)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迎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迎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册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注释】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为古礼仪的一种。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少加褒贬( ) (2)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23桑悦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4第段划线句对独坐轩周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_25对第段“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心无杂念、胸怀开阔是因其将家安置在太行山脚、东海之滨 B如果能够来到太行山、面朝东海,那么就可以摈弃世俗烦扰之事。 C作者心中没有俗念,并想象自身处于太行山和东海,故心胸开阔。 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像左靠太行,右对东海。26文中说“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那么你觉得作者“寂寞”吗?为什么? (4分)_二、写作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是成功的唯一秘诀。 也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2016年上海市十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声音”比“语言”重要;“听觉”比“视觉”深刻。(2分) 2声音中强调技术、物质、商品、欲望,却忽视了人的生活与精神。(2分) 3D(2分) 4B(3分) 5本文引用了大量诗句。例如第八段举了辛弃疾等人的诗句为例更加形象以及真实地反映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声音。第七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以及诗品中的句子使得表述更有文学色彩。第一段中引用阿诺德伯林特的观点引出城市声音研究的话题。总体而言本文的引用既体现了本文学术性又体现了文学性。(4分) 6文章首先引出城市声音这一话题,论证了研究城市声音的意义(“声音”怎样成为城市感性符号)继而阐述了城市声音变迁的规律和特点。按照这个思路接下去可以结合实际讨论上海的城市声音或者承接上一部分城市声音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如何寻找和保护城市声音)(4分) 7蓊蓊郁郁(1分) 8A(3分) 9两句划线旬都是景物描写,第4段通过红鲤与黑鲤厮杀时巨浪滔天的情形的描写,渲染了当时厮杀时隆烈凝重的气氛。第9段通过白洋淀美景的描写,营造红鲤与白鲤两情相依温馨和谐的气氛,与下文白鲢被杀形成强烈反差。(4分) 10划线句通过红鲤“打着挺儿”“翻着跟头”“抖尾振鳍昂首收腹”“冲”“逆流而上”“跨过”“飞落”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红鲤在暴雨雷声中的痛苦以及跳出水面时的艰难以及义无反顾,刻画了红鲤悲壮的形象。既表现了这场灾难对红鲤的伤害又表现了红鲤对于自由以及无杀戮的生活的追求。(3分) 11文章通过老黑对红鲤的百般蹂躏有意宕开一笔,为后面人类捕杀鱼类作铺垫,用老黑的凶狠衬托强化人类的残暴行径。(3分) 12本文运用童话的形式,赋予红鲤人的思想和行为,并设置了与白鲢的爱情故事,还让鱼在岸上行走,充满了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生活图景。但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中作者加入了现实性的描写:人类用电船电翻打捞白鲢,使小说有了现实意义:揭示人类对于动物的滥杀,而遭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正是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5分) 13(1)关河冷落,参照当楼(2)镜中衰鬓已先斑(3)万方多难此登临(4)术业有专攻(5)野芳发而幽香(6)化作春泥更护花(7)不知我者谓我何求(6分) 14七言律诗(1分) 15C(诗歌的前半部分借野望之景,传达作者的闲适心情,然而后四旬所写的景物,都浸染了作者哀伤的感情色彩,前四句表现的闲适放达,实在是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无奈的超脱。)(3分) 16略(提示:“这首诗的前四句展现了一幅江村闲居图,传达了诗人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的闲适心情,然而后四句虽未脱离写景,但无论是云彩、城阙,还是秋色、角音,都渗透着诗人哀伤的感情,使读者感受到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两种境界互相映村,更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分) 17(1)何不,为什么不(2)使离开(3)以为耻(4)帮助、赞助(4分) 18D(3分) 19(1)我同情理解伯夷的心意,看他散失的诗篇,就感到不是这样。(2)上天帮助好人,难道就是这样吗?(5分) 20伯夷、叔齐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